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
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吃草的只吃草,一口肉不吃,譬如牛羊。葷素不限的就多了,典型的是人,第二典型的是寵物貓狗。都知道狗是狼變得,經過人類千萬年的馴化,吃開植物類食物。如今在人們的寵溺下,進化速度加快,開始吃草了。譬如水果、青菜,大口大口地吃,視頻上看到都不敢相信。
人類長期的吃肉,確實有這樣的選擇,多吃食草動物,少吃食肉動物。這個選擇,還不是現代科學發達了才有的,而是很早就有了標準。我國的廚子祖師爺伊尹,生在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他老人家有個著名論斷,說動物肉的味道,水生的腥,吃草的羶,吃肉的臊。
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臊?就是因為它吃的是其他動物,用現代科技知識解釋,長期吃肉,還是生吃,不僅吃進了營養成分,有害成分也吃了進去。有些排洩不掉的就在體內累積,於是肉的味道成了複合味,特點就是個臊,尿的味道。
食草動物的羶和魚的腥,因為人類吃得多,去腥去羶的經驗就豐富。我們吃到的各種菜式,不僅不羶不腥,反而都變成了鮮。可是吃肉食動物就少,怎麼把騷味轉化成鮮味,還沒得足夠的經驗。再說了,吃食肉動物的機會畢竟很少,沒多少烹飪研究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