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7到0! 採砂致鄱陽湖保護區江豚不可逆的傷害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消失的江豚:鄱陽湖保護區採砂之禍

  兩年採砂後,有學者發現瓢山水域江豚數從47降為0;江西省水利廳稱沒有部門提示保護區位置

  

11月24日,鄱陽湖都昌水域出現一頭死亡江豚,雄性,尾部纏有一根細線。這是鄱陽湖今年第12頭死亡江豚。江豚保護行動網誌願者供圖

  11月中旬,江西省內鄱陽湖已是枯水期。瓢山水域周邊漸漸露出了深褐色的灘涂。幾條大型運砂船待在水中央,小型採砂船蟄伏在岸邊,周邊裸露出被採砂船廢棄的砂島。

  煙波朦朧中,新京報記者看到,北來越冬的天鵝和灰鶴成群站在水邊。「但就是很難再見到江豚了,這兩年都跑三山(水域)那邊了。」駕船路過此處的鄱陽縣蓮湖鄉朱家村漁民朱宏生(化名)說。

  瓢山水域位於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2013年12月,一位研究人員曾在這裡觀測到47頭長江江豚;2014年12月,這一數字突然變成了「0」。

  江豚是除白鰭豚外,長江流域特有的另一種淡水豚類動物,今年5月剛被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距今最近的2012年科考調查發現,全國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045頭,其中,鄱陽湖有450頭,佔據整個長江流域長江江豚數量的近一半。為此,有學者將鄱陽湖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瓢山水域長江江豚保護區中江豚大面積消失,很可能與此地2014至2016年的大規模採砂活動有關。

  12月5日,曾經批示此地採砂的江西省水利廳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批示採砂之前,按程序曾向江西省農業廳、林業廳、環保廳徵求意見,但彼時沒有部門提示那裡是長江江豚保護區。

  而主管該保護區的江西省農業廳下屬漁政局,至今沒有對此作出解釋。

11月15日,鄱陽湖瓢山水域的砂島星羅棋布,往來漁船偶有擱淺。新京報記者 孫瑞麗 攝

  保護區的十裡砂島

  11月15日,天色漸漸大亮時,漁民朱宏生駕駛一艘滿載小魚仔的船,又在瓢山水域擱淺了。漁船被卡在一個砂島邊緣,兩米外是一條大型運砂船。他驚出一身冷汗,趕緊熄滅發動機,跳下船查看。

  「挺危險的,要是把發動機弄壞就麻煩大了。」他知道,又是砂島惹的禍。

  從2014年秋天、瓢山水域開始出現採砂船起,漁船就偶有擱淺。

  當年,幾十艘採砂船將砂石從湖底吸上來,直接在湖中進行分選,細砂被抽走賣掉,粗砂則直接傾倒在湖中。漸漸地,小砂島在瓢山水域星羅棋布,零零散散分布在水域兩岸,蔓延約10裡地。

  隨著兩岸砂島群形成,這兩年來,朱宏生很少在此處再看到江豚來吃漁民丟棄的小魚。

  一個原因是,瓢山水域的面積被堆積的砂島壓縮,加上漁船來來往往,江豚的實際活動範圍也被不斷壓縮。

  另一個原因是,大規模採砂後,原來距水面約兩三米深度的砂床消失了。11月中旬,有朱家村的漁民用一根長篙大致測量了瓢山水域航道的湖底,已經至少有10米深。

  「十米深的水讓江豚生活本來沒有問題,但砂床被挖走後,貝類等底棲生物的恢復是需要較長時間的,短時間內肯定會對該區域的生物資源造成嚴重破壞,肯定也會影響魚類和豚類的棲息。」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說。

  此外,中科院水生所經過常年的觀察,發現鄱陽湖中有很多草洲淺灘,它們在春季便是魚類產卵繁殖的重要區域,從而也是江豚撫幼的重要場所,「一是這裡小型魚類豐富,二是這些區域水淺流緩,對於遊泳能力還不是很好的新生幼豚具有保護作用。」郝玉江說。但如今,挖砂將這些草洲淺灘直接挖掉或者埋掉,這裡的江豚便無處撫幼。

