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鳥耳鴞屬的短耳鴞和長耳鴞,萌能量繼續

2021-01-16 讓候鳥飛

聽了好幾天鴞形目的鳥類介紹,是不是覺得它們都超級呆萌?萌能量繼續~~~!今天的兩位萌君是:耳鴞屬的短耳鴞和長耳鴞!


先來認識一下短耳鴞。

短耳鴞是鴞形目鴟(chi一聲)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因為它的耳羽比長耳鴞要短小,又有小耳木兔、短耳貓的可愛別稱。

 

咦?木兔這個名字好奇怪,這是誰給起的名兒呢?

 

在戰國時期成書了一本古代的漢語詞典,叫做《爾雅》,裡面對很多器物、動物都有名詞解釋。在《爾雅,釋鳥》中,有「萑(huan,二聲),老鵵(同兔音)」的說法。這裡的「萑」我查了下,有可能指蘆葦,也有可能是貓頭鷹的一種別稱(如有誤請大家指正),而「鵵」字,在古書中指的就是貓頭鷹。

 

後來,兩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郭璞對「萑,老鵵」做出了註解:」木兔也,似鴟鵂(xiu一聲)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木兔之名由此而來。

 

我們來上一張小耳木兔(短耳鴞)的萌照,大家感受下。



短耳鴞屬於中等體型(38釐米)的黃褐色鴞鳥。




看上圖,那張大圓臉盤子超級明顯有木有?眼為明豔的黃色,還有個黑眼圈,而這個黑眼圈是它與長耳鴞的一個明顯區別。那個小小的耳羽簇在野外一般是不可見的。




而這張圖就可以看見倆小耳羽簇。




對比著看上圖,短耳鴞的上體是黃褐色,布滿了黑色和皮黃色的縱紋,下體是皮黃色,有深褐色縱紋。它的翅膀很長,飛行時翅膀下面的黑色腕斑非常明顯。短耳鴞飛行時不慌不忙,不高飛,一般貼地飛行。常在一陣鼓翼飛翔後又伴隨著一陣滑翔,二者常常交替進行。下面來兩張飛行圖。




大家看到翅膀下面的黑色腕斑了嗎?




看這張圖,翅膀上的紋路非常漂亮吧!(還有那個老式戰鬥機頭一樣的大圓臉盤子,簡直萌到不忍直視呀!)

 

在我們的印象中,貓頭鷹都是月黑風高的夜晚,很高冷的停在古堡旁的古樹枝頭。但是短耳鴞的習性卻不是這樣。

 

短耳鴞喜歡棲息於低山、丘陵、苔原、荒漠、平原、沼澤、湖岸和草地等各類生境中。尤其喜歡開闊的平原草地、沼澤和湖岸地帶。

 

它們一般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和獵食,但在白天也是要活動的哦!(所以,不要以為我們有黑眼圈就是夜貓子!)平時多棲息於地上或潛伏於草叢中,很少棲於樹上(所以,喜歡站在枝頭的貓頭鷹兄弟們,我們沒有那麼高冷哦!)。

 



棲息在草叢中的短耳鴞。

 

短耳鴞主要抓鼠類為食,也吃小鳥、蜥蜴、昆蟲等,偶爾也吃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它們是控制鼠害的能手,是人類滅鼠的得力助手。

 

下面看看短耳鴞的分布



短耳鴞分布於全北界和南美洲,在東南亞屬於冬候鳥。在我國,屬於不常見的季節性候鳥,指名亞種在東北地區繁殖。越冬時,可以在我國海拔1500米以下的大部溼潤地區見到它的身影。

 

短耳鴞的繁殖期為4一6月份。通常在沼澤附近的地面草叢中築巢,也可在次生闊葉林的朽木洞中營巢。一般巢穴由枯草建成。



短耳鴞每窩產卵3一8枚,偶爾多至10枚,甚至14枚,卵白色,圓形。雌鳥負責孵卵,孵化期為24一28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大約經過24一27天就可以飛翔啦!




這是短耳鴞的蛋。

 



看,我們既可以是文藝青年!




也可以是2逼青年啊!

 

短耳鴞在國外分布很廣,屬於低危,但在我國,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哦!


