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只憑一雙耳朵就能繪製3D地圖

2020-12-05 法蘭西is培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

貓頭鷹,夜行捕獵高手。

一雙威風凜凜的大眼睛,夜色中閃閃發光。

270無障礙旋轉的脖子,站在樹上只要扭扭頭就能掃視全場,不留一處死角。

自由轉動的脖子,不僅能幫助眼睛擴展視野,還能幫助耳朵全方位地收集聲音,確定聲音來源。暗夜捕獵的貓頭鷹,耳朵比眼睛還要管用,只憑一雙耳朵就能聽音辨位,捉到躲在障礙物後面的老鼠。

你的腦袋裡存著一張周邊環境的形狀地貌圖,地圖存在視覺皮層上,圖上物件的位置與視網膜上的等效位置對應,也就是說,你的地圖是通過眼睛記錄在腦袋裡。貓頭鷹腦袋裡有張跟你不一樣的地圖,圖上物件的位置不是來自視線,而是來源於聲音,它能通過耳朵繪製地圖。

解析耳朵聽音辨位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幫助耳朵收集聲音的脖子。貓頭鷹左旋右擰的強韌頸椎,全面碾壓了其他動物的脆弱脖頸,包括人類。

貓頭鷹的頸椎

頭直接架在肩膀上,看上去沒有脖子的貓頭鷹有14頸椎,而擁有優美脖頸曲線的你只有7頸椎。多節頸椎方便貓頭鷹大幅度多方向地旋轉腦袋,它不僅在頸椎數量上超過我們,頸椎內的動脈血管也比我們強韌太多。

我們的頸動脈很脆弱,稍微加一點兒外力,比如剎車時的衝撞,或是手法錯誤的按摩,就會傷害頸動脈,撕裂血管內層。相比之下,貓頭鷹成天把頭扭來扭去,俯衝急停,再猛的動作都不會損傷到頸椎內血管,而且無論貓頭鷹的腦袋歪到什麼角度,也不會出現腦部供血不足,眩暈昏厥的現象。為什麼它的頸椎動脈比我們強悍那麼多?兩點不同,一是它有緩存血庫,二是它有活動空間。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團隊,把顯影劑注射到貓頭鷹的動脈裡,模擬血液流動。團隊震驚地發現:當貓頭鷹扭動腦袋時,下巴底部的血管變得越來越粗,儲存了更多的血液。這個現象跟我們完全相反,當你扭動腦袋時,頸椎動脈血管只會越來越細,絕對不會在腦袋偏離原位時變得更粗。

貓頭鷹再怎麼扭頭都不會出現腦缺血的原因找到了,它下巴上有緩存血庫,存儲著大腦需要的血液。遇到極端扭頭造成頸椎動脈暫時缺血的情況時,緩存血庫能及時為腦袋供血。

同樣是動脈血管,你的血管緊貼著頸椎骨的管腔,血管在管腔內活動空間有限。而貓頭鷹的頸椎管腔直徑是血管的10倍,富裕的空間給血管提供了緩衝氣墊,以及充分的活動場所。當貓頭鷹大角度扭頭時,動脈血管在寬大管腔內不會被骨頭摩擦壓迫。

靈活的頸椎,自由移動的頸椎動脈,有儲備的血庫,支持貓頭鷹在270範圍內不受限制地扭轉腦袋。

貓頭鷹的耳朵藏在羽毛下面,不像其它動物,有外耳收集聲音。沒有外耳的貓頭鷹,全靠靈活轉動的脖子,幫助耳朵收集各個方位的聲音,捕捉獵物。

解釋一句:上圖貓頭鷹腦袋上的是羽毛,不是耳朵。[百家號-法蘭西is培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貓頭鷹的耳朵

在明亮光線下活動的我們,白天有陽光,夜晚有燈光,早就習慣於依賴眼睛接收信息,忽略了耳朵的優勢。

實際上,跟視覺相比,聽覺覆蓋的範圍更廣。當光線被一堵牆遮擋,我們看不到牆後的動靜,可依然能聽到牆後貓咪的呼嚕聲。聲波既能通過固體的牆傳播,又能繞過牆體傳進我們的耳朵,而光線做不到。