  在這一切發生之前,鄱陽湖被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資料顯示,長江江豚是江豚中惟一的淡水亞種,僅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幹流和鄱陽湖、洞庭湖及其大型支流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調查估算,長江中下遊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約為2700頭。

  1997至1998年再次考察,卻發現長江幹流、洞庭湖的江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分析,長江幹流不斷下降的漁業資源、發達的航運與長江江豚急劇下降密不可分。

  但是,多年的觀察則發現,「鄱陽湖中長江江豚的數量一直穩定在大約400頭左右。」王克雄在其已發表的文章中,將鄱陽湖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這一說法被學界廣泛接受。2012年,中科院水生所對長江江豚再次考察,彼時,長江流域整個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已經下降至1045頭,但鄱陽湖仍有大約450頭。

  「鄱陽湖主要是漁業資源豐富,周邊環境保持得還可以,另外往來航道沒有長江幹流發達,所以它是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11月16日,郝玉江告訴新京報記者。

江西省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部分) 註:江西省水利廳2014年批覆的鄱陽湖01號採砂區位於都昌、餘干、鄱陽、新建的4縣交界處。

  從「47」到「0」

  瓢山水域曾是像朱宏生一樣的漁民祖祖輩輩打魚的地方。採砂之前,那裡的湖水相對其他水域比較深。天晴時,陽光照耀在湖面上,他們能看到湖底的砂床和水草,和不時躍上水面的長江江豚。

  朱宏生記得,自己小時候經常見到長江江豚,鉛灰色的皮膚,有時能看到一家三口,大江豚背上馱一頭小江豚。漁民們稱呼江豚為「江豬子」,「江豬子」不怕人,呼吸起來發出「噗!噗!」聲,夜晚會被漁民誤認為「水鬼」。

  「十幾年前父輩們打魚時夜裡不下船,停船時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江豚,它們夜裡聚集在一起,呼吸、撲騰,吵得人睡不著覺。」朱宏生說,那時這裡的江豚多到漁民都躲著它們走。

  這番景象在朱宏生的記憶裡持續到2013年冬季枯水期。

  2013年12月,南昌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生胥左陽接到江西省科技廳資助的「枯水期鄱陽湖重點水域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及行為特徵」課題,首先來到瓢山水域。

  「那時瓢山沒有大型採砂船,湖水在晴天清澈見底。」胥左陽回憶。

  一個空氣冰涼如水的傍晚,蜷縮在船艙裡的胥左陽和師弟突然聽到水裡傳出「噗噗」的聲音,「很大」,伴隨「呼啦啦」的水聲,他們鑽出船艙,漁船的燈光打在水波湧動的水面上,他們看到成群的江豚在船邊搶吃小魚,事後回憶至少五六頭。

  「看呆了,第一次距離江豚那麼近,不超過5米,當一切安靜下來、沒有任何威脅的時候,它們看起來是那麼地自在。」胥左陽回憶。他如今已是撫州一所高中的生物老師。

  他清楚記得,當時的位置正是瓢山水域東南方向的小鳴咀碼頭。8天時間,他在瓢山至小鳴咀旁邊的龍口這一大片水域,觀察到了47頭江豚。

  第二年12月,胥左陽再次來到鄱陽湖,進行同一課題的第二次考察。

  他還是瓢山至龍口水域觀測8天,一頭江豚沒看到。這一年的考察結論,鄱陽湖其他水域江豚種群數量基本與去年持平,只有瓢山至龍口水域,數字從前一年的47頭變為了「0」。

  瘋狂的採砂

  2014年底,在原本是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這片水域,胥左陽看到了幾條大型吸砂船來來往往,還有的停在水中和岸邊。

