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由於第一次科考數據年代久遠,為摸清江西的生態家底,省山江湖辦於2012年8月再次啟動了「鄱陽湖科學考察」項目。歷時兩年後,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項目於近期完成,共記錄到鳥類236種,冬候鳥所佔的比例最大,達100種。
記者了解到,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項目是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牽頭,省科學院、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家單位共同承擔。
通過調查,課題組基本查清了鄱陽湖區鳥類資源(包括冬候鳥、夏候鳥、留鳥)物種組成、種群數量、分布情況等,進一步更新了鄱陽湖區鳥類資源資料庫。同時,掌握了鄱陽湖區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格局。揭示鄱陽湖區鳥類重點分布區、一般分布和偶見區。摸清白鶴、東方白鶴、白琵鷺、小天鵝、雁鴨類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或優勢物種(類群)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動態,並建立了資源資料庫,為我省湖區珍稀候鳥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本次考察共記錄到鳥類236種,隸屬15目52科。在地理區系構成上,該區鳥類組成具有明顯的東洋界和古北種特徵,東洋種共78種,古北種達119種,古北界種類比例明顯大於東洋界種類,這體現了鄱陽湖作為重要的鳥類越冬地所具有的動物區系的特殊性。所有統計的鳥類居留類型中冬候鳥所佔的比例最大,達100種,佔總種數的42.37%。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隻的湖有10個。(記者陳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