貓頭鷹不僅能在沒有一點兒光線的黑夜捉鼠,還能抓到躲藏在雪地下面的老鼠,全靠耳朵定位。

你或許有懷疑,貓頭鷹可以通過嗅覺,或是溫度感知去捕捉獵物,說不定它的眼睛還能看見紅外線,不能確定地說貓頭鷹全靠耳朵定位。那來看一個經典實驗,足以打消你的疑慮。

漆黑屋子裡,給老鼠尾巴上拴上一張紙。老鼠拖著紙跑來跑去,紙張摩擦地板發出沙沙響聲。貓頭鷹準確地撲向移動的紙張,而不是老鼠。在漆黑屋子裡,貓頭鷹左右轉動腦袋時,不是為了看老鼠,而是為了聽老鼠,它用耳朵來找老鼠。

依賴聲音就能準確定位的貓頭鷹,有一雙跟我們不一樣的耳朵。

上圖是最常見的貓頭鷹--鬼鴞(Aegolius funereus)的頭骨。外貌端正的貓頭鷹,藏在羽毛下的頭骨卻有明顯不對稱的結構,兩隻耳朵,一高一低,開口形狀各有不同。右耳開口朝上,左耳開口朝下。當貓頭鷹從高處俯衝向地面獵物時,從正前方傳來的聲音,在右耳裡會比左耳裡更響。當貓頭鷹呆在樹上時,從正下方傳來的聲音,在左耳裡會比右耳裡更響。

如果聲音不是從正前方或正下方傳來,而是來自側邊,到達左右耳朵時,除了強度不同之外,還有時間差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3m/s,如果耳朵之間的距離是10釐米的話,靠近聲音的近側耳朵先聽到聲音,過了300微秒(μs)後,遠側耳朵聽到聲音。耳朵距離由腦袋大小決定,小腦袋的動物聽覺時間差更短。

我們的神經系統傳遞信號有段延時反應時間,通常認為是1毫秒(ms,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300微秒太短了,我們的神經機制無法分辨出其中的時間差別。但是,包括貓頭鷹在內的許多動物都能用分辨出聲音裡這短暫的微秒差別。

上圖是貓頭鷹聽音捕獵示意,左圖是聽覺強度差,右圖是聽覺時間差。它聽到聲音時,左右耳聽到不同的聲音,區別是來自同一聲源不同的強度差和時間差。正是兩個不同,讓它準確定位目標。

貓頭鷹根據聲音的時間差和強度差,計算聲源在兩個方向的位置,一是水平方向,二是垂直方向,這兩步計算在不同的大腦迴路中進行。貓頭鷹用時間差來確定聲音的水平位置,用強度差來確定垂直位置。如果它右耳收到的聲音比左耳收到的響,它判斷聲音來自上方。

在水平方向上,貓頭鷹確定位置的精確度跟你差不多,但在垂直方向上,它的精準度比你高出3倍。

上圖是貓頭鷹的聽力實驗結果,圖中坐標是方位角坐標(地平經度)。左圖是不同時間差下的聽音辨位,右圖是分別堵住左右耳朵後的聽音辨位。中點藍色圓點是實際聲源位置,紅色圓點是堵住左耳時,貓頭鷹判斷的聲源位置。綠色三角是堵住右耳時,貓頭鷹判斷的聲源位置。

對於單一聲源的聲音,高頻聲音的強度差比低頻聲音更大,因為高頻聲音的波長短,繞過腦袋時,能減少聲音彎曲,並加強反射。但是低頻聲音的時間差比高頻聲音更大。

貓頭鷹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跟你聽到的差不多,比你能聽到的聲音範圍更窄一點兒。但是在10009000赫(Hz)的頻率範圍,貓頭鷹的聽音靈敏度是你的10倍。它能在一組複雜聲音中,分辨出頻率不同的組合。

上圖是貓頭鷹聽音定位繪製地圖的示意圖,聲源投影到水平方向上,有一張二維平面圖;聲源投影到垂直位置上,另一張平面圖。兩個方向的地圖組合起來,形成一張3D空間地圖。

聲音繪製的空間地圖儲存在貓頭鷹大腦裡,位於中腦的一個叫下丘外核的地方,不同的聲音位置對應不同的神經元,來自正前方的聲音激活下丘外核前邊緣的神經元,側面的聲音激活相對靠後的神經元。

貓頭鷹有優秀的聽力能夠繪製出地圖,它還有毫不遜色的夜視視力。視覺接受到的信息能夠增強並校準它的聽力地圖。

既有一副好耳朵,又有一雙大眼睛的貓頭鷹,定位能力有多強?看個數字:1隻穀倉貓頭鷹,1年內捕獲老鼠數量超過1000只。在微弱的月色中,穀倉貓頭鷹獵殺老鼠的成功率高達90%