  他做了記錄:「在三山至瓢山南水域流動觀察中,發現繞河口至瓢山水域段採砂和航運非常密集,未被運輸走的廢砂堆積成沙丘和暗礁,水域最淺處僅為15cm,考察船隻行進到該水域多次擱淺,因此推測採砂活動加之水位低阻礙了長江江豚在瓢山附近水域和龍口水域之間的相互遷移活動。」

  11月10日,鄱陽湖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餘會功向新京報記者回憶,當時他也在胥左陽的考察船上,「幾十艘跟挖砂相關的超大型船隻往來在那片水域上,湖面擁擠不堪。江豚在那裡肯定沒有活動空間,我很生氣。」

  事後,一位鄱陽縣漁政部門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聚集在瓢山水域的採砂船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但漁業資源歸我們管,採砂歸水利部門管,對於合法的我們不能干預,非法的我們過去最多也只能口頭警告。」

  蓮湖鄉朱家村100多位村民曾因補償問題,聯名將採砂公司告上了法庭。11月15日,該村一位漁民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2014年8月9日,鄱陽縣政府辦公會議通過一份鄱陽縣砂石競拍招商方案,招拍方為鄱陽縣興水砂石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上述招拍方為鄱陽縣珠湖聯圩分洪工程管理局100%控股,該局登記管理機關為鄱陽縣水利局。

  當年9月9日,一名叫陳剛(化名)的人士中標,和鄱陽縣興水砂石有限公司籤署《關於合作開採鄱陽湖鄱陽01號採區砂石協議》。江西省水利廳2014年發布的關於鄱陽湖採砂規劃報告(2014-2018)、以及江西省水利廳2014年24號批覆都證明,鄱陽縣興水砂石有限公司可以合法開採鄱陽湖01號採砂區。

  鄱陽縣興水砂石有限公司和陳剛因此成為合法採砂者。

  按照相關採砂條例的規定,陳剛2014年在採砂區只能開採200萬噸砂石,2015年只能開採400萬噸。 「但他們採了遠遠不止這個數。」幾名將鄱陽興水砂石有限公司告到法院的漁民說。這起案件判決漁民敗訴,因採砂公司稱已將因採砂而停止捕漁的補償交給了村裡。

  另一份法院判決書顯示,陳剛等人使用的全部是大型「吸砂王」。

  「一個『吸砂王』能打10米深的洞,能吸200噸-1000噸砂石,一天至少能打七八個洞。多的時候他們同時用九條『吸砂王』,最少的時候也有4條,這麼算下來,按照規定他們開採三四十天就達到規定的開採量了。」幾位了解「吸砂王」的漁民邊算邊說。

  他們數過,2014至2016年間,上述採砂公司最多時聚集了9艘大型「吸砂王」。這些漁民還曾在晚上給吸砂船錄像,發現「吸砂王」幾乎是全天24小時工作。對於陳剛等人具體採了多少砂,沒有人知道。

  非法採砂此時也頗為猖獗。2015年,擁有合法採砂資格的鄱陽縣興水砂石有限公司把在當地被稱為「砂幫」的非法採砂者告到法庭,「砂幫」不僅用無證「吸砂王」採砂,而且還聚集本地人打砸興水砂石公司的採砂船,毀壞其機械設備。

  江西本地媒體曾報導,鄱陽縣政府在2015年2月新成立一個專門管理採砂的「河砂資源管理局」,該局掌握的情況顯示,2015年瓢山水域上非法採砂船就有48條之多。

11月15日,堆在鄱陽湖瓢山水域岸邊的廢棄粗砂石。新京報記者 孫瑞麗 攝

  不可逆的傷害

  當地漁民告訴新京報記者,「吸砂王」採砂的鄱陽01號採砂區就是瓢山水域。

  12月5日,江西省水利廳河湖局也向新京報記者確認,2014年該廳批覆的鄱陽湖01號採砂區位於江西省的都昌、餘干、鄱陽等「4縣交界處」。

  記者查看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區「功能區劃圖」,發現其所說的4縣交界處,確實為漁民所說的瓢山水域,而該水域,則是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區的核心區。