 

下面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第二位萌君——長耳鴞



長耳鴞屬於中等體型(36釐米)的鴞鳥。上體為褐色,具有暗色塊斑及皮黃色和白色的點斑。下體為皮黃色,具棕色雜紋及褐色縱紋或斑塊。

 

長耳鴞有很多奇怪的特點,下面來一一給大家揭示。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它那極具特色的面盤(捂嘴笑)

 

面盤,是鴞類面部一圈特殊的羽毛。非常緊密地排布在一起成為一個平面,形成貌似貓臉的結構(分明是一張大麵餅臉的視覺效果啊喂)。而長耳鴞的面盤上具有它區別於其他鴞類的顯著特徵——白色的X圖形,請看圖。



看,在長耳鴞的面盤上,雙眼之間的白色羽毛,組成了一個大大的「X」這是其他鴞類所不具有的,所以當你看到有X臉的貓頭鷹,可以很肯定的說:這是長耳鴞!

 

在長耳鴞的頭部兩側,長有兩個非常大的耳孔,隱藏在耳羽之下。有趣的是,鴞類的兩個耳孔不僅形狀、大小不同,連高度也各不相同。這樣的耳孔可以產生立體聽覺,鴞類依靠這種聽力定位,可以準確的獵捕食物。




大家注意看圖,長耳鴞頭頂的兩簇黑黃相間的耳狀羽很長,高高的樹立在頭頂非常顯眼,但是,這兩簇耳狀羽和耳朵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因為他們高高地樹立在頭頂,看起來很像哺乳動物的耳朵,人們才習慣的稱它們為耳羽。它們並不是真正的耳羽,真正的耳羽指的是掩蓋耳朵的羽毛。

 

這兩簇高聳的羽毛有什麼作用,大家猜猜看?

 

這兩簇羽毛具有向同類報信的作用,遇到危險的時候豎起來,同類就懂了,而平時,這兩簇耳狀羽是不怎麼豎起來的。

 

而且,耳狀羽還有偽裝的作用,在樹林中形如樹葉一樣,不容易被其他動物發現(可我覺得,那渾圓的臉盤子如此明顯,不發現也很難吧。

 

下面看看它的眼睛。




長耳鴞有一對極大而向前直視的眼睛,眼睛的虹膜具有桔黃色的絢爛光彩。眼睛的顏色也是與短耳鴞區別的重要依據。

 

長耳鴞的腿和腳上密布著棕黃色的羽毛,一雙殺氣騰騰的暗鉛色利爪,藏於其中,尖端為黑色。神奇的是,它外側的腳趾可以隨時轉到後方,使腳趾由三前一後,變成兩前兩後。如此一轉,就更加便於抓牢樹幹了。




大家仔細看上面這張圖,很明顯已經轉指為兩前兩後,牢牢抓在樹幹上。

 


長耳鴞分布於全北界。在我國北方屬於常見的留鳥和季節性候鳥。指名亞種為新疆西部喀什地區及天山的留鳥,又見繁殖於內蒙古東部及東北部、青海南部、甘肅南部和東北。遷徙途經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於華南及東南的沿海省份及臺灣,也有的沿大河流越冬。

 

長耳鴞喜歡棲息於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等各種類型的森林中,也出現於林緣疏林、農田防護林和城市公園的林地中。白天在樹林中躲起來,黃昏和夜晚才出來活動,與短耳鴞不同,它是真正的夜貓子。

 

長耳鴞的棲息地往往非常精確地固定,甚至都能固定到某一樹枝,以至於在他們居所的垂直下方會有大量便便和唾餘,極為髒亂差,這個特點也成為不法分子搜尋他們的線索。(當然,也可以成為咱們護鳥的線索!)




「哼!誰說人家衛生不達標,人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長耳鴞的食物以各種鼠類為主,還包括小型鳥類。曾有人分析過棲息於北京天壇公園內的長耳鴞的唾餘時,甚至發現了灰喜鵲的殘肢,說明長耳鴞有可能捕獵體形較大的鳥類,或有食腐行為。

 

長耳鴞的繁殖期為4-6月,此時非常喜歡鳴叫。它們求偶的方式比較簡單,如鞠躬、拍打翅膀、互相親吻、整理羽毛等。有時也會鼓動翅膀,嘴裡發出一種奇怪的噼啪聲,並且輪番的倒換雙腳站立。

 

