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朵的貓頭鷹——短耳鴞

2020-12-08 笨爸爸

「短耳鴞[xiāo]是什麼東東?」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對「貓頭鷹」「夜貓子」沒幾個人感到陌生。俗語「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說的是人們認為夜貓子進宅,家裡就會發生不幸的事。而在日本,一些鴞類(主要是沒有耳羽簇[cù]的種類)被認為是吉利的。這完全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人的好運或者厄運不會由一隻鳥來決定。

「夜貓子」「貓頭鷹」是鴞形目鳥的俗稱,之前介紹過的鬼鴞也是其中的一種。鴞形目鳥多數具有一個比較大的面盤,兩隻眼睛向前看,很多種類還具有耳羽簇,又因為它們的臉很像貓的臉,所以人們就把鴞類叫貓頭鷹。同時,大部分鴞類為夜行性,因此又被稱為「夜貓子」。

鴞形目主要包括三個科:第一個是原鴞科,已經全部滅絕,只有化石記錄;第二個是草鴞科,此類貓頭鷹都有個桃心臉兒,種類比較少,外形比較相似;第三個科叫鴟鴞[chīxiāo]科。

圖為草鴞科鳥類

圖為鴟鴞科鳥類

短耳鴞

學名:Asio flammeus

英文名:Short-eared[英[:t id ] 美[rt rd] Owl(英[al]美[al])

短耳鴞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屬鴟[chī]鴞科。體長38~40釐米,黃褐色。翼長,面龐顯著,棕黃色,並雜有黑褐色的羽幹紋。眼為金黃色,眼圈暗色。面部眼周為黑色,眼先為白色,並綴有黑色羽毛。頭頂兩側染有黑褐色,兩簇耳羽簇短小、不甚顯露,腹部羽毛具有縱紋。嘴和爪均為黑色。

短耳鴞與一般的鴞類不同,喜有草的開闊地,不喜歡上樹,主要棲息在山林的灌木叢和草叢中,愛結成小群集居。常貼近地面滑翔,悄然無聲。它們也能在白晝看見事物,但是在陽光下飛行不穩定,多在夜間捕食。

它是控制鼠害的能手,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小鳥、蜥蜴、昆蟲等,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有人曾對40隻短耳鴞及其幼鳥的食量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在100多天中,共吃掉了44000多隻鼠類。為此,必須大力開展宣傳鴞類的益處,進一步糾正民間對它們所持有的反感觀念,切實做好保護工作。

短耳鴞的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沼澤附近的地面草叢中,也見在次生闊葉林內朽木洞中營巢。每窩一般產卵4~8枚,卵白色,圓形。雌鳥孵卵。孵化期為24天~28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經過24天~27天即可飛翔。

短耳鴞是一種典型的流浪式生活的鳥類,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東亞最南可以達到印度尼西亞Kangean海島。在中國繁殖於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黑龍江、遼寧;冬季幾遍布於全國各地。短耳鴞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關焦點