  河湖局一名負責人稱,相關批示文件暫時沒找到,但可以確定,「當年在批示該採砂區之前,曾按程序向江西省農業廳、林業廳、環保廳徵求過意見。按照相關規定,如果即將設立的採砂區涉及任何一處自然保護區,水利廳都不可能批覆。」

  資料顯示,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於2004年3月17日,至今歸江西省農業廳下屬漁政局管理。上述負責人稱,「當時江西省農業廳沒有給水利廳有關該江豚保護區的提示,我們至今不清楚那裡是江豚保護區。」

  至發稿時止,新京報記者曾多次向江西省漁政局核實上述相關問題,但至今沒有得到答覆。

  直到去年12月28日,江西省水利廳向下屬各部門發布了一份不再受理鄱陽湖01號等5個可採區採砂的文件。文件內容稱,2016年11月17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江西省反饋環境保護督察意見,即鄱陽湖採砂區與自然保護區重疊。

  「經江西省水利廳核實,鄱陽湖01、02、03號採區全部區域位於鄱陽湖銀魚產卵場或鄱陽湖鯉魚鯽魚產卵場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因此,終止鄱陽湖進賢01、進賢02、餘干01、鄱陽01號等5個可採區採砂的申請。」

  此份文件沒有提及01號採砂區同時還覆蓋了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01號採區已經基本沒有採砂行為。但根據這份文件,瓢山水域挖砂活動已經進行了兩年時間,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

  「採砂對江豚棲息地的破壞是很難恢復的。第一改變水環境,影響江豚繁殖和棲息;第二會把湖水變渾濁,有汙染;第三會有很多船隻來,影響江豚活動。」12月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江豚項目負責人張新橋告訴新京報記者,大概10年前,在洞庭湖三江交匯的湖口位置,採砂之前,他曾在那裡觀察到100多頭江豚,但是開始採砂之後,那裡再沒看到過江豚。

  「如果是江豚保護區的核心範圍,更應該禁止人類活動。」12月6日,郝玉江說。他支持有序採砂,但是以他多年的觀察,「有序挖砂在現實中很難操作。」

  為了規範管理保護區,2015年開始,鄱陽縣漁政局在保護區設置了「四牌一標一冊」,即指示牌、警示牌、引導牌、界牌和界標、宣傳冊。

  如今,瓢山保護區第一次出現了指示是「江豚保護區」的標牌,湖面也第一次出現了黃色的指示浮標,這讓祖祖輩輩在此打漁的漁民們也第一次知道,雖然瓢山至龍口小鳴咀碼頭大部分水域已經兩年沒看到過江豚,但這裡是長江江豚保護區。

  管理體制不順

  鄱陽縣漁政局負責人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江豚保護區造成如今的局面,主要原因還是「管理體制不順」。

  他說,目前保護區實際為多頭管理,「保護區主管部門為省漁政局,實際上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保護區由沿湖各縣漁政部門管理,但各縣市並沒有保護區的編制、機構。」

  據漁政局資料顯示,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初,主管部門是江西省農業廳漁政局,分管部門是該局下屬各個地方的分局。

  到2013年10月,根據江西省政府漁政體制改革文件規定,省漁政局9個直屬分局下放地方管理。鄱陽縣漁政分局改名為鄱陽縣鄱陽湖漁政局,行政管理權歸鄱陽縣人民政府。

  但是,下放後的鄱陽縣漁政局實際上沒有管理省級保護區的級別。這就出現文中縣漁政局即便在保護區發現了非法採砂船,也只能「口頭制止」、沒有執法權的怪現象。而省漁政局遠在百裡之外,很少親自執法。

  此外,權力下放後還出現行政管理歸屬地的問題。從江西省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上看,整個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分為南北不相連的兩個區域。兩個區域全部跨三四個行政縣。

  「以前是省漁政統一管理,現在是屬地管理。」上述鄱陽縣漁政局負責人說。這意味著,各縣漁政管理時都需要考慮是否越界。

  此外,鄱陽湖南北2個保護區域至今沒有獨立的管理機構、編制和專項經費,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

  他曾困惑,被稱為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的鄱陽湖,無論是江豚數量還是生存環境,都比國內其他幾個國家級長江江豚保護區好,但為什麼鄱陽湖保護區成立14年,仍然沒有升級為國家級、且成立專門的管理委員會?

