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攝影師專注於鳥類攝影,但是總拍不出什麼滿意的作品,所以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鳥類拍攝的技術文章,讓你掌握一些鳥類攝影的技巧。
眼睛應該是最清晰的焦點
拍攝鳥類與拍攝人像是一樣的道理,都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的清晰度,如果鳥的眼睛是模糊的,那麼這張照片看起來也就很模糊,看起來也不舒服,所以焦點的位置是你應該考慮的。
可以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一張清晰對焦眼睛作品,整體沒有絲毫不適感,眼睛清澈透亮,小鳥活靈活現。
接著再來看下面這張照片,眼睛的位置有些模糊,觀眾在看照片時就會覺得自己的眼睛是不是有問題,照片非常模糊。因為根據人的習慣,看照片都會去看眼睛,眼睛如果混濁就好像是病變的體現,也不夠健康,所以,為了確保靈性和活性,對焦的位置一定要選擇眼睛。
當在拍攝鳥類時,很多攝影師都喜歡大光圈長焦鏡頭拍攝,可以帶來純淨的背景,但你要考慮最大光圈是否為可用光圈,由於鏡頭的做工和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有些鏡頭如果光圈全開,造成成像質量下降或對焦跑焦,則會導致小鳥的眼睛模糊。
還有一種是在拍攝飛行中的小鳥,就更不能用最大光圈拍攝,本身就非常難以對焦,所以,為了畫面更清晰,最好使用小一點的光圈拍攝,如果拿捏不準就可以使用最佳光圈,然後再開啟連續自動對焦,因為縮小光圈的原因,小鳥在焦內,所以眼睛會清晰地記錄,背景也會因長焦壓縮和運動模糊的關係變得純淨。
拍鳥,不一定要大光圈,保證眼睛清晰是首選關鍵。
拍攝鳥喙不拍正面
拍攝鳥為什麼與拍攝人像一樣呢?因為人有五官,而鳥也有五官,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鳥喙,也就是鳥嘴的部位,一般鳥嘴都特別的長,如果說你在拍攝時記錄了鳥的正面照,那麼就削弱了鳥嘴的特徵,看起來就是一個點,缺少長度的表現,不夠立體,所以,拍攝鳥的側面或45°可以讓一個點呈現出線、面的感覺。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鳥的側面照,與鏡頭呈90度角,可以表現鳥嘴的長度。
下面這張照片就不好看了,為什麼呢?因為鳥嘴的位置太靠後,轉太向外側了,幾乎都要轉過去了,如果是轉向內側,效果則非常好。
那麼,想要拍攝出好看的姿勢,所以就必須使用高速連拍功能,要去抓拍而不是單拍,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給你去單次對焦拍攝,這些小鳥會隨意飛翔,速度相當快,所以就必須要高速連拍,把注意力集中在小鳥的上半身和眼睛上,並要會預判下一步的動作。
保持在同一水平的高度
專業攝影師與業餘攝影師的區別在於不懂得變通,往簡單的說就是懶,有很多精彩的攝影作品都是等待了幾天、爬上一座高山、高樓拍攝的照片,而新手往往最喜歡追求高效、迅速,缺乏耐心。
例如,能站著就不蹲下,能不去遠處就不去遠處,那麼就會出現下面這兩種畫面。在地上的小鳥角度非常低,用水平的角度去記錄能帶來更多的細節。
而如果站著拍照就丟失了肚子上的羽毛細節,也會看起來特別的肥,同一隻鳥,不同的高度,也能帶來不同的效果,所以,拍攝小鳥時儘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的高度能更好地展示美感。
眼球必需有眼神光和細節
在上面提到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眼可以透露出非常多的信息,如果說眼睛沒有光,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其實就是死亡,死亡與黯淡無光的眼神互相掛鈎,這與拍攝人像也很相似,拍攝人像就要有眼神光,看起來會更精神。
下面這張照片的光線來自於背後,可以看得出眼睛上一點光線也沒有,漆黑一片,沒有生機。
而下面這張照片就表現出了它應該有的顏色,也讓觀眾知道了它的眼睛是黃色的,眼睛也能傳達信息。
拍攝鳥離不開光線,拍攝時要注意太陽的位置,所以就要提前制定拍攝計劃,安排拍攝時間,再找一個光線充足的環境,打開相機的高速連拍,等待鳥兒的到來。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拍攝到的鳥兒眼睛有光,但不夠明顯,這就需要在後期中提高眼神光,讓眼睛看起來更加明亮。
可看下面這張照片,小鳥的眼睛中雖然有白點,這個白點就是眼神光,但眼球的位置幾乎都是黑色一片,眼球是什麼顏色的呢?細節全都丟失了。
下面這張照片就在後期中提高了眼睛的曝光,得以讓眼睛中的圖案和色彩呈現出來,所以,拍攝鳥類照片也離不開後期,能修正細節,記得要開啟雙格式拍攝,在RAW能更好的校正。
以上就是今天帶給大家的鳥類攝影技巧,其實都是一些鳥類攝影的細節,只要注意這些,今後在拍攝小鳥時就更容易拍攝出滿意的作品,希望你有所收穫,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加個關注,我將在後續持續為你帶來更多攝影技巧和一切有關攝影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