優秀的聽力和夜視視力,兩強聯手,讓貓頭鷹成為夜晚出色的捕獵高手。

#科學了不起#

相關焦點

  • 貓頭鷹的腦袋為什麼能轉270度?
    首先給出答案:貓頭鷹的腦袋能夠270度地旋轉,無論它的腦袋怎樣擰,都不會出現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昏暈倒的情況。原因有2個,一個是它有一段結構強韌的頸椎,支持它在扭動脖子時,脖頸關節和血管不受傷。另一個原因是它的頸椎動脈有一處緩存血庫,當扭頭引起動脈血管扭曲,血流量減少時,緩存血庫能及時給腦部供血。
  • 貓頭鷹頭頂那兩簇毛居然不是耳朵!那是為了好看才長的嗎?
    不管有沒有「耳朵」都還是蠻可愛的嘛~~但是咱們都知道,每隻鳥都應該是有耳朵的,只不過他們的耳朵沒有明顯的外耳部分,而且一般都被毛髮遮擋住了。拿我們常見的雞舉例:所以貓頭鷹是一定有耳朵的,即使頭頂光溜溜的貓頭鷹也是有耳朵的。
  • 貓頭鷹頭頂那兩簇毛居然不是耳朵!那是為了好看才長的嗎?
    有沒有人好奇:為啥有些貓頭鷹的腦袋圓滾滾啥都沒有,有些貓頭鷹頭頂卻有兩隻「耳朵」。」都還是蠻可愛的嘛~~但是咱們都知道,每隻鳥都應該是有耳朵的,只不過他們的耳朵沒有明顯的外耳部分,而且一般都被毛髮遮擋住了。
  • 貓頭鷹的眼睛能從耳朵裡看到,還擁有三層眼瞼,各有各的作用
    鳥類中有一種專門夜間行動的獵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貓頭鷹。在過去,貓頭鷹一直因為夜間行動,加上叫聲不好聽,人們認為是不吉祥的一種動物,但是與自相反的是,在西方它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徵。而現在,人們只關心它那呆萌的樣子,和那兩個圓圓的大眼睛。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當看到貓頭鷹的耳朵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養慣鸚鵡的我們,可能覺得同為鳥類的貓頭鷹的耳朵應該也和鸚鵡的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
  • 3d全景地圖拍攝介紹,是怎麼拍出來的?
    經常使用導航的朋友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接觸過3d全景地圖,從剛開始的只能看到部分街景照片,到如今的360度實景。標誌著科技進步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這個東西,對於3d全景地圖的拍攝流程卻不了解,很是疑惑;下面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3d全景的拍攝。
  • 國家二級野保動物"大耳朵貓頭鷹"從河北進京瞧病
    原標題:「大耳朵貓頭鷹」進京瞧病   本報訊(記者景一鳴)「我撿到了一隻貓頭鷹,看上去挺怪於先生說,這是一隻長了兩隻長耳朵的貓頭鷹。他把受傷的大鳥帶回家後,因為當地沒有相關的救助機構,於先生趕緊向北京方面求助。今天上午,他已經和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了。   昨天下午,於先生出門。路過一片麥子地時,發現空曠的地裡有個黑灰色的物體在不斷移動,「看著像一隻大鳥,一直在掙扎,就是飛不起來。」好心的於先生趕緊跑到大鳥跟前,小心翼翼將它捧了起來。
  • 運輸聖誕樹的箱子,打開卻看到一雙無辜的眼睛,買樹還送貓頭鷹?
    時至今日,一向喜歡倡導「環保」的歐美國家,到了聖誕節這一天卻不能免俗,很多家庭依然會選擇購買一棵巨大的真樹放在家裡作為聖誕裝飾。既然是真正的樹木,自然免不了上面會攜帶著一些活物。
  • 恨狐,長耳朵的貓頭鷹,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
    人們視「恨狐」為不祥之鳥,可從來沒有人見過它的真實面目,只知道它是一種長得像貓頭鷹的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發出低沉地叫聲,「呼……呼……呼呼……」,只聞其聲,未見其身,更增加了這種動物的神秘色彩。每當舉行這些儀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輕拿慢放,斂氣收聲,一臉的嚴肅。空氣中瀰漫著,焚香燒紙後留下的氣味,一種神秘而陰森的氣息,籠罩在周圍。幼小的我,被這種場面嚇怕了,每到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不敢一個人睡覺,上廁所必須要有大人陪,即使睡覺也是用被子蒙著頭睡。這種狀態持續了很多年,儘管後來有所好轉,但是,內心對「恨狐」這種鳥的畏懼,並沒有完全消失。
  • 恨狐,長著耳朵的貓頭鷹,讓我害怕了這麼多年
    人們視「恨狐」為不祥之鳥,可從來沒有人見過它的真實面目,只知道它是一種長得像貓頭鷹的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發出低沉的叫聲,「呼……呼……呼呼……」,只聞其聲,未見其身,更增加了這種動物的神秘色彩。草叢隱藏著「恨狐」
  • 美國醫學家繪製"3D人類腦部地圖" 潛力不可估量
