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追鳥人」: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2020-12-03 看蘇州APP

【看蘇州專稿龍美娟/文、實習生朱耀文】

幾乎所有看過影片《鳥的遷徙》的人,都無法忘記那種震撼——年復一年,候鳥們跨過海洋、森林與山嶺,無止盡地飛越萬裡長途遷徙。

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27歲的周敏軍,從小便對鳥感興趣,《鳥的遷徙》裡群鳥翩躚的畫面一直留在腦子裡,這也在冥冥之中註定了他與鳥的緣分。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像周敏軍這樣的90後「追鳥人」,奔走在溼地、灘涂、湖畔。觀測鳥類,他們觀鳥、拍鳥,為公眾講解溼地保護和鳥類的知識,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大自然。

直播回看|鳥兒喜歡「做客」蘇州?90後鳥類調查員現場「追」

01

與鳥結緣,從痴迷到「聽音辨鳥」

故鄉江陰家門口的小河裡,前一秒還靜立在石頭上的翠鳥在發現目標後,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展翅射入水中,水花四濺之間一隻小魚已經落入長喙。

10歲的周敏軍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並寫下一篇《翠鳥捕魚》的周記。

再一次和鳥打交道,已是時隔多年之後。

2008年,18歲的周敏軍考入蘭州大學,因為喜歡鳥,便加入了觀鳥社團。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周敏軍正在觀察樹上的一隻黑尾蠟嘴雀。

「倏爾,它就深情地望著我,對視那一霎那永遠忘不了。」因為看了一眼,就確定了永遠,周敏軍便給自己取了一個自然名——小黑嘴。

大學畢業後,學電子信息專業的周敏軍來到江南水鄉——蘇州,進入一家外企,周末在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做志願者,在太湖湖畔、溼地、灘涂拍鳥、觀鳥。

3年後,他索性辭職,成為一名鳥類調查員,主要負責鳥類監測工作。

對於他來說,這是一項熟悉又陌生的工作。

「在鐵黃沙一走,前輩一聽聲音就能辨別鳥,但有些珍稀物種我可能連名字還很陌生。」骨子裡倔強的周敏軍不服輸,將有關鳥的書籍買來一遍遍翻看。

抱著望遠鏡、相機、本子和筆在溼地、湖邊跑,每瞧見一隻鳥便咔嚓按下快門,並三筆兩筆地勾出輪廓,回去後再迫不及待地翻書辨認。

從零開始的他,用最笨的方法,將大自然的鳥兒一隻只刻進了腦子裡。

轉眼7年,而今周敏軍的足跡早已遍布蘇州的溼地、灘涂、湖畔的每一個角落,眼睛和耳朵也被馴得如鷹似隼般銳利敏感。飛鳥、棲息在湖裡的鳥,或是傳來一聲鳴叫,他便能立刻分辨出鳥的品種。

「你聽,這是斑嘴鴨,太湖裡很常見的一種鳥。」伴著平仄起伏的「嘎嘎」聲,透過望眼鏡,果然從蘆葦蕩裡遊出「黃嘴尖的野鴨」。

02

7年,拍攝300多種鳥類

「聽音辨鳥」的絕技,源於長年的追鳥經歷。冬天鳥兒向南飛,一開春就回到北方,周敏軍和小夥伴就這麼扛著「大炮」追著它們的足跡走。

2015年,周敏軍加入蘇州溼地自然學校時,鳥類調查員還不多,如今已經是6人的小團隊了,其中5人是90後。

與一般的「追鳥人」不同,周敏軍和小夥伴除了拍照,還得觀察記錄鳥類的數量、種類、生境、點位及人為幹擾因素,為野生鳥類學研究提供一個不斷更新的資料庫

每個月,他們都要帶上相機、三腳架和望遠鏡,前往監測點監測鳥類活動,尤其到冬季候鳥南歸時,在野外一待便是一整天。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等比拍更重要。」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年紀最小的鳥類調查員鄭煒告訴記者,支起的三腳架背後,常常是好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的無聲對峙。有時等待是枯燥的,但飛鳥掠過,按下快門那一刻是快樂的。

