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2021-01-13 鯽魚剎手

長江已經全面實施,長達10年之久的休漁期,此次禁漁是建國以來,時間最長、執法最嚴的一次禁漁。其實禁漁工作,幾乎每年都有,很多江邊的捕魚者都習以為常,大家都以為和往年差不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但隨著禁漁的工作全面展開,漁政巡邏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流域巡邏檢查已經成了常態化。從過去的4個多月執法記錄來看,吃住在長江裡的漁民都以全部上岸,同時漁政部門還清理的大量的「絕戶網」、「粘網」、「攔河網」和「迷魂陣」等命令禁止的捕魚工具。

浩瀚長江

誰也沒想到《漁政:亮劍2020》,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動了真格!由於執法力度大、管控嚴,動了少部分人的「奶酪」,慢慢的就有人開始抱怨說:長江禁漁,都是釣魚人惹的禍!江邊每天有那麼多人釣魚,為什麼長江的魚越來越少了,都是被釣魚的釣光了,尤其是不停地揮舞著魚竿的錨魚人,才導致魚資源變少,所以要修復長江水資源生態,才禁漁10年。

江邊的確每天有不少釣魚人,也確實存在一些錨魚的人,還有少部分的人拿著先進的裝備,在可看見水底的情況下進行錨魚,但錨魚的人畢竟是少數,真正的釣魚人還是佔比較大的。再說了!長江裡的魚都釣魚人釣完了,這個說法未免太牽強,這個矛頭直逼釣魚人。那麼,長江魚資源變少,進入10年的禁漁期,真是釣魚人惹的禍嗎?

長江邊上釣魚人

一、首先來了解一下,長江都有哪些珍稀野生水生保護動物。

①白鱘。白鱘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也被譽為「淡水魚之王」。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實際上最大體長能長到7.5米左右。白鱘體色淺白,上下頜均長滿尖細牙齒,長有一個長長的吻,類似於長劍狀,所以又名「朝劍魚」。白鱘是我國特有珍稀水生動物,是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且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白鱘

②中華鱘。中華鱘體長平均約在40釐米左右,最大可長5米左右,體重最高可長到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中華鱘最長的壽命,可以生活40年,已被列為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水生動物,與恐龍同一時期的「活化石」,具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③達氏鱘。達氏鱘又叫「長江鱘」,體長可以長到1.1米,體表是灰褐色,腹部是白色。吻端尖細,魚嘴邊上長有2對較長的吻須。生長在自然水域的達氏鱘,主要是以水生昆蟲、無脊椎類動物,以及小魚、小蝦登為食物。長江鱘是我國特有魚種,僅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支流,屬國家一級野生水生保護動物 。

達氏鱘

④中華江豚。中華江豚又叫白鰭豚,身長1.5—2.5米,成年白江豚雌性2.5米,雄性2.3米左右,正常的體重約在200-300斤左右,最大能長到500斤以內。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由於數量比「大熊貓」還少,以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白鰭豚

長江裡野生水生保護動物還有很多,例如:江豚、胭脂魚、揚子鱷等等,這些水生動物的數量每年都在減少,但根據國際學術期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

二、珍稀魚種數量的銳減,難道是釣魚人幹的!那麼大的長江,魚真的會被釣光了?

只要去過江邊的人都會看見,一年四季停留在江邊上的釣魚人。垂釣的定義是以休閒娛樂為主,在長江除了我們常見的傳統釣、臺釣、路亞以外,還有很多不文明的垂釣方式,用垂釣來形容它們,都降低了它們捕魚能力的標準,實際上可以稱之為「生產性捕撈」。

延繩釣

最典型的就是「延繩釣」。這種釣法又叫放繩釣,通常一個主線長几百米以上,有的長度甚至達到幾公裡。主線上每隔1-2米放置2-3個魚鉤,這種釣法的主要垂釣的魚種,是以攻擊性和肉食性為主,尤其是使用「泥鰍」這樣的「活」釣餌,對攻擊性和肉食性魚類的誘惑力非常大。

