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2020-12-05 騰訊網

動物世界非常神奇,每一個物種都在為了生存,使出渾身解數,各種逆向思維、燈下黑等等離奇的演化方式頻出,更關鍵的是一切都是隨機的,是大自然的力量,人類從它們身上學到了不少,例如啄木鳥的安全帽,鳥類的飛機,蝙蝠的雷達,蛙眼的視覺等等。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路上迷失了方向,大註定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還有把技能點到死胡同裡的,比如背上長著劍的恐龍,背上長著「盔甲」的恐龍,在樹林間穿梭天天想著飛的恐龍點出了羽毛,沒成想卻笑到了現在。

被獵,跑的早比防禦更重要

體格、盔甲、一身刺的防禦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能在危機到來之前提前逃跑,那要一身累贅不演化也罷,不得不說「跑得快」確實是一條很好的生存之道。那麼如何預知危險?

簡單來說就是要有眼力價兒,永遠不要落在最後的「食物」,所以把技能點在眼睛上是大道。

演化過程中,並非所有的動物都深諳此理,只不過在自然選擇中,眼神不好的自然被吃了,也就促使留下來的眼神都好。何為眼神好?一定要眼觀360路,耳聽四面八方。

食草動物在演化的路上進行了各種嘗試,單眼視覺脫穎而出,這個技能在生存的道路上屢試不爽,於是大部分具備該能力的食草物種都留存了下來。單眼視覺,即一隻眼睛能看到的,儘量不要用兩隻眼睛來看,各看各的,交集要少,從而擁有更大的視線覆蓋範圍。

看看吃草牛的、鹿的、羊的兩隻眼睛,它們長在兩側,恨不得180度,背對著背,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儘可能的在水平進行360度無死角覆蓋,然而生理結構擺在那,並且攝像頭只能有倆。

長在兩側對於目前的生理結構來說已經是極限,雖然只是一個縮水的360度全景影像,但只要掠食者不從後面偷襲,安全係數還是比較高的。

除此之外它們還可以通過提高警惕性來彌補先天的漏洞。嚼草時多四處看看,只要頭一轉基本上也就無盲區了。

圖:牛急了還咬獅子呢

在動物世界中,抵禦能力越弱的動物警惕性越高,比如羚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馬上停止進食。而非洲野牛不見獅子跑跟前不動彈,因為他們肌肉更強壯,而且萬一咬的不是我,是情場競爭對手呢?

捕獵,集中注意力比三心兩意更重要

就像食草恐龍更大,食肉恐龍也更大一樣,食肉動物面對食草動物無死角的偵查能力也在演化得道路上付出了努力。既然食物無懈可擊,那只能強化自己。如何縮短食物與自己的距離?那就是速度。路線要精準,獵物盯緊,空間的感知很重要。

牛鹿三千,它只取一隻,360度覆蓋對食肉動物沒有什麼用,所以食肉動物眼睛演化的方向是兩隻眼睛集中注意力,因此雙眼在前方需要更多的交集。更重要的是聽過雙眼聚焦可以構建三維立體效果,使地形更清晰,從而在奔跑中選著有利路線。

單眼視覺就像360度影像一樣,兩隻眼睛分別看到的都是一幅幅二維照片。因此食肉動物大多數都是雙眼視覺,即兩隻眼睛向前。

演化是隨機的,沒有絕對的

萬物演化都是隨機的,都有各自的環境和習性,就像開頭說的,大自然是離奇的,什麼鳥都有。吃草的動物在地上飛奔,但一些吃果子和葉子的動物需要在樹上穿梭。比在樹上躲避天敵更重要的是能在樹上蕩來蕩去,而樹上的地形更複雜,更需要空間感,所以猴子與猩猩雖然主要是植物食性,但它們也需要雙眼視覺。

澳大利亞歷史中有一陣食物短缺,導致考拉只能吃毒桉葉,但在澳大利亞的食物鏈上幾乎沒有天敵,所以單眼視覺派不上用場,而為了少吃毒樹葉以及擁有足夠的時間分解消化毒葉,它們必須儘可能的少消耗能量,於是在演化的道路上它把腦子省了,腦容量在哺乳動物排倒數,把速度與力量縮減了,又在樹上活動,需要空間感知度。關鍵由於腦容量,認知能力差,只能會掛在樹上的桉葉當食物,摘下放盤子裡給它都不吃,雙眼視覺能讓它盯住桉葉,抓好桉葉,省得吃鼻子裡去。

還有作為蚩尤的坐騎,食鐵獸熊貓,以前吃肉。食物匱乏時期,肉少了,味覺基因變異沒了,雖然改吃竹子,但依然是雙眼視覺,因為它不賣萌時,底子裡還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所處環境竹子遍地,一般物種不敢惹它。

比樹袋熊還懶的樹懶,除了春暖花開的成年季節,幾乎都在樹上,因此空間感知很重要,需要雙眼視覺。不過,由於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中,行動緩慢的它也需要足夠的觀察能力,提前發現天敵。