想要拍攝到罕見的鳥,就得去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這種地方一般都不能行車,只能步行前往。每年,他們都要把腳上的鞋子磨爛。

追鳥多年,95年的鄭煒記住許多「鳥故事」。小天鵝睡覺時把頭埋在水裡,覓食時頭也埋在水裡,但屁股是撅著的,煞是可愛。而看著平日裡聒噪的「多動症患者」,哺育幼鳥時每天在巢穴和捕食地間往返數百次,卻讓人有股莫名的感動。

03

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追鳥,是一件會讓人上癮的事。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校長、蘇州溼地站站長馮育青有一個願望,讓全社會「上癮」。

「溼地自然學校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校,是以自然溼地生態為師,以志願者為載體的、面向大眾進行科普教育的場所。」馮育青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普及觀鳥知識,吸引和呼籲更多人關注支持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於人類和自然而言,都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

自2012年成立蘇州溼地自然學校,七年間,鳥類調查員和志願者們拍攝了350多種鳥類,而今年就有11種鳥首「現身」蘇州,截止目前,在蘇州已觀察到365種鳥。

前不久,首次在蘇州出現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溼地旗艦物種——白頭鶴,便是周敏軍和鄭煒拍攝記錄的。

蘇州水網湖泊眾多,生態環境優良,十分適合鳥類棲息。尤其是太湖溼地保護區,堪稱鳥的天堂。而每一隻鳥是否如期赴約,都如同生態晴雨表般反映著保護區的生態變化

自2012年,在太湖度假區取水口附近,被首次觀測記錄到之後,小天鵝已經在同一區域連續打卡6年,在蘇州單次最大觀測值達到了179隻。

然而,2018年小天鵝卻失約了……

透過鏡頭看到的景色,讓人有擔憂,當然也有驚喜。「是它們!它們又回來了!」當6隻小天鵝闖入周敏軍的鏡頭,一場睽違2年的人鳥之約也終於得到回應。

在去年的愛鳥周,蘇州首次招募「蘇州綠地圖聯盟」,讓更多愛鳥市民加入聯盟,做野生鳥類監測的「眼睛」。

所謂「綠地圖」就是一張以普通地圖為基礎,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圖示,把生活環境裡和綠色概念有關的景點串聯起來的地圖,其中包括了對鳥類、植物、昆蟲等觀察記錄。

周敏軍告訴看蘇州記者,學校每年會對發現蘇州市鳥類新記錄發現人頒發獎勵,同時,志願者們也走進社區、校園開展鳥類系列公益講座,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

