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會海水江豚保護地主任任增穎:十問「鄱陽湖之神」

2021-01-21 中國綠髮會

#生態文明建設#

美麗的鄱陽湖之神:

您好。

最近幾日,眼前擺著這張「鄱陽湖建閘之後的遠景圖」,深感夜不能寐。

自從2012年11月9日和10日,按照我的計劃,曾經專程去到江西鄱陽湖溼地公園以及周邊湖區尋訪了鄱陽湖的風採。煙波浩渺的湖面和豐美的大草原,還有數不清的鳥兒,給過我無限的遐想。

此時此刻,我不知道該跟誰溝通內心的惆悵。不知,您是否現在也在惆悵呢?

想跟您聊聊我內心深處對鄱陽湖的敬畏和感嘆。

鄱陽湖對我來說,一直是大自然饋贈的候鳥天堂,是160多種70多萬隻候鳥的家園。她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個巨大的生物基因庫,是唯一代表中國湖泊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湖泊。保護好鄱陽湖候鳥對於履行國際義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骨子裡的鄱陽湖,是真正的江南草海,碧綠的草海特別震撼。冬天的鄱陽湖進入枯水期,裸露的河床上會湧現出數百萬畝的綠洲。空氣格外清新,草洲沒有一絲汙染。

枯水期的鄱陽湖出現低水位,在鄱陽湖大草原景區不遠的湖灘上,寥子花成片生長,望不到邊際,紫紅的花海在暖陽的照耀下開得茂盛,像極了倒映在鄱陽湖的一抹彩虹,讓人醉迷。

每年十月份,水退灘出的鄱陽湖湧現出大片的蘆葦蕩和荻花,遠看一片雪白,近看卻各有不同,有奶白色、微紅色還有淡青色。到了深秋,在落陽餘輝下,蘆荻泛黃,迎風起舞。

每年冬季,超過70萬隻的珍稀冬候鳥飛躍千山萬水抵達鄱陽湖,這些候鳥主要有大雁、白鶴和天鵝。特別是全世界98%的白鶴都會不遠千裡來到這兒越冬,鄱陽湖由此也被譽為「白鶴王國」。這些活潑可愛的白鶴們在溫暖的鄱陽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時而鳴叫,時而停歇時而飛翔。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鄱陽湖進入觀鳥的最好季節。

然而,自2000年之後,鄱陽湖水位的持續下降,使沙山周邊湖岸線一些原先沉沒於水底下沙灘顯露出來,導致了一些原生植被由於缺水而枯萎死亡,這導致近年來鄱陽湖周邊沙化土地面積有擴大的趨勢。在鄱陽湖的沙山上,遠遠望去,幾十座沙山連綿不斷,這些沙山上幾乎都是光禿禿的,只有少數地方能看得到一些長勢並不茂盛的小樹木。多寶沙山瀕臨鄱陽湖,與星子縣城隔河相望,南北綿延數百裡,面積超過三萬六千多畝,均被黃沙所覆蓋,是江南最大的沙山。

鄱陽湖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重要溼地的局部地段水質汙染嚴重,富營養化加劇。鄱陽湖灘涂草洲植被縮小,湖底趨於沙化,魚類索餌場、產卵場、越冬場以及洄遊通道被破壞,親魚失去了「產房」,魚類、貝類等生物資源衰減,一些重要洄遊性魚類瀕臨滅絕,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受到人為活動威脅,有的溼地正成為「一潭死水」、「一湖汙水」。

人類對溼地資源變本加厲的掠奪,加之近年來的持續乾旱,已使大片溼地因缺水而成為旱地。一直以來,鄱陽湖周邊的村莊就在與溼地鳥類「爭水」,溼地最終形成了「人進——地退——鶴走——人窮」的惡性循環。

您是鄱陽湖之神,想必這些年對鄱陽湖的點滴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不再做過多贅述。人類的貪婪無度,您也是深切感受到了。「以人為本」的決策,把諸多子孫後代的自然資源提前揮霍了。

2020年7月6日開始的夏季洪水並不能提醒人類,要敬畏自然。「人定勝天」的思想,一直在主宰著鄱陽湖的命運。敬畏自然,就是尊重自然客觀規律,推行「天人合一」的理念。而不是要把一切決策都站在為人類或者為某片區域的人謀福利的基礎上。

在我看起來,「環鄱陽湖經濟圈」,也可以解讀為「環鄱陽湖開發圈」。鄱陽湖之神呀,我能理解您的沉默不語。您在等待人類的反思和覺醒,對嗎?