為了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大自然煞費苦心,使這種早應該滅絕八遍的物種演化出高清「雲臺」。雙眼視覺保留,頸椎關節的數量演化達到了長頸鹿都沒有的8~10個,因此它可以幾乎把脖子擰到後背進行大範圍偵查敵情,提前用保護色使自己與樹林的背景融為一體,讓天敵找不到它。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在大自然中沒有絕對的,適者生存,並非強者生存,只要演的好,又懶又笨也有春天。

相關焦點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這是為什麼呢?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這是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眼睛是一個生物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因為只有通過眼睛,才能夠去觀看到這個世界,但是不同的生物之間,眼睛也會有著不同的形狀和功能,而我們最能夠直接看到區別的,應該就是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眼睛了,食肉動物的眼睛往往是長在前面的,而食草動物則是長在兩邊,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大多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例外?
    文/濤聲依舊為什麼大多數食草動物眼睛長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前面,有差別嗎?大自然的物種多種多樣,如果非要逐一划分的話,那麼總的來說就是食草動物以及肉食動物,當然還包括雜食性動物,不過雜食性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肉食動物,自然界當中的大部分動物不是吃草就是吃肉,兩種動物有著很多的差別,比如說食肉動物往往都長得非常的強壯,而食草的動物往往不是非常瘦,就是非常的胖。
  • 食肉動物的眼睛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怕吃草扎了眼?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看一眼某種動物就能夠憑感覺判斷出它的食性呢?是什麼特徵洩了密?就是眼睛。我們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我們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情,這話是真是假,我們不做品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確是能夠通過眼睛來判斷一個動物的食性的,因為食肉動物的眼睛大多長在前面,而食草動物則長在兩邊。
  • 為什麼人類眼睛和老虎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為什麼人類眼睛和老虎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2020-10-28 08:11:04 來源 : 鍾銘聊科學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食肉動物的眼睛位於前面,而植食動物的眼睛卻在頭部兩側
  • 為什麼人類眼睛和食肉動物一樣在前面,而食草動物眼睛卻在兩邊?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食肉動物的眼睛位於前面,而植食動物的眼睛卻在頭部兩側。然而比較特殊的是,我們人類的遠古祖先曾經也是植食動物,然而我們卻擁有和食肉動物一樣的眼睛結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植食動物的眼睛想要了解食肉動物以及植食動物眼睛的區別,我們先看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知道,大多數植食動物每天生活得很悠閒,醒來之後就可以低頭吃草。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而食肉型動物則主要是以食草型動物為食,它們更高一層。所以我們在大自然中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管食草型動物的體型有多麼大,在碰到比它們小很多的食肉動物後,都會害怕躲避逃跑。就是野牛這樣的比較強力的食草動物,它們在遇到狼的時候,也會忙著逃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對抗。這種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是基因層面的一種壓制,再高大的食草型動物,它們也會害怕一些小小的食肉型動物。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人類是高級生物有著發達的頭腦,所以就聰明選擇了易於獵取的動物來作為食物來源,比如雞鴨鵝牛羊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食草類動物自身性格比較溫順,攻擊力較弱,易於被人類馴服。漸漸地在人類整個進化的歷程中,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通過基因延續下來,形成當今我們所看到的進食方式:多以食草類動物為主。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有人說:「食草動物的祖先是食肉動物,食肉動物的祖先卻不是食草動物」。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羊膜動物的演化支之一-合弓綱動物。之後合弓綱有演化出了盤龍目,其中的盤龍目下的真盤龍亞目再次演化才有了獸孔目。獸孔目再次演化形成了哺乳綱。那麼,按照這個演化關係,哺乳綱的直系祖先是獸孔目。
  • 明明體格不大、力量不強,為什麼人類卻長著頂級掠食者的眼睛?
    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眼睛都位於頭部的兩邊,而大多數的食肉動物眼睛則位於頭部的前面,就連恐龍都遵循這種法則。然而我們知道,雖然現如今的人類是雜食動物,但在過去,人類是樹棲生物,以樹上的果實和嫩葉為生,那為什麼人類卻演化出了食肉動物的眼睛呢?這一切,還要從動物們的眼睛開始說起。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敵的動物就是人類,所以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什麼都吃的人類,因何不碰食肉動物?難道是口感不好?當然不是!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
    看到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驚訝,也驚訝居然有人會提起這種問題,那就是原來人類基本上都只吃食草動物啊!就連小編自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卻對食肉動物沒興趣呢?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生物的食物鏈。
  • 為什麼有的動物眼睛長在兩側,有的長在前邊?
    眼睛長在頭部兩邊,兩隻眼睛不能協同工作,只能單獨的作用,因此也被稱為單眼視覺。而如果眼睛長在前邊,兩隻眼睛就會協同工作,這被稱為雙眼視覺,主要看到的都是同一副畫面、這樣會更加的有立體感。
  • 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那麼,作為捕獵者,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為什麼要吃東西,又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不香?
    而食草動物通過吃掉植物來抵抗熵增,食肉動物又通過吃掉食草動物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分別為初級消費者和高級消費者。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既然形成了食物鏈,那麼這條鏈就一定有個頂點,毫無疑問,人類就在這個頂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