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的眼睛相比,很多動物的眼睛非常特殊。之所以說它們特殊,是因為它們的眼睛具有特別的功能。以我們最熟悉的貓為例,貓的瞳孔很大,瞳孔的收縮能力也特別強,能很好地適應不同光線的照射。在白天強烈的陽光下,貓的瞳孔可以縮成一條線,在夜裡又可以像滿月那樣圓。在早晨和傍晚的中等強度光線下,它的瞳孔又會變成棗核的形狀。而人的瞳孔也可以收縮,但是人的瞳孔永遠都是圓的。
人的眼睛周圍有許多肌肉,眼珠能夠上下左右地自由轉動。
但是蝴蝶、青蛙、某些魚和昆蟲的眼睛是不會動的。青蛙有一雙凸起的大眼睛,對運動的物體能明察秋毫,但物體一旦靜止,它就「目中無物」。蛙眼有4種感覺細胞,分別負責辨認事物。青蛙看東西,先顯示出4種不同的感光底片,接著讓4張圖像重疊在一起,得到透明的立體感圖像。一旦有蒼蠅之類的小昆蟲從眼前飛過,立刻就會被青蛙識別,並吐出致命的舌頭攫住食物。
澳大利亞有一種鳥,上眼皮長有許多約2釐米長的刺,而且還很硬。當它睜開眼睛時,刺就隱藏起來,從外面看不見,當閉上眼睛時,刺就顯露出來。當它跟敵人格鬥時,它會看準方向,閉起眼睛向對方刺去。
圓蜘蛛有12隻眼睛,胸前長著8隻,兩側各長2隻。它不僅可以橫行直走,而且能眼觀八方,幾乎同時可以看到360°的空間。
鸕鷀等一些鳥類既要在飛行中遠望,又須在水中捕魚時看清近距離的景物。它們可以在極大的範圍內調整晶狀體的曲率。因此,它們既能在稠密的水草中搜尋小魚,又能發現在高空中盤旋的猛禽,提防它們隨時都有可能發動的突襲。
螃蟹有一對獨特的敏銳複眼,眼球能轉180°。有趣的是,它的眼珠下面連著一根眼柄,能伸能縮,控制自如。如果弄壞了一隻眼球,它又能長出一隻新眼球來,這在動物界是罕見的。而如果把它的眼柄切斷,它又能在眼窩裡長出一隻很有用的觸角,以彌補缺眼的不足。
東南亞有一種河豚魚,眼睛在黑暗中完全透明,但隨著光線的增強它會逐漸變黃,就像戴著一副天然變色鏡。原來,在這種魚的眼睛角膜邊緣有一種黃色素細胞能使視網膜上的視像清晰。光線變暗後黃色素又褪去,角膜就透明了。
在美國西部和墨西哥的半沙漠地帶有一種角蜥蜴,屬於爬蟲類。它平時不主動攻擊敵人,但在受驚時,會從眼睛裡噴出血來,並能噴出1米多遠。這是因為蜥蜴在受驚和發怒時眼內血壓急劇上升,從而衝破眼球的毛細血管射向敵人。
老鷹的眼睛視野十分開闊,它既是遠視眼又是近視眼,觀察物體的敏銳程度在鳥類中名列前茅。老鷹的眼部有兩個中央凹面,視錐細胞的密度大約是人眼的六七倍,所以鷹的視力比人靈敏得多。老鷹在2000多米的高空俯視地面時,能從許許多多移動的景物中發現小動物,並能不斷調節視距和焦點,以看清更多的細節,幫助它準確無誤地捕獲獵物。
還有一種四眼魚,生活在接近水面的地方。它的眼睛分成上、下兩半,中間有一層膜隔開。上半部分看水面以上的東西,下半部分看水中的東西。所以,四眼魚能同時看到天上的鳥和水中的魚。
響尾蛇除了長有兩隻可以看見光的眼睛外,還有兩隻感覺紅外線的「熱眼」,即頰窩。這兩隻「熱眼」能夠探測出非常細微的溫度差異,並根據這種差異形成圖像。因此,溫血動物如果在它的探測距離之內,響尾蛇就會感到「熱」,並且「忍無可忍」地搖動尾巴發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