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無人船完成大西洋航行任務並繪製海底區域地圖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導,長12米的「馬克斯萊默」無人船已經完成了為期22天的繪製大西洋海底區域地圖的任務,令人印象深刻。

報導稱,這艘船的研製者英國「海洋裝備」國際公司,從其位於英格蘭東部託爾斯伯裡的基地通過衛星「擔當」了這次航行的「船長」。歐洲航天局為這次任務提供了部分資金。

這艘無人船7月底從普利茅斯出發,前往西南方向大約460公裡的地方。由於船體上安裝了多波束回音測深器,這艘船繪製了1000多平方公裡、深至約1公裡的大陸架地圖。

對於這個海底區域,英國水文局基本上沒有其現代數據。

「海洋裝備」國際公司曾想讓這艘無人船橫渡大西洋到達美國,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未能如願。

報導稱,「馬克斯萊默」通過網際網路利用一個名為「全球態勢感知」的通信和控制系統,這使得操作員能夠通過這艘船遠程訪問閉路電視錄像、熱成像和雷達,並實時聆聽這艘船的周圍環境,甚至與附近的其他人進行交流。

這艘無人船行駛緩慢,最高時速為7公裡,但其柴電混合推進系統效率高。

相關焦點

  • 英國研製無人船成功完成大西洋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勘測
    SEA-KIT公司建造的無人水面船(USV)近日完成了為期22天的勘測任務,成功繪製大西洋逾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的海底地圖。在結束航行返回普利茅斯之後,該船燃料艙中還剩三分之一的燃油,約1300升,遠超過SEA-KIT原本預計的300至400升。
  • 她繪製的地圖,革新了我們對海底的認知
    她所繪製的地圖,改變了人類對三分之二的地球的認知。自1957年開始,薩普和她的科研搭檔布魯斯·希曾(Bruce Heezen)便開始出版最早一批能顯示海底主要特徵(山脈、山谷和海溝)的地圖。b)將深度測量繪製成剖面圖,其高度比例有所誇大化,以使其特徵更加突出。c)在繪圖中勾畫出地形特徵。| 圖片來源:《海底》薩普從一張大白紙開始,先標出經緯線,然後再仔細標出船隻航行經過的地方。
  •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
    全球五分之一的海底已完成地圖繪製2016年,由日本東洋銀行資助的「海底2030項目」啟動,當時,僅有6%的全球海底被調查,現在,1/5的海底已經完成地圖繪製,也就是19%。項目主任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需要勘測,需要繪製地圖。這是一個面積約為火星面積兩倍的區域,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這一目標。」
  • 加拿大海洋科技公司將繪製5000平方公裡的大西洋海底地圖
    加拿大克拉肯機器人公司(Kraken Robotics)將對一艘前加拿大皇家騎警巡邏船「海洋探索者」號進行改裝,以攜帶能夠捕捉海底詳細圖像的先進聲納和雷射設備,開始為期三年的加拿大大西洋5000平方公里海底地圖的繪製工作。
  • 全球海底地圖繪製完成近20%
    【新華社微特稿】在一個繪製海底地圖的國際合作項目努力下,地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據路透社報導,「海底2030」的項目研究人員21日說,全球海底19%的地圖已經繪製,高於一年前15%的水平。慈善機構日本財團和非營利的「大洋地勢圖」組織2017年發起「海底2030」項目時,全球海底只有6%有地圖。項目負責人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說:「今天的水平是19%,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要測量、要繪圖。這個區域是火星(表面)的兩倍大,我們要在未來10年內完成。」
  • 探測顯示印度洋地震致海床變形但不影響船隻航行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六日電 新加坡消息:英國地質學家認為,去年十二月印度洋大地震造成海底變形但對海上交通不會造成妨礙。  英國海軍深海水道探測船發現,引發印度洋海嘯的蘇門答臘附近海域的地震,令海床多處形成海底山脊、山丘和峽谷,不過,這些海床最多只是被堆高十至十二米,不是某些科學家之前所聲稱的高達四十八米,因此不會妨礙航道上船隻的航行。
  • 英媒:美海軍無人貨船完成4700海裡試航 首次通過巴拿馬運河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18日報導,一艘機器人貨船首次通過了巴拿馬運河。該貨輪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霸主」無人駕駛水面艦艇,它完成了長達4700海裡的航行,其中包括在幾乎完全沒有人類輔助的情況下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
  • 首次通過巴拿馬運河,美軍無人艦艇完成4700海裡試航
