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吃植物、蔬菜和水果;,還吃肉,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人類幾乎都敢吃。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雖說愛吃肉,但不是什麼動物的肉都吃,而是有選擇性的。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
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而根據分類的不同,食肉動物共有12科,270種。在這些食肉性動物裡,絕大部分都是只吃肉的,但也不乏有一些用植物來補充飲食的。而食草動物則是指那些主要以植物為食物來源的動物,比如牛、羊、兔子、馬這些。
對於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這一問題,與其說不吃,不如說是相比於食肉動物,人類吃得更多的是食素動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一般來說,食肉動物都比較兇猛,難以被馴化也難飼養。如果人類想要馴化食肉動物,就必須投餵肉食。而在古代社會,主要依靠人類打獵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而且由於食物鏈的能量流動關係,人類養大一隻老虎大概要餵二三十頭豬的肉。這樣算下來,成本就相當高了。食草動物是以植物為食的,易被馴化也容易飼養,相較於食肉動物而言,它們轉化效率也高,大概在10%左右,假如我們要養出100斤的豬,大概需要1000斤的豬食即可。飼料成本相較於食肉動物而言較便宜。除此之外,食肉動物繁殖也更快,長肉也更快。
二、食草動物較多,種群龐大,也是最容易獵殺的動物之一,食肉動物都比較兇猛高大,人類難以捕捉。更何況有很多食肉動物都是國家保護動物,人們也不能隨意獵殺。
三、通常來說,食肉動物的肌肉結構比較堅韌而粗壯,味道也不好。肉類普遍都屬於酸性食物,食肉動物主食肉類,這就使得它們的自身的肉酸性更高,從而影響口感。在這一點上,食草動物恰恰相反,植物普遍屬於鹼性食物,食草動物主食植物類,酸鹼中和,所以食草動物的肉質鮮嫩,深受人們的喜愛。
四、大多數野生食肉動物都帶有某種寄生蟲,必須通過適當的烹飪將其清除,如果處理不當,一旦進入人體體內,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危及生命。
五、在生態系統中,毒素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越靠近食物鏈的末端的動植物,體內所積累的毒素也就越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魚體內的汞毒素,蝦等無脊椎動物在進食時會吸收汞,並將其存儲在體內。而魚以蝦為食,吃得越多體內所含的汞也就越多,然後像劍魚這樣較大的掠食性魚類吃掉了這些小魚後,劍魚體內的汞含量也不斷增加。所以大多數食肉動物的肉所含的毒素要多於食物鏈下部的肉。由於以上種種原因,所以人類幾乎不怎麼吃食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