其次是岸邊「錨魚大軍」。錨魚的人很不理解,為什麼大家都說,錨魚是屬於生產性的捕撈,可有的人就說了,我一天下來也錨不到幾條呀!事實上的錨魚的危害也是非常大。原因是錨魚的過程中,由於魚鉤不停地揮舞在江水裡,路過的魚群很容易被它鉤到,一旦鉤到卻脫鉤了,也是非死即傷、難以存活。

錨魚

除了「另類」的垂釣方式以外,還有「個別人」垂釣習慣不好。筆者隨也在江邊垂釣親眼目睹過,看到少部分釣魚人,隨意丟棄垃圾的習慣非常嚴重,將用完的各種魚餌包裝袋,隨手就是丟進長江,導致沿江兩邊垂釣垃圾成片,或者是隨風漂流在江面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就會破壞水資源,影響生態失衡。

再說了,浩瀚長江裡的魚,也不是你想釣就能釣到的。由於長江水流竄急,且潮汐潮落的時間難以掌控,有過長江垂釣經歷的人都知道,要想在長江裡釣上魚,尤其是想釣大魚,要沒幾把刷子,看比登天還難!但長江的鰱鱅卻非常容易釣獲,只要使用粉餌,加大餌料的霧化狀態, 鰱鱅就會源源不斷的趕來吸食餌料。成片垂釣的情況下,如果數量減少,會導致江水水質變壞。

鰱鱅非常好釣

三、雖然沿江兩岸釣魚人較多,但從垂釣的方式來看,也不至於導致長江珍稀魚種的數量減少和滅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①資源開發。隨著經濟發展的需求,長面上的貨船猶如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加上長江周邊的工廠,流出的工業廢水進入長江,嚴重汙染了江水,導致水資源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同時也破壞了生活在長江裡的水生物種的「家」。

②回遊通道阻隔。長江一些珍稀有種,多都是屬於回遊類的魚群,在長江的支流入口,因工程建設,導致一些地區,魚類回遊繁殖的通道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珍稀魚種的種群繁殖擴大。另外,回遊的魚群,需要尋找符合它們產卵繁衍的場地,由於卵床的缺失,也是導致魚種減少的原因。

水電站導致回遊受阻

③網魚。在長江江面上,合法捕魚船隻捕魚,通常都是按照當地漁政部門,下發規定的漁網尺寸,進行生產性的捕撈。由於漁網的網眼尺寸大小被限制,一些小魚苗就會被自動過濾,讓其生長繁衍。如果捕獲到一些珍稀的保護魚種,要立即放生,且不可傷害它。

但一些非法捕魚船隻,可就沒那麼講究了。下網在捕魚的船隻,通常都是在江面穿行速度快、體積小,所以有時難以發現,尤其是在夜間,這些小船更加肆無忌憚,順著沿江兩岸下網捕魚。這些非法捕魚者,都是以「魚獲」為主,所以都是以「大小通殺」為主,即使捕到珍稀魚種,放,或者不放,也不得而知。

網魚

④電捕。電魚是對生長在自然水域的野生水生物危害最大,被電過的魚重責立即死去,輕則也會半死不活,但都會因身體過電,而失去了繁殖能力。所以電魚對水生物種的生長繁衍威脅極大,尤其是在長江流域的的水域,夜間光線黑暗下,很多非法電捕船隻橫行在漆黑的江面上。

電魚

大型的電魚船是2艘漁船同時作業,船頭分別架設一個電頭,將電頭延伸至水裡,2船中間還架設一張大網,由於電流極大,被電的魚瞬間死去,順著水流的方向就會流進張開的大網裡面。這種電魚方式的危害性,要遠超普通人工電魚船隻,可以說是滅絕性的非法捕撈。

