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國慶假期的第三天,我們可能得聊聊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野味。
再次提起這個名詞似乎有些老調重彈,畢竟年初的疫情來勢洶洶,人們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也前所未有地受到了社會關注,大家紛紛對吃野味的陋習表示強烈譴責。
政策層面上,各地立法部門也在致力於推進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
然而轉眼半年過去,就在國慶假期前一天,有網友發現身邊的菌湯鍋店裡公然掛著白腹錦雞的皮毛,旁邊還赫然寫著「XXX土雞煲」字樣。
白腹錦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全民禁食野味的大前提下,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引起眾怒。即使這家店的食材的確只是普通的家養土雞,我們也認為在此懸掛這樣的裝飾物並不合適。
白腹錦雞就這樣掛在牆上(圖源微博網友不會認柳鶯)
氣憤歸氣憤,野味卻不是一兩家店的個別問題,這是一個因人類莫名的需要出現的詭異市場。
究其原因,人們到底為什麼吃野味?
一是好奇,這完全是純粹的無知和獵奇心態,覺得沒吃過的東西就得嘗一嘗,遇事就問能好怎。
二是迷信,這部分人深信野生的東西就是健康的、無公害的、純天然的,好吃而且大補……但是野味真的有我們平常食用的雞鴨魚肉好吃嗎?不見得。
至於大補,就更是天方夜譚。野生動物大多攜帶病菌和寄生蟲,什麼髒的亂的都在裡邊,這都要強行大補的話,還不如隔壁買幾個核桃多補補腦子。
吃野味吃出的病痛,也不算少見了
三是顯擺,野生動物數量少、價格高,吃得上說明自己特有面兒——這沒什麼好說的,吃野味只有一個大寫的Low。
我們早已脫離茹毛飲血的時代,在文明的旗幟下,我們應當將野生動物視為鄰居,而不是出於人類的優越感和盲目自大,將它們一次又一次地推上餐桌。
蒙古兔、環頸雉和狍子,它們都散發著山野的靈氣
所以,關於野味,儘管話題不新,我們還是要再次呼籲:拒絕野味!拒絕消費野生動物!
國慶期間,農家樂等特色景點很可能成為野味重災區,而我們希望你能嚴詞拒絕,保留初心,放各種潛在受害的野生動物們一條生路。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
貓盟曾在《在中國,被吃掉的悲催野味們》中介紹過中國典型的野味:
以獸類為例:獸類的特點是地域性強,它不像鳥類會遷徙。
1、野豬
雖然現在有養殖的經過和家豬雜交的商品野豬,但是野豬被盜獵並在市場銷售是個全國普遍的現象,而且近年來野豬肉價格水漲船高。
這說明:野豬是一種全國廣泛分布的物種。在中國據說除了山東,別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野豬分布。
分布這麼廣的一個物種,一方面說明其適應能力強,另一方面說明它對生態系統很重要。關於野豬對森林的貢獻可以看我們以前發過的文章:比起吃莊稼,種森林才是野豬的正經事。
而野豬的另一個重要作用體現在:它是大型猛獸的糧倉。從虎豹到豺狼,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的野豬都是它們重要的捕獵來源。
這種半大小野豬是豹子的最愛,它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會進到豹子肚子裡
而野豬被嚴重盜獵會導致森林缺乏管理,沒有野豬來鬆土、犁地以及開荒,森林無法有效更替、其他動物缺乏林間活動的通道,而且也別指望能再恢復虎豹豺狼這些頂級物種了。
常聽到某某地方說我這裡野豬成災了,不打不行。聽了就想反問:你知道你那裡有多少野豬麼?
