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繪製的地圖,革新了我們對海底的認知

2020-09-15 陝西藝網網絡科技

瑪麗·薩普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人類已經進行了無數次深海探險,並從海底採集到了許許多多的樣本,但人類對海洋最深處的了解仍然非常少。儘管如此,了解海底對我們來說卻意義非凡。

比如說,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災難海嘯,就大多起始於海底或海底附近的地震。從生態的角度看,海底是魚類、珊瑚和眾多複雜微生物群落、甲殼動物等許多生物的棲息地。而從全球的氣候方面來看,海底的地形也控制著傳播熱量的洋流,調節著地球的氣候。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誕生於100年前的地質學家和海洋學家——瑪麗·薩普(Marie Tharp)。

地質學家、海洋學家、地圖繪製者瑪麗·薩普(1920.07.30-2006.08.23)| 圖片來源:exploration.marinersmuseum.org

作為一名科學家,薩普或許並不廣為人知,但她卻為人類理解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所繪製的地圖,改變了人類對三分之二的地球的認知。自1957年開始,薩普和她的科研搭檔布魯斯·希曾(Bruce Heezen)便開始出版最早一批能顯示海底主要特徵(山脈、山谷和海溝)的地圖。

穿越大西洋

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對於海床的認識仍停留在認為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特徵的階段。那時薩普就指出,海床也有著崎嶇的地形,而且大部分地形的布局是有其系統的。

她所繪製的圖像對一個顛覆了人類認知的理論的發展至關重要,這個理論就是板塊構造說。這一理論認為,地殼的一些大的板塊之間會相互作用,造成了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等活動。它起源於以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為主的一些早期研究人員的一種大膽猜測。他們注意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線似乎非常吻合,因而提出這些大陸或許一度是連接在一起的;而薩普則確認了位於大西洋中心的山脈和裂谷,指明這或許就是兩塊大陸被撕裂的地方。

薩普繪製的北大西洋的東西向剖面圖。| 圖片來源:《海底》

多虧了薩普對海底的手繪,我們終於有可能想像出,穿越大西洋海底,從美國紐約前往葡萄牙裡斯本路途中,會看到怎樣的海底世界:在這趟旅行中,你會沿著大陸架,然後向下邁向索姆深海平原;接著,你需要繞著一些海底山脈前行,然後開始緩慢地攀爬上沉於水下的南北走向的大西洋中脊。

當高度升高到海平面以下2500米時,你抵達了山脊的頂峰,這時,你開始繼續向下行,穿過山脊的中央裂谷,繼續上升到山脊的東部邊緣。然後再回到海底,直到開始攀爬歐洲大陸的斜坡,抵達裡斯本。整個行程約為6000公裡。

繪製海底的不可見

薩普出生在密西根州的伊普西蘭蒂,她在大學時期學習英語和音樂。但在1943年,她被錄取進入了密西根大學的一個碩士學位課程,這個課程旨在為二戰將女性培養成石油地質學家。據薩普回憶說,當時之所以有這樣的課程設立,是因為男性都參軍打仗了,因此需要女性來填補空缺的職位。

後來,薩普先是在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到了1948年,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找到了一份地質學方面的工作。然而,那時女性並不能登船參與研究工作,但由於薩普會製圖,她被僱傭來協助男性研究生。

薩普和研究生希曾一起工作,希曾讓她繪製海底剖面圖。這些長長的紙卷顯示了一條船隻在沿著線性路徑前進時,用聲吶測量到的海底深度。

薩普繪製剖面圖的過程:a)顯示了在水面移動的兩條船運行的軌跡的位置。b)將深度測量繪製成剖面圖,其高度比例有所誇大化,以使其特徵更加突出。c)在繪圖中勾畫出地形特徵。| 圖片來源:《海底》

薩普從一張大白紙開始,先標出經緯線,然後再仔細標出船隻航行經過的地方。接下來,她從聲吶分析圖上讀取出每個位置的深度,把它標記在船的航行軌跡上,創建出顯示了海底深度與船所走過的距離的濃縮版海底剖面圖。

她的一項重要創新是繪製出了海底的草圖,這些圖使得對海底地形的可視化,以及創建出一幅地文景觀圖形變得更加容易。

薩普仔細地繪製了橫跨北大西洋的六幅東西橫貫的剖面圖,揭示了此前從未有人描述過的東西:在海洋的中心,有一道寬數英裡、深幾百英尺的裂縫。薩普認為這是一個裂谷——一種在當時就已經知道存在於陸地上的長槽。

當她把這一發現與希曾分享時,希曾稱這想法是「女孩子話」,並讓薩普重新進行計算和繪圖。她照做了,但發現這道裂谷仍然存在。

有趣的是,另一名研究助手的工作是在相同大小和比例的地圖上繪製震中的位置。通過比對這兩張地圖,希曾和薩普發現,地震的震中都位於裂谷的內部。這一發現對板塊構造說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表明,運動就發生在裂谷,大陸或許真的正在漂移。