浩渺的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裡,東西最寬處約7公裡,地跨九江市、南昌市、上饒市、撫州市4個設區市和15個縣(市、區),就像一條藍帶,橫臥在贛北地區。

白鶴是鄱陽湖的明星鳥類,也是江西省的省鳥。全世界目前約有4000隻白鶴,98%都在鄱陽湖越冬。

我知道,您一直在靜靜觀望著鄱陽湖的自然變遷,您在欣賞著鄱陽湖的絕美風情。那是您營造出來的多彩世界。

冬春枯水季節,鄱陽湖水落灘出,形成廣闊的溼地草洲。而夏季是鄱陽湖浩瀚的水滿季節,河湖一體,水天一色。自然保護專家評價,這種以年為單位的盈枯變化劇烈程度在世界的各大湖泊中都是罕見的。

隨著水位的漲落,鄱陽湖呈現出湖泊溼地、洲灘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湖岸溼地、三角洲溼地等多種溼地類型,滿足了多種水鳥不同的生境需求。

鄱陽湖,是一個自然奇蹟,也是個人類一直想徵服和利用的淡水湖泊。如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西省依然想以此為契機,加強鄱陽湖生態建設,再做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大文章。確保人類的利益得到進一步滿足。

鄱陽湖之神,一想到在鄱陽湖攔腰建設一座閘,把江湖人為割裂,這副畫面讓我很糾結。就像堵在心裡的大石頭一樣。我喜歡刨根問底,可發現,沒有可以對話的人,只好冒昧的打擾您了。

下面,羅列出我最想請教您的是十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您怎麼看待這個鄱陽湖建閘水利樞紐工程?有必要建設嗎?

第二個問題是,這個工程是生態修復工程,還是生態破壞工程?

第三個問題是,建閘之後,鄱陽湖會不會就失去自然屬性,變成一個可以人為調控的人工水庫?

第四個問題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生物多樣性會發生怎麼樣的改變?能徹底改變已經延續了十多年的生態現狀嗎?無論是溼地植物還是野生動物。

第五個問題是,建閘之後,很難改觀鄱陽湖周邊的沙化現象。自然變遷,氣候變暖,中國已經有多條河流乾涸消失,建閘截水改變不了全球氣候變暖的總趨勢。

第六個問題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冬季調控水位,能讓白鶴找到食物嗎?

第七個問題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指示物種長江江豚以及其他魚類,能夠「自覺」的從人為設計的通道中洄遊嗎?目前鄱陽湖長江江豚的繁殖棲息洄遊規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有把握保證其種群繁衍嗎?

第八個問題是,建閘之後,不能確保鄱陽湖周邊再也不受洪澇之災難。即使是人為調控,天災,還是難以避免的。

第九個問題是,原生態是最稀缺的資源。建閘之後,現有的鄱陽湖旅遊資源,會不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的內心體驗會如何?

第十個問題是,中央對江西省的很多申報都是大力支持的。建閘之後如何落實各種溼地鳥類及瀕危物種保護規劃?

鄱陽湖之神,針對這十個問題,您是怎麼分析看待的呢?懇請您賜教,以解我心頭之惑。

就這十個問題,我也有一些思考,先分享給您。

第一個問題,個人觀點是,這個鄱陽湖建閘水利樞紐工程可能會給鄱陽湖的區域生態安全帶來諸多挑戰。從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及修復的角度,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第二個問題,個人觀點是,「生態修復」是目前國內搞大規模工程建設常用的藉口,既然是藉口,一定會尋找到更多看似合理的理由。鄱陽湖建閘水利樞紐工程對整體溼地、河流生態系統的破壞一定是難以評估的。

第三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鄱陽湖就要按照人為設定的調控方案進行控制了,這讓其自然屬性變成了人為屬性。

第四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生物多樣性會發生很多改變。無論是溼地植物還是野生動物,不能徹底改變已經延續了十多年的生態現狀。

第五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很難改觀鄱陽湖周邊的沙化現象嗎?自然變遷,氣候變暖,中國已經有多條河流乾涸消失,建閘截水改變不了全球氣候變暖的總趨勢。

第六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冬季調控水位,能讓白鶴等鳥類比較難找到食物。按照水利工程規劃,冬季要蓄水補水,鄱陽湖水位升高之後,鄱陽湖大草原的情景將改變,一些大型涉禽覓食將會很困難。

第七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鄱陽湖的指示物種長江江豚以及其他魚類,不能夠「自覺」的從人為設計的通道中洄遊。目前鄱陽湖長江江豚的繁殖棲息洄遊規律一直沒有科學的研究資料可以參考。一旦建閘,很難保證長江江豚的其種群繁衍正常進行。

