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2020-12-04 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聞丞

一大群反嘴鷸在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攝影 | 嚴賢(鳥網·早起的小鳥)

江西鄱陽湖

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

每年到這裡越冬棲息的

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

鴴鷸類等候鳥多達約70萬

全球98% 以上的白鶴

70% 以上的白枕鶴

80% 以上的東方白鸛

60% 以上的鴻雁

都在鄱陽湖越冬

鄱陽湖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

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

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

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

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充滿新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

鄱陽湖形成至今僅1.2萬年,正處於湖泊發育的幼年期,是一個年輕的大湖。

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的鄱陽湖,其所在的低平區域,北隔長江與大別山相望,西面是廬山、幕阜山,南面為贛江流域,東面是贛東北、皖南的山地丘陵區域。

在中國歷史上有記錄可查的每輪冷暖交替中,由於江西以贛江為首的五大水系與長江的水文過程在季風驅動下的年度劇烈變化,鄱陽湖自形成之日起,就有夏季盈波滔天、冬季枯水一線的現象

白鶴是鄱陽湖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4000 餘只。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全球98% 以上的白鶴在鄱陽湖棲息。攝影 | 胡業清(鳥網·葉青)

儘管最近幾十年鄱陽湖出現了湖區縮減的趨勢,但相比湖泊地質構造上已延續上千萬年,並將持續下去的沉陷,以及鄱陽湖形成以來1.2萬年的歷史,鄱陽湖本質上仍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依然是亞洲最引人矚目的水鳥棲息地,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

遷徙季節的白鶴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攝影 | 葉學齡

通江達海,鄱陽湖為亞洲候鳥準備了多少魚?

鄱陽湖季節性漲落的水文過程,造就了長江中下遊令人嘆為觀止的魚類和鳥類多樣性,形成極其富饒的生產力。

夏季,季風雨形成的洪流攜帶著巨量營養物質進入湖泊沉積下來,滋養出繁茂的浮遊生物,成為魚苗的優質餌料。加之前一年冬季的枯水,導致湖泊的很多淺水區缺乏捕食魚苗的天敵生物而成為優質的育兒場。這樣的湖泊成為眾多魚類洄遊繁殖的目的地。

這些魚包括淡水魚和海水魚。典型的淡水魚,如我們熟知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忽然降低的水溫和富含氧氣的新水是觸發它們繁殖行為的按鈕,成群的魚至江河急流淺灘處產卵。待這些數量巨大的魚類繁殖起來,食肉魚也緊隨其後。

越冬期,東方白鸛最重要的行為就是取食。在寒冷的冬季,獲得充足的食物是保障生存的基礎,也是為遷回繁殖地儲備能量。攝影 | 朱潤祿

秋季,長江幹支流水量隨降雨量的減少而減少,鄱陽湖一望無際的水面開始萎縮。夏季自由遨遊的大魚群開始往湖水最深處和江河深水道撤退。從春到夏喧鬧了幾個月的水域漸漸歸於清靜。但另一批旅者正在路上,鄱陽湖將在這個半年成為候鳥的天堂。

白鶴和雁鴨類候鳥喜歡在淺水、泥灘、草洲活動,在鄱陽湖可看到它們集體覓食的壯觀場景。攝影 | 王小龍

鴴鷸、燕鷗,拉開候鳥遷徙序幕

當第一塊灘涂從水底露出來,就有訪客到來。最早在8月,來自北極圈苔原或者蒙古草原的鴴鷸類和燕鷗類開始出現在鄱陽湖。它們開啟了秋季候鳥遷徙的序幕。

此時出現的鴴鷸類主要是體型較小的一些物種,例如環頸鴴、三趾濱鷸等,它們多以水濱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物。

在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一群紅腳鷸從一隻白鶴頭頂飛過。攝影 | 周海燕

8月中下旬開始至10月前,大量各種鷺類開始南遷。在鄱陽湖停歇的鷺類幾乎包括中國東部所有的種類,如夜鷺、池鷺、牛背鷺、白鷺、中白鷺、大白鷺、蒼鷺等,也有在鄱陽湖周圍繁殖的群體。秋季出現的群體在飽食一頓後大部分會繼續往南遷徙,進而在南嶺或羅霄山等地形成鳥道景觀。

每年的4月間,江西省南昌市象山森林公園都會迎來大批白鷺,在這裡度過長達半年的築巢、產卵、育雛的生活。攝影 | 紀紹琴(鳥網·三弦琴)

兩隻蒼鷺在捕食嬉戲,盡享初春時光。攝影 | 劉國琴(鳥網·自由式)

伴隨著洪水退去,大片土地露出,鄱陽湖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都變成「大草原」。淺水區困住的小魚群或者灘涂上出露的螺蚌,也成了唾手可得的食物來源。於是,從鴴鷸類開始,鷗類、鷺類、雁鴨類、鶴類和鸛類紛至沓來。

