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2020-12-05 亂碼的旅行故事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博物館依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鳥類資源而建,外形設計簡約利落、綠色環保。館內以「保護珍稀鳥類,共建生態文明」的主題理念,分為「大河息壤共生廳」、「候鳥驛站共鳴廳」、「鳥國探秘共賞廳」、「鳥類天堂共享廳」等四個主題展廳,展覽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

展廳內共展出了包括丹頂鶴、東方白鸛、金雕等珍稀鳥類在內的1400餘件標本物。從關關雎鳩到葉底黃鸝,從一行白鷺到鴻雁在雲,其中甚至還有已經滅絕無法再見的鳥類,這些栩栩如生的鳥類標本和模型,結合溼地場景營造,讓每一位參觀遊客都驚嘆不已。

此外,博物館還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通過自然場景的營造,融入豐富有趣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寓教於樂,生動再現了黃河三角洲多樣的溼地風貌和繁盛的鳥類資源。走進展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主題為「滄海桑田,生命讚歌」的沙盤劇場。遊客在這裡可以親自操控操作臺上的遠程攝像頭,觀看保護區核心區域蘆花飛雪、千鳥鳴翠的壯闊畫面。

在全球9000多種鳥類中,約有4000種是候鳥,而河海交匯的黃河三角洲溼地,因夏季雨水豐沛,野生植物生機盎然而成為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包括丹頂鶴、白天鵝等多種罕見珍禽也時常到此繁衍、遷徙。在「候鳥驛站共鳴廳」,遊客可以從鳥類遷徙的起因、隊形、定向等方面,了解鳥類的遷徙知識。

鳥巢,是鳥類在繁殖期間所建造的用於藏卵和雛鳥的結構,它雖然不是鳥類特有的技能,但鳥類築巢的技藝,在動物界卻堪稱無與倫比。博物館內這件由竹子和鋼筋做成的鳥巢,生動演示了小鳥從孵化開始到成功孵化的過程,讓遊客知道鳥兒是怎樣成功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三角洲是中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素有「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的美譽。作為一種對生態環境非常「挑剔」的鳥類,黃河三角洲東方白鸛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據統計,2005至2019年間,保護區內共繁殖雛鳥1639隻,展示了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丹頂鶴應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鳥類了,作為鳥中的「隱士」,它們通常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溼地沼澤。近年來,因為山東黃河三角洲的氣候適宜,丹頂鶴逐漸在此越冬、繁殖,種群數量也越來越大。據統計,保護區內的丹頂鶴數量,已由最初的70餘只增加到350餘只,東營黃河口也成為我國丹頂鶴越冬的最北界。

地球是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共處。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了野生鳥類,還有各種奇趣可愛的野生動物,它們或棲息在灘涂邊,或覓食於蘆葦蕩,構成了黃河三角洲溼地「天地大美不言、萬物競生不息」的獨特魅力。

在博物館裡的瞭望臺,遊客可以從望遠鏡裡清晰看到野生鳥類在溼地裡築巢,而且望遠鏡免費,不用投幣。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地址: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門景區三號樓,參觀時間為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11:00停止入館,16:00停止入館),憑身份證或有效證件參觀。