  新京報記者就此疑問曾致電江西省農業廳漁政局,但截至發稿,該局不接受電話採訪,沒有回覆。

  12月4日,江豚保護行動網誌願者根據公開報導統計,今年在鄱陽湖發現的死亡江豚已經達到13頭。

  最近的一頭死亡江豚於12月3日在江西省湖口縣鞋山上遊被發現,彼時這頭江豚皮膚脫落,身體高度腐爛,已經看不出死亡原因。

  12月底,中科院水生所長江江豚科考隊將對鄱陽湖進行最新一次科考。中科院水生所自2015年起,每年從鄱陽湖挑三五頭長江江豚到其他保護區,以補充其他規模不斷縮小的長江江豚種群的基因多樣性,這事關整個種群的生死存亡。

  「鄱陽湖現在可以說是一個長江江豚種質資源庫,如果連鄱陽湖環境都守不住,我們連今後保種都很難了。」王克雄說。

  新京報記者 孫瑞麗 實習生 肖湧剛

相關焦點

  • 鄱陽湖成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 連續10年數量穩定全國罕見(圖)
    >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13日,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 記者獲悉,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2004年4月建立以來,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
  • 志願者申請公開鄱陽湖挖砂信息未果 水利部責令書面答覆
    央廣網九江9月1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動物, 被稱作「水中大熊貓」,鄱陽湖又被稱為江豚最後的「避難所」。梳理近年來媒體報導可發現,採砂、濫捕、環境汙染成為鄱陽湖江豚生存面臨的三大殺手。
  • 江西省對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採砂進行專項整治
    新華社南昌2月4日電(記者 郭遠明)針對部分水域出現採砂混亂,給湖泊生態保護帶來不小壓力,日前,江西省水利部門正式部署,對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採砂進行專項整治,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    江西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鄱陽湖採砂專項整治行動將持續至2013年3月底,範圍為贛江中下遊樟樹市以下水域和鄱陽湖沿湖水域。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2015年3月24日,在鄱陽湖江西都昌城西碼頭江豚暫養點,工作人員在網捕江豚,準備外遷
  • 救救長江江豚
    到了現代,老一輩沿江生活的居民們可能還有「江豬」躍出水面的記憶,江豚是千年來長江兩岸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絕非無關痛癢的冷門物種。江豚的近親們大多生存於海洋鹹水當中,但在長期的演化中,江豚卻已經適應了長江中下遊的生活環境,再退回到海洋中已無可能,流經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的長江幹流與鄱陽湖、洞庭湖就是它們唯一的家。
  • 長江江豚:我該怎樣來愛你
    長江江豚吃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大的魚,主要以體長在20cm以下的小魚為主,像小鯽魚,餐條等聽起來都是很普通的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魚,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這樣不挑食,至少吃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有問題,問題還很大。首先,即使不怎麼挑食,吃的也不管夠。
  • 湖北石首成功實現江豚人工網箱養殖 開創世界人工繁育江豚先河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記者周立新、羅序文、柯皓)12月8日11時30分,石首市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飼養員丁澤良照例到網箱裡給江豚餵食
  •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江豚,滅絕還是保護?  本報記者 徐亞平  江豚興高採烈時,他們歡呼雀躍,手舞足蹈; 江豚受害、遇難時,他們痛哭流涕,奔走呼號。  在嶽陽,有一個志願者組成的特殊民間環保組織——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
  • 江豚保護:只為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新聞—科學網
    「這個行動計劃主要包括江豚的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繁殖等幾個主要方面。」郝玉江介紹道。8頭江豚的成功遷居為這項計劃的開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被蠶食的棲息地 「遷地保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將部分長江下遊的江豚個體引入到長江中遊,以增加長江中遊保護區江豚的遺傳多樣性。」郝玉江告訴記者。