由於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唯一一個還保留著這種自然漲落過程的通江湖泊,對於仰賴這種生境的物種而言,這裡就成為最後的冬季「伊甸園」。

江西省北部的都昌縣擁有鄱陽湖1/3的水域,是江西省溼地面積最大的縣,這裡是灰鶴的集中分布區,高峰期數量可達4000-8000 餘只。攝影 | 紀紹琴(鳥網·三弦琴)

漫長冬季,它們在五河一湖壯麗重逢

全球幾乎所有的白鶴和絕大部分的東方白鸛,以及大陸遷徙路線上的所有白枕鶴,和半數以上的鴻雁、小天鵝,都要到鄱陽湖度過漫長的冬季。

豆雁是適應性最強的雁類,它們甚至能咬開菱角堅硬的外殼,吃到其中富含糖類和蛋白質的果仁。在鄱陽湖周邊草地上覓食的鳥類,歷史上曾經還有體型最大的能夠飛翔的鳥類——大鴇。

在鶴、雁集中活動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多姿多彩的野鴨。在中國有分布的幾乎所有河鴨和潛鴨秋冬季節都見於鄱陽湖,數量較大的如綠頭鴨、斑嘴鴨、綠翅鴨、針尾鴨、赤頸鴨等。

一隻中華秋沙鴨和兩隻赤麻鴨在水中遊玩,憨態可掬。攝影 | 王弼正

隨著冬季枯水過程的發展,鄱陽湖中出現更多相對獨立的湖池,一些中小型魚紛紛集中到這些區域。食魚的鳥類開始往這類水域集中。其中體型最高大的就是東方白鸛。鄱陽湖是東方白鸛在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另外,鄱陽湖還可能是白琵鷺在中國最大的越冬地。東方白鸛和白琵鷺都是在淺水區域用長喙在水下探尋、捕捉體型較大的魚類的水鳥。

深冬時節,百餘只東方白鸛在鄱陽湖都昌馬影湖水域嬉戲。攝影 | 王小龍

鄱陽湖是全球冬季唯一一處可以觀察到數百隻以上東方白鸛形成的大群的地區。而在鄱陽湖也較為容易觀察到數百甚至上千隻白琵鷺在同一片水域覓食。它們成群結隊同時在水中邊走邊用寬大的喙左右划水捕魚的形象頗為壯觀。在東方白鸛和白琵鷺活動的區域,也會有少量黑鸛在其中活動。

2017年,39隻黑鸛出在鄱陽湖水域,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攝影 | 祝鈞衡( 鳥網· 凡人阿衡)

數十萬隻水鳥,享用大湖的饋贈,見證大湖的繁盛

在這些湖池的淺水區,還有數量龐大的鷸類聚集。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黑白相間的反嘴鷸。在濱岸水更淺的區域,則有數量龐大的黑腹濱鷸和黑尾塍鷸。而在水更深的開闊水面,最活躍的捕魚鳥類就是普通鸕鷀和普通秋沙鴨了。這些水域也是大量鷗類覓食的場所。最尋常的小型鷗就是紅嘴鷗,而較為常見的大型鷗則是蒙古銀鷗和西伯利亞銀鷗。

鄱陽湖秋冬季節聚集數量龐大的反嘴鷸。攝影 | 王小龍

鄱陽湖秋冬季節聚集的水鳥也會成為猛禽追逐的獵物。冬季,在鄱陽湖會有白尾海雕、烏雕、草原雕等親水的大型雕類尾隨大群的雁鴨類活動。成群的鴴鷸類則會吸引來遊隼。在草洲上,還有低空逡巡的普通、白腹鷂和白尾鷂,甚至也會有黑翅鳶在冬季留守。

江西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大量猛禽。鶚發現獵物會急速降到水面,翅膀拍起水花。攝影 | 唐文明

直至來年早春,當湖水再次上漲,以上鳥類才陸續離開,循著不同的路線踏上北歸的漫漫徵途。

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黑尾塍鷸等鷸類組成的龐大鳥浪,在空中翻滾、變幻,蔚為壯觀。攝影 | 張春福

今天的鄱陽湖,由於最近幾十年流域經濟快速發展和人類活動影響力的空前強大,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從更大的時間尺度看,鄱陽湖畢竟是一個年輕的大湖,只要我們給夠空間,長江之心就能有力地跳動,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量。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社《森林與人類》雜誌

