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眼睛 讓鳥類自由出入

2020-12-03 人民網

  2018年7月,任增穎再次走到一個人生的新起點。她開啟了一項新的事業——保護海水江豚。

  任增穎曾經的工作所在地,是山東東營的仙河鎮,距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咫尺之遙。那裡有著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和繁殖地」,分布著各種野生動物達1500多種,其中鳥類超過30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10種。

  在這裡,任增穎最大的樂趣是慢悠悠地騎著自行車,去溼地裡找鳥、觀鳥。她能喊出150多種鳥的名字,看到受傷的鳥兒,會帶回去照料。

  喜歡與鳥為伴,任增穎成為一個異數。因為愛鳥,她成為東營觀鳥協會副秘書長。

  從推廣觀鳥活動開始,她一步步成為環保人士。2000年至2006年,任增穎通過網絡論壇傳播溼地保護的理念。2007年到2012年,她周末業餘時間在社區舉辦活動,開展民間環境教育活動。從2012年起,她開始系統化考慮綜合生態保護。

  面值6萬多元的各種車票、10萬元的環保書籍、300多條做活動用的橫幅,記錄了任增穎對環保的投入,那也是她多年積攢下的全部家當。除此之外,身無長物。

  2011年,她獨自輾轉湖南、廣西、雲南、北京、天津及山東沿海,探訪了環渤海灣山東段以及長江中下遊近20處溼地,一路走,一路舉辦環保動員活動,宣傳環保理念。

  這些年下來,僅東營和煙臺中小學校就有兩萬多學生,聽過她舉辦的公益環保講座。

  有人說任增穎是「環保鬥士」,當然跟她所做的事情息息相關:2010年1月至 2016年6月,她為黃河三角洲溼地破壞問題,多次以不同方式實名舉報以及推動媒體跟進報導。她撰寫的《保衛黃河三角洲溼地》一文,被廣泛傳播。

  多年來,為了保護黃河溼地,保護這片鳥類棲息的家園,任增穎跟附近的化工廠孤軍奮戰。

  她不希望自己是一位「鬥士」,她更喜歡「衛士」這個稱呼——「江河衛士」,守護母親河猶如守護嬰兒,並且,「在失望中永遠能看到希望。」

  如今,當地政府結合「構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理念,調整了相應的園區建設規劃,以「考慮到環保等方面的因素」,砍掉了50多個化工項目建設的計劃。

  如今她又鎖定海水江豚這個物種,以山東海岸線上的死亡海水江豚的案例,來推動社會公眾對海洋生態保護的參與,並把這作為今後事業的重心。

  海水江豚是一個少為人知的瀕危物種,她知道,保護之路將會很漫長。

  「但是就像觀鳥,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進行的項目,有沒有望遠鏡都可以,沒有專門的時間也可以,哪怕在自家的院子裡也行。」任增穎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只需要你把眼睛打開,讓鳥類自由出入。有很多人睜著眼睛,其實並未打開與自然來往的通道,因此,自然界中哪怕有成百上千的鳥,也沒有一隻『飛』得進你的眼帘,更不用說飛進你的靈魂了。」

