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
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上方的地圖說明了該項目面臨的挑戰。黑色代表那些還沒有獲得海底形狀的直接回聲測量的區域。藍色對應的是水的深度,深的是紫色,淺的是淺藍色。
人類我們對海底黑區的情況並不是一無所知。某些太空飛行器攜帶的測高儀儀器可以根據其重力對上方水面的刻畫來推斷海底地形,但這只能提供一公裡以上的最佳解析度,而「海底2030」的願望是解析度至少達到100米。

更好的海底地圖有很多好處。首先,它們對導航以及鋪設水下電纜和管道至關重要。其次,它們對漁業管理和養護也很重要,因為野生動物往往聚集在水下山脈周圍。每一座海山都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此外,崎嶇不平的海底還影響著洋流的行為和水的垂直混合。
這些信息是改進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模型所需要的,正是由於海洋在將熱量轉移到地球周圍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想準確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區的海平面將如何上升,良好的海底地圖是必須的。

「海底2030項目」利用了一些新的測量方法,比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它們在途中時經常使用回聲探測設備。即使是小型船隻,比如漁船和遊艇也可以通過在聲納和導航設備來發揮作用。

機器人船隊也在參與海底地圖的繪製。Ocean Infinity是一家英美著名的海底勘測公司,目前正在通過一家名為Armada的子公司打造一支機器人船隊。這家初創公司的總經理Dan Hook表示,低成本、無人駕駛的船隻可能是填補該項目一些較偏僻地點空白的唯一途徑。
菲利普斯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該項目就能實現目標。他說:「我很有信心,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夥伴關係。我們需要政府,需要工業界,需要學術界,需要慈善家,還需要公民科學家。我們需要所有這些人走到一起,我們要提供一張對人類絕對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海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