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專家籲保護棲息地

2020-12-06 瀟湘晨報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每年超6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高水位致苦草等沉水植物產量變少影響取食;專家呼籲保護水鳥棲息地

鄱陽湖的高水位,威脅的不僅是湖區居民生活。

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鄱陽湖每年吸引超過60萬隻水鳥在此度過冬天。根據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協定2012年的評估,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1000多塊重要溼地中,鄱陽湖的綜合權重位居第一。

昨日,新京報記者專訪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博士後賈亦飛。自2009年起,賈亦飛就水位波動與水鳥、溼地的關係等問題,每年前往鄱陽湖溼地進行多次實地調研。賈亦飛表示,對于越冬水鳥來說,過高的水位會破壞鄱陽湖溼地沉水植被的生長,進而對越冬白鶴和其他水鳥的取食造成不利影響。

談現狀

數十種水鳥每年來此越冬

新京報:為什麼鄱陽湖在中國乃至世界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賈亦飛:鄱陽湖是我國最著名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的200個優先保護的全球生態區之一。

我們機構之前參與的一項國際合作項目在2012年評估了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1000多塊重要溼地,以珍稀瀕危的水鳥種類、數量,以及整個群落的水鳥種類、數量為指標考量,鄱陽湖區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重要性排名第一,這也是鄱陽湖作為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水鳥越冬地的原因。

新京報:就長江生態系統而言,鄱陽湖發揮了哪些作用?

賈亦飛:鄱陽湖作為長江的通江湖泊之一,是典型的吞吐型湖泊。目前由於突破警戒水位,鄱陽湖的水面面積相當於2個深圳市,達到4206平方千米。

鄱陽湖在長江流域中發揮著調蓄洪水、保護水資源、支持生物多樣性等巨大的生態功能,維繫著鄱陽湖區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生態安全,對於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是長江大保護的關鍵區域之一。

新京報:哪些鳥類會在鄱陽湖越冬?

賈亦飛:每年有超60萬隻水鳥在此越冬,常見水鳥種類約50種,包括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如白鶴、東方白鸛、白頭鶴等。

鄱陽湖擁有世界種群中約98%的白鶴、85%的鴻雁、75%的東方白鸛、25%的白枕鶴和近20%的小天鵝等。從鄱陽湖水鳥的群落結構來看,雁鴨類為優勢種群。每年雁類平均數量維持在12萬隻左右,鴨類平均數量維持在8萬隻左右。

新京報:每年為何有如此多的鳥類在此越冬?

賈亦飛:這與鄱陽湖隨水文節律呈現出來的地貌特徵密切相關。在湖盆形態上,鄱陽湖是一個典型的碟形湖泊,湖岸多為緩坡,呈現出「夏季豐水一片,冬季枯水一線」的獨特景觀,形成了複雜的溼地生態系統,尤其適合依賴溼地生存的水鳥。

在正常年份,枯水期時,鄱陽湖水位逐漸下降,洲灘逐漸出露,典型溼地植被如苔草迎來生長期,從而形成「草灘—泥灘—淺水沼澤—開闊水面」的「同心圓」似的多樣地貌景觀,為不同類型的水鳥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場所。草灘上的苔草為雁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泥灘為鴴鷸類提供了棲息地,淺水沼澤為珍稀鶴鸛類、天鵝、白琵鷺提供了覓食場所,開闊水面則為愛浮水的鴨類提供了棲息之所。

談影響

高水位對水鳥取食會產生不利影響

新京報:高水位會對水鳥群落有哪些影響?

賈亦飛:高水位(水深)對各個取食集團的越冬水鳥均會產生不利影響。以白鶴為例,被列為極危物種的白鶴的全球種群通常少於3800隻。在全球,白鶴有三個種群,全部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苔原上繁殖。由於棲息地喪失和狩獵的原因,在伊朗和印度越冬的白鶴種群數量已下降到不足十個個體。因而幾乎全球的白鶴種群都在鄱陽湖越冬。

