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真的滅絕了?還不一定。但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難辭其咎

2020-12-04 交關睞賽

最近,一本名為《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國際學術期刊,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文中顯示,早在 2005-2010 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在這篇《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中,專家認為,這一自古裡來生長在中國長江的特有物種已經消失了。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浙江千島湖一個學術年會上報告說,經專家組的充分評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物種 —— 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包括影像學等在內)能夠證明白鱘還依然存在,如果人們能夠再捕捉到,甚至或者能拍到任何一條長江白鱘達個體,IUCN將會重新考慮調整將其列入物種瀕危物種而非已滅絕物種。

而在1970年代的時候,長江白鱘一年的捕撈量足足有5噸之多,漁民們是用板車裝的魚,拉到市場,像賣豆腐一樣賣,要多少切多少,並不顯得特別珍惜和保護。長江白鱘最後一次「露面」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放生後進行了跟蹤。但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後來無法搜索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莊平表示。「這真是非常非常令人心痛,要知道長江白鱘已經在自然界進化了兩億年之久,卻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消失不見了。

但是昨日(1月3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或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亞種。另名為中國劍魚,因為其吻部長狀如鴨嘴,也可俗稱為鴨嘴鱘,也有些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當代因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壞,其物種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白鱘被列為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其物種受到嚴格的保護。其個體腹部黑白色頭部灰色,種群多生活於長江中下遊水域,個別的生存於水域廣闊的湖泊中。白鱘與中華鱘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間漁民中流傳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就是指的白鱘,黃排指代胭脂魚。白鱘以其他魚類和小型蝦蟹為食。其個體7-8年成熟,身長可達2米體重達到25公斤,最大可已長到3米體重達到300公斤,不過在2007年捕獲到的長度約3.6米長,所以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根據動物學家秉志記載20世紀五十年代有漁民捕獲過7米長的白鱘,雖然該記錄沒有獲得確認。

由於過度捕撈,白鱘物種已處瀕危,雖然1983年中國政府已將白鱘列為保護物種並禁止對其捕撈,但由於新建的水壩將不同水域的白鱘種群隔離,由此其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

在2019年的論文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認為該物種可能已滅絕,其在2017年至2018年間對長江進行了廣泛的捕獲調查,但沒有尋獲任何白鱘。論文中估計該物種約在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自1993年已在功能上滅絕。研究發現,該物種的滅絕主要是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所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1981年建成的葛洲壩的建設。

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目前,這一結果正在上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因此,該文章建議IUCN將物種重新分類為滅絕物種。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官方還未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稱「後續還需要討論」。

那麼,長江白鱘有沒有可能還會再見?國外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曾經有已經宣布滅絕的生物,過了幾十年,又發現有了。而事實上,長江白鱘一直以來都很稀有,而且,生活在水下,人們很難發現它。所以,如果過個二三十年又發現了,是正常現象。我們這個也是用數據模型推演的。