    然而現在這一難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決,就在昨日(4月2日),一位美國醫學家繪製出了一套完整的「3D人類腦部地圖」,有了這張地圖,人類對大腦的認知程度會上升至一個全新的水平。據了解,這套完整的人腦地圖包含兩個部分,由於採用了3D製作技術,所以這張地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模型,科學家們還在這個模型中建立了一個三維直角坐標系,以便快速給模型中的任意一個點定位。
  •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貓頭鷹:夜間的田園衛士
    由於以前科技不發達,人們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才將整件事的因果倒置。二、貓頭鷹的捕食「特長」儘管坐實了「報喪鳥」這一名號,但實際上貓頭鷹是可以算作人類的朋友的——一隻貓頭鷹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隻老鼠,相當於為人類保護了數噸糧食,勞苦功高。
  • 貓頭鷹真的很聰明嗎?
    讓貓頭鷹看起來十分可愛的原因和它那雙大大的眼睛分不開。那雙大眼睛可以佔到全身重量的5%(人的眼睛相對於身體的重量的萬分之三)。它的眼球不像人的眼球是球狀的,而是一個圓柱體,並且固定在眼眶內,所以貓頭鷹的眼珠不能上下左右轉動,而只能定格在眼睛的正當中。眼珠不能轉動當然會限制視角。但這對貓頭鷹不是事,因為它的腦袋可以左右各旋轉135度;也就是說,貓頭鷹在肩膀不動的情況下頭可以旋轉270度,再加上眼睛本身的視角,360度的視野幾乎都在它眼皮底下!
  • 古人是怎樣繪製地圖的?拉著「機器人」全國跑,繪製方法了不起
    歷史九點半/文古人沒有衛星,是怎樣繪製地圖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大家都知道繪製一幅地圖,需要知道疆域的大致輪廓線,內部的山川河流走向,山脈的等高線,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等。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地圖繪製於戰國時期,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但這7幅地圖繪製的主要是秦國境內山川水系,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全國地圖主要是《禹跡圖》和《華夷圖》。《禹跡圖》和《華夷圖》參考唐代的《海內華夷圖》,宋朝時繪製,經過不斷地完善,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全國地圖已經非常接近,特別是境內的長江、黃河等水系的輪廓十分接近當下,看完讓人驚訝古人的智慧。
  • 宣化區一「長耳」貓頭鷹城中獨戰喜鵲群
    張家口新聞網訊(記者 楊曉樸劉晨宇)小鳥間嬉戲打架,司空見慣,但五六隻喜鵲圍攻貓頭鷹,您見過嗎?  12月11日上午,劉先生上班途經新開路時,忽然聽到許多喜鵲在不停地叫。他抬頭一看,只見四五隻喜鵲,在向一隻貓頭鷹「叫嚷」,原來貓頭鷹爪下抓了一隻喜鵲。
  • 古代沒有衛星和無人機如何繪製最早的「世界地圖」?
    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7幅距今2400多年的地圖。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地圖,比《禹跡圖》提前1300多年。1602年,明代地理學家李之藻和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起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地圖的繪製參考了西方的相關資料,但並沒有把歐洲放在世界的中心,而是以中國為中心。這幅最早的世界地圖勾勒出五大洲,並以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
  • 貓頭鷹大長腿,鸚鵡有耳朵,柯基有尾巴,動物們的秘密有點心酸
    前段時間有一位外國網友曬出了自家養的貓頭鷹,將它的毛髮撩起來之後,竟然露出了一雙大長腿,很多人都被這個從未見到過的一面給驚呆了,然而在動物界其實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動物也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秘密」。
  • 3種貓頭鷹的手工教程,從簡單到難,從兒童到成人,都那麼可愛
    哈咯,大家好,你們喜歡貓頭鷹嗎?貓頭鷹憑藉可愛呆萌的外形,越來越受大家歡迎了,關於的貓頭鷹的各種飾品是越來越多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款貓頭鷹的編織,有編繩的、鉤織的,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看看你更喜歡哪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