相關焦點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平安都昌:候鳥與魚
    但是,今天我們不聊文學和詩歌小編要和大家說說都昌鄱陽湖的候鳥和魚候鳥保護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坐落在鄱陽湖畔的都昌縣,每年都會迎來二十萬隻左右候鳥越冬休憩,其中典型的溼地鳥類(水禽)有121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7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有38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69種。都昌也被譽為「候鳥天堂」、「白鶴世界」。
  • 江西鄱陽湖迎來越冬候鳥遷徙高峰
    2020-11-26 12:03:37 來源: 獵琪軍事 舉報   雲遇中國【江西鄱陽湖迎來越冬候鳥遷徙高峰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年初栽種的蓮藕,成為白鶴越冬的美食。護鳥志願者將蘆葦移植到保護區內。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候鳥越冬的理想家園。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來到鄱陽湖拍攝白鶴。
  • 鄱陽湖,世界水鳥在此打卡聚會
    鄱陽湖是一個典型的吞吐型、季節性的通江淺水湖泊,因水域遼闊、水草茂盛、魚蝦貝類資源豐富而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攝影 | 王源清它不僅是中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也是眾多候鳥的越冬地。
  • 江西鄱陽湖迎來首批越冬候鳥白琵鷺 比去年早11天
    江西鄱陽湖迎來首批越冬候鳥白琵鷺 比去年早11天 2020-09-17 11:16:00來源:央廣網
  • 鄱陽湖上白鶴飛——從白鶴遷徙路線之變看生態文明建設
    一曲悠然傳唱的民歌,描繪出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區安然越冬的情景。30多年前,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鄱陽湖時,當時除中國鄱陽湖之外,全球還有另外兩處白鶴越冬地。白鶴在南昌市五星農場的溼地上飛翔(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30多年後,那兩條遷徙路線幾近喪失,而在鄱陽湖區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的鄱陽湖,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
  • 今年首批越冬大雁飛抵江西都昌 拉開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
    觀測到的首批越冬豆雁(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9月24日13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馬影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清晰監測到越冬大雁(豆雁)11隻,與此前爭先抵達的「先頭部隊」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曾南京分析說,洪水時期,湖區草洲、泥潭等地塊裸露面積小,候鳥棲息地大面積減少,淹沒在水下的溼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容易死亡。記者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今夏洪水對於以苔草、魚類、底棲動物等為食物的鳥類來說,影響可能會較小,對以苦草、冬芽等塊莖植物為食的白鶴、小天鵝等越冬候鳥會有影響,最直接的表現是這些候鳥的覓食範圍擴大。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吳城鎮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東北部,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
  • 鄱陽湖候鳥未檢出H7N9禽流感 南昌市動物園鳥類樣品也未檢出
    本報南昌訊甘平、記者秦謙報導:為擴大H7N9禽流感檢測範圍,我省近期提取了鄱陽湖的候鳥及南昌市動物園內的鳥類樣品進行檢測。23日,記者從省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辦獲悉,經對樣品的檢測,在候鳥及動物園裡的鳥,均未發現H7N9禽流感。
  • 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南昌12月1日電 (李韻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 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
  • 5G和無人機為越冬候鳥保駕護航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受夏季洪水影響,鄱陽湖退水緩慢,今年越冬候鳥較為分散,為此,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充分運用5G、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等先進手段解決候鳥保護的難題。現象今年相較往年越冬候鳥分布更為分散鄱陽湖承贛、撫、信、饒、修等五河之水,通長江。
  •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圖為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月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進入候鳥越冬期,都會組織各保護站開展逢八定期監測工作,即每月8、18、28日,在各自轄區開展監測調查。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候鳥特色小鎮繪出鄱陽湖生態畫卷
    永修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江西九江永修縣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優勢,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鳥勝地,一幅「湖靜
  • 「國際觀鳥周」為何選址鄱陽湖?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這樣回答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柳青「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冬季大批候鳥從西伯利亞遷飛到鄱陽湖越冬。這次我們與江西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活動,就是一次大張旗鼓宣傳候鳥保護的公益行動。」11月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陳鳳學在北京回答有關「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活動相關問題時,作出上述表述。據悉,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為指導單位,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將於12月6日至10日舉辦。
  • 野生動植物丨江西:白鶴抵達鄱陽湖越冬 為今年越冬季首次發現
    野生動植物丨江西:白鶴抵達鄱陽湖越冬 為今年越冬季首次發現 2020-10-29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鄱陽湖的水,越來越少,竟裸露成草原
    作為長江的一大關卡,在夏季的洪水多發季節,鄱陽湖一直是洪水的常客。但是即使年年不斷的洪水,也改變不了鄱陽湖的水量逐漸減少的情況,有些地方的河床已經裸露出來了。近些年的鄱陽湖的枯水時間和洪水時間不斷的發生變化,以至於鄱陽湖的情況引起很多專家學者的擔憂。
  •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在廉江市安鋪鎮,當地村民梁一元致力在承包田裡保護候鳥。如今,這裡聚集了數量眾多的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