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眼睛和食肉動物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食肉動物的眼睛位於前面,而植食動物的眼睛卻在頭部兩側。然而比較特殊的是,我們人類的遠古祖先曾經也是植食動物,然而我們卻擁有和食肉動物一樣的眼睛結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植食動物的眼睛

想要了解食肉動物以及植食動物眼睛的區別,我們先看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知道,大多數植食動物每天生活得很悠閒,醒來之後就可以低頭吃草。

但是大多數植食動物都有天敵,儘管大多數植食動物為了能夠在天敵眼皮底下逃生,演化出了較快的奔跑速度,但如果天敵過於接近自己,那麼再快的速度也無法逃生。

為了更早地發現天敵的存在,植食動物們演化出了單眼視覺,也就是兩個眼睛分別位於頭部兩側。

它們雖然擁有兩個眼睛,但是這兩個眼睛的視覺範圍重疊的範圍很少,這就擴大了它們的視野範圍,使得它們不僅能觀測到前方的危險物,還能觀測到身體的左後方和右後方,而這通常是人類的視覺盲區。

這樣,即使植食動物不轉頭,也能輕易地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由於這種眼睛的生長方式能夠幫助它們更好地發現天敵,能夠提高它們的生存概率,所以這種眼睛的生長方式就被保存了下來,以至於成了大多數植食動物的標配。

然而這種對於植食動物而言是「好基因」的眼睛生長方式,對於食肉動物而言卻是阻礙它們生存的「壞基因」。

食肉動物的眼睛

食肉動物面對的生存困境並不是如何躲避天敵,而是如何多抓獵物。食肉動物的獵物並不像植食動物一樣,是一動不動的植物,而是會隨時移動的植食動物。

食肉動物想要捕獲獵物時,需要實時判斷自己與獵物的距離,而雙眼都位於頭部的前面,會導致兩個眼睛的重疊範圍變多,這就使得食肉動物擁有雙眼視覺。

雙眼視覺的壞處是可以看到的視野範圍變小,但好處是可以實時判斷自己與獵物的距離,幫助自己捕獵。

其實這非常好理解,你可以試一下閉上一個眼睛,然後通過一個眼睛去判斷物體與自己的位置,然後睜開雙眼再判斷物體與自己的位置,你會發現這兩個位置存在著偏差。

由於雙眼視覺可以幫助食肉動物捕獵,因此這種基因被它們保存了下來,並逐漸成為了食肉動物的標配。

人類為什麼擁有雙眼視覺?

我們知道,人類雖然食肉動物,但人類的遠古祖先卻是植食動物。通過人類演化的化石可以發現,在幾千萬年前,人類還處於植食動物階段就已經是雙眼視覺,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人類之所以擁有雙眼視覺,目的並不是為了捕獵,而是為了移動。

我們知道,人類曾經是樹棲生物,在樹上時,密密麻麻的森林成為了樹棲動物的保護層,使得一些猛禽難以發現樹棲動物,而地面上的食肉動物又難以攀爬到樹棲動物生存的高度,所以在樹上,樹棲動物的天敵非常少。

但是樹棲動物在樹上生存時,需要在樹木與樹木之間跳躍,並利用各種藤蔓、枝條等作為攀爬工具。此時在樹上生活的樹棲動物就需要能夠精確判斷藤蔓與自己的距離,這是因為一旦判斷錯誤,就會導致人類因無法抓住支撐物而墜落樹下而死亡。

在這種生存壓力下,樹棲動物們演化出了雙眼視覺,實時判斷自己與藤蔓以及枝幹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它們在樹與樹之間攀爬。

