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2021-01-11 瀟湘晨報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

座談會上,保護區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省溼地保護區體系示範項目專家就該項目在保護區內開展的溼地生態修復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並聽取調研組的相關指導意見。

鄱陽湖保護區表示,保護區以GEF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候鳥提供了更優越的棲息地。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表示,生態系統修復已逐漸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策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將通過長期的調研,掌握長江中下遊湖泊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狀況,推進長江流域中下遊湖泊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相關技術研究,為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事業提供科技支撐。

雙方一致認為,鄱陽湖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鄱陽湖的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乃至整個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來說舉足輕重,意義非凡。長江流域一盤棋,加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合作與生態修復技術交流將推動「長江大保護」這一國家戰略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座談會後,調研組到保護區溼地候鳥宣教館和湖區實地考察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作者:聶暘編輯:袁梓賢)

【來源: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47到0! 採砂致鄱陽湖保護區江豚不可逆的傷害
    瓢山水域位於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2013年12月,一位研究人員曾在這裡觀測到47頭長江江豚;2014年12月,這一數字突然變成了「0」。  江豚是除白鰭豚外,長江流域特有的另一種淡水豚類動物,今年5月剛被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
    願碧水常在,候鳥長飛——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南昌開展實踐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高珊 黃冠)8月9-16日,為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七名本科生組成的「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前往江西省南昌市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開展調研
  • 周海翔: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對保護長江健康至關重要!
    鄱陽湖水利樞紐,計劃投資139億元,號稱「江西版三峽大壩」。2021年1月5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關於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的批前公示》。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不久以後的3月1日,新的《長江保護法》將實施。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的「母親湖」,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水資源寶庫,是國際著名的重要溼地與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棲息地,也是湖區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區域。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用水安全。因此,開發、治理和保護好鄱陽湖在保障江西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維護健康長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先後設立近10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並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自然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保護。這些舉措對整個長江漁業資源和江豚的保護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儘管如此,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仍然在經歷「過山車一般的衰退」。
  • 鄱陽湖成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 連續10年數量穩定全國罕見(圖)
    >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13日,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 記者獲悉,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2004年4月建立以來,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在本次活動上,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同濟大學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八家科研院所共同發布了《長江生命力報告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在本次活動上,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同濟大學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八家科研院所共同發布了《長江生命力報告2020》。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在本次活動上,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同濟大學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八家科研院所共同發布了《長江生命力報告2020》。
  • 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 專家籲建立健全法規保護
    【解說】1月13日,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在集體提案中呼籲,儘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扭轉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趨勢。  【解說】該提案執筆人、九三學社湖北省資環委副主任、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魏志宇指出,長江是中國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擁有魚類420餘種,特有魚類170多種。目前,齊口裂腹魚、白甲魚等土著魚類正在向瀕危演化。
  • 長江上遊水庫群運用對鄱陽湖溼地重要生境的影響及調控對策
    然而,近20年長江上遊及五河水庫(群)運用後,鄱陽湖水文節律出現了較大變化,其中枯水情勢的改變更為顯著:枯水期提前、枯水歷時延長,最低枯水位更枯。同時,鄱陽湖的溼地生態系統正經歷明顯退化:溼沼生植物向湖區入侵、沉水植物分布面積大幅縮減,鶴類等越冬水鳥更多的遷至人工生境覓食。
  • 鄱陽湖不具備水華發生條件 優勢限制藻類繁殖
    就此問題,記者日前前往湖區調查—— 鄱陽湖納入藻類監測試點 為適應水資源管理與水生態保護工作的需要,水利部水文局在去年分區域試點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藻類試點監測工作範圍,今年將三峽水庫、小浪底水庫、太湖、巢湖等30多個水域納入試點監測區域,我省鄱陽湖名列其中,承擔監測重任的是江西省水文局。
  • 長江江豚該怎麼保護
    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印發通知,批准從安徽和湖北的保護區內遷出14頭江豚到廣東珠海長隆和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遷水族館」繁育是否可行、需求是否迫切?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長江江豚的保護策略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專家籲保護棲息地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每年超6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高水位致苦草等沉水植物產量變少影響取食;專家呼籲保護水鳥棲息地鄱陽湖的高水位,威脅的不僅是湖區居民生活。自2009年起,賈亦飛就水位波動與水鳥、溼地的關係等問題,每年前往鄱陽湖溼地進行多次實地調研。賈亦飛表示,對于越冬水鳥來說,過高的水位會破壞鄱陽湖溼地沉水植被的生長,進而對越冬白鶴和其他水鳥的取食造成不利影響。
  • 首屆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宋德雄表示,做好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過程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通過與會的專家學者和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的集思廣益,高質量的真知灼見,為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保護髮出強有力的聲音,為新時代我省綠色創新發展、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點燃智慧火花,凝聚強大力量。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鄱陽湖水利樞紐有三大作用無可替代
    「從水資源量來看,鄱陽湖不缺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泥沙中心副主任胡春宏解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每年的9-10月份湖泊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長,現有設施取不上水。」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開始,胡春宏陸續參加了多次鄱陽湖工程的技術研討會。
  • 鄱陽湖建閘工程將會是一個政治影響過程的產物嗎?
    加上,從上述安排看,項目的立項好似也在和《長江保護法》生效時間(2021年3月1日)賽跑。眾所周知,《長江保護法》生效後,水資源利用、流域開發和生態保護活動將獲得強力的法制保障,而這個打著生態治理名號的項目工程很可能受到生態保護優先的中央法的制約而更加艱難。這不禁讓人聯想,這或許是地方政府為控制地方水資源利用權利以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強勢政治手段的表達。
  • 江西多舉措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南昌8月17日電(記者範帆)江西省農業廳日前印發《江西省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農業重點任務工作方案》,其中提出,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保護區管理,加強日常巡邏管護,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有效維護保護區生態環境和秩序,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 對話|高水位將影響鄱陽湖越冬水鳥,專家呼籲加強巡護
    自2009年起,賈亦飛投身自然保護工作,主要聚焦長江中下遊溼地和水鳥保護和研究工作,就水位波動與水鳥、溼地的關係等問題,每年前往鄱陽湖溼地進行多次實地調研。在賈亦飛看來,鄱陽湖區目前仍然面臨溼地面積不足等問題,保護湖區,對於維護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平衡具有重要價值。
  •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