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6種鳥類!蘇州這個地方被稱為「候鳥的天堂」

2020-11-26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一隻腳蹼劃開靜謐的水面,一聲鳴叫打破冬日的寧靜,這便是候鳥光臨蘇州的信號。

  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都會有成千上百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飛越到太湖之濱越冬停歇,在此繪出一幅「候鳥天堂」的畫卷。

  太湖湖濱溼地公園明星物種—小天鵝(國家II級)眾所周知,溼地是鳥類的天堂,野生鳥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溼地能量流動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溼地與水鳥據看蘇州記者了解到,通過蘇州綠羽生態環境諮詢工作室一年的調查,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共發現了11目31科102種。根據歷史調查數據比較發現,增加了6種新鳥類。佔蘇州總鳥種的53.47%,佔江蘇省鳥類的41.39%。根據年度鳥類調查情況,較2016年增加了20種,較2017年增加了25種,較2018年增加了16種。

  冬候鳥 白眉鵐

  黑鸛(國家I級)2015年10月

  2019年度調查中增加的6種鳥類新記錄,分別為:赤膀鴨、赤頸鴨、花臉鴨、斑姬啄木鳥、慄葦鳽、棕臉鶲鶯。

  展翅的赤膀鴨

  斑姬啄木鳥

  另外,本年度還觀察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2種,分別為:小天鵝、鴛鴦、小鴉鵑、鶚、鳳頭蜂鷹、日本松雀鷹、鳳頭鷹、蒼鷹、普通鵟、紅隼、阿穆爾隼、遊隼。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普通鵟

  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3個區域。其中,生態保育區沿太湖岸線從水風車延伸到麗波灣,是溼地公園最大、最重要的區域。有超過70種鳥類在此棲息繁殖。

  生態保育區

  保育區內的綠頭鴨和斑嘴鴨

  黑水雞在浮島上繁殖

  恢復重建區沿漁洋山呈長條狀分布,位於太湖麗波灣,是溼地公園內鳥類最為重要的棲息地之一,特別是太湖溼地明星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最主要的越冬地。今年11月15日在麗波灣記錄到8隻小天鵝的身影,最多時達39隻。

  恢復重建區

  小天鵝在水中覓食

  合理利用區是陸地與太湖的過渡區,由草地、樹林和蘆葦溼地組成的主要的環境結構,也是遊客遊覽溼地、認識溼地的主要場所。蘆葦溼地是合理利用區的一大特色,棲息在蘆葦溼地中的鳥類,既能夠以蘆葦溼地為庇護場所,又可以取食蘆葦種子和蘆葦中的昆蟲等食物。

  合理利用區

  水面上棲息的小

  每年太湖沿岸進行的蘆葦收割會干擾到鳥類的正常棲息。為了保證鳥類的生活不受影響,溼地公園採取蘆葦輪割的方式,既能保護水質,又為野生鳥類保留了棲息地和提供食物。

  輪割後的蘆葦

  黑水雞在蘆葦中棲息

  褐頭鷦鶯在蘆葦上覓食

  雖然,溼地公園不僅在營造豐富多樣的溼地生境的基礎上,也對環境進行了嚴格的監測和管理維護,但是仍有不少外部因素會干擾候鳥們的棲息。因此,溼地公園工作人員郭露霞建議有關部門應避免無關的漁船、快艇和帆船進入候鳥棲息地,採取相關措施減少車輛噪聲對候鳥的幹擾,並且她不建議使用無人機等機械設備靠近候鳥,來保證它們在太湖度過一個溫馨的冬天。

  小天鵝易受到船隻的幹擾

  太湖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屬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裡」。太湖水面面積2338平方公裡,已列入《中國溼地保護行動計劃》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湖濱溼地。

  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

  2009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開展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通過5年的規劃、建設,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於2014年12月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一隅

  根據國家級溼地公園的要求,同時為了反映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設成效,需要對園內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摸底並開展長期監測。

  希望通過鳥類調查,掌握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內不同季節,不同生境的野生鳥類資源狀況,從而為持續改善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的溼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

            (來源:看蘇州  編輯:陳茜)

