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耳朵貓頭鷹」進京瞧病
本報訊(記者景一鳴)「我撿到了一隻貓頭鷹,看上去挺怪。」昨天,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蘭各莊村民於先生在村口撿到一隻受傷的猛禽。於先生說,這是一隻長了兩隻長耳朵的貓頭鷹。他把受傷的大鳥帶回家後,因為當地沒有相關的救助機構,於先生趕緊向北京方面求助。今天上午,他已經和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了。
昨天下午,於先生出門。路過一片麥子地時,發現空曠的地裡有個黑灰色的物體在不斷移動,「看著像一隻大鳥,一直在掙扎,就是飛不起來。」好心的於先生趕緊跑到大鳥跟前,小心翼翼將它捧了起來。他發現,這隻鳥從外形看,是貓頭鷹,但和一般貓頭鷹不同的是,這隻受傷的貓頭鷹腦袋上頂著兩束羽毛,看上去就像兩隻兔耳朵。「我們這兒貓頭鷹不常見,這麼怪的貓頭鷹就更難看到了。」於先生嘗試幫助貓頭鷹起飛,但發現它確實飛不起來,於是將它抱回了家。
回家後於先生仔細檢查了貓頭鷹的外表,卻不知它傷在何處,只好向相關的救助機構求助。於先生說,別看貓頭鷹樣子可愛,但他知道這種鳥是一種猛禽,所以就按著這個思路開始聯繫。他發現當地並沒有合適的野生動物救護機構,於是轉而向北京求助,並最終聯繫到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在聯繫救助中心時,他得知,目前救助中心無法跨省來取走貓頭鷹,於是決定驅車前往平谷區,與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那裡交接。此外,於先生也特別想知道,自己救下的到底是一隻什麼鳥。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管尚玉剛經過仔細觀察後確認,於先生救下的是一隻長耳鴞(鴞,xiāo,音同肖)。這種猛禽從1989年就被列為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長耳鴞以小鼠、鳥、魚、昆蟲為食,對於控制鼠害有積極作用,應大力保護。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尚玉剛介紹說,每逢冬季,山林中的食物減少,一些猛禽會被迫下山尋找食物,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會和人類生活的領域有交集。這些猛禽對建築、電線等障礙物有時缺乏判斷能力,玻璃的反光等因素也會干擾它們的飛行狀況。所以一些猛禽會因為撞上障礙物受傷。J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