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常把貓頭鷹當作「不祥之鳥」,古書中還把它稱之為怪鴟(chī)、鬼車、魑(chī)魂,當作厄運和死亡的象徵。貓頭鷹因形似鷹,頭部像貓故而得名,在秦嶺地區分布著11種貓頭鷹。在莎士比亞的《尤利烏斯·凱撒》和《麥克白斯》中貓頭鷹的叫聲預示著死亡;而在《愛的徒勞》中,貓頭鷹卻是歡樂的象徵。貓頭鷹更是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貓頭鷹到底是怎麼樣的鳥呢?
眼睛大卻是色盲
貓頭鷹是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
人們常常將熬夜晚睡的人稱之為「夜貓子」,而夜貓子最早指的就是貓頭鷹。貓頭鷹中絕大部分種類都是晝伏夜出。白天常常隱匿在樹冠、巖洞之中,等到傍晚來臨它們才開始登臺亮相。
通常貓頭鷹的瞳孔都很大,使光線容易進入眼睛,視網膜中的視杆細胞(視覺細胞,僅能分辨明暗,不能辨別細節和顏色)非常豐富,卻不含視椎細胞(強光下才能激活,能分辨細節和顏色),因此這類習慣了夜生活的鳥類是名符其實的色盲。沒有辨色能力,鮮豔的羽毛就失去了吸引異性的意義,因此貓頭鷹都換上了顏色暗淡便於隱身的夜行衣。
雖然貓頭鷹的視力在夜晚很好,但是眼睛卻不會轉動,為了滿足不同方向張望,自然界創造了一個可以270度自由旋轉的腦袋。另外,不同於其它鳥類的還有它們的三個眼瞼,上眼瞼會在眨眼時放下,下眼瞼會在睡覺時蓋上,而中眼瞼則會上下移動清潔眼面。
飛行時悄無聲息
貓頭鷹的食物以鼠類為主,也吃昆蟲、魚類、蜥蜴、小鳥等。它們吃東西的時常將獵物整個吞下,具有消化能力的嗉囊將肉通通消化,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髮等殘物渣滓集結成塊,形成小團後經過口腔吐出。
貓頭鷹是當之無愧的夜間捕食者,天鵝絨般的羽毛飛翔時產生的聲波頻率低於1千赫,而一般的鳥類和哺乳動物是感覺不到這麼低的頻率。這樣無聲的出擊使得貓頭鷹的進攻達到了閃電戰的效果。而科學研究還發現,貓頭鷹在撲擊獵物時,聽覺系統仍在定位,不斷地調整撲擊方向,很多獵物就是在無聲無息間喪命。
貓頭鷹的文化象徵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對貓頭鷹產生了不同的聯想。
貓頭鷹是希臘的聖鳥,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化身,象徵著智慧、理性和公正。在日本,貓頭鷹代表著吉祥和幸福。
其實,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也將貓頭鷹當做與鳳齊名的「神鳥」。自漢代起貓頭鷹被認為是引渡靈魂的黑暗使者,此後,貓頭鷹一直被視為死亡和厄運的象徵。因此,國人常常將之視為「不祥之鳥」,就這樣貓頭鷹無辜地背上了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