扛著攝影器材沿著灘涂行進,而今這群90後「觀鳥人」就像他們追的那些鳥兒一樣,正無止盡地完成著一次次「遷徙」。

對他們來說,最興奮的事情無疑是鳥類種類的下一次新發現。

相關焦點

  • 全縣6個監測點加強野生鳥類監測
    「安營紮寨」,祁陽浯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啟動6個鳥類監測點,對野生鳥類進行科學監測。 在浯州島鳥類監測點浯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加大對野生鳥類的監測力度,設立了三家村、退耕還溼點、浯州島、石峽湖、石洞源庫區、浯溪一橋碼頭6個鳥類監測點。經調查統計,浯溪溼地公園內及周邊有鳥綱動物111種,隸屬於15目42科。
  • 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第...
    ,這使得禁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拒食野味再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隨著夏季來臨,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次第轉入常規監測和巡護。受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委託,成都觀鳥會於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工作。一季度內,主要開展了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春季鳥類遷徙調查、新冠肺炎疫情鳥類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動員協會人員和廣大觀鳥愛好者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日常觀鳥活動,並收集匯總和分析觀察記錄數據。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全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天津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武漢去年鳥類家族新增8位成員 今年疫情對鳥類監測影響不大
    武漢市觀鳥協會1日發布的《2019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顯示,該市去年觀測記錄野生鳥類342種,為歷年最多,其中含湖北省鳥類新記錄1種,武漢市鳥類新記錄8種。圖為,銅藍鶲 姚波 攝2019年,武漢市觀測記錄到野生鳥類18目63科342種,為2016年武漢進行重點區域鳥類監測以來,觀測種類最多的一年,佔到中國鳥類名錄(1445種)的23.66%。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較2018年增加1種,為白頭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2種,較2018年增加2種,為紅胸黑雁、白枕鶴。
  • 青海省林草局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為積極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防控,2月7日,省林草局就切實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下發通知,從本通知下發之日開始到5月底,組織開展以鳥類保護為重點的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
  • 野生獸類、鳥類、兩爬類不能吃!拒絕「野味」,從現在做起
    其中,有7名70後和80後市民曾吃過「野味」,2名90後市民幼年時吃過。44歲的何先生說,前幾年販賣「野味」的人比較多,在一些鄉下集市、路邊會售賣野豬、野兔、蛇等野生動物。另一名70後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十幾年前在萬全鄭樓某農家樂吃過野豬、野兔,當天回家出現腹瀉問題,之後就沒吃過了。「我不吃『野味』。小時候住農村,看過親戚吃蛇肉。」90後小黃認為,蛇肉不一定比雞、鴨肉營養高。
  • 打開眼睛 讓鳥類自由出入
    那裡有著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和繁殖地」,分布著各種野生動物達1500多種,其中鳥類超過30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10種。   在這裡,任增穎最大的樂趣是慢悠悠地騎著自行車,去溼地裡找鳥、觀鳥。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天津市野生鳥類種類達到452種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黃江林)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野生鳥類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2014年發布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石屏異龍湖9種野生鳥類保護級別晉級→
    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們對保護野生鳥類意識明顯增強,到異龍湖棲息安家的野生鳥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自2016年對異龍湖實施野生鳥類科研監測以來,湖區野生鳥類品種和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7年139種,2018年146種,2019年156種,2020年162種。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喜鵲 顏軍攝於沉湖溼地記者高萌 王亞欣 通訊員趙靜武漢人好福氣,喜鵲天天來報喜。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
  • 新疆博斯騰湖周圍布滿各種野生鳥類(圖)
    新疆博斯騰湖周圍布滿各種野生鳥類(圖)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5年02月09日18:56 隨著焉耆盆地博斯騰湖、開都河生態環境的改善,野鴨、白鷺、鸕鷀、蒼鷺、紅嘴鷗等近百種鳥類在這裡生長繁殖,成為水鳥棲息的樂園。加之,城鎮居民愛護環境、保護鳥類的意識提升和增強,人們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各類野生鳥類並不懼怕人,常常幾乎與遊客近在咫尺。野生鳥類天鵝、麻雁、白鷺、水鴨子等由10年前的不足100種首次增加到120多種,種類和數量仍逐年不斷增加。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祝文平)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編制《青島市鳥類圖志》正式出版!快來認識...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青島報導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於1984年建立,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鳥類環志站之一,多年來持續不斷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獲得大量數據和資料。在此基礎上,今年編制出版了《青島市鳥類圖志》。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同時,監測到的鳥類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的增長。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鳥類近百萬隻,較往年同期增加30餘萬隻。候鳥在北京「歇腳」的地點也越來越廣泛,除了野鴨湖、密雲水庫這些大的水面,大興的南海子、房山的大石河也都有大量的候鳥遷徙和停留。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組織了水環境監測機構,增加了對漁業資源的數據監測。「通過專業機構對我們的修復保護進行監測跟蹤,以及修復效果評估,能指導我們今後更好完成鳥類和溼地保護。」管委會工作人員說。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在七裏海溼地,大量候鳥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