母豬和小豬組成家庭成群活動
野豬群體活動範圍大,動靜也大,一夜之間能拱掉幾畝地,會給人造成「多」的印象,但在缺乏調查的情況下就說成災,不是耍流氓就是沒文化。
第二位:小麂
麂子在野味菜單裡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中國有明確記錄的有四種:小麂(黃麂)、赤麂、黑麂、貢山麂,此外還有幾種可能在中國有分布的,比如羅氏麂、葉麂等。
此外還有一些中小型鹿科有蹄類動物在某些地方也會被叫做麂子,比如毛冠鹿、獐等。它們中的所有都會被吃,而且某些被吃得很厲害。
這裡面首當其衝的就是小麂。
小麂在雪地裡覓食,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好
小麂在中國分布比較廣,往北可及寧夏、河南,往南可達兩廣和雲南,但往西被青藏高原擋住,青海和西藏就沒有它們的身影了。
而且,小麂是中國特有的物種。
主要分布區處於野味重災區的幾個省,使得小麂常年來成為南方最普遍的一種野味。這也和小麂的生態位有關。
小麂 /貓盟CFCA&黃山景區管委會
小麂大約2、30斤,個子不大,它的適應能力很強,繁殖能力也不錯。它並不需要很大、質量很好的森林,我們在重慶江北區的明月山都能拍到一些小麂在活動。
這種特點讓小麂的種群數量相對較多,也成為被盜獵比較嚴重的物種。
然而小麂的生態價值非常顯著,它是南方森林裡構建起生態系統的很重要的基石物種:虎、豹、雲豹、金貓、豺、狼等大型和中型食肉動物都會吃它,甚至連黃喉貂這樣的大型鼬科都會捕捉小麂吃。
過去中國南方的生物多樣性指數很高,物種豐富種類眾多,這和小麂的數量息息相關。
當然,南方森林裡的大中型食肉動物在人民群眾多年的圍追堵截吃喝利用下,已經基本全軍覆沒了。
第三位:赤麂
赤麂體型比小麂大,跟狍子接近,5、60斤的樣子。赤麂的分布更靠南,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藏東南以及廣東、廣西的一些地方。
赤麂在野味市場上也被叫做黃猄。這種動物很慘烈,按說它的數量應該非常多才對,因為它的生態特點和小麂很像,也不怎麼挑環境。
在雲南的森林裡,赤麂的叫聲本應此起彼伏,就像在有老虎的時候,它們吠叫著警告天敵的接近。如今森林裡卻安靜了許多。
我們在寮國做調查的時候,在一個山坡上能同時聽到2、3個赤麂在吠叫。然而在中國它也被吃得很厲害,雲南很多農家樂小飯館都能看到赤麂的肉賣。
如果說小麂對於老虎而言小了點,那麼赤麂對於印支虎、孟加拉虎來說就是比較重要的獵物了。
至於豹、雲豹、金貓、豺這些體型略小的食肉動物,赤麂更是它們不可或缺的捕獵來源。
第四位:狍子
數落完南方的兩種鹿科動物,終於輪到北方的了。
現如今狍子已經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碩果僅存的鹿了。狍子的適應力和繁殖力都很強,北方的山地大都能看到狍子的身影,即便到了內蒙的沙地草原矮丘地帶,依然能看到不少狍子。
狍子對森林和豹子比較重要,我們更應該學會欣賞而不是吃它
從生態位上來說,狍子基本相當於赤麂。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裡,一種數量優勢的中型鹿必然要對應幾種大貓。
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赤麂和狍子都是豹非常重要甚至佔據主要地位的獵物。在東北,甚至東北虎也會經常抓狍子來打牙祭。
東北老話叫做棒打狍子瓢舀魚,這個其實形容的就是健康的北方森林應該有的樣子:否則哪裡能夠養得活東北虎、東北豹、猞猁、狼、豺等一眾胃口好的猛獸?