最後:由於長江伴隨經濟發展,導致水生野生動物的回遊路線不暢通,繁衍生息所需要的條件缺失,導致繁衍生息斷阻。不文明的垂釣,加上非法捕魚使用絕戶網、攔河網、迷魂陣、粘網等,尤其是絕戶網,就連1釐米長的小魚苗,也不會放過,直接從魚苗就開始捕起,長期以往的下去,長江終究會走向枯竭。

過去幾十年過度的揮霍,使長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長江流域瀕危魚類物種達到了92種,瀕危物種已經接近300餘種。如今急需扭轉以往野蠻捕撈等漁業生產方式。

長江禁漁10年,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已經是迫在眉睫,但從目前來看,任有不知敬畏者,依然我行我素,進行非法捕撈。在禁漁期間,禁漁區和重點保護區域,嚴禁使用生產性漁具捕撈水產品,無論捕撈數量多少,都涉嫌刑事犯罪!

參考資料:《整體環境科學》、《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農業部官網》

相關焦點

  • 有人說釣魚人都是瘋子,不知道這個鍋,我們釣魚人背不背?
    經常有一些不釣魚的人問我,愛釣魚的人究竟是一群怎麼樣的人?每一次我都是這樣告訴他,喜歡釣魚的人都是一群瘋子,因為我也是一個瘋子,我也是一名釣魚人,但是釣魚人的瘋狂程度也是分等級的,下面聽我詳細道來。第一種、為了釣魚不要命的人要問我們釣魚人喜不喜歡魚,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喜歡,但是我們只喜歡自己釣到的魚。
  • 長江才是釣魚人最後的「天堂」河中巨怪等你來戰
    在這10年裡,長江裡的魚會瘋狂的繁殖,因為將不會有人類再去摧殘他們,魚的體型將會逐漸變大,現在長江裡就有700斤重的大魚,10年以後,怎能想像長江裡的巨物會有多少?所以說10年後的長江,將是釣魚人的天堂.2018年我曾去過武漢長江流域作釣,其實那一次的垂釣之旅,也是我今生難忘的,一次經歷。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村民發現讓其放生,釣魚人:咋不管電魚的?
    村民發現讓其放生,釣魚人:咋不管電魚的?」對於釣友們來說,冬天這個季節也是最折磨人的時候,畢竟想在這個季節釣魚爆護也都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現在多數釣友也都喜歡在自然水域釣魚,但是在這種水域想要釣上魚來更是難上加難。要是玩黑坑的話,爆護的機率還算是比較大一些,但是即使這樣,釣友們還是會選擇野生水域垂釣,因為釣魚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 連釣魚人都容易認錯的魚,你都能分辨清楚嗎
    不過從口感的角度來看,柳葉鯿的味道可是遠勝過鰟鮍的,這兩種魚只是略像,釣魚人是不會認錯的。難度指數2星這2種魚在南方也會有一定釣友會認錯的,分別是青梢和翹嘴,長相非常相似,青梢學名是青梢紅鮊,頭顯得小, 魚背較駝 、厚實、向上隆起 。而翹嘴學名為翹嘴紅鮊,魚體形細長,側扁。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
  • 長江禁漁十年,還能釣魚嗎?武漢市長專線幫你解惑
    楚天都市報11月21日訊(記者王榮海 實習生孫曉紅)長江禁漁十年已經啟動,近期有不少釣友諮詢長江段的釣魚政策。
  • 釣友水庫釣魚一頭栽到了水裡,知道原因後才明白釣魚人有多辛苦
    對於一個釣魚人來說一年四季沒有不能釣魚的時候,只要想去不管冰天雪地還是炎炎夏日都擋不住釣魚人的腳步。有些釣友不論多累有沒有好好休息,第二天還是帶著疲憊的身軀去釣魚,釣著釣著就睡著了。說來這魚也真是怪,你聚精會神盯著漂的時候好像它一直也盯著你就是不去吃餌!
  • 釣友在長江釣到「食人鯧」,無序放生該停一停了
    釣友在長江水域釣到的「食人鯧」如今,這種可怕的「食人鯧」,在我國的長江鄱陽湖水域中也被發現了。物種入侵!很多釣魚人將這種怪魚視為外來入侵物種,釣起後就索性扔在一邊,讓其自生自滅。對於釣友來說,可不能讓這些可怕的外來物種,侵佔了本土水族的生存空間,那無疑將是一場生態災難。這是放生族的傑作?那麼,長江水域中這些外來的「食人鯧」,究竟從何而來?有網友稱,這很可能又是放生族的傑作。
  • 中華白鱘滅絕,長江禁漁令起,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長江生機呢?