總結

對於不同的生物而言,面臨的生存環境不同,演化出的身體特徵也不同。為了生存,人類和食肉動物一樣,都需要雙眼視覺幫助自己更好地判斷自己與目標位置的距離,所以人類和食肉動物都採用了雙眼視覺。而大多數植食動物卻採用了單眼視覺,幫助自己更好地發現天敵、躲避天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眼睛和老虎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為什麼人類眼睛和老虎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2020-10-28 08:11:04 來源 : 鍾銘聊科學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食肉動物的眼睛位於前面,而植食動物的眼睛卻在頭部兩側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這是為什麼呢?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這是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眼睛是一個生物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因為只有通過眼睛,才能夠去觀看到這個世界,但是不同的生物之間,眼睛也會有著不同的形狀和功能,而我們最能夠直接看到區別的,應該就是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眼睛了,食肉動物的眼睛往往是長在前面的,而食草動物則是長在兩邊,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大多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例外?
    文/濤聲依舊為什麼大多數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差別嗎?大自然的物種多種多樣,如果非要逐一划分的話,那麼總的來說就是食草動物以及肉食動物,當然還包括雜食性動物,不過雜食性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肉食動物,自然界當中的大部分動物不是吃草就是吃肉,兩種動物有著很多的差別,比如說食肉動物往往都長得非常的強壯,而食草的動物往往不是非常瘦,就是非常的胖。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 食草動物在演化的路上進行了各種嘗試,單眼視覺脫穎而出,這個技能在生存的道路上屢試不爽,於是大部分具備該能力的食草物種都留存了下來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怕吃草扎了眼?
    動物眼睛的位置和它們的食性之間是否有著必然的聯繫呢?我們無需翻閱動物百科全書就可以輕鬆判斷出一種動物到底是食草的,還是食肉的。這種判斷並不需要縝密的分析和極具邏輯性的思考,只憑藉我們對於一種動物的第一印象就可以得出結論,而且這種結論十有八九都是正確的。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雖然食草型動物是食肉動物的獵物,但是它們能夠在漫長的生命歲月裡繁榮,反而比食肉動物活得更好,必然有其特別之處。大家都知道,食草型的警覺性是非常高的,當我們不斷靠近它們的時候,在離它們比較遠的地方就能夠發現我們,並立即逃跑離開。而肉食動物則不同,如果你從背面靠近,很容易就能夠到達它們的身邊。為什麼食草型動物的警覺性如此之高,能夠快速發現四周的動靜?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食草類動物自身性格比較溫順,攻擊力較弱,易於被人類馴服。漸漸地在人類整個進化的歷程中,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通過基因延續下來,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進食方式:多以食草類動物為主。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敵的動物就是人類,所以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什麼都吃的人類,因何不碰食肉動物?難道是口感不好?當然不是!
  • 人類的眼睛為什麼和獵食者一樣長在前邊?
    相信很多人都曾發現過這個問題,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如長頸鹿、牛、馬、羊等草食性動物,它們的眼睛都分布在頭部兩側,而如獅子、老虎、鬣狗、豹子等大型獵食者的眼睛都長在正前方,那麼可想而知它們的視線範圍是不同的。
  • 明明體格不大、力量不強,為什麼人類卻長著頂級掠食者的眼睛?
    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眼睛都位於頭部的兩邊,而大多數的食肉動物眼睛則位於頭部的前面,就連恐龍都遵循這種法則。然而我們知道,雖然現如今的人類是雜食動物,但在過去,人類是樹棲生物,以樹上的果實和嫩葉為生,那為什麼人類卻演化出了食肉動物的眼睛呢?這一切,還要從動物們的眼睛開始說起。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
    看到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驚訝,也驚訝居然有人會提起這種問題,那就是原來人類基本上都只吃食草動物啊!就連小編自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卻對食肉動物沒興趣呢?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生物的食物鏈。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而另一方面,由於食草動物性格溫順,沒有較強的攻擊力,即使人們捕食它們,它們也不會對人類發出致命攻擊,從安全性而言,捕食食草動物的安全性更高。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而消費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機物為生的生物,同時又根據他們所吃食物的不同,分為初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人類和老虎、獅子一樣,屬於最高等級消費者。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供養食肉動物的能量,比供養素食動物的能量要大得多。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相對於這食肉動物,人類似乎更加喜愛食草動物的肉,比如牛、羊和豬等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