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敵的動物就是人類,所以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什麼都吃的人類,因何不碰食肉動物?難道是口感不好?當然不是!
首要原因是成本問題
當類人猿進化成人類以後,就沿襲了猿的習慣,生活在叢林裡,經常在樹上活動,以樹上的葉子和野果為食,所以屬於食草動物。
後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叢林裡的樹木漸漸變少。類人猿就漸漸從樹上轉移到了地上,到地上以後慢慢就學會了吃肉食,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類人猿沒有攻擊能力,智商也不高,所以吃的肉食以撿來的腐肉為主。
隨著進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漸漸有了智商,學會了用火,和一些簡單的工具。這個時候的人類開始懂得自己捕殺獵物,只不過是用燒山火的方式。畢竟被燒熟的肉食比起腐肉要好吃得多。再後來,人類的數量漸漸加大,人們可以使用的工具也越來越先進,這個時候他們就採用狩獵的方式來捕殺獵物。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以捕殺草食動物為主,因為食草動物的攻擊力較弱,容易捕殺。
第二個原因是食肉動物沒有食草動物好馴化
人類進入新時代以後,開始懂得馴化動物為已所用。比如獵狗,牛,羊等家禽。這些動物成了人類的主要肉食來源。這些動物中,除了狗其它都是食草動物,之所以這麼多種類都只有狗是食肉動物,原因就在於食肉動物不容易馴化。
第三個原因是食肉動物的飼養成本高
相對而言,肉類的獲取渠道都會比植物的獲取渠道難一些,按照能量流動的排列方式,食草動物排在雜食動物前面,而食肉動物則排在雜食動物之後。所以用肉類飼養動物,難度會加大不少。但是人類攝入食草動物的能量和食肉動物的能量是一樣的,所以相對而言,人類還是會選擇更容易獲取的肉食,這也是人類不習慣吃食肉動物的原因之一。
而且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畢竟是少數。無論是人類馴養的,還是野生的,多數還是以草食動物為主。而且,最可怕的一點是,食肉動物更容易傳播病毒,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人們也極少吃食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