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野生動物交易和食用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什麼是「野味」?
平陽有哪幾種常見的野生動物?
平陽是否有銷售「野味」的商戶
和購買「野味」的食客?
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近日,記者在昆陽鎮兩所農貿市場和超市隨機採訪了二三十名市民,他們說:「穿山甲、蝙蝠、果子狸是不能吃的野生動物,其他的『野味』就不知道了。」其中,有7名70後和80後市民曾吃過「野味」,2名90後市民幼年時吃過。
「我吃過最多的是蛇,不過最近幾年沒吃了。」44歲的何先生說,前幾年販賣「野味」的人比較多,在一些鄉下集市、路邊會售賣野豬、野兔、蛇等野生動物。另一名70後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十幾年前在萬全鄭樓某農家樂吃過野豬、野兔,當天回家出現腹瀉問題,之後就沒吃過了。「我不吃『野味』。小時候住農村,看過親戚吃蛇肉。」90後小黃認為,蛇肉不一定比雞、鴨肉營養高。
「截至3月2日,共開展478人次野外巡護,收繳獵套3副,繳捕鳥網80餘米,當場拆除電貓線圈50餘米,救護野生動物2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縣野生鳥類比較常見,野生動物養殖場共5家6處,主要有七彩山雞、梅花鹿、果子狸等。這些屬於全面禁止食用和交易經營類型。
為了確保野生動物安全,該局從1月26日開始,在各養殖場、菜市場和主要街道張貼「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活動」等事項通告,宣傳野生動物有關知識。其間,開展野外巡護看守,在社區村莊、山頭地塊等野生動物集中活動區、集群活動區開展巡護和宣傳。另外,對人工繁育場所、農貿市場、餐飲飯店、野生動物馴養經營場等重點場所開展檢查、巡查工作;對野生動物棲息場所及各類候鳥遷徙通道等山頭,進行全面動態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確保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現場處置。
◎ 小貼士
據介紹,野生動物指大自然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如果野生動物沒有出現進化變異,其野性沒有改變,就不算實現馴化,此時的人工繁育只是人類輔助其物種繁衍的一種方式。並且,除豬、牛、羊、雞、鴨、鵝、魚等常見家養動物以外,不常見的動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懷疑可能是野味。如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旱獺等,以及野生鳥類、野生兩爬類同樣都不能吃。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所謂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表面上不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普遍存在野外獲取種源,或證件合法但來源非法的「盜獵洗白」問題。
此外,吃野味的後果很嚴重。據介紹,吃野味會感染傳染病、寄生蟲,吃到有毒的重金屬,以及吃野味屬違法行為。其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
來源:平陽縣傳媒中心
文字: 陳雲散
編輯:宋淑瑩 版式:璆然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