狍子的大耳朵~
不幸的是,狍子也屬於被盜獵大戶。
如果說雲南的小飯館動輒可見赤麂、華東的小飯館動輒可見小麂,那麼北方的小飯館動輒可見的就是狍子肉。
在很多山區的景點、縣/鄉鎮上的小飯館都能找到狍子肉賣,就連我們山西和順這樣打獵吃野味不嚴重的地方,每年一樣還是能查獲一些盜獵狍子野豬的案子。
第五位:豬獾
之所以把豬獾放在狗獾前面是因為豬獾主要分布在南方,而南方吃野味比北方厲害。
作為鼬科家族裡的大傢伙,豬獾是一個外表憨憨內在也憨憨的動物。它比較溫和,會像野豬一樣在泥巴裡拱來拱去找吃的,植物性的食物吃得比較多。山裡豬獾的糞便也是以土為主,是一種比較吃土的動物。
早春,一隻豬獾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此時它比較消瘦
我也搞不懂為啥人要吃豬獾,因為它身體的脂肪含量很高,油膩得很,很多地方抓獾子主要是為了獾油,據說治療燙傷(又是醫學不發達年代的偏方貽害千年)。
但是吃肉也是普遍的,流傳甚廣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菜單圖上赫然就有獾子肉,應該就是豬獾。
像豬獾這樣的動物在大自然中起到的作用我還不是特別了解,但是一定是多樣化的。它既能像野豬一樣,管理優化森林植被,又能對昆蟲、小型動物等進行一定的調節,本身還會成為大型食肉動物的美餐。
有時候我們會在山西的森林裡看到豬獾的殘骸屍骨,想必是被豹子給吃掉了。
第六位:狗獾
狗獾主要生活在中國北方,青藏高原上也有分布。雖然看上去豬獾有點像,但是其實狗獾和豬獾甚至不是一個屬。
狗獾的體型更加流暢,不像豬獾那麼肥嘟嘟的,它和豬獾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在於鼻頭一個像狗一個像豬,此外它們脖子下面的斑紋也不一樣。
一隻等著孩子的狗獾媽媽
狗獾肉食性比豬獾強,它們會更加主動地襲擊一些小型動物,蟲子 、兩棲爬行類、老鼠等等。
狗獾在大自然裡起到的作用和豬獾類似,而且狗獾由於經常偷吃莊稼而遭到農民的敵視。我們每年都會接到數起狗獾在玉米地裡被夾死的消息。
除此之外,秋季農忙之後,閒得蛋疼的人們也經常會上山拉獾子(抓狗獾的俗稱),手段包括挖洞、放狗咬、下夾子套子等。
很少有人懂得欣賞狗獾的魅力。
在我們熱炒非洲平頭哥——蜜獾、歐洲人鍾愛著花園後院的歐洲狗獾的時候,為什麼不反思一下我們的審美觀價值觀是不是出了啥問題呢?
第七位:野兔
中國分布有好幾種長耳朵的野兔,常見的包括華北華中的蒙古兔、華東華南的華南兔、東北的雪兔、新疆的塔裡木兔、雲南的雲南兔、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兔等。
在這裡,被吃得比較多的主要是蒙古兔和華南兔。
一隻蒙古兔坐在森林裡,它有很多想吃它的鄰居,比如豹、豹貓、赤狐,但不應該包括人
兔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到豹貓、狐狸,大到金錢豹、金雕,都會抓兔子吃。
某些地方,兔子是某些食肉動物最主要的獵物。比如青藏高原上的猞猁就很專注地抓兔子吃;在山西,我們也多次拍到撫育幼崽的母豹叼著兔子回家去餵小豹。
帶兔子回家餵孩子的母豹F4
在北京的山裡,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走著走著就被一個小鋼絲套套住腳,這些都是套兔子的,成本低廉安裝簡便效率很高。
這種毫無節制的捕殺導致很多地區生態失衡。
內蒙草原上甚至還有專門捕獵兔子運往內地銷售的盜獵分子——這直接就是在和草原上的狼、狐狸、金雕、草原雕、雕鴞等爭奪口糧。