這一見解是革命性的。1957年的希曾還只是一名萌新的博士生,他在普林斯頓的演講中,展示了裂谷和震中的比對圖,這一舉措讓時任的地質系主任哈雷·赫斯(Harry Hess)評論說:「你動搖了地質學的基礎。」

構造說的阻礙

1959年,美國地質學會發表了《海底:I.北大西洋》,作者是希曾、薩普,以及與他們一同工作的拉蒙特觀測站主任尤因博士,這部著作中包含了薩普的海洋剖面圖、她的一些想法,以及她的地文景觀圖。

在當時,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這是極為傑出的工作;但更多的人選擇不相信。法國海底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決心要證明薩普是錯的。於是他駕駛著自己的研究船隻Calypso,特意穿越大西洋中山脊,並放置了一個水下攝像機。令庫斯託吃驚的是,他拍攝到的畫面顯示——真的有一個這樣的裂谷存在。

在薩普1999年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她說:「眼見為實,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這條裂谷?在赫斯1962年的一篇論文中,他提出了一些觀點:他假設熾熱的巖漿從地球內部的裂谷處升起,在冷卻的途中膨脹,將相鄰的兩個板塊推得更遠。這一想法是板塊構造說的一個關鍵點,但赫斯沒有在論文中引用《海底》中提出的關鍵性工作,而《海底》是少數幾篇寫有薩普作為合著者的論文之一。

持續的調查

薩普繼續和希曾一起為海底世界注入「生命」。他們合作的作品包括1967年由《國家地理》出版的一幅印度洋地圖,以及1977年的《海底世界地圖》,現在這張地圖已經保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由希曾和薩普手繪的1977年版海底世界地圖。| 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1977年,希曾去世。薩普一直在繼續她的工作,直到2006年去世。1978年10月,薩普和已過世的希曾還被授予了國家地理學會的最高榮譽哈德伯獎章。

如今,船舶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為條帶測繪的方法,這種方法會沿著一條帶狀路徑測量海底深度,而不再是只沿著一條直線。這些條帶可以被「縫合」在一起,從而繪製出精確的海底地圖。

薩普繪製的北大西洋的地文景觀圖中的加納利群島。右:用條帶測繪法描繪的同片海域。| 圖片來源:Vicki Ferrini /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但由於船隻移動緩慢,一艘船要花200年左右的時間才可能完全繪製出海底地圖。因此,現在一項國際合作的使用多艘船隻的繪製任務正在進行,目標是在2030年前繪製出完整的詳細的海底地圖。

這些信息對於了解附近的海底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至關重要的。可以說,瑪麗·薩普是第一個向我們展示豐富的海底地形及其不同區域的科學家。

原文標題為「Marie Tharp pioneered mapping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6 decades ago – scientists are still learning about Earth’s last frontier」,於2020年7月28日首發於The Conversation,原文連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marie-tharp-pioneered-mapping-the-bottom-of-the-ocean-6-decades-ago-scientists-are-still-learning-about-earths-last-frontier-142451,中文內容略有編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原理,作者:Suzanne OConnell(衛斯理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相關焦點