大洪水年份,如1998年和2000年夏季大洪水之後,同年冬季白鶴越冬同步調查的結果僅為741隻和382隻,前後兩年均在2000隻左右。

根據之前對於白鶴種群和水鳥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夏季最高水位低於19.5米,冬季最低水位在8.2至8.8米之間時,對維持白鶴種群數量是有利的。冬季,白鶴主要在蝶形湖泊中的淺水區取食沉水植物苦草的越冬塊莖(冬芽)。但是研究發現,當水面超過水下苦草植株2米水深時,冬芽生產力嚴重下降。當前星子水文站水位已經超過22.5米,遠高於夏季最優水位的19.5米,這意味著目前的水位顯然處於不利白鶴種群的狀態,高水位會極大地抑制苦草夏季的營養生長,從而導致冬芽產量低,這使得白鶴的冬季食物將嚴重不足。鄱陽湖的白鶴種群數量超過了全球總數的98%,如果鄱陽湖的棲息環境被破壞,白鶴恐將遭受滅頂之災。

新京報:就維持水鳥種群穩定而言,鄱陽湖水位的理想範圍在什麼區間?

賈亦飛:鄱陽湖溼地變化最主要的驅動力是水位波動,這種獨特的周期性水文變化過程,是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的生命之源。對全部水鳥群落而言,夏季水位低於17.4米,冬季水位保持在8.2至8.8米之間是鄱陽湖水位波動對於維持水鳥種群穩定的一個理想範圍。

談保護

現有溼地面積仍然不足

新京報:溼地圍墾對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產生了哪些影響?

賈亦飛:溼地最為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蓄納洪水,尤其是通江湖泊和河漫灘溼地。在洪水期,溼地可以像海綿一樣最大限度地吸收洪水,在洪水過後再慢慢地放出多餘的水,從而減少災害。由於洪水攜帶了上遊豐富的泥沙和養分沉積在溼地中,使得這部分溼地成為最佳的植物生長區。自古以來開墾溼地獲得的耕地,都是糧食產量最高的區域。我國許多著名的魚米之鄉如鄱陽湖區、洞庭湖區和三江平原均是開墾溼地的產物。但圍墾會縮小湖泊的實際面積,就是「海綿」變小了,吸納洪水的能力就變弱了,以致整個溼地調節等功能變弱。

雖然1998年後實施的退田還湖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溼地喪失帶來的問題,但鄱陽湖的面積仍顯不足。

新京報: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應對可能存在的不利影響?

賈亦飛:首先,對長江流域的河流、湖泊閘庫(包括三峽大壩)的水位進行流域性的綜合調度,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也要滿足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需求,同時進一步推進「退田還湖」工作,恢復自然溼地,降低此次洪災的影響以及後續的災害影響。