  • 脊椎動物·短耳鴞:猜猜我的「耳朵」在哪裡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短耳鴞
  • 「埋伏」雪地的短耳鴞叼出肥鼠,吃飽後吐舌頭賣萌
    近日,新疆觀鳥會鳥友劉忠德在瑪納斯附近,拍到一組短耳鴞雪地抓鼠的有趣畫面。大約過了十幾分鐘,這隻短耳鴞突然騰空而起,以最快的速度飛向雪地,箭一般地將雙爪插進雪裡,叼出一隻掙扎尖叫的肥鼠。   吃完老鼠後,這隻短耳鴞開始在雪地裡賣萌,「像是在配合我拍照一樣,一會轉頭衝我笑,一會兒對著鏡頭吐舌頭。」大約逗留了五分鐘左右,這隻短耳鴞飛向農田邊,再次伺機捕鼠。   據了解,短耳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叫短耳貓頭鷹,因為耳羽短於長耳鴞,又叫小耳木兔、短耳貓。
  • 每日一鳥耳鴞屬的短耳鴞和長耳鴞,萌能量繼續
    今天的兩位萌君是:耳鴞屬的短耳鴞和長耳鴞!先來認識一下短耳鴞。短耳鴞是鴞形目鴟(chi一聲)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因為它的耳羽比長耳鴞要短小,又有小耳木兔、短耳貓的可愛別稱。這裡的「萑」我查了下,有可能指蘆葦,也有可能是貓頭鷹的一種別稱(如有誤請大家指正),而「鵵」字,在古書中指的就是貓頭鷹。 後來,兩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郭璞對「萑,老鵵」做出了註解:」木兔也,似鴟鵂(xiu一聲)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木兔之名由此而來。 我們來上一張小耳木兔(短耳鴞)的萌照,大家感受下。
  • 被喜鵲圍攻的短耳鴞
    短耳鴞(Asio flammeus)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俗稱貓頭鷹,夜貓子。
  • 受傷短耳鴞盤旋三亞機場飛機起降區域外
    受傷短耳鴞盤旋飛機起降區域外      檢查短耳鴞傷勢。(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供圖)   3月12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成功救助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鴞,並將其送至三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   當天上午,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驅鳥員在進行日常鳥情觀測時,發現一隻羽毛呈黃褐色的中型猛禽在飛機起降區域外的草坪上方盤旋,雖未影響航空器的正常運行,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 【鳥友匯】細數新疆貓頭鷹發現的品種
    您知道嗎,新疆共發現12種貓頭鷹,除縱紋角鴞外,還有紅角鴞、雕鴞、雪鴞、猛鴞、花頭鵂鶹、縱紋腹小鴞、長尾林鴞、烏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和鬼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說,鴞形目中的鳥因其頭部與貓極其相似,俗稱貓頭鷹或夜貓子,總數超過130種,繁殖期在5月和7月之間。新疆貓頭鷹數量較少,多棲息於人跡罕見的沙漠綠洲、密林深處或沼澤,人們很難遇到,就連從事鳥類研究30餘年的他也只見過10種。其中,短耳鴞和雪鴞在夏天是看不到的,冬季偶然出現在新疆。
  • 小貓頭鷹落在鄭州街頭 原來是翅膀淋溼飛不動
    >它的嘴巴呈鉤狀,黑色的爪子緊緊鉤住籠子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它是一隻幼年短耳鴞(俗稱「小貓頭鷹」),被人救起後送到了動物園  現在是它們的繁殖期,如果你也撿到了,請儘快送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  河南商報記者 李政  實習生 姬中貴  4月25日,一隻幼年短耳鴞(俗稱「小貓頭鷹」)落在路邊,被巡防隊員撿到送往市動物園。
  • 鐵夾夾住短耳鴞腳趾 執法人員助其「虎口」脫險
    11月24號早上,紅河石屏縣異龍湖管理局執法人員在異龍湖開展正常巡邏時,發現了一隻被鐵夾子困住的短耳鴞。執法人員李斯奇:「我來檢查一下夾到哪裡,原來是夾到腳趾了,傷情不算嚴重,處理下還可以放生。」經檢查,這隻貓頭鷹一個腳趾受了傷,執法人員馬上返回岸邊,用藥物處理了貓頭鷹的傷口。據有關專業人士介紹,執法人員救助的貓頭鷹中文學名短耳鴞,有夜貓子、貓頭鷹、短耳貓頭鷹等眾多俗稱,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通過現場藥物處理後,短耳鴞具備放飛條件,執法人員當即放生。都市條形碼記者報導。
  • 「國保鳥」短耳鴞落難滄州 12歲小學生及時救助
    11月27日,在滄州市新華區小趙莊鄉呂家墳村,62歲的扈某發現一隻貓頭鷹受傷跌落,便把它抱回家,打算幫它治傷。扈某的孫子小扈認出這是國家保護動物,決定馬上求助民警。「我走近了一瞧,發現這隻鳥特別好看,圓臉,大眼,像貓頭鷹,跟常見的貓頭鷹又不大一樣。」扈某說,這隻鳥受了傷,看著怪可憐的,他就把鳥抱回了家。鳥比較警惕,還幾次試圖啄老扈的手。扈某的孫子小扈看了看這隻鳥,鄭重其事地說:「爺爺,貓頭鷹是國家保護動物,咱們必須馬上報警求助!」小扈急忙拿起爺爺的手機,撥打了110。
  • 短耳鴞是「菜鳥」,真的菜!
