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驚訝,也驚訝居然有人會提起這種問題,那就是原來人類基本上都只吃食草動物啊!就連小編自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卻對食肉動物沒興趣呢?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生物的食物鏈。食物鏈亦稱為「營養連」,生物系統中各種生物為了維持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連鎖關係。這種關係又可以說是太陽能從一種生物轉到另一種生物的關係,也就是物質能量通過食物鏈的方式流動和轉換。
那麼,我們也可以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基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人類都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規律排成,在一個孤立系統內,人類的原子排列會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走向死亡,這個過程我們也稱為熵。所以說,人類就是通過吃食物來獲得能量,抵抗死亡。而不單單只是人類這麼做,就連動物也是,所以就有了這樣一條食物鏈。
然而,自然界最常見、最簡單的一條食物鏈結構就是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也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這三類。生產者主要就是綠色植物,可以用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自養生物,也就是常說的光合作用,而植物的能量來源很明顯,就是來自於陽光。也就是說,只有生產者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就可以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食草動物被稱為第一級消費者,食草動物又可以被食肉動物捕捉,而這些食肉動物就被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者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就被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所以說,人類和老虎、獅子一樣都屬於最高等級消費者。
有人就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和老虎、獅子為食的消費者不能出現在圖片上呢?原來這是因為食物鏈是單向流動的,逐級遞減,並且還是單方向。就是說食物鏈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然後才到更高級的消費者,也就是說一條食物鏈一般只包括3~5個環節,傳遞效率為10%~20%,所以無法延伸,也就自然不能出現以人和老虎、獅子為食的更高級消費者。
那關於人類為什麼基本只吃食肉動物而對食肉動物不感興趣的這個問題,答案已經出現了,那就是食物鏈之間能量的傳遞會有消耗,每一級生物只能傳遞自身的10%-20%。如果人類只吃食肉動物的話,那麼食肉動物要攝取的能量就要比食草動物攝取的能量要大得多。
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兩點原因。第一點,食物富集效應。由於有毒物質無法被動植物排除體內,只能隨著食物鏈一級級富到人體體內,所以人類食用食肉動物的話,就會因為富集效應更加容易生病了。第二點,危險性。我們都只知道在遠古時期,我們人類生產落後,所用的上產工具以及狩獵工具都十分簡單,如果去捕捉食肉動物,那危險性可不是一般地大,所以為了自身安全,人類一般只去捕食食草動物。
最後,不要人類就真的只是吃食草動物,而對食肉動物一點興趣都沒有。其實,人類對食肉動物還是有興趣的,人類還是會吃蛇肉、狗肉等等,但只是少部分人而已。以上就是人類為什麼基本以食草動物為主的原因啦,應該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