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垃圾分類」後的又一難題!到底哪些是野生動物?

2021-01-20 農林衛視官方號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發布題為《對「野生動物」一詞的認識》的調查問卷,第一道題就讓很多人犯難——

您認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裡所指的「野生動物」,可以用以下哪個詞代替?

A、野生動物物種

B、野生的動物

C、野外的動物

D、自然裡的動物

接下來的題目更「燒腦」:

鳥籠裡歡唱的畫眉鳥兒是不是野生動物?

家養的烏龜或蟒蛇呢?

公園裡的猴子或孔雀呢?

度假村供人圍觀的羊駝算不算?

居民區出現的刺蝟、超市水缸裡待售的波士頓龍蝦呢?

除了問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選項,很多網友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算不算野生動物?……

什麼算野生動物?

一說到「野生」,很多人會想到天鵝、穿山甲、熊……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其實,野生,不分保護級別。

按照有關定義,野生動物指的是大自然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豬牛羊雞鴨鵝等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已成為家畜家禽,不屬於野生動物範疇。

如羊駝,在南美洲有數千年的馴化歷史,即使長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動物。

這就要說到動物馴化了。

動物馴化就是「人類為了動物某方面的價值而對其進行在飼養條件下的繁育」。說白了,馴化的核心在「人工繁育」:只有動物能夠在人手裡一代代延續下去,選育的效果才能逐代積累。

可是人工繁育談何容易?

首先,絕大多數野生動物面對人類會產生強烈的應激性,說得通俗點就是「神經質」,表現在拒絕攝食、見人就跑甚至直接被嚇死等等。雖然一些物種的應激性可以通過逐代選育慢慢削弱,但對於大部分物種而言,應激性都是阻礙馴化的一道大坎兒。

其次,不少草食動物,尤其是成年雄性個體的領地意識很強,它們在圈養狀態下相互攻擊不說,還要求每個個體擁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這對於大規模的飼養管理而言顯然是不現實的。

最後是交配和幼崽撫育。許多動物具有相對固定的繁殖模式,即對繁殖期間的環境條件、性別比、交配次序等均有一系列要求。說白了,就是條件不給力,他們就不繁殖。

(比如,你試試馴化它)

正是這些難題,大批野生動物從「馴化名單」裡逐個剔除,成了野生動物。

說了一大通,能被馴化的動物已經寥寥無幾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放心食用的動物很少。

為啥馴化的就能吃?

我們現在用做食物的家畜,哪怕偶爾也還會引起人畜共患病(如豬流感),但相比於原始人飽受野生動物攜帶的寄生蟲、細菌、病毒多重侵擾的狀態已經好了太多。

這主要歸功於人類在長期馴化及飼養實踐中對家畜生理特性的深入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獸藥的合理使用。

所以,大家要理解馴化確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老祖宗給咱留下能吃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哪些不建議食用?

基於上述觀點,除豬、牛、羊、雞、鴨、鵝、魚等常見家養動物以外,不常見的動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懷疑可能是野味。絕大部分野味,基本都來自野外捕捉。

這些野生獸類經常出現在野味市場,不能吃: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旱獺等。

野生鳥類不能食用,常出現在野味市場的有:麻雀(各類小型林鳥去毛後以麻雀之名售賣)、斑鳩(俗名野鴿子)、野雞、野鴨、大雁、禾花雀(原是黃胸鵐,瀕危後,以慄鵐、普通朱雀、灰頭鵐、黃眉鵐、小鵐等冒充)、猛禽(老鷹、貓頭鷹)、鷺鳥(白鷺、夜鷺)、白胸苦惡鳥(白面雞)、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頂雀(蘇巧)、雲雀、竹雞等。

野生兩爬類同樣都不能吃,常出現的有:各種蛇類、青蛙、蟾蜍(俗名蛤蟆、燻拉斯)等。

那麼對於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呢?

建議是「能免則免」,畢竟在重大安全危機爆發以前,誰也說不清它們到底是否「真的安全」。

所以,下次也不要因為把家畜都吃膩了就打「野味」的主意。另外也希望大家明白,家畜雖然品種少,但比起吃野味到底是安全多了。我們對於那些未被馴化的野生動物的認識是如此之少,使得即使是一些開始逐步試點人工養殖的衛生動物,也難免因為運輸、加工、銷售過程中各種可能的疏漏與未知,造成不必要的安全問題。