希望這種跨越了近2億年的物種,這種遠比人類歷史久遠的美麗生靈,能夠在不久的將來重現於世。你覺得有可能嗎?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過度捕撈、棲息環境退化系關鍵原因
    「白鱘」全名長江白鱘,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體重可達數千斤。「千斤臘子,萬斤象。」 「象」就是白鱘。它與白鱀豚一樣,都是長江的特有物種,都已多年未見。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白鱘被宣布滅絕。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悲劇的主角不只是白鱘,更多長江瀕危魚類正在默默無聞地走向滅絕邊緣。該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論文研究小組在2017-2018年對長江流域進行了全面捕撈調查,有140種記錄在案的魚類沒有被發現,白鱘只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例子。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論文指出,白鱘在2005年到2010年時已經滅絕。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裡的白鱘標本 張星海 攝一時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白鱘得到了大量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不過,很多媒體在配圖時,還是錯誤地配成了長江白鱘的近親匙吻鱘。畢竟,我們對白鱘太不了解,白鱘留下的影像也太少。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長江白鱘或已滅絕,淡水生物還遭受著哪些危害?
    它有著健碩的身軀和敏捷的身手,被人們稱為「淡水魚之王」。金沙遺址出土的雙鱘金帶及其紋樣它從遠古的1億多年前走來,卻在這半個世紀裡由盛而衰。20世紀70年代,白鱘還曾遊弋在長江之中,每年捕撈量最高能達到25噸。可進入21世紀後,它卻行蹤成謎。科學家們上一次見到它的時候,已經是十多年前。
  • 長江白鱘被滅絕,不可信!只是「可能」和「也許」罷了
    2020年1月2日,對於動物保護者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們看到了一條非常令人悲痛的消息,經過十多年的搜尋,長江白鱘最終被宣告滅絕!什麼是長江白鱘?它是我國長江流域罕見的水生動物,同中華鱘一樣是唯一而且無法複製的。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那麼,引起軒然大波的白鱘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又是為什麼會被宣告滅絕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大多數讀者對白鱘並不熟悉,甚至很多人都是在它滅絕的消息傳來後,才第一次聽說了這一物種。
  • 長江大保護|長江白鱘滅絕帶來的啟示:抓住剩下的機會很重要
    白鱘(長江白鱘)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體重可達數千斤。「千斤臘子,萬斤象。」 「象」就是白鱘。它與白鱀豚一樣,都是長江的特有物種,都已多年未見。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白鱘被宣布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12:31發布消息稱,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對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3日下午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是沒有正式公布,但評估已經完成了。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從因果關係上看,人類可能對長江白鱘的滅絕負有最大責任。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於2019年5月發布的環境報告列舉了物種消失和生態退化的幾大原因。以嚴重度排名,分別是縮小或退化的物種棲息地、狩獵或野生動物貿易、全球變暖、汙染以及外來物種。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警惕人類活動的「雪崩效應」
    當然,對此也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的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討論」。這或許會讓不少人心存僥倖,但是,十六年來我們對長江白鱘苦尋無蹤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物種,長江白鱘沒有進入2020年,實在令人悲傷。
  •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由於長江白鱘位於長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鏈頂端,它的滅絕對長江水生生態的影響極為重大,猶如一個自然區缺少了老虎和獅子,下遊的鬣狗就會泛濫成災,不僅破壞野生生物鏈,還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此外,長江白鱘的滅絕還是一個嚴重警訊,其背後是全球的很多生物都面臨的滅絕困境。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該專家稱,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據一位和長江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船夫說,年輕的時候在葛洲壩下看到過一條死亡的白鱘外,這輩子就沒見過其他的白鱘。雖然有人認為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但是自2003年起,人們再也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發布,長江白鱘和白鰭豚一起被定為「極危」物種,沒想到長江白鱘卻早白鰭豚一步被宣布滅絕。
  • 再見了,長江白鱘!白鱘已滅絕 更多長江水生生物生存堪憂
    第三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說說長江白鱘。長江白鱘已經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曾經與陸地霸主恐龍水路並肩,曾經躲過了第四紀冰期,被稱為長江淡水魚之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
  • 長江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滅絕!
    生活特別閱讀:白鱘滅絕,專家宣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已經滅絕!
  • Qing聽當事人丨不相信白鱘滅絕 長江鱘巡護隊仍在尋找渺茫的線索
    「宣布一個物種滅絕,首先要宣布它功能性滅絕,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連白鱘的功能性滅絕都沒有宣布,怎麼能說白鱘就一定滅絕了呢?」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至今不相信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他認為這是媒體的炒作,「白鱘只是沒有小時候見到的那麼多,很稀少了,也可能是躲起來了」。
  • 它是世上最大的淡水魚,已存地球2億年,因過度捕撈,現已滅絕
    2020年開年不久,就有一則報導是「白鱘滅絕」,對於這種魚的滅絕感覺十分心痛。因為我小時候住長江邊,經常見到這種體型巨大的白色魚,我們四川人稱「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到現在卻已經滅絕了。而我印象裡見過這種白鱘不下二十幾次,非常常見,這種魚有尖尖的嘴巴,顏色是淺白色,體型巨大。小時候許多漁民一看到這種魚就分外開心,通常需要七八個人將這種魚抓回來,然後拉到鎮上出售。這種魚在那些年代還不屬於保護魚種,每次遇到都覺得運氣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