第八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建閘之後,不能確保鄱陽湖周邊再也不受洪澇之災難。及時是人為調控,天災,還是難以避免的。

第九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原生態是最稀缺的資源。建閘之後,現有的鄱陽湖旅遊資源,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的內心體驗會變得很糟糕,橫在心裡的是「閘」住了鄱陽湖的自由。

第十個問題,個人觀點是,中央對江西省的很多溼地申報項目都是大力支持的,也拿到了過億的資金支持。建閘之後在落實各種溼地鳥類及瀕危物種保護規劃的過程中,將會面臨更多調整和挑戰。

這裡已經夕陽西下了。而鄱陽湖的夕陽,每一時刻都很浪漫。溫暖的夕陽點燃大片的湖水,然後再由水面上一點點下沉,湖水和天空融為一體,從香檳色到鴨蛋黃色,倒映在歸來的捕漁船上,漁民臉上,讓鄱陽湖的日落很有畫面感。

鄱陽湖之神,感謝您陪伴了我一個下午的時光。在尋找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我想起了一句話,「荒野之美,美在荒野,美在自然」。鳥類以自身的光輝展示著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鄱陽湖以其自然之美,展示著大自然的風採。作為一個「超級鳥人」,我真心希望,鄱陽湖成為永遠安全的候鳥棲息地,希望鄱陽湖裡長江江豚安居,魚兒暢遊。希望大家能在鄱陽湖大草原上回歸自我,沉澱內心的完美感受。

為了路過黃河三角洲的鳥類,飛回老家鄱陽湖有個地方吃飯,為了長江江豚不至於迅速滅絕,還有很多很多話想對您說,親愛的鄱陽湖之神。來日方長。鄱陽湖是全世界的。

衷心的祝福您,暢遊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心境之中。衷心的祝福您,永葆自然和青春!

此致!

敬禮!

