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2020-11-24 人民網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由於第一次科考數據年代久遠,為摸清江西的生態家底,省山江湖辦於2012年8月再次啟動了「鄱陽湖科學考察」項目。歷時兩年後,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項目於近期完成,共記錄到鳥類236種,冬候鳥所佔的比例最大,達100種。

記者了解到,鄱陽湖第二次科學考察項目是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牽頭,省科學院、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家單位共同承擔。

通過調查,課題組基本查清了鄱陽湖區鳥類資源(包括冬候鳥、夏候鳥、留鳥)物種組成、種群數量、分布情況等,進一步更新了鄱陽湖區鳥類資源資料庫。同時,掌握了鄱陽湖區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格局。揭示鄱陽湖區鳥類重點分布區、一般分布和偶見區。摸清白鶴、東方白鶴、白琵鷺、小天鵝、雁鴨類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或優勢物種(類群)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動態,並建立了資源資料庫,為我省湖區珍稀候鳥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本次考察共記錄到鳥類236種,隸屬15目52科。在地理區系構成上,該區鳥類組成具有明顯的東洋界和古北種特徵,東洋種共78種,古北種達119種,古北界種類比例明顯大於東洋界種類,這體現了鄱陽湖作為重要的鳥類越冬地所具有的動物區系的特殊性。所有統計的鳥類居留類型中冬候鳥所佔的比例最大,達100種,佔總種數的42.37%。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隻的湖有10個。(記者陳豔偉)

 

相關焦點

  • 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資料圖)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南昌12月1日電 (李韻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日消息,根據定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有35萬餘只水鳥抵達鄱陽湖棲息。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佔全球種群98%的白鶴在此越冬。
  •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2020-12-03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鄱陽湖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充滿新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鄱陽湖形成至今僅1.2萬年,正處於湖泊發育的幼年期,是一個年輕的大湖。
  • 再增6種鳥類!蘇州這個地方被稱為「候鳥的天堂」
    溼地與水鳥據看蘇州記者了解到,通過蘇州綠羽生態環境諮詢工作室一年的調查,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共發現了11目31科102種。根據歷史調查數據比較發現,增加了6種新鳥類。佔蘇州總鳥種的53.47%,佔江蘇省鳥類的41.39%。根據年度鳥類調查情況,較2016年增加了20種,較2017年增加了25種,較2018年增加了16種。
  • 海南鳥類知多少?黑頭白䴉等10種鳥瀕臨滅絕
    1000公裡,2000公裡,3000公裡……每年在冬季來臨以前,候鳥就要開始遷飛,尋找溫暖的地方過冬。海南島作為冬候鳥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季,總有一批「老朋新客」的鳥兒遠道而來。海南的鳥類資源狀況如何?都有哪些鳥類大家族?近些年有何變化?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令人感到好奇。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吳城鎮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東北部,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
  • 揚州冬候鳥多達62種 首現針尾沙錐等保護動物
    【冬候鳥過境】三千張照片記錄冬候鳥「生活百態」「別人用文字記錄生活,而我喜歡用相機來記錄。」揚州觀鳥達人蔣永慶告訴記者,多年的觀鳥,讓他拍到不少珍貴的照片。今年秋冬,他繼續用相機記錄揚州冬候鳥的生活百態,「我感覺就像是記日記一樣,只要不下雨,我基本每天都出去拍,我覺得這些鳥兒正是我們揚州綠色生態的見證者,環境要是不好,這些鳥兒花錢也請不來。」「我從10月初開始記錄冬候鳥,到現在拍了3千張了。鳥兒並不是定好日子飛來的,能拍到是需要『運氣』的。」蔣永慶說,雖然過程有點辛苦,但是每當拍到滿意的照片時,那種滿足感無法形容。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鄱陽湖,世界水鳥在此打卡聚會
    鄱陽湖是一個典型的吞吐型、季節性的通江淺水湖泊,因水域遼闊、水草茂盛、魚蝦貝類資源豐富而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攝影 | 王源清它不僅是中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也是眾多候鳥的越冬地。
  • 2020世界候鳥日冬季篇:鳥類連結世界
    2020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鳥類連結世界」,強調保護和恢復全球生態系統的貫通和完整,這對全球鳥類的遷徙至關重要。這也與不久前習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關於全球應「增強責任、凝聚合力、堅持生態文明、保持綠色發展」的講話不謀而合。候鳥遷徙是這顆星球上最為壯觀的生命現象之一,僅僅在中國,每年就有上百萬隻候鳥,在各大棲息地之間輾轉飛行上千公裡。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原標題: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喙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羽毛白色,尾部羽毛為黑色,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  壽命:32年左右。  類別:旅鳥,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  食物: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遷徙:通常春季遷到北方繁殖地的時間為3~4月,秋季於9~10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候鳥特色小鎮繪出鄱陽湖生態畫卷
    永修鄱陽湖區的過冬候鳥群(供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萌):江西九江永修縣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優勢,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鳥勝地,一幅「湖靜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你看到過幾種?
    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
  • 重慶鳥類已達502種 佔全國鳥類總數40%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人民網重慶11月10日電(劉政寧、周小平) 由重慶市林業局主辦的重慶市2020年「愛鳥護飛」專項行動今日在江津區拉開序幕,活動通過鳥類生態攝影展、科普普法展板、發放保護鳥類知識宣傳冊等方式,向現場群眾普及野生鳥類保護的法律法規,以及重慶本土野生鳥類知識。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