更不用說兔子還可能傳播疾病。就在過年前,北京發現兩例鼠疫患者,據報導就是在內蒙私自捕殺和吃野兔導致自己得了病。
第八位:豹貓
豹貓是一個令人心痛的話題。在過去,它因為美麗的毛皮而被大肆捕殺。
今天,吃肉和非法寵物養殖依然在破壞著這種小型貓科動物的野外種群——我沒看到今天還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會對這樣一種漂亮的小型貓科動物痛下殺手。
關於豹貓我們發過的文章已經很多,我們也一再強調,豹貓是底線,無論是生態還是文明。
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地方的豹貓可能真的沒有了。
南方的豹貓由於毛色豔麗而同時受到非法寵物和食用的雙重迫害
過去我從未想像,適應力如此頑強、分布如此廣泛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會在某個區域徹底消失。
然而當我們在江西宜黃、井岡山、安徽黃山等地做過調查後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豹貓真的是可以被打絕的。在武漢海鮮市場的網傳圖裡,我們赫然發現有個豹貓趴在籠子裡;鹹魚上貼吧裡關於非法養殖豹貓的消息一搜一大堆(一般叫亞豹)。
微信朋友圈裡非凡出售的豹貓 來自微博@大偵探家福爾摩斯
諸多信息顯示,廣西目前是非法捕獵豹貓的重災區,不但吃肉,也當寵物捕捉和販賣。
有時候不禁感慨,人真的是可以沒底線的。所以國家說吃野味是陋習,一點都沒錯,人得Low到什麼程度才會見啥都想吃啊。
第九位:果子狸
果子狸是中國分布最廣泛的一種靈貓,目前我們知道它的分布北限一直到達北京。
這在南方的靈貓大家族裡可是個很牛X的記錄,這充分說明果子狸的適應能力有多強。這種適應性往往是基石物種的關鍵能力,它因此可以分布很廣、數量很多。
實際上果子狸是一種非常羞澀、優雅和漂亮的動物。在四川,很多次夜巡我們都與果子狸不期而遇。
它往往在樹上大快朵頤,如果和我們距離較遠,它往往不在乎我們的注目禮。
一隻果子狸在四川老河溝的一顆野櫻桃樹上吃大餐,並不太在乎旁邊的我們
事實上我並不知道果子狸在多大程度上被食用,因為我很少在飯館的菜單上看到果子狸。我也不知道被渲染的很大的果子狸養殖產業究竟給多少人帶來財富,又給多少人帶來了必須的營養。
第十位:鼠
在這裡,鼠類是個泛指。
在常見的野味菜單裡面,它可能是大個頭的豪豬,也可能是南方常見的白腹鼠,或者是別的大個子老鼠。
關於吃老鼠這件事情我一直是難以理解的,因為我想想就覺得沒胃口。
但是我們在黃山做調查的時候,一個嚮導發現我們在山脊上的紅外相機拍到了不少豪豬的時候,那表情就是:「原來藏這裡了啊!」那種驚喜的樣子。
夜色下,豪豬們成群出動
老鼠的重要性也無須多說。
貓科會吃、犬科會吃、鼬科會吃、鴞會吃、鷹隼雕也會吃,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會吃老鼠,這是大自然裡面名副其實的大米飯。
老鼠如此重要,受到的關注卻非常少。
我們國內只有一家做老鼠保護的機構:新疆的瞳之初一直在保護我國最大的老鼠:河狸。
蒙新河狸 ©瞳之初
以上就是我們根據野外經驗,所列的十大常見野味:野豬、小麂、赤麂、狍子、豬獾、狗獾、野兔、豹貓、果子狸和大老鼠。
國慶佳節,大家在山裡可以野得昏天黑地,但不碰野味依舊是底線。
如果你確實遭遇了食用野味的情況,可以勇敢地站出來,撥打110向執法部門舉報;或者拍下菜單、收集證據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