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大連海洋文化節,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推動下,於2020年11月29日上午在大連聖亞海洋世界極地館落下帷幕。出席閉幕式活動的現場嘉賓20餘人,參與現場頒獎典禮的獲獎青少年代表150 餘人,優秀大學生海洋科普志願者代表30餘人。現場將近500名觀眾,座無虛席。
(在大連聖亞極地館出口)
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的第一個「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主任任增穎全程參與了該屆「海洋文化節」閉幕式的協調及系列現場工作。
大連原市政協副主席、原市關工委主任方軍,首先在閉幕式上致辭,祝賀2020年大連第四屆海洋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隨後,大連市關工委老戰士報告團團長李光祥將軍,大連海洋產業發展促進會榮譽會長程學忠,大連海軍艦艇學院陸儒德教授,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楊子平,依次進行了致辭。
大連市第二屆「百名海洋環保小衛士」、大連市第二屆「百名藍色海洋小天使」及大連市第二屆 「最美海洋人物」評選的獲獎代表們及秀大學生海洋科普志願者分別講話,表達了熱愛大連、熱愛海洋,願意投身海洋強國建設的願望。
(小學生志願者代表發言)
此屆閉幕式的亮點頗多。
特邀嘉賓們先後為四組獲獎者代表們進行了頒獎,現場氣氛熱烈。
備受關注的大連聖亞海洋生物研究所聘任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韓家波研究員為總顧問的正式儀式精彩呈現。
在閉幕式上,就海洋文化傳播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等事宜,大連海洋產業發展促進會與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長期友好戰略合作協議。今後,大連海洋文化節的閉幕式定點落戶聖亞。就海洋主題研學等事宜,大連海洋產業發展促進會與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聯盟執行委員會達成了長期友好戰略合作協議。
在閉幕式上,依次進行了精彩的青少年海洋文化主題的文藝演出。由「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任增穎推薦的大連和音海洋藝術團開場童聲合唱《大海啊,故鄉》,把觀眾們的思緒帶回了童年時代;閉幕式結束前,童聲獨唱《天之大》,可歌可泣的母愛,讓大家不由感恩大海母親給予我們的饋贈。
當現場大屏幕呈現出遼東灣大連斑海豹的航拍視頻時,現場觀眾們深感驚嘆和震撼。遼東灣斑海豹是珍貴的海洋生物,瀕危保護動物,我們應該用心關愛它們的命運。
(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 大連的現場宣傳活動)
在閉幕式現場進行各個流程的環節,任增穎精心設計,大屏幕多處背景圖片採用了大連周邊海域東亞江豚自由遊弋的畫面。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與會人員對東亞江豚的存在有一些認知。
本屆「大連海洋文化節」的評選,綠會「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主任任增穎當選大連市第二屆 「最美海洋人物」。
(頒獎儀式現場)
大連三面環海,海域廣闊,岸線曲折,島嶼星羅棋布,擁有全國1/10的海岸線,海島541個,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該屆海洋文化節自2020年6月7日啟幕以來,歷時5個月。儘管受疫情影響,還是按部就班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大連市關工委的支持和帶領下,大連海洋產業發展促進會攜手社會各界人士,繼續圍繞海洋文化、海洋科普、海洋體育、海洋產業、海洋旅遊、海洋美食、海洋保護、海洋科技八大板塊進行十一項系列活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進境。
本屆海洋文化節延續前三屆海洋文化節的精彩,海洋生態文化系列宣教活動也在持續不斷的進行中。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為創建大連「海洋中心城市」的長遠目標而不懈努力!
在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對常年致力於海洋動物保育、救助的大連聖亞來說,保護瀕危海洋生物和恢復海洋生態環境已責無旁貸。
(大連聖亞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現場)
大連聖亞海洋生物研究所立足大連地區優質環境和技術資源優勢,以「保護、科研、科普、生態」八字方針為指導,基於瀕危保育-科普教育的聯合模式,重點突出具有生態友好、物種多樣性的發展理念。
(聖亞員工們組織的守護蔚藍公益活動)
2018年5月,已經在海水江豚保護領域折騰了6年的任增穎,決定需要多種方式,便向「綠會」提出建設大連海水江豚保護地的申請。經過嚴格的審核和評估,第一個民間「中華海水江豚.大連」保護地終於在8月份被批准。保護地涉及的海域區間,正是從大連南部海域小平島到棒棰島的海域。從那開始,這片海域就成了她每周必須要去進行現場觀察的區間。《共同保護海水江豚的家園》調研報告,她每月到從大連南部海域小平島到棒棰島的海域現場四次,每月寫兩篇行動報告,寫了一年多時間。
(在大連進行海水江豚保護公眾宣傳活動)
2019年2月,大連斑海豹100頭幼崽被盜獵事件發生之後,任增穎又把一部分精力投注與斑海豹保護的宣傳。她借力於「第三屆大連海洋文化節」,做足了斑海豹保護的宣傳活動。先後用「愛我,你就抱抱我」,「海豹看大連」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宣傳斑海豹保護的重要性。
同為「海豬」,東亞江豚的命運比斑海豹要更加糟糕一點。因為公眾認知度低,東亞江豚經常被當成「大魚」被在魚市售賣,旅順那邊經常出現東亞江豚亞成體被捕撈致死的事件。於是,任增穎內心一直想把海水江豚保護繼續推進,多重身份的她在尋找更多機會。
(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 大連的宣傳活動)
為了方便標識,任增穎的微信暱稱,常年是「海水江豚」。她常跟老友調侃,「現在我已經讓鳥事隨風,移情別戀於海水江豚了。」
回顧2019年2月至12月,她一心只想要把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推進的更加廣泛,所以多半時間在奔波於人群之間。
本屆「大連海洋文化節」期間,組委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系列體驗類活動,組織下鄉扶貧、成功舉辦首屆大連海洋博物館建設研討會、協辦海島帆船大賽、走進遼參小鎮捕撈節、參觀海參博物館、海洋科普進社區等等,不斷凝心聚力,共同提升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通過各種體驗,讓大家深度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熱愛海洋,宣傳大連海洋文化,提升大連城市形象。
(大連老碼頭景區藍色海洋文化教育)
任增穎自2020年7月份開始,就參與了「第四屆大連海洋文化節」的系列活動運行。親歷了一些活動現場,先後書寫了一萬多字的研學體驗,深度思考愛國主義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的結合。
(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的現場宣傳活動)
特別指出的是,2020年9月3日, 在「建設遼寧大連海洋博物館首屆研討會」上,綠會「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任增穎,在開放式發言環節,將她多年來在山東各地沿海及大連沿海進行東亞江豚保護的歷程跟與會人員進行了講述。用《共同保護海水江豚》這一在大連自然博物館的講座科技進行展示講解。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在大連需要進行東亞江豚保護的各項工作,已經成為共識。
(建設大連海洋博物館首屆研討會)
(東亞江豚的塑化標本)
2020年11月29日,東亞江豚保護,在大連聖亞再次起航。聖亞,不僅僅是青少年海洋科普知識普及的一個有效場館,也是多次救助東亞江豚的場館。
「大連海洋文化節」系列活動已然成為大連海洋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讓我們繼續共同努力,讓「大連海洋文化節」成為深入大連市民民心的重要節日和文化名片。
綠會「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也將繼續借力於「大連海洋文化節」,加大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尤其是海水江豚保護的宣傳力度,將不斷加強對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增長青少年的海洋知識、提高青少年保護海洋的意識,從小樹立「藍色信念」。
中國綠髮會海水江豚保護地.大連
任增穎
2020年11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