  • 全球海底地圖繪製完成近20%
    【新華社微特稿】在一個繪製海底地圖的國際合作項目努力下,地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據路透社報導,「海底2030」的項目研究人員21日說,全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高於一年前15%的水平。慈善機構日本財團和非營利的「大洋地勢圖」組織2017年發起「海底2030」項目時,全球海底只有6%有地圖。項目負責人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說:「今天的水平是19%,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要測量、要繪圖。這個區域是火星(表面)的兩倍大,我們要在未來10年內完成。」
  • 十七年男人從沒讓她登上船,但她卻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海底地圖
    「那段日子非常令人興奮,我們是探險家。」——瑪麗· 塞普(Marie Tharp) 她是地球科學史上最未被重視的科學家之一。她不僅發現了「 地球主幹 」,即海面深處的一系列山嶺,而且還找到了支持地球上最大現象之一的證據:大陸漂移。她還為世界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海底地圖。但是您相信嗎?
  •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
    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澳科學家繪製重力場地圖 詳細展示海底構造
    地球上各個地方的重力都不一樣的,也並非恆久不變,而是隨著地點和我們所在年份的變化而變化。
  • 繪製中國人的世界認知地圖
    1995年,零點集團推出了第一份名為《中國人眼中的世界》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從中國的開放程度、烙印在中國人腦海中的國家、中國老百姓想看哪的「西洋景」、中國所了解的國際機構、中國人對洋貨、中國人私人生活中的外國人等多方面第一次對中國人的世界認知進行了多方面的量化統計。  此後,零點不間斷地對中國人對某個國家、或對某件國際大事的認知進行跟蹤統計。
  • 澳專家繪製重力場地圖詳細展示海底構造
    原標題:澳專家繪製重力場地圖詳細展示海底構造 日前,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歐洲航天局「CryoSat-2」衛星和美國航空航天局「Jason」衛星提供的數據,繪製了地球重力場地圖,詳細展現了海底構造。
  • 繪製海底地圖:衛星數據顯示海床以下1英裡處有未知山脈
    直到現在,海洋深處仍然是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探索的最少的地方,80%海底版圖還沒有繪製出來。  但是,結合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國太空總署的數據,地球物理學家可以繪製出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山脈、溝壑和海底高原的地圖。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全球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2018年2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2018年2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
  • 加拿大海洋科技公司將繪製5000平方公裡的大西洋海底地圖
    加拿大克拉肯機器人公司(Kraken Robotics)將對一艘前加拿大皇家騎警巡邏船「海洋探索者」號進行改裝,以攜帶能夠捕捉海底詳細圖像的先進聲納和雷射設備,開始為期三年的加拿大大西洋5000平方公里海底地圖的繪製工作。
  • 英國無人船完成大西洋航行任務並繪製海底區域地圖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導,長12米的「馬克斯萊默」無人船已經完成了為期22天的繪製大西洋海底區域地圖的任務,令人印象深刻。由於船體上安裝了多波束回音測深器,這艘船繪製了1000多平方公裡、深至約1公裡的大陸架地圖。對於這個海底區域,英國水文局基本上沒有其現代數據。「海洋裝備」國際公司曾想讓這艘無人船橫渡大西洋到達美國,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未能如願。
  • 如何為世界海洋最深處繪製一幅海底地圖?
    我們的科考船正帶著「奮鬥者」號來這裡揭秘。人類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尋,無論是神話記載還是水手的口口相傳,大海之中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生物。1872年,為了探尋這些可能盤踞在海底的生物,英國的「挑戰者」號開始了他們的海洋科考。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之間,他們嘗試使用一條系有重物的繩子來測量這裡的深度,不過即便將所有繩子都拋下也仍然沒有觸底。
  • 美澳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據港媒近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利用歐美民用衛星數據,製作出歷來最詳盡的海底地圖,令2萬座位處深海的神秘山峰曝光,一些深海海溝面貌也可呈現人前。專家指出,新海圖有助於軍事、能源開發及地質考古等方面的應用,甚至有望協助搜索失蹤的馬航客機MH370。
  • 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 豎版世界地圖啥樣?我國科學家繪製,美國跑到了我們北邊!
    我們已經運送了數位太空人進入了宇宙,但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我們想要認識地球,了解世界各個城市,只能通過地圖或者地球儀這兩種方式。現在也有很多人的家中仍然貼著世界地圖。可以說這幅地圖與我們平常的認知是非常不同的,那這版地圖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豎版地圖是怎樣產生的?它是由中科院的研究員所繪製的,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橢圓狀的球體,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地圖是平面的,其實這是科學家利用了一條經線把地球切開,從而轉化到了平面上,這樣才可以把所有的景象都展現在人類眼前。
  • 神秘的遠古文明——是誰繪製了最早的古地圖
    難以想像18世紀之前,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南極洲的真實面目的情況下,古地圖的繪製者卻繪製了精確而且清晰的南極洲,他們難道到過南極?更令人不解的是,幾千年來,人們並不知道南極洲的厚達4500多來的冰層的下面有山脈,但是古地圖的繪製者不但繪製了這些山脈,有的甚至表出了高度。我們今天的地圖是藉助回聲探測儀才繪製出來的,那麼古地圖的繪製者是怎麼知道這切的?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太陽系內暫時只發現我們地球存在生命,在外星球暫時還沒發現外星生命,難道我們地球是唯一的生命星球嗎?雖然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但很多研究表明,在宇宙中,還是存在不少可能適宜孕育生命的星球。
  • 來,一起翻閱宋人繪製的地圖
    通過遺留至今的地圖,我們或許可以窺視出宋人的「天下觀」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東震旦地理圖》地圖作為古代社會王權的象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為突出的地位。舉凡版圖之拓展,疆域之徵戰,邊防之鞏固,土地之經界,日常之行政,皆需地圖。故地圖之繪製,乃歷代王朝之國家事業,向為發達。宋代以前存世的地圖十分罕見,宋代則不然。
  • 英國科學家繪製首份北極地圖 詳細展示未來爭議熱點
    英國專家繪製的北極領土分割圖  據英國媒體6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繪製出第一份詳細的地圖  英國杜倫大學的一個小組根據歷史上發生過的和現在正在上演的所有權之爭繪製了北極潛在熱點地區圖。去年,俄羅斯科學家將他們的國旗插到了北極海底之上,這一舉動立刻引來了各國的反對。  英國研究人員希望,這份地圖將向政治家和決策者們傳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