    但無論多久,還是希望我們能夠從細微處做起,在不遠的將來,再次一睹長江生機勃勃的風採。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6名釣魚人被拘留,最強禁漁令下,臺釣也不行?
    近日,一段新聞視頻在各個釣魚圈中傳開,新聞的內容的主角就是釣魚人,不過,這個釣魚人是真正的釣魚人,並不是以往自稱釣魚,實際錨魚的「偽釣魚人」,此次事件可以說激起好多釣魚人的不滿,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此次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垂釣者使用的釣魚裝備上,釣魚人應該都知道蝦皮串鉤這種釣魚工具,其使用仿生的蝦皮作為魚餌,藉助海竿和鉛墜的配合,用於垂釣河道中的小個體掠食性魚類,譬如我們常見的翹嘴、紅尾、青梢等。奈何,正是因為使用了這種看似正常不過的釣魚裝備,幾個釣魚人被漁政執法人員進行了拘留審問,很多釣友看到這,可能還不理解,為啥應為使用串鉤釣魚會被拘留呢?
  • 「牛人」釣友,礦泉水瓶自製打窩器,精妙設計,看懵釣魚人
    釣友們應該都知道,打窩對於野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打窩打的好,釣起魚來,絕對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說到打窩,我們就要說到大毛老師了,大毛老師是釣魚界的一個名人,釣魚技巧非常嫻熟,是我國的二級垂釣大師,對於打窩一道,大毛老師更是有發言權,雖然我們覺得大毛老師打窩的窩料有點多,出手必是重窩,但是效果確實好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所以可知,人類在差不多10年前就已經失去了這個物種。危起偉曾經拍攝到的長江白鱘▽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在我們生活的世代走向滅絕,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應該讓人深思的事。消息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表達了惋惜和悲慟: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 錢塘江退潮,江邊水坑魚群擱淺,釣魚人發現「怪魚」
    錢塘江作為江浙地區最重要的野生魚棲息地之一,這兩年也是開始採取禁漁措施。不知道是否是禁漁工作取得成效,野生魚種群恢復,竟然在江邊的水坑裡,退潮後都有不少野生魚擱淺,任人隨手撈取。這位釣魚人將其發到朋友圈,也是引來許多人的點讚和熱議:有人驚呼是外來物種,然而也有人表示不奇怪,這種魚錢塘江裡早就有!這條怪魚到底是本土魚還是外來物種?其實,以長江君對水生物種的了解,這應該是一條舌鰨魚——錢塘江裡確實早就有,但要說是外來物種也可以。舌鰨魚是一種鹹淡水雙棲魚,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地區,我國近海地區都有分布。
  •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小標題)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
  • 央視:長江禁漁 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
    原標題:熱評丨長江禁漁,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有一種珍稀瀕危魚類——白鱘,推測其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因為白鱘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例子,最長的也只養了29天,所以說人工條件下沒有白鱘。野外滅絕就意味著這個物種滅絕了。」「長江白鱘滅絕了!」連日來,這則消息迅速在輿論場中傳播。儘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但毋庸諱言,長江白鱘的前景不容樂觀。這是一次無聲的告別,也是一次未打招呼的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