    >但今天,把貓頭鷹看到爽的機會,它來了!!!讓我看看是誰這麼囂張  圖:Shanc其實我並非有意拉仇恨,短耳鴞確實是我本人目擊次數最多的貓頭鷹(鴞形目鳥類的俗稱)。說它們是「菜鳥」(指的是常見鳥),不但因為其白天活動的習性,而且我有一個「秘密花園」,那裡簡直是短耳鴞的獵場,經常可以看到在草蕩上「翩然起舞」的它們。
  • 野拍的樂趣 | 短耳鴞
    短耳鴞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屬秋冬天常見的冬候鳥,是我個人偏愛的物種之一,難忘不老屯神話裡的萌小貓,近期京外周邊再現短耳鴞的熱拍,似乎找回在不老屯野拍的一點影子。 喜歡短耳鴞,因為它「貓萌百態」,短耳鴞大圓臉盤子、耳朵短小,感覺沒脖子似的,但奇怪的是這大臉盤子轉得那叫一個溜,左右都能轉個180°度向後面看,起飛時大臉盤子亂轉,各種奇怪的萌態,忒有趣了。
  • 西雙版納警民聯手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鴞
    央廣網西雙版納1月11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常宗波)近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森林警察將一隻救助的超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短耳鴞放歸大自然。2021年1月3日,西雙版納州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曼稿大隊收到轄區群眾送來的一位「特殊」傷員,稱自己早上開車時在馬路上發現一隻「大鳥」,好像是貓頭鷹,不知道什麼原因蹲在馬路上不能飛行。民警對該鳥進行識別辨認和仔細檢查,通過檢查比對和電話諮詢專家,確定這隻鳥名叫短耳鴞(xiāo),是貓頭鷹的一種,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 貓頭鷹,只憑一雙耳朵就能繪製3D地圖
    貓頭鷹腦袋裡有張跟你不一樣的地圖,圖上物件的位置不是來自視線,而是來源於聲音,它能通過耳朵繪製地圖。解析耳朵聽音辨位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幫助耳朵收集聲音的脖子。貓頭鷹左旋右擰的強韌頸椎,全面碾壓了其他動物的脆弱脖頸,包括人類。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啥原因?原來不是迷信是科學
    僅僅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就分布有雕鴞、烏雕鴞、雪鴞、黃腳漁鴞、褐漁鴞、長尾林鴞、烏林鴞、灰林鴞、褐林鴞、紅角鴞、黃嘴角鴞、領角鴞、蘭嶼角鴞、縱紋腹小鴞、橫斑腹小鴞、鷹鴞、長耳鴞、短耳鴞
  • 墾利一中學生救助「貓頭鷹」經鑑定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鴞
    近日,東營市墾利區職業中學的龔子涵同學,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一隻酷似「貓頭鷹」的小鳥,趴在路邊一動不動,便將其抱回家中  經專家會診,確認這是一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短耳鴞,腳部受了點輕傷,經過森保工作人員幾天的精心治療,目前,已傷愈並放歸大自然。  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體矮,體長約38-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
  • 貓頭鷹:哼,說誰臉圓呢,我看你臉最圓
    但是貓頭鷹實在太多了,一篇文章都放不下,所以這次我們分兩篇講,本文只有前三大門派。接下來,盡情「吸貓頭鷹」吧!典型派:確實是個大臉貓此派貓頭鷹體型中等,長著經典的「貓頭」,分布十分廣泛,僅包括耳鴞屬。國內成員包括長耳鴞和短耳鴞兩種,數量都不少,會有季節性遷徙。
  • 市民馬路中間撿到一隻大鳥 長得好像貓頭鷹
    2020年12月22日,重慶高新區公安分局白市驛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電話,稱自己在上班途中撿到一隻「貓頭鷹」,待在馬路中間,不知道是否受傷,請求民警幫助。走近一瞧才發現,這隻鳥全身長著黑褐相間的羽毛,眼睛有又圓又大,面部像極了「貓頭鷹」。對它進行驅趕,小傢伙也一動不動。無奈之下,陳先生只好報了警。
  • 被誤解的貓頭鷹 陝西有11種貓頭鷹
    貓頭鷹因形似鷹,頭部像貓故而得名,在秦嶺地區分布著11種貓頭鷹。在莎士比亞的《尤利烏斯·凱撒》和《麥克白斯》中貓頭鷹的叫聲預示著死亡;而在《愛的徒勞》中,貓頭鷹卻是歡樂的象徵。貓頭鷹更是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貓頭鷹到底是怎麼樣的鳥呢?  眼睛大卻是色盲  貓頭鷹是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
  • 這些貓頭鷹在中國都可以見得到,認識這些種類,野外旅遊方便多了
    像所有草鴞屬貓頭鷹一樣,面龐為心形,似倉鴞。臉部為淺色,上體深褐色。全身多點斑、雜斑或蠕蟲狀細紋。眼睛呈褐色,嘴短小呈米黃色,腳略白。慄 鴞。中等體型的紅褐色鴞,身高27釐米左右。其心形臉龐近似粉色,時而豎起的"耳朵"與倉鴞相似。上體紅褐有黑白點斑。短 耳 鴞。中等體型的黃褐色鴞,體型偏長,體長35-42釐米。耳羽短小,眼睛為明亮的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