長耳鴞是個十足的懶蛋,它們會利用森林中烏鴉、喜鵲,或者其他猛禽的舊巢,有時候也在樹洞中搭窩。每窩產卵3—8枚,卵為白色,圓形。雌鳥負責孵育,孵化期為27—28天。雛鳥晚成,孵出45—50天後離巢(比短耳鴞晚20天左右)。



長耳鴞的幼鳥。

 

(如果有時間,可聽長耳鴞叫聲,雄鳥,雌鳥,雛鳥叫聲不同)

 

長耳鴞和短耳鴞一樣,在我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無滅絕危機。

 

讓候鳥飛+自貢觀鳥協會+愛鳥志願者 聯辦的每日一鳥專題,旨在為大家打開一扇走進鳥類世界的窗戶,在這裡,也許你不僅能認識身邊的鳥兒,還能發現大自然和另一個童真的自己~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是全國第一家以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主題的專項基金,由知名媒體人鄧飛發起,並於2012年11月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下正式設立,旨在保護中國野生鳥類棲息地的安全和完整,通過搭建中國護鳥網絡和公眾護鳥響應中心,對正在發生的傷害問題進行調查與幹預,協助促進立法,完善執法。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讓候鳥飛實習生,一起保護灰雀和所有的飛羽精靈!