  •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座談會上,保護區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省溼地保護區體系示範項目專家就該項目在保護區內開展的溼地生態修復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並聽取調研組的相關指導意見。鄱陽湖保護區表示,保護區以GEF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候鳥提供了更優越的棲息地。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四)水生動物保護區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即鄱陽湖鱖魚翹嘴紅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為鱖魚、翹嘴鮊、鯉、鯽、青、草、鰱、鱅等種質資源。4個省級保護區,即:位於老爺廟水域的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區,位於進賢、南昌縣境內的鄱陽湖銀魚自然保護區,以及鄱陽湖鯉鯽魚產卵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河蚌自然保護區。
  • 「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內容提要:「微笑天使」僅存1000頭 長江江豚種群在鄱陽湖上線
  • 「省鳥」白鶴就要來了,劉奇書記去了趟鄱陽湖……
    鄱陽湖上空,一批批從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冬候鳥如約而至。剛剛評選為江西省省鳥的白鶴,也已行進在南下的路上。  10月12日,省委書記、省總河長劉奇乘船從南昌沿贛江而下深入鄱陽湖,巡查江湖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他說,把白鶴這種珍稀候鳥確定為省鳥,是對世界的承諾,是對子孫後代的承諾。
  • ——洞庭湖漁民的江豚「情緣」
    ——洞庭湖漁民的江豚「情緣」新華社記者史衛燕初夏,洞庭湖水位逐漸上漲。和往常一樣,何大明開著船在江豚的主要活動區巡護。「這個季節,小江豚會跟著媽媽一起活動,它們需要換氣,經常露出水面。」江豚是我國特有珍稀淡水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長江幹流、洞庭湖和鄱陽湖。由於數量少於「國寶」大熊貓,且有著憨態可掬的外形,江豚被人們稱為「水中大熊貓」。20世紀80年代,洞庭湖魚類有120多種。何大明家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他身材魁梧,接過了祖傳的手藝。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鄱陽湖水利樞紐有三大作用無可替代
    今年6月份,胡春宏再次跟隨中科院項目組下湖實地調研,對湖情、氣候、枯水、建閘、江豚、溼地、候鳥情況及鄱陽湖水文水生態監測基地、鄱陽湖水利樞紐閘址等進行了實地察看。  胡春宏:據統計,鄱陽湖周圍受湖泊水位降低影響顯著的農田灌溉面積有310萬畝。2007年湖水位偏低,鄱陽湖周邊南昌、鄱陽、餘干、萬年縣以及鄱陽湖環湖區6個區縣約有26萬人取水困難。2009年8月15日起,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到10月10日,湖區水位累計下降約7m,當年湖區受災面積約119萬畝,還造成幾十萬人的臨時引水困難。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聊起江豚,丁澤良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和疼惜。他說,今年7月它哥哥「貝貝」剛剛結束網箱生活,已經回歸到了自然水域。「『貝貝』媽媽『娥娥』在9月份因雷雨天氣遭受驚嚇去世了,另一隻也很危險了!」記者了解到,原來江豚是一夫一妻制,可謂動物界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代表,如果一頭死亡,其配偶可能會「殉情」。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江豚通常生活在熱帶和暖溫帶鹹淡水之間的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江河下遊。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我國沿海地區和長江幹流宜昌以下、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長江江豚是江豚的一個亞種,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三個江豚亞種之一。與其它江豚亞種在形態和習性上有許多差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江豚喜歡獨自或成對地移動。
  • 科普問答|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寬吻海豚、長江江豚、糙齒海豚、點斑原海豚
    長江江豚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江豚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該屬共有三個物種:印度洋江豚、長江江豚和東亞江豚。江豚生活於靠近海岸線的淺水區。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淺海灣,紅樹林沼澤,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爾會出現在遠離岸邊的淺水海域。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她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但實際數量僅相當於大熊貓的一半—近30年來,從2700多頭銳減到1012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