相關焦點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被譽為「鳥類天堂」 門票免費就在山東東營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被譽為「鳥類天堂」 門票免費就在山東東營 原標題: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被譽為「鳥類天堂」 門票免費就在山東東營
  • 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被命名為東營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坐落於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東營市政府列為重點投資建設項目,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博物館以「保護珍稀鳥類,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理念,分為「大河息壤—共生廳」「候鳥驛站—共鳴廳」「鳥國探秘—共賞廳」「鳥類天堂—共享廳」四大主題展廳,展示陳列了包含珍稀鳥類標本在內的1400餘件標本物。
  • 廈門「最大」公園,佔地85公頃,景色優美還是鳥類天堂,免費開放
    這座佔地面積最大的公園在廈門迅速走紅,這裡生態環境很好,又是一個鳥類天堂,最重要的是,這裡對遊客免費開放。這個吸引無數遊客的地方,就是位於廈門的五緣灣溼地公園,這個位於廈門市湖裡區,地理位置優越,即使自駕遊也很好找。
  • 免費開放:雅康野生鳥類博物館揭牌,綠會倡導人鳥和諧共生
    日前,在中國綠髮會主辦的第二屆「艾雅康世界愛鳥節」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第十五屆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原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秘書曹志斌,中國綠髮會副秘書長肖青,綠會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院長艾雅康共同為雅康野生鳥類博物館揭牌,這標誌著我國首座社會組織推進
  • 七裡河成南京鳥類天堂
    專家發現,在已觀測到的67種鳥中,僅七裡河就聚集了43種,堪稱南京鳥兒天堂。 南京觀測到67種鳥  研究小組通過對南京市「一城三區」(主要指江浦老山、六合芝麻嶺、江浦七裡河及六合滁河入江口溼地)生物多樣性本地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一共記錄到了67種鳥,其中海鳥2種,溼地鳥24種,麻雀等陸地鳥類41種。
  • 美國卡內基自然博物館的鳥類陳列
    「鋼城」匹茲堡有一座美國著名的自然歷史類博物館――卡內基自然博物館。館內設有20個永久展廳,其中,三樓的一條狹長走廊便是鳥類展廳。博物館的鳥類收藏頗為豐富,標本採集自七大洲,最古老的標本採集於1842年。
  • 世界規模「最大」鳥類公園,被稱為鳥類王國,鳥的總數超過8500隻
    世界規模「最大」鳥類公園,被稱為鳥類王國,鳥的總數超過8500隻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位於裕廓山頂蒼翠林木之中,建於1971年,面積達20.2公頃,它是世界規模最大、珍禽異鳥最多的鳥類公園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數規模龐大的禽鳥公園之一,被譽為東南亞最壯觀的
  • 打開眼睛 讓鳥類自由出入
    任增穎曾經的工作所在地,是山東東營的仙河鎮,距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咫尺之遙。那裡有著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和繁殖地」,分布著各種野生動物達1500多種,其中鳥類超過30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10種。
  • 《我的城 我的歌》「看圖識字」鳥類生僻字難倒張瑋
    濟寧新聞網訊  東營在哪裡?東營在滾滾東流的黃河水聲裡,也在咿咿呀呀的呂劇唱腔裡。《我的城 我的歌》第三期來到了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東營!跟隨歌手張瑋,探尋東營的聲音。在上周播出的《我的城 我的歌》青島篇中,劉智揚唱作的《咱的青島》收穫網友好評,「看了節目好想去青島!」
  • 「高清組圖」在國際愛鳥日徜徉盈江「鳥類天堂」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是祖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在這裡,流傳著許多人與鳥的故事。築鳥巢生態好轉鳥先知,鳥類的品種和數量是生態環境好壞的晴雨表。中國犀鳥谷 尹以祜 攝秘境盈江 鄭山河 攝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鳥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盈江境內發現鳥類710種,佔國內的51%,為全國之最,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 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正在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此前,由於歷史原因,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內曾經存在大量畜禽養殖場、加工廠,以及大型採砂企業在黃河邊大肆採挖。「拉砂的車輛四處往來,塵土飛揚,破壞了溼地植被,汙染了溼地環境,威脅著鳥類生存,更別說這些珍稀鳥類了。」
  • 西藏阿里班公湖:鳥類天堂
    西藏阿里班公湖:鳥類天堂 2020-07-31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博物館「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免費向社會開放
    」展現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這一生物界的壯麗史詩(齊魯網記者 白少光 攝)  齊魯網濟南11月16日訊(記者 孟寶樂 白少光)今天上午,山東博物館「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向社會免費開放。  迄今全國規模最大的非洲野生動物展  「天國之渡」的角馬群跨越馬拉河,展覽巧妙利用牆壁設計,再現馬拉河陡峭的河岸,角馬群一躍而下,跳入河水之中,正虎視眈眈的鱷魚和河馬也慢慢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 人民日報點讚東營:候鳥戀上入海口
    山東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候鳥戀上入海口本報記者 徐錦庚 侯琳良 地遼天闊,水波粼粼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 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
  • 國家動物博物館:寓教於樂,情趣無比
    現在帶著娃娃們前往北京各大博物館參觀遊玩,也是寒冷的北京冬季裡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既充滿樂趣,又可以增長知識還不畏寒冷的好地方。 國家動物博物館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一個以動物標本收藏和展示的博物館。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天津,則是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天津海岸線魚草豐美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
  • 山東威海:良好生態吸引三種瀕危、易危鳥類
    新華社濟南11月17日電(記者王陽)有鳥類攝影愛好者近日在山東威海市南海新區金花河上遊蘆葦叢中,拍攝到震旦鴉雀、黃胸鵐、紅頸葦鵐等鳥類在其間跳躍、覓食。據了解,震旦鴉雀、黃胸鵐為瀕危鳥類,紅頸葦鵐為易危鳥類,在同一地方同時出現這3種鳥類,實屬罕見。
  • 黃河口溼地發現粉紅背鵜鶘 收入中國鳥類新物種目錄
    劉月良 攝   中新網濟南11月25日電 (梁犇 周廣學)記者25日從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站獲悉,該保護區科研人員通過拍攝辨認,記錄到一隻東亞地區從未發現的粉紅背鵜鶘。作為中國新發現的物種記錄,粉紅背鵜鶘已被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分會《中國觀鳥年報》收錄。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朱永傑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科學家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至1500萬年間,鳥類經歷了一次「超級物種大爆發」,後來逐漸演化出了1萬多種被稱為新鳥綱的鳥類,95%的現存鳥類來自這一綱。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人們都會看到或成隊、或成團的鳥兒在天空中飛過,這些是鳥類中的候鳥,它們要在辛勤的旅途中度過大半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