相關焦點

  • 石棉縣救助一隻受傷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接到電話後,豐樂鄉賡即和石棉縣林業局立即趕赴現場。經鑑定,該受傷野生動物為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學名:Asio otus,耳羽簇長,位於頭頂兩側,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
  • 請給長耳鴞留住荒野,讓它們靜靜
    寂靜的冬日,鳥況欠佳,只拍到金翅雀這種比較呆萌的鳥。為何這樣說?金翅雀在樹上呆著,會老半天不動窩,雖然十分便於拍攝,但是沒有挑戰性!我望著地老天荒的開闊林地,喃喃自語:這樣的環境應該有猛禽啊?至少應該有貓頭鷹啊?
  • 這隻被救起的受傷長耳鴞,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王遠撿到受傷的長耳鴞路邊受傷的長耳鴞琅琊新聞網3月13日2訊3月11日,臨沂工務段莒南線路車間莒南檢查工區班長王遠在巡檢途中,於線路旁撿到一隻翅膀受傷、長相酷似貓頭鷹的小動物。經鑑定,它的名字叫做長耳鴞(xiao一聲),是貓頭鷹的品種之一,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後經聯繫森林警察大隊,該動物被送往莒南縣臥佛寺公園動物救助站進行治療,待傷愈後將重新放歸自然。通訊員 王冉冉
  • 四川石棉村民救助一隻受傷長耳鴞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後經當地林業部門鑑定,該受傷野生動物為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豐樂鄉三星村五組村民劉勇介紹,當天一大早,他在跑操晨練時,發現大渡河畔觀景臺附近一條溝渠裡,有一隻「貓頭鷹」一動不動的。等他用衣服把「貓頭鷹」裹住抱起來時,才發現這隻「貓頭鷹」斷了一隻腳。隨後,劉勇電話報告了豐樂鄉政府和縣林業局。長耳鴞傷勢較重。
  • 展翅高飛的短耳鴞
    近日,攝影愛好者李柱益在延吉市帽兒山拍攝到一組短耳鴞的照片。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體矮,體長約38-40釐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豔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短耳鴞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於開闊田野,常以小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法權 張琰/文 李柱益/攝影 編輯:趙樹凱
  • 每日一鳥(96期)——領角鴞
    領角鴞 2018年5月拍攝於山西寧武縣西馬坊鄉饅頭山村領角鴞是鴟鴞科角鴞屬的貓頭鷹,原作為印度領角鴞的亞種。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脊椎動物·短耳鴞:猜猜我的「耳朵」在哪裡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短耳鴞
  • 隆回驚現短耳鴞
    似鳥非鳥似鷹非鷹 戴著面具還長著角隆回驚現短耳鴞新湖南客戶端4月9日訊(通訊員 楊貴新 劉良軍)4月9日,隆回縣三閣司鎮沙坪村張先生在山上看到草叢中有動靜,扒開草叢一看,一隻似鳥非鳥,似鷹非鷹,頭上戴著面具,還長著兩隻角的怪鳥萌萌地望著他。
  • 莒南一鐵路工人撿到受傷野生長耳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長耳鴞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耳羽簇長,位於頭頂兩側,豎直如耳。它以小鼠、鳥、魚、蛙和昆蟲為食,對於控制鼠害有積極作用,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了解,生活在我國的長耳鴞除了在青海西寧、新疆喀什和天山等少數地區為留鳥外,在其他大部分地區均為候鳥,其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東北部等地為夏候鳥,而從河北、北京往南,直到西藏、廣東,以及東南沿海各省等地均為冬候鳥。
  • 鴞 - 夜間的精靈
    鴞的種類不少,車城附近有算短耳鴞(short-eared owl)、長耳鴞(long-eared owl),美洲雕鴞(Great Horned owl-大角貓)等1. 短耳鴞顧名思義就是耳朵短的貓頭鷹,俗稱短耳貓 2.側過頭去也看不到它的耳朵:)
  • 被救助的長耳鴞動物園裡安新家,娶了媳婦還生了4個娃!
    春季以來除了救護了黑熊、灰雁外,動物園救助的還有鵟、鴞、紅隼、雀鷹等受傷的動物。去年救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在鳥語林找到很多同伴;來到動物園非常虛弱、不能飛的毛腳鵟,康復後在動物園的猛禽園裡找到了伴侶,天天形影不離;三年前救護的翅膀傷殘的長耳鴞,去年娶了個與自己同樣經歷被救護後來到這裡的媳婦,它現在已經是4個娃的爸爸;前年來到動物園時是毛髮凌亂瘦弱赤狐,現在已經是成長為一隻漂亮嫵媚的成年狐狸,在中型猛獸館安了新家。
  • 獲救「迷你貓頭鷹」竟是罕見縱紋角鴞
    原標題:獲救「迷你貓頭鷹」竟是罕見縱紋角鴞獲救的縱紋角鴞(圖由通訊員提供)新疆網訊(記者楊麗珠 通訊員田向東)長著萌萌的「貓頭」,通體褐色羽毛,體型只有成年人拳頭大小……近日,兩名小學生在玩耍時救起的一隻受傷小鳥,竟是罕見的縱紋角鴞。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褐林鴞:別看我萌,我可是王者!
    褐林鴞脊椎動物,鳥綱,鴞形目,鴟鴞科,林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棲於山區密林中,國內南方多省有其足跡。照片攝於德宏。褐林鴞體長為48—56cm,覆羽有橫斑,羽端顏色淺淡。眼周黑色放射狀羽毛看上去就像卷翹的睫毛,側邊還有棕色「眼影」,配合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的確是萌萌噠。
  • 城市副中心綠心發現34種野生鳥,多次目擊長耳鴞
    多次目擊長耳鴞 累計發現34種野生鳥類千年守望林位於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範圍內,佔地34.2萬平方米。「長耳鴞就藏在這片針葉林裡。」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高級工程師丁洪興對記者說。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化項目負責人,他經常到千年守望林巡視後期管護情況。
  • 短耳朵的貓頭鷹——短耳鴞
    「短耳鴞[xiāo]是什麼東東?」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對「貓頭鷹」「夜貓子」沒幾個人感到陌生。俗語「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說的是人們認為夜貓子進宅,家裡就會發生不幸的事。而在日本,一些鴞類(主要是沒有耳羽簇[cù]的種類)被認為是吉利的。
  • 被喜鵲圍攻的短耳鴞
    短耳鴞(Asio flammeus)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是分布最廣的鴞類之一,俗稱貓頭鷹,夜貓子。
  • 科普 | 灰林鴞
    林鴞屬的貓頭鷹是一個種類還算豐富的屬種,體型為中至大型,多數棲息在森林的環境中,現在約有21種,分布在除了澳洲和其附近島嶼之外的各大洲。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沒有耳簇,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所謂的耳羽,頭部外形比較圓潤。
  • 雲南金平:民警收到「大眼萌物」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
    派出所民警打開紙箱一看,眼前的「大眼萌物」全身長滿灰色羽毛,嘴巴尖尖,圓溜溜的大眼睛正朝左右來回打量,模樣煞是可愛。由於無法準確辨認「大眼萌物」的種類,派出所民警隨即聯繫並將貓頭鷹移交給了金平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視頻截圖經森林警察大隊鑑定,這隻「大眼萌物」為領角鴞幼鳥,是小型鴞類,體長20~27釐米。外形和紅角鴞非常相似,但它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的翎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