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博物館依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鳥類資源而建,外形設計簡約利落、綠色環保。館內以「保護珍稀鳥類,共建生態文明」的主題理念,分為「大河息壤共生廳」、「候鳥驛站共鳴廳」、「鳥國探秘共賞廳」、「鳥類天堂共享廳」等四個主題展廳,展覽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
展廳內共展出了包括丹頂鶴、東方白鸛、金雕等珍稀鳥類在內的1400餘件標本物。從關關雎鳩到葉底黃鸝,從一行白鷺到鴻雁在雲,其中甚至還有已經滅絕無法再見的鳥類,這些栩栩如生的鳥類標本和模型,結合溼地場景營造,讓每一位參觀遊客都驚嘆不已。
此外,博物館還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通過自然場景的營造,融入豐富有趣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寓教於樂,生動再現了黃河三角洲多樣的溼地風貌和繁盛的鳥類資源。走進展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主題為「滄海桑田,生命讚歌」的沙盤劇場。遊客在這裡可以親自操控操作臺上的遠程攝像頭,觀看保護區核心區域蘆花飛雪、千鳥鳴翠的壯闊畫面。
在全球9000多種鳥類中,約有4000種是候鳥,而河海交匯的黃河三角洲溼地,因夏季雨水豐沛,野生植物生機盎然而成為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包括丹頂鶴、白天鵝等多種罕見珍禽也時常到此繁衍、遷徙。在「候鳥驛站共鳴廳」,遊客可以從鳥類遷徙的起因、隊形、定向等方面,了解鳥類的遷徙知識。
鳥巢,是鳥類在繁殖期間所建造的用於藏卵和雛鳥的結構,它雖然不是鳥類特有的技能,但鳥類築巢的技藝,在動物界卻堪稱無與倫比。博物館內這件由竹子和鋼筋做成的鳥巢,生動演示了小鳥從孵化開始到成功孵化的過程,讓遊客知道鳥兒是怎樣成功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三角洲是中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素有「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的美譽。作為一種對生態環境非常「挑剔」的鳥類,黃河三角洲東方白鸛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據統計,2005至2019年間,保護區內共繁殖雛鳥1639隻,展示了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丹頂鶴應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鳥類了,作為鳥中的「隱士」,它們通常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溼地沼澤。近年來,因為山東黃河三角洲的氣候適宜,丹頂鶴逐漸在此越冬、繁殖,種群數量也越來越大。據統計,保護區內的丹頂鶴數量,已由最初的70餘只增加到350餘只,東營黃河口也成為我國丹頂鶴越冬的最北界。
地球是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共處。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了野生鳥類,還有各種奇趣可愛的野生動物,它們或棲息在灘涂邊,或覓食於蘆葦蕩,構成了黃河三角洲溼地「天地大美不言、萬物競生不息」的獨特魅力。
在博物館裡的瞭望臺,遊客可以從望遠鏡裡清晰看到野生鳥類在溼地裡築巢,而且望遠鏡免費,不用投幣。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地址: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門景區三號樓,參觀時間為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11:00停止入館,16:00停止入館),憑身份證或有效證件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