  張培昂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相關焦點

  • 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中國人可以自由出入
    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中國人可以自由出入旅行隨筆:北極,曾是許多旅遊愛好者和探險愛好者所嚮往的地方,但是,因為過於寒冷,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不過,在北極圈卻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這些城市,有的是旅遊城市,有的是工礦城市,其中,就有一座城市號稱是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據說咱中國人可以自由出入。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為你講述這座傳奇般的城市,看看這座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究竟有著怎樣的風景和故事?
  • 高空捉蟲,水下捕魚,還能看到紫外線,鳥類的眼睛裡藏著什麼秘密
    鳥類的眼睛,遠比人們想的更加強大。,眼睛位於兩側的鳥類,眼睛幾乎觸及顱骨中線。有些眼睛的顏色和羽毛的顏色一致,這讓它們睜著眼睛的時候也不會太過顯眼。有些鳥類的眼睛非常亮,它們恰恰就是要表現自己的眼睛。捕食性鳥,像鷹和貓頭鷹眼睛在前方,尤其是貓頭鷹,和人類的眼睛分布特別像。它們的視野重合範圍更大,相對的視覺盲區也就更多。但是這類鳥往往能夠通過轉動頭部來彌補視野上的缺失。比如貓頭鷹的頭就能自由旋轉240到270度。
  • 南美洲的奇怪鳥類,它的翅膀上長著可以自由活動的「奇特」爪子!
    麝雉小鳥出世後前肢上會出現兩個可以自由活動的爪趾,它能緊緊鉤住樹枝不放。有人猜測,這與鳥類起源於古代樹棲爬行動物有關,促使爪子發育的基因一直存在於鳥類的基因組之中。超級「發酵罐」麝雉的外形與普通野雞,或與野雞有親緣關係的鳥類有幾分相似,可不同的是,麝雉的某些身體結構和古怪習性似乎同任何鳥類都扯不上關係。麝雉的身長超過0.6米,但體重卻不到1公斤。它們羽毛華麗,雙腳有力,尾長,翼寬。與身體相比,脖子顯得比較長,頭部則顯得比較小。
  • 原來鳥類眼睛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自然秩序
    核心提示:科學家們從鳥類的眼睛、盒裝的玻璃彈珠和其他匪夷所思的地方發現了一種神秘的排列模式。無論是單獨考察5種不同視錐細胞的任意一種,還是同時考察所有的視錐細胞,它們都呈現出一種迷人的隨機與秩序的統一。
  • 鳥類獨特磁感能力 眼睛和嘴是磁場探測器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認為鳥類有兩個單獨的磁場探測器,一個在眼睛中一個在鳥嘴中。似乎新的磁性神經元並未連接到任何一個探測器上。迪克曼說「我們不能確定信號來自哪裡。」如果這些神經元對磁場做出反應,鳥類的哪一部分把信息傳遞給它們,還存在第三個傳感器嗎?尋找神經元吳和迪克曼把鴿子放置在一組能夠產生定製磁場的線圈中來尋找它們的神經元。
  • 中國在三千公裡的海外竟然還有一塊領土,所有國人都可自由出入
    這塊領土已經被國人以往了快將近八十年了,它是所有締約國的共同財富,而且不能夠被戰爭目的所利用,中國公民有權利在這塊土地上自由出入。中國在群島上建立了一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對本國對北極的科研考察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 90後「追鳥人」: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觀測鳥類,他們觀鳥、拍鳥,為公眾講解溼地保護和鳥類的知識,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大自然。轉眼7年,而今周敏軍的足跡早已遍布蘇州的溼地、灘涂、湖畔的每一個角落,眼睛和耳朵也被馴得如鷹似隼般銳利敏感。飛鳥、棲息在湖裡的鳥,或是傳來一聲鳴叫,他便能立刻分辨出鳥的品種。「你聽,這是斑嘴鴨,太湖裡很常見的一種鳥。」伴著平仄起伏的「嘎嘎」聲,透過望眼鏡,果然從蘆葦蕩裡遊出「黃嘴尖的野鴨」。
  • 打開一瓶果汁 眼睛差點壞掉
    原標題: 打開一瓶果汁  眼睛差點壞掉  昨天,金華讀者葉女士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爆料:我們這有個人,喝果汁時,飲料爆炸了,眼睛被炸出了血,太可怕了。  記者核實:受傷的人,姓徐,63歲,金華市金東區江東鎮橫店村人。事發後,她被送到了金華市人民醫院。
  • 影響美軍自由出入?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美國否決加拿大西北航道領海主權的理由竟然是,美國海軍自由出入該地遇的權利受到了損害。毫無疑問,為了美國優先,美國直接拿緊密盟友的領海主權開刀了,根本沒有顧及加拿大的關切和利益。根據報導,對於美國否決領海主權的做法,加拿大政府內外都非常憤慨,並開始採取了反擊措施。根據報導,加拿大主動與東方大國聯繫,希望東方大國參與到北極建設中去,這顯然是對美國的反擊。
  • 鳥類的眼睛堪比紫外分光光度計,它們眼裡的世界和我們如此不同!
