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為什麼要十年禁漁?這裡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

2021-01-15 中國氣象數據

楚瑪爾河口是長江源區的東至點,從這裡向西直到可可西裡,向北直到崑崙山脈,向南直到唐古拉山脈,就是整個的長江源區了。這個源區面積約10.27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面積總和。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裡,究竟以什麼氣候類型為主呢?

-亞熱帶季風氣候 -

季風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新意的氣候學概念,在古代它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舶風等。

季風氣候隨著緯度的差異可以劃分為:溫寒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在我國長江流域,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夏季和夏季前後,盛行分別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挾帶著大量水汽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在季風進退與冷暖氣流交鋒過程中,形成降水。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6月中旬副高脊線躍進到北緯20°~25°,中下遊地區進入梅雨季節。7月中旬北躍,該地區出梅,進入伏旱天氣。冬季和冬季前後,流域內盛行來源於極地和亞洲高緯度地區寒冷又乾燥的冷空氣,降水很少。

獨特的氣候和水域條件滋養了豐富多樣的水生生物,長江也成為了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著424種魚類,光特有魚類就有183種,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河流之一。

但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長江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這裡的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十年禁漁,方才有魚 -

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圖片來源:人民網

至於為何禁漁期長達十年,專家給出了解釋:

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繁殖成長通常需要四年。禁漁期設置十年,才可以讓它們繁衍兩三代,這樣他們才會的數量才可以恢復,個體也能越變越大,也才能出優質的好魚。而以往三個月的禁漁期,生長的魚還不夠三天捕撈,7月1日開捕後,過去三個月的繁殖成果幾天內就被「絕戶網」打撈殆盡,魚類種群依然無法繁衍壯大。

最後,我們期待更多魚兒的「回歸」!

相關焦點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
  •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你聽說過白鱘麼? 沒想到第一次知道這種生物, 竟然是聽到它滅絕的消息: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早在十年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組織IUCN就對長江白鱘下了「極危」的物種瀕危等級評估!長江禁漁十年白鱘的滅絕的原因是因為其生活的水域遭受破壞而白鱘本來物種就稀少白鱘滅絕大自然失去的是整個物種!據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稱:「造成白鱘和中華鱘瀕臨滅絕的原因是長江流域環境惡化。」
  •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對水產人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惋惜的同時,我們也要不禁去思考,在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的同時,長江也馬上要施十年禁漁計劃,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要知道,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瀕危」物種,並不是只有已被宣布滅絕的長江白鱘,其中還有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和中華鱘,而它們的現存數量也是極其稀有的,正處於滅絕的邊緣。我們應該從長江白鱘的滅絕中意識到,保護長江流域動物生存環境的急迫性。
  • 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 淺談長江10年禁漁對江豚的影響,瀕危物種是否能因此改變命運?
    通告上說,從今年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都要進行為期十年的禁漁計劃,使長江能夠休養生息。雖然從現實層面上來講,長江十年禁漁和江豚的出現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假如真的實行了十年禁漁的計劃,那麼對於長江裡的江豚而言,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 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焦點訪談丨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一億五千萬年!
    或許很多人都有所不知,長江白鱘本就是一種特別罕見的古代魚類,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本就是從中生代白堊紀倖存下來的極少數物種之一,距今大約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時間。簡單來說,別看我們人類現在似乎無所不能的樣子,但我們從誕生到現在的時間,還抵不上長江白鱘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的零頭。
  • 應對氣候變化、長江禁漁等將納入中央環保督察重點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當日說,繼續組織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到2022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要實現省份督察全覆蓋,並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央企開展督察。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長江禁漁等將納入督察重點。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為什麼這樣說呢?長江裡魚的性成熟周期不同,有的短,有的長。長的要七年八年,中型魚類一般要四五年,小型魚類比較短,只需一兩年。所以,一些小型魚類在禁捕一兩年後就能快速繁殖。這些魚爆發出來之後,能淨化水體,吃掉一些浮遊動植物,對水裡面能量的吸收起到很大作用,又為中大型魚類提供餌料。在這個過程中,食物鏈會慢慢恢復建立起來。為什麼又需要10年禁漁期呢?
  • 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長江已經全面實施,長達10年之久的休漁期,此次禁漁是建國以來,時間最長、執法最嚴的一次禁漁。其實禁漁工作,幾乎每年都有,很多江邊的捕魚者都習以為常,大家都以為和往年差不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隨著禁漁的工作全面展開,漁政巡邏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流域巡邏檢查已經成了常態化。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長江十年禁漁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北海是什麼氣候類型?
    導語:北海是什麼氣候類型?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溼度變大,有時會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溫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溫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溫也不過36-37℃,但由於溼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溼。
  • 十年之約守護「生命長江」(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汪彤十年,對於奔騰了千萬年的長江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如果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努力,或許能換回母親河的再一次重生。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作為長江禁漁的主戰場,湖北責無旁貸。告別濫捕濫撈,治好「長江病」。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無魚」等級。2019年,國家明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從2020年開始實行10年禁捕,以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洞庭湖水域從2019年12月20日開始全面禁漁,比國家提出的時間點提前了11天。由於90%的水域面積都在保護區範圍內,洞庭湖將被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作為江陰芙蓉長江鮮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無論是做買賣還是研究,鄭金良對於長江和長江魚的感情都是實打實的。從2002年起,鄭金良堅持18年,連續放流各類魚苗1.6億尾,其中包括他養殖的河豚和刀魚,這些年來總有人問他:「放了多年,怎麼沒啥用啊?」他總是笑笑:「事情總要堅持做的。」 但最近,他很興奮,說「希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