其次,長期開展鄱陽湖乃至長江流域溼地的基礎研究工作,加強監測和巡護。如果缺少科學研究的支撐,就可能忽略環境指示物種的種群變化趨勢,甚至導致物種滅絕的生態災難。最後,如果長江生態系統持續出現極端天氣,則在越冬期可以謹慎嘗試採用含投食在內的人工幹預方法幫助水鳥暫時渡過難關。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每年超6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高水位致苦草等沉水植物產量變少影響取食;專家呼籲保護水鳥棲息地  鄱陽湖的高水位,威脅的不僅是湖區居民生活。  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鄱陽湖每年吸引超過60萬隻水鳥在此度過冬天。
  • 對話|高水位將影響鄱陽湖越冬水鳥,專家呼籲加強巡護
    自2009年起,賈亦飛投身自然保護工作,主要聚焦長江中下遊溼地和水鳥保護和研究工作,就水位波動與水鳥、溼地的關係等問題,每年前往鄱陽湖溼地進行多次實地調研。在賈亦飛看來,鄱陽湖區目前仍然面臨溼地面積不足等問題,保護湖區,對於維護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平衡具有重要價值。
  • 江西鄱陽湖迎來首批越冬候鳥白琵鷺 比去年早11天
    江西鄱陽湖迎來首批越冬候鳥白琵鷺 比去年早11天 2020-09-17 11:16:00來源:央廣網
  • 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南昌12月1日電 (李韻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 鄱陽湖,世界水鳥在此打卡聚會
    鄱陽湖是一個典型的吞吐型、季節性的通江淺水湖泊,因水域遼闊、水草茂盛、魚蝦貝類資源豐富而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攝影 | 王源清它不僅是中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也是眾多候鳥的越冬地。
  •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圖為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月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進入候鳥越冬期,都會組織各保護站開展逢八定期監測工作,即每月8、18、28日,在各自轄區開展監測調查。
  • 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充滿新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鄱陽湖形成至今僅1.2萬年,正處於湖泊發育的幼年期,是一個年輕的大湖。攝影 | 胡業清(鳥網·葉青)儘管最近幾十年鄱陽湖出現了湖區縮減的趨勢,但相比湖泊地質構造上已延續上千萬年,並將持續下去的沉陷,以及鄱陽湖形成以來1.2萬年的歷史,鄱陽湖本質上仍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依然是亞洲最引人矚目的水鳥棲息地,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遷徙季節的白鶴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
  • 長江上遊水庫群運用對鄱陽湖溼地重要生境的影響及調控對策
    水文節律是湖泊溼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形成的基礎,水位波動對水鳥豐度和多樣性的影響、以及水鳥對溼地水文節律的響應,一直是溼地恢復和水鳥保護的核心問題。近20年鄱陽湖水文節律較大變化特別是枯水情勢的顯著改變對其溼地生態系統演化有何影響?
  • 鄱陽湖首次監測到罕見遷徙過境鳥——小濱鷸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譚紅報導:記者從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4月5日,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新妙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發現一隻小型的鴴鷸類水鳥,在泥潭覓食。仔細觀測發現其體色、形態很少見,工作人員趕緊拍下照片。
  •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概況是什麼?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的「母親湖」,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水資源寶庫,是國際著名的重要溼地與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棲息地,也是湖區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區域。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用水安全。因此,開發、治理和保護好鄱陽湖在保障江西乃至長江中下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維護健康長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綠會海水江豚保護地主任任增穎:十問「鄱陽湖之神」
    每年冬季,超過70萬隻的珍稀冬候鳥飛躍千山萬水抵達鄱陽湖,這些候鳥主要有大雁、白鶴和天鵝。特別是全世界98%的白鶴都會不遠千裡來到這兒越冬,鄱陽湖由此也被譽為「白鶴王國」。這些活潑可愛的白鶴們在溫暖的鄱陽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時而鳴叫,時而停歇時而飛翔。「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鄱陽湖進入觀鳥的最好季節。
  • 公平大湖自然保護區——珍稀水鳥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的棲息地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珍稀水鳥及其棲息地。氣候溫和溼潤,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境內河流縱橫,溼地種類多,有天然近海及海岸溼地、河流溼地、人工湖泊溼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且溼地水產豐富,沿海灘涂水面和內陸水域水質肥沃,浮遊生物含量高。
  • 一隻黑臉琵鷺的南行記:棲息地保護迫在眉睫
    11月18日早晨,一隻佩戴著衛星跟蹤器的黑臉琵鷺「華華」飛離遼寧莊河河口,在膠東半島南端的蘇山島休整後,向南飛往江蘇鹽城東南方向,最高時速近每小時100公裡,預計今晚將在射陽縣停歇。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首次對黑臉琵鷺進行衛星跟蹤。如果衛星信號接收正常,傳回的數據將揭開黑臉琵鷺中國繁殖種群的遷徙之謎。
  • 給瀕危水鳥建個家
    膠州灣大沽河河口溼地已列入我國重要溼地保護名錄,位於亞太地區候鳥南北遷徙的路徑上,是過境候鳥、旅鳥的遷徙停歇、補充能量的重要「驛站」和「加油站」,每年遷徙停歇的鷺類、鴴鷸類和雁鴨類水鳥約有幾十萬隻次,同時也是冬候鳥的越冬地和夏候鳥的繁殖地。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其公布的「生態區2000」計劃中已經將膠州灣溼地列為國際重要鳥區。
  • 鄱陽湖保護區赴三江源國家公園參加水鳥同步調查活動
    9月13日至9月20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派員參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同組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水鳥同步調查活動。此次調查區域涵蓋了黃河源、瀾滄江源以及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調查隊員分別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野外識鳥專家和觀鳥愛好者。
  • 周海翔: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對保護長江健康至關重要!
    鄱陽湖水利樞紐,計劃投資139億元,號稱「江西版三峽大壩」。2021年1月5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關於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的批前公示》。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不久以後的3月1日,新的《長江保護法》將實施。
  •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座談會上,保護區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省溼地保護區體系示範項目專家就該項目在保護區內開展的溼地生態修復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並聽取調研組的相關指導意見。鄱陽湖保護區表示,保護區以GEF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候鳥提供了更優越的棲息地。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