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近日,我國專家正式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這是自新的十年來,宣布滅絕的第一個物種。 它們曾經是長江的居民,自2003年以來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人們認為它在2005年到2010年間的某個時候可能就已經滅絕了。
長江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最長的河流。 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壓力,例如,修建水壩、人類過度捕撈、河港和汙染等,都影響了白鱘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白鱘是近年來第三個滅絕的長江棲息物種,僅次於2006年的白暨豚和2015年的中國鯡魚。
長江巨型河流生態系統曾經是多種水生巨型動物的家園,但現在受到了各種人為壓力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這些壓力,最終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據相關數據顯示,自1981年至2003年期間僅有210次目測到過白鱘出現,專家估計它們的滅絕時間應該是在2005年,不遲於2010年。
長江白鱘是一個可以追溯到7500萬年前的譜系的2個現存成員之一。 由於這種不同尋常的魚的各個方面,我國人民給它起了許多綽號。 由於它的尺寸3.6米(11.8英尺)長,重250公斤(551磅) ,雖然20世紀50年代未經證實的說法描述它有7米(22英尺)那麼大,但也被稱為是「淡水魚之王」。
並且,由於它們突出的長長的鼻子,它也被世界上稱為中國劍魚。在1996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首次宣布該極危物種為「長江熊貓保護區」 ,隨著熊貓數量的不斷增加,該保護區得以命名為「長江熊貓保護區」。
而且,自1993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它可能會「功能性滅絕」,既沒有得到足夠的繁殖能力,所造成的生育率不斷下降。最後一次看到它活著是在2003年。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說,自2009年以來,就已經沒有了該物種出現過的圖像證據。
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研究者魏奇偉說,「我們尊重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模式和專家,儘管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接受這一結果。」
這是對這個長達6300公裡(3915英裡)的河流生態系統的又一次沉痛打擊。 它容納了超過4000種水生物種,但隨著河流汙染、交通和過度捕撈的增加,許多其他物種也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如江豚和中華鱘,也正在面臨滅絕的危險。
為了應對這一損失,北京宣布從本月開始在長江上實施為期10年的商業捕魚禁令(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並將於明年初全面生效。 然而,研究人員認為,在長江上建造的兩座大壩是已經迅速減少的魚類數量的棺材裡的釘子。
白鱘是一種洄遊魚類,這意味著它們需要逆流而上才能繁殖和產卵,尤其是白鱘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已經破產。 2003年大壩建成後,漁民們注意到這些魚試圖在下遊找到新的孵化地,曾經的「國王」數量急劇下降。 此後不久,該地區的捕魚活動也就停止了。
專家希望這項禁令能夠使魚類資源得到保護,生物多樣性能夠有所提升,以恢復生機,並同時提出對漁民進行再培訓。我國農業和農村事務部副部長于振康在聲明中表示,禁漁令是有效遏制河流生態系統衰退和生物多樣性進一步下降的關鍵措施。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如有什麼想法,請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是「青柳悅生活」,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