來源:新華社、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果殼網

相關焦點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後 到底什麼肉能吃?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之後,到底什麼肉能吃?哪些動物可以合理利用?6月中旬,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一決定一法」)執法檢查。
  • 成都垃圾分類攻略來了
    在成都,垃圾到底該咋扔? 《條例》第三條規定,成都生活垃圾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別,實行分類投放,並明確了四類垃圾的定義,列舉了常見品類,便於市民群眾對照分類。
  • 野生動物們到底有哪些病毒?
    因為野生動物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讓大中國病了很久了,呼籲大家拒吃野味,放過野生動物,也放過人類自己。轉發了解一下這些動物到底有哪些危害!雖然尼帕病毒只導致少數疫情,但它可感染多種動物並在人群中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狐蝠科的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2004年10月起,馬爾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爆發,至2005年7月才平息,超過300人病發身亡。具有高度傳染能力,而且是致命的疾病。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
  • 全面禁野後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
    ……  這兩天,「哪些動物還能吃」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很多人有疑問,到底哪些陸生野生動物能吃,哪些不能再吃了。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禁野」後,肉食者的選擇依舊很多,但還是要早日和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告別。  六種野生動物不能吃  先說說不能吃的。  《決定》提出,從維護公共安全的角度出發,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 廚餘垃圾怎麼分類?有它就夠了!
    近日一場史上嚴格垃圾分類拉開了人們與垃圾鬥爭的序幕「你是什麼垃圾?」成了直擊很多人靈魂深處的拷問多少人在這幾個垃圾桶前迷失了方向?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在苦學多天垃圾分類法則後竟會在面對一杯奶茶時產生猶豫基礎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準則內容繁瑣複雜記不住快來看看這個口訣垃圾分類小竅門順口溜順口溜雖然朗朗上口但是在廚餘垃圾分類這個「難點」還是難倒了不少人不用擔心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後 哪些動物能吃哪些不能吃?
    2月24日,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第二條明確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垃圾分類小知識有哪些
    垃圾分類小知識有哪些 2020-11-20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後到底什麼肉能吃
    重慶日報消息,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之後,到底什麼肉能吃?哪些動物可以合理利用?6月中旬,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一決定一法」)執法檢查。在執法檢查過程中,不少專家學者、基層單位圍繞四大焦點問題,就更好貫徹執行「一決定一法」提出具體建議。
  • 垃圾分類難題何解?這是網紅流浪漢的另類自我修養
    沈巍說,離職是因為其堅持撿垃圾與原單位產生分歧,「單位的領導認為我腦子有毛病,讓(我)去休病假」。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離職後從未上訪或申訴過,原單位也很少來人探望。3月21日,徐匯區審計局以郵件的形式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沈巍,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今。在其病休期間,我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其及時足額發放工資。
  • 調查| 野生養殖動物,到底誰上了黑名單?
    相關專家認為,哪些是野生動物,哪些又不是野生動物,哪些野生動物可以吃,哪些又不能吃,應該明確。目前,捕撈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但也不是說捕撈魚類都能吃。比如中華鱘、江豚都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江豚是脯乳動物,一般人都把它作為水生動物。
  • 我國海綿動物分類研究清一色老科學家 後繼乏人
    新華網青島3月27日電(記者張榮大 呂福明)記者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科研院所採訪時發現,搞海洋分類學研究的人幾乎是清一色的銀髮蒼蒼的老科學家,而年輕的研究人員卻見不到,尤其海綿動物分類學研究更是後繼乏人。
  • 垃圾分類太複雜記不住?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將上線!
    來源:經濟日報說起「垃圾分類」,大家一定同意應該分。可是到底怎麼分?不同的地方,分法卻不一致。很多人在一個地方好不容易養成的分類習慣,到了新的地方還得重新再學。就這一問題,住建部近日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
  • 六月新規 | 衛健法實施、高溫津貼、垃圾分類...這些事你要知道
    >>詳情2、蚯蚓、螢火蟲納入野生動物保護範圍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於6月1日正式實施,細化了野生動物保護名錄、重要棲息地保護等制度,還規定全域常年禁獵、嚴禁濫食等監管制度。禁止幹擾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行為:健全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檔案和資料庫,組織普查等。
  • 雲南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到底哪些不能吃?速看!
    那麼,哪些動物不能吃? 一起來看看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山東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分類退出、妥善處置、合理補償
    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特別是網絡交易、破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各類違法活動,堅決從嚴從重查處;對頂風作案、對抗執法的,掛牌督辦,從快從重查處。  農村大眾報:《通知》要求處置的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種類有哪些,養殖規模有多大?  山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根據國家林草局相關文件要求,我省將依法取得有效許可證件或文書、仍在養的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作為處置對象。
  • 2月份禁食野生動物以來,64種在養野生動物,12月底前停止養殖
    今年2月份,國家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要求,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垃圾桶藍色代表什麼 垃圾分類有哪些
    1、藍色:代表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包括塑料、紙類、金屬等有利用價值的物質,這些物質將被納入廢品回收系統,作資源再生處置使用。2、紅色:代表有害物質,有時也用橙色標示,有害物質包括廢電池、螢光燈管、油漆、過期藥品、化妝品等不可回收且帶有一定汙染危害的物質。
  • 全面「禁野」後 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各省可調整
    (原標題:全面「禁野」後,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這兩天,「哪些動物還能吃」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2月24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
  • 上海動物園「鏟屎官」大揭秘 原來分類的垃圾去了這兒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3月27日報導:上海動物園生活著470多種、5000多頭(只)野生動物,也許你會好奇,動物園產生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原來,動物園產生的垃圾可分為生活垃圾、動物糞便、樹枝垃圾和建築垃圾。其中,動物糞便被飼養員清掃集中裝進垃圾桶後,一部分被運往上海固體廢物處理中心,還有一部分被運往上海辰山植物園,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