    」科學家自然而然地認為鳥類的視覺就像人類的視覺,」奧本大學鳥類學家,《鳥類著色》的作者傑弗裡·希爾說。畢竟,鳥類和人類在白天都很活躍,我們以鮮豔的色彩為線索。……沒有人真正想像過鳥類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 Analog Devices 眼睛裡的自由與開源軟體
    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An Analog Devices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Posted Aug 12, 2010 20:42 UTC (Thu) by jake Analog Devices 眼睛裡的自由與開源軟體
  • 被誤解的貓頭鷹,貓頭鷹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
    眼睛大卻是色盲貓頭鷹是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人們常常將熬夜晚睡的人稱之為「夜貓子」,而夜貓子最早指的就是貓頭鷹。貓頭鷹中絕大部分種類都是晝伏夜出。白天常常隱匿在樹冠、巖洞之中,等到傍晚來臨它們才開始登臺亮相。
  • 鳥類之最:鳳尾綠咬鵑
    鳥類之最:鳳尾綠咬鵑鵑類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不折不扣寄生鳥類咬鵑和鵑類都屬攀禽,咬鵑雖稱鵑,但不是鵑類,咬鵑是咬鵑目鳥類的統稱,也是著名的熱帶攀禽,只有咬鵑科1科9屬35種,如堇頭美洲咬鵑(見上圖)美洲鵑類外形漂亮,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有些成為國鳥,如古巴咬鵑(見上圖),體長24-46釐米,翼展約25-35釐米,頭頸部呈深藍色,眼睛鮮紅色,上喙黑下喙紅,內有鋸齒狀角質,是古巴的國鳥。
  • 溫哥華最常見的鳥類
    安娜蜂鳥 已知最小的鳥類 2017年5月 被評選為溫哥華的市鳥默特爾柳鶯 與黃腰柳鶯最大的區別是喉嚨是白色歐洲八哥 是溫哥華的外來物種 有時成群結隊出入斯特勒藍鴉 藍色的背部和翅膀 及帶有波峰的黑色頭部西北烏鴉 是遍布在整個溫哥華各個角落的本地鳥類
  • 眼睛是上帝的設計?如果給動物界的眼睛排名,人類眼睛能完勝嗎?
    眼睛一直被認為是非常複雜的光學儀器,至今關於眼睛的諸多秘密也沒有被人類揭開。這種神奇而複雜的結構也曾讓達爾文一度困惑,甚至成為諸多反進化論學者的證據。那麼眼睛真的是上帝精妙的設計嗎?人類的眼睛在動物界中算得上出眾嗎?我們這次就來解開謎題。
  • 眼睛是上帝的設計?如果給動物界的眼睛排名,人類眼睛能完勝嗎?
    眼睛一直被認為是非常複雜的光學儀器,至今關於眼睛的諸多秘密也沒有被人類揭開。這種神奇而複雜的結構也曾讓達爾文一度困惑,甚至成為諸多反進化論學者的證據。那麼眼睛真的是上帝精妙的設計嗎?人類的眼睛在動物界中算得上出眾嗎?我們這次就來解開謎題。
  • 鳥類攝影,有這些小細節,新手要多留意,拍鳥的關鍵就在這幾點
    很多攝影師專注於鳥類攝影,但是總拍不出什麼滿意的作品,所以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鳥類拍攝的技術文章,讓你掌握一些鳥類攝影的技巧。眼睛應該是最清晰的焦點拍攝鳥類與拍攝人像是一樣的道理,都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的清晰度,如果鳥的眼睛是模糊的,那麼這張照片看起來也就很模糊,看起來也不舒服,所以焦點的位置是你應該考慮的。
  • Sbike動植物百科:世界十大最美麗的鳥類,大自然中的精靈
    藍孔雀藍孔雀:印度、伊朗國鳥,具羽冠,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條白色的斑紋最罕見最美麗的鳥類品種之一。已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鳥類紅色名錄,屬極危物種。周身潔白、外形俊朗、羽冠發達,眼睛四周和面部裸出,裸露部分為藍色。冠羽雖不像一些羽冠發達的鳥類複雜多變,卻十分有特點。求偶時雄鳥會豎起冠羽,不斷地上下擺動頭部。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地球要有一個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讓那些美麗的鳥兒在一個乾淨的天空、潔淨的水面自由飛翔科學家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至1500萬年間,鳥類經歷了一次「超級物種大爆發」,後來逐漸演化出了1萬多種被稱為新鳥綱的鳥類,95%的現存鳥類來自這一綱。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人們都會看到或成隊、或成團的鳥兒在天空中飛過,這些是鳥類中的候鳥,它們要在辛勤的旅途中度過大半生命旅程。
  • 人類的眼睛和動物比有什麼不一樣,似乎每一種動物眼睛都比人類好
    與人的眼睛相比,很多動物的眼睛非常特殊。之所以說它們特殊,是因為它們的眼睛具有特別的功能。以我們最熟悉的貓為例,貓的瞳孔很大,瞳孔的收縮能力也特別強,能很好地適應不同光線的照射。在白天強烈的陽光下,貓的瞳孔可以縮成一條線,在夜裡又可以像滿月那樣圓。在早晨和傍晚的中等強度光線下,它的瞳孔又會變成棗核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