相關焦點

  • 七裡河成南京鳥類天堂
    專家發現,在已觀測到的67種鳥中,僅七裡河就聚集了43種,堪稱南京鳥兒天堂。 南京觀測到67種鳥  研究小組通過對南京市「一城三區」(主要指江浦老山、六合芝麻嶺、江浦七裡河及六合滁河入江口溼地)生物多樣性本地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一共記錄到了67種鳥,其中海鳥2種,溼地鳥24種,麻雀等陸地鳥類41種。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白鶴70% 以上的白枕鶴80% 以上的東方白鸛60% 以上的鴻雁都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候鳥天堂——永濟伍姓胡
    那是一個刮著大風的下午,我們騎行伍姓湖溼地公園,事先沒有看天氣預報,出門才知道外面的風很大,由於天氣的原因,溼地公園除了勞作的人們幾乎看不到遊人,但湖邊的水鳥不畏強風,不時在覓食、嬉戲打鬧,為我這個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絕佳的學習練手機會。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昨日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發布的《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暨2015年冬季府河(武漢段)越冬水鳥監測報告》可以告訴你答案:149種鳥類榜上有名,其中有大家熟悉的大雁和野鴨,也有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與白鶴。
  • 上半年在蘇州已觀察到258種鳥 褐胸鶲等三種鳥類為首次發現
    根據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志願者的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志願者在蘇城累計觀察到了258種鳥類,其中有3種還是蘇州歷史上首次發現,分別為:海鷗、雙斑綠柳鶯、褐胸鶲。學校每年會對發現蘇州市鳥類新記錄發現人頒發獎勵,今年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製作贈送的精美鳥類徽章,用以鼓勵觀鳥愛好者對蘇州市鳥類方面的研究,同時,蘇州圖書館還開展了鳥類系列公益講座,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
  •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江邊農田已經荒廢,江水漫過草叢,斜陽裡蘆葦隨風而動,數隻候鳥低空掠過,點綴著這片江邊綠洲。這裡是候鳥的棲息之地!  每到黃昏,太陽接近地平線時,52歲的梁一元都會穿上迷彩服,慢慢地靠近江邊綠洲,數一數歸巢候鳥的數量。  從2007年起,他在這片江邊綠洲中承包了近50畝農田,除了種樹和養蜜蜂外,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保護候鳥!梁一元希望這裡不再是候鳥的地獄!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科學家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至1500萬年間,鳥類經歷了一次「超級物種大爆發」,後來逐漸演化出了1萬多種被稱為新鳥綱的鳥類,95%的現存鳥類來自這一綱。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人們都會看到或成隊、或成團的鳥兒在天空中飛過,這些是鳥類中的候鳥,它們要在辛勤的旅途中度過大半生命旅程。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候鳥翩躚,遠道而來!來江海溼地,感受鳥類天堂!
    最近幾年,溼地環境不斷優化,已然成為候鳥南遷旅途中重要的休息站點,也成為錢塘江流域很多留鳥生活的天堂。站立在這樣一種古老而新鮮的美麗面前,聆聽鳥的鳴唱,看鳥們翩然而舞,也是一種緣分。
  • 濮陽這個地方迎來了大批遷徙鳥類,太美了!
    隨著氣溫漸低,季節轉換,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又拉開了序幕...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來大批遷徙鳥類!來看看濮陽來了哪些「小可愛」~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大批遷徙鳥類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約10860畝,其中溼地面積達到了5212.8畝。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越來越多的候鳥在團泊湖「歇腳」,之後繼續南遷。素有「華北綠寶石」之稱的團泊湖溼地,在靜海區多年來大力修復保護之下,已逐漸成為「候鳥天堂」。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除了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提供的充足食物和優越的棲息環境外,位於靜海區的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也為這些遷徙和繁衍的「精靈們」提供了多重保護。
  • 愛鳥影廊 | 2020世界候鳥日:鳥類連結世界
    2020年,世界候鳥日的主題是「鳥類連結世界」,強調保護和恢復全球生態系統的貫通和完整,這對全球鳥類的遷徙至關重要。在2020世界候鳥日,藉助愛鳥人在愛鳥上傳的拍攝地數據,我們得以選出大家在國內拍攝的12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夏候鳥作品,這就是數據的力量——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貢獻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從填寫正確的拍攝地信息開始吧。
  • 河南長垣:鳥兒的天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裡是河南長垣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垣市黃河溼地位於黃河下遊地段,包括黃河河道和洪泛平原(黃河灘地),一級支流天然渠、文巖渠、天然文巖渠溼地區域。這裡水域遼闊,灘涂寬廣,地理位置特殊,水文特徵明顯,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看,從西伯利亞南下過冬的候鳥們已經陸續到了。漫漫旅途,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險,終於能在此收羽歇足。
  • 白腹鷂光顧潛江返灣湖 鳥類由40種增加到114種
    白腹鷂在返灣湖上空飛翔  湖北日報網訊 全媒體記者劉自賢 通訊員楊軍  繼今年1月省野保協會專家李明璞一行在潛江市返灣湖國家溼地公園發現86隻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越冬後,這個地方又迎來了貴客——白腹鷂。
  • 蘇州溼地有多少種鳥,你知道嗎?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候鳥日,今年的主題是「 鳥類連接我們的世界」。下面,小編想考考各位小夥伴,在蘇州溼地發現了多少種鳥類?截至目前,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累計觀察記錄到374種鳥類,佔蘇州地區鳥類種數的80%。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其中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既關係到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
  • 到重慶的候鳥已有218種 除了紅嘴鷗,還有好看的
    其實,不僅僅是紅嘴鷗,重慶日報記者從11月10日舉行的2020年「愛鳥護飛」專項行動啟動儀式上獲悉,截至目前,重慶能夠觀察到的鳥類已達502種,其中有218種為候鳥。11月10日上午,在江津幾江長江大橋下、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內,許多紅嘴鷗在此休憩。它們或是三五成群在鵝卵石上曬太陽,或是展翅飛翔,或是在江中嬉戲,吸引了許多居民駐足觀看。
  • 候鳥遷徙高峰來臨!陽江多地成候鳥天堂
    每年冬季,候鳥南遷,我市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上,當前,海陵島、山外西海岸、陽西北寮村灘涂等地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隨著我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候鳥和一些珍貴的鳥類選擇來陽江「做客」。每年六到七月是候鳥產卵的高峰期,從11月開始一部分回遷北半球,一部分將留在陽江,我市相關部門也積極採取措施保護候鳥。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昨天下午2時許,記者跟隨吳中區林業站、東山鎮農林站工作人員、蘇州自然溼地學校觀鳥專家一起進入溼地公園深處巡護、觀鳥,在一處蘆葦蕩邊發現了成群的候鳥,有數十隻之多,它們時而盤旋空中,時而落在淺草處覓食,悠閒自在。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
  • 90後「追鳥人」: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027年,拍攝300多種鳥類「聽音辨鳥」的絕技,源於長年的追鳥經歷。冬天鳥兒向南飛,一開春就回到北方,周敏軍和小夥伴就這麼扛著「大炮」追著它們的足跡走。2015年,周敏軍加入蘇州溼地自然學校時,鳥類調查員還不多,如今已經是6人的小團隊了,其中5人是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