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恨狐」這個名字,陝北人沒有不知道的。
尤其對我來說,簡直是童年的噩夢,至今留下,難以揮去的陰影。
人們視「恨狐」為不祥之鳥,可從來沒有人見過它的真實面目,只知道它是一種長得像貓頭鷹的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發出低沉的叫聲,「呼……呼……呼呼……」,只聞其聲,未見其身,更增加了這種動物的神秘色彩。
童年夢魘
在我記事起,大概七八歲的時候,農村盛行各種迷信活動,禳送、獻土、叫魂、抬簍子,經常在深夜人靜的時候上演。
如果,誰家遭災遭難了,或者有人病故了,又正好有「恨狐」在夜晚發出叫聲了,人們就會將這些災難,與「恨狐」的叫聲聯繫在一起,經常竊竊私語,討論著「恨狐」的叫聲,與新近發生的災禍之間的因果聯繫。
人們將無妄之災,與「恨狐」的叫聲畫上等號。於是,請來了會法術的平士,抬簍打卦,安神獻土,卜療卜療,祈求平安無事。
每當舉行這些儀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輕拿慢放,斂氣收聲,一臉的嚴肅。空氣中瀰漫著,焚香燒紙後留下的氣味,一種神秘而陰森的氣息,籠罩在周圍。
幼小的我,被這種場面嚇怕了,每到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不敢一個人睡覺,上廁所必須要有大人陪,即使睡覺也是用被子蒙著頭睡。
這種狀態持續了很多年,儘管後來有所好轉,但是,內心對「恨狐」這種鳥的畏懼,並沒有完全消失。
遇見雕梟
前幾天,回了一趟農村,正行走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那夢魘中的聲音,「呼……呼……呼呼……」,沒錯,就是「恨狐」的聲音。
根據聲音判斷,應該就在附近,於是仔細觀察四周,果然在一處土峁發現了它的身影。只是離得比較遠,看的不是很清楚,就用相機拍了一張照片,放大一看,果然是它!
只見它停在土峁上,警覺地注視著行人。奇怪的是,它竟然豎著一對耳朵,圓睜著雙眼,樣子很是瘮人。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傳說中的動物,心情又緊張,又激動,除了拍照,再不敢靠近它半步。
停了一會,它起飛了,但是沒有飛多遠,而是落在了另外一處崖畔上。周圍還有喜鵲在飛翔,看來喜鵲是不害怕它的。
就在我注視它的時候,無意回頭看了一眼它剛剛停留過的土峁,這一看不打緊,嚇了我一大跳。就在這隻「恨狐」剛才待過的草叢,竟然還有另一隻「恨狐」,說實話,那一刻,我心裡一驚,有點害怕,沒有再過多停留,趕緊驅車離開了。
回來以後,查詢資料得知,民間稱呼的「恨狐」,學名叫雕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樣子和貓頭鷹長得很像,不同的是,貓頭鷹沒有那一對耳朵。雕梟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山林,常常在夜間出來捕食田鼠、野兔等小動物,屬於夜行猛禽,白天很難看見它們。因其叫聲獨特,被民間視為不祥的預兆,是迷信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原來如此,困擾多年的謎團,終於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