    該船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霸主」無人駕駛水面艦艇,它完成了長達4700海裡的航行,其中包括在幾乎完全沒有人類輔助的情況下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  五角大樓發言人喬希·弗雷說,該貨輪在此次行程的大約97%的時間內處於自主航行模式。一個遠程船員團隊在需要時提供了輔助。  美國海軍擁有兩艘59米長的「霸主」無人船,由有人駕駛的快速運輸船改裝而成。它們屬於能夠在攜帶540噸貨物時以35節航速巡航的雙體船。無人操縱功能的改造成本為每艘船1億多美元。
  • 「大洋一號」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
    新華社「大洋一號」11月1日電(記者 邱紅傑)當地時間11月1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在西經24度16分從北向南跨越赤道。  這是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1日上午,「大洋一號」的隊員們投放漂流瓶以示慶祝,還舉行了拔河比賽。
  • 「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
  • 遠望6號船首航大西洋完成測控任務返回母港
    10月17日,首航大西洋的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在圓滿完成兩次海上測控任務後,安全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本次出航,遠望6號船歷時96天,安全航行近三萬海裡,期間完成了「天問一號」等兩次海上測控任務。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傳統的海洋調查通常以調查船、浮標和潛標等為平臺,搭載各種儀器設備和傳感器完成海底探測、物理海洋觀測和生化環境監測等任務。 目前,傳統調查平臺在環境複雜、工況惡劣的水域作業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 如何為世界海洋最深處繪製一幅海底地圖?
    我們的科考船正帶著「奮鬥者」號來這裡揭秘。人類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尋,無論是神話記載還是水手的口口相傳,大海之中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生物。1872年,為了探尋這些可能盤踞在海底的生物,英國的「挑戰者」號開始了他們的海洋科考。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之間,他們嘗試使用一條系有重物的繩子來測量這裡的深度,不過即便將所有繩子都拋下也仍然沒有觸底。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全球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2018年2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
  • 美澳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據港媒近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利用歐美民用衛星數據,製作出歷來最詳盡的海底地圖,令2萬座位處深海的神秘山峰曝光,一些深海海溝面貌也可呈現人前。專家指出,新海圖有助於軍事、能源開發及地質考古等方面的應用,甚至有望協助搜索失蹤的馬航客機MH370。
  • 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原標題:   據新華社廣州4月14日電(記者 王攀)總面積近2萬平方千米、最深處超過3500米,滑鼠輕點即可將幽深的海底和平坦的坡地一覽無餘……14日,隨著科考船「海洋六號」完成深海地質、大洋礦產資源、南極科學考察並駛返廣州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2018年2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
  • 世界最大無人軍艦試航成功 可自動航行數千英裡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8日報導,世界上最大的美軍無人駕駛軍艦 「海獵號」(Sea Hunter)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岸下水,已順利完成首次試航。該艦艇船身長達132英尺(約合40米),速度達到每小時27節(約50公裡/時),可航行數千英裡,無需船上人員操控。
  • 地球最後的疆界:海底全面填圖的全球競賽
    薇琪·費裡尼是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一名地理信息研究員,她辦公桌對面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圖,這張圖比一般的世界圖富含更多要素。圖中的海洋不再是單調的藍色,而是包含海底豐富的細節:山脈、峽谷、溝渠和平原,類似於大陸陸地的組構。填(制)圖,需要既能看到森林也能看到樹木,在海洋填圖中,則是既要看到珊瑚,也要看到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