鄱陽湖的忠實粉絲:任增穎

2021年1月15日

相關焦點

  • 東亞江豚保護,在大連聖亞再次起航
    (在大連聖亞極地館出口)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的第一個「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主任任增穎全程參與了該屆「海洋文化節」閉幕式的協調及系列現場工作。由「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任增穎推薦的大連和音海洋藝術團開場童聲合唱《大海啊,故鄉》,把觀眾們的思緒帶回了童年時代;閉幕式結束前,童聲獨唱《天之大》,可歌可泣的母愛,讓大家不由感恩大海母親給予我們的饋贈。當現場大屏幕呈現出遼東灣大連斑海豹的航拍視頻時,現場觀眾們深感驚嘆和震撼。
  • 科普:東亞江豚,「不好吃」也「不能吃」的瀕危二級保護動物
    任增穎甚至慨嘆,或許只有發生更大的悲情事件,海水江豚的命運才能吸引到一些人來關注。比報導更慘烈的是現實採訪中,任增穎告訴我們,媒體報導中偶然會見到有遊客、漁民發現東亞江豚擱淺、死亡的新聞,但現實卻更加嚴峻。2013年7月,有漁船船長曾告知她,他們一次出海行程,就扔掉了18頭已經死亡的東亞江豚。
  • ——綠會海水江豚保護地主任任增穎隨筆
    (時刻心系溼地生態保護)我無須閉上雙眼就能看到我的青少年時的歡愉。那些在我成年以後內心划過的一道道不堪回首的暗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蔓延,所以我喜歡白天,喜歡陽光。在夜晚,需要消耗內心的力量,用來發電,溫暖自己,感動自己。很長時間,我給了自己一個妥協的理由---無所謂堅持。當我的嘗試遇到困難和質疑以及責難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無所謂。
  • 周海翔: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對保護長江健康至關重要!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用地預審與選址公示為什麼反對鄱陽湖建閘?周海翔: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對保護長江健康至關重要!攝影/海翔影像一、保持鄱陽湖生態系統的連通性非常重要長江中下遊為何只剩下鄱陽湖和洞庭湖能夠給東亞內陸數鳥提供冬季的生存之所,就是因為它還沒有像其它幾十個通江湖一樣被人類阻斷,因此保留了隨著江水漲落的瀉湖特點,鄱陽湖不能再拿來做各種破壞性試驗了,它是無比重要的生態系統。
  • 綠會連雲港保護地工作人員走進雲臺山,做生物多樣性調查和巡護
    2020年7月,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綠髮會震旦雅雀保護地·連雲港人員共同在雲臺山做生物多樣性調查和巡護。雲臺山主要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北部的山嶺,在連雲港市區範圍內。主要由前雲臺山(南雲臺山)、中雲臺山、後雲臺山(北雲臺山)及鷹遊山、錦屏山等互不連續的斷塊山脈組成。
  • 首屆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為推動江西省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創新研究,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1月8日,由省科學院和省生態學會共同主辦的首屆「鄱陽湖及流域瀕危動物保護學術研討會」在我院順利召開。宋德雄表示,做好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過程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通過與會的專家學者和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的集思廣益,高質量的真知灼見,為鄱陽湖流域瀕危動物保護髮出強有力的聲音,為新時代我省綠色創新發展、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點燃智慧火花,凝聚強大力量。
  • 建議閉殼龜屬、東亞江豚等升國家一級,並加大對長江黃河本土魚的保護
    在徵求意見期間,綠會政研室廣泛徵求了綠會現有152個中華保護地及有關專家、志願者意見,特以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兩個部分向相關部委提出建議。其中水生動物部分,綠會政研室共提出11條建議如下:一、物種保護等級調整部分(一)建議將部分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升為國家一級。
  • 綠會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日前,綠會代表參觀臺灣博物館時,無意間在館內看到了荒野快報,了解到荒野保護協會的相關工作,就馬上聯繫去拜訪。綠會代表在臺灣拜訪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接待了綠會代表Sophia,並介紹了他們正在開展的一些工作。據介紹,荒野保護協會已經成立21年,在社區倡導和公眾動員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 鄱陽湖成長江江豚"最後避難所" 連續10年數量穩定全國罕見(圖)
    >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13日,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 記者獲悉,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2004年4月建立以來,已經成為長江江豚不可缺少的棲息環境。
  • 採砂致鄱陽湖保護區江豚不可逆的傷害
    消失的江豚:鄱陽湖保護區採砂之禍  兩年採砂後,有學者發現瓢山水域江豚數從47降為0;江西省水利廳稱沒有部門提示保護區位置    距今最近的2012年科考調查發現,全國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045頭,其中,鄱陽湖有450頭,佔據整個長江流域長江江豚數量的近一半。為此,有學者將鄱陽湖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瓢山水域長江江豚保護區中江豚大面積消失,很可能與此地2014至2016年的大規模採砂活動有關。
  • 保護海洋:小人物 大能量
    蔣憶:護豚女神之愛   蔣憶是一位在洞庭湖邊長大的湘妹子,爺爺是漁民,雖然很早就去世了,但奶奶經常講爺爺在湖面捕魚的故事。在奶奶的故事中,蔣憶第一次聽說了「江豬子」,也就是「江豚」。故事裡那個時候的江豚很多,漁民外出捕魚,總是擔心遇到江豚把船拱翻。
  •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
    1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到鄱陽湖保護區調研,雙方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展開交流座談。座談會上,保護區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全球環境基金(GEF)江西省溼地保護區體系示範項目專家就該項目在保護區內開展的溼地生態修復工作向調研組做了匯報,並聽取調研組的相關指導意見。鄱陽湖保護區表示,保護區以GEF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候鳥提供了更優越的棲息地。
  • 更多的珍稀瀕危植物應該受到國家保護
    對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我會)研究室高度重視,積極研究相關《名錄》,並廣泛向全社會關注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的專家、學者、一線野保志願者徵求意見,經匯總甄別後,特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每5年一次,定期更新《名錄》。
  • 我國建立協作網絡以保護長江豚類資源和棲息環境
    新華社合肥7月9日電(記者 王立武)記者從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長江豚類保護協作網絡日前在武漢成立,以有效保護長江豚類資源和棲息環境。    據悉,長江豚類保護協作網絡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組織成立,沿江各類豚類保護區、豚類監測站和相關科研單位將參與。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該網絡。
  • 江豚保護:只為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水生所長年考察結果也顯示,鄱陽湖水域約有450頭江豚,且相對保持穩定,隨著長江幹流水域江豚數量的銳減,鄱陽湖種群成為目前長江江豚最大的自然種群、最重要的江豚種質資源庫,因此鄱陽湖又被稱為長江江豚最後的「避難所」。 從事長江豚類保護工作30餘年的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道平親眼見證了江豚的「沒落」。
  • 志願者申請公開鄱陽湖挖砂信息未果 水利部責令書面答覆
    央廣網九江9月1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動物, 被稱作「水中大熊貓」,鄱陽湖又被稱為江豚最後的「避難所」。梳理近年來媒體報導可發現,採砂、濫捕、環境汙染成為鄱陽湖江豚生存面臨的三大殺手。
  • ——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
    願碧水常在,候鳥長飛——清華大學「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赴江西南昌開展實踐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通訊員 高珊 黃冠)8月9-16日,為響應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七名本科生組成的「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及保護措施調研」支隊前往江西省南昌市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開展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