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答案顛覆認知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回答,我們簡單看一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食物鏈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類是由原子按照一定規律排列而成,在一個孤立系統內,人類的原子排列順序會逐漸由有序,走向無序,最終迎來死亡,這個過程就是熵增。如果還不理解熵增,其實你想一想房間就可以,一段時間不收拾之後,就會變得很亂。

而自然界對抗熵增的途徑,則是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排出無序的熵,來抵抗熵增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人類通過吃食物來獲得能量,抵抗死亡

其實不止人類,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安排下,自然界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簡單的食物鏈模型)。

可以說,動物的能量來源最底層就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來源,則是源於陽光。

消費者、生產者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種類繁多,各自在自然界中扮演著不同的功能,根據他們的功能,我們可以把這些生物分為三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是指能夠以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生物,比如: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為自己提供能量。

而消費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機物為生的生物,同時又根據他們所吃食物的不同,分為初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人類和老虎、獅子一樣,屬於最高等級消費者。

不知道你看完這個圖片之後,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以人或者老虎、豹子為食的消費者出現呢?

其實這是因為能量是單向流動的,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再到更高級的消費者,食物鏈中的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間傳遞著,但食物鏈傳遞的能量效率並不是沒有損耗的,一般來說能量在不同消費者之間傳遞一次,僅能傳遞10%-20%的能量,因此食物鏈存在著頂端,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出現以人或者老虎、豹子為食的更高級消費者。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常說自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那麼我們人類為什麼不以老虎、豹子為食呢?

其實答案剛剛已經講過了,就是因為能量在傳遞時會有損耗,每一級的生物只能傳遞自身10%-20%的能量。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供養食肉動物的能量,比供養素食動物的能量要大得多。

我們舉個例子,100畝地的飼料可以供養10隻牛,但10隻牛隻可以供養1隻豹子,從能量的傳遞來看,人類直接吃牛所獲取的能量,比吃豹子要獲得多得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吃食草動物是有原因的。(魚類除外,人類不管什麼魚都吃)

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

1:食物富集效應:我們知道,有些有毒物質是無法被動植物排出體外的,只能隨著食物鏈一級級富集到人體體內,比如一株小草含有有毒物質濃度很低,但並不影響小草的生長,而兔子由於吃的草比較多,因此有毒物質會在兔子體內進一步富集,等到老虎把兔子吃掉之後,毒素又進一步富集。因此人類如果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由於富集效應,人類更容易生病。

2:危險性:遠古時期人類狩獵工具簡單,捕食食草動物的危險性遠遠低於食肉動物,因此人類會從事危險程度更低的狩獵行動。

我們也吃食肉動物

其實,現在人類也吃食肉動物,除了魚類之外,很多鳥類也是食肉動物,比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就是以昆蟲為食的食肉動物。在兩廣地區,人們吃野味時,很多鳥類就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早些年非典據說也是因為吃野味所傳染的。

除了鳥類之外,人類還吃蛇、有些地區還吃果子狸、狗肉,但這些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數日常生活的肉食來源,還是源於雞鴨鵝牛羊豬等。而野味,尤其是國家保護動物,大家一定不要吃,輕則面臨牢獄之災,重則野味身上往往含有不明寄生蟲和病菌,容易引發個體生病。

以上就是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為食,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的原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
    看到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驚訝,也驚訝居然有人會提起這種問題,那就是原來人類基本上都只吃食草動物啊!就連小編自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卻對食肉動物沒興趣呢?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生物的食物鏈。
  • 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
    肉類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常吃的肉都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卻很少,這是因為什麼呢?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吃草的只吃草,一口肉不吃,譬如牛羊。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人類只吃食草類型的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會如此呢?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人類作為雜食動物,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其中作為人類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肉類,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食草類的動物。
  • 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 為什麼人類基本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
    要是問到大家平時會吃些什麼肉類的時候,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雞、鴨、魚等等都是飯桌上的常客。絕大部分人想到這些食物時都感覺到很美味,卻不曾發現,我們常吃的基本都是食草動物。地球上的生物,大體上可以分為植物與動物,而動物又可分為食草動物以及食肉動物,而我們日常所吃的動物基本都是食草動物。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供養食肉動物的能量,比供養素食動物的能量要大得多。因此人類如果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由於富集效應,人類更容易生病。2:危險性:遠古時期人類狩獵工具簡單,捕食食草動物的危險性遠遠低於食肉動物,因此人類會從事危險程度更低的狩獵行動。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
  • 為啥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人類現在是地球上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基本上是掌握了大多數生物的生死權,很多生物就是因為成為了人類的食物才導致了物種的滅亡。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著「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這就表明了人類在食物上有著大量的需求,在人類的歷史上為了解決食物的問題,除了種植糧食之外,還有著長期的飼養家畜以及畜牧的傳統。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人類主要吃的是食草動物,很少有食用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相對於這食肉動物,人類似乎更加喜愛食草動物的肉,比如牛、羊和豬等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基本上可以獲取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即便是再兇猛的獸類都不在話下。但在我們常吃的肉類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食草類動物的肉,比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而另一方面,由於食草動物性格溫順,沒有較強的攻擊力,即使人們捕食它們,它們也不會對人類發出致命攻擊,從安全性而言,捕食食草動物的安全性更高。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生物體也是一樣,食草、食肉、雜食、植物、微生物等等都在大自然鏈條中佔據著各自的位置,它們有不同的能量攝取方式。當然也有跌落神壇的,例如熊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它們吃不到肉,大部分都滅絕了,一部分基因變異從而可以從纖維素中獲得能量慢慢倖存了下來,而吃肉動物習慣卻很難再回去。食肉動物為什麼稀有?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在大自然中品種多樣,水量多的動物被分成兩大類:食草動物與肉食動物,食草動物也是人類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