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
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
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
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
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Ps:玻璃瓶,塑料泡沫,舊衣服等也是可回收物哦~)
居民:「相比過去,現在家裡多準備了一個廚餘垃圾桶,那些菜幫菜葉、剩菜剩飯順手就倒進桶裡了,一開始認為垃圾進行分類是件新鮮事兒,有些不明白、分不清,現在已經慢慢成為習慣了。」
第2步:分類投放 加強桶邊指導和上門收集
居民在家裡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是第一站,這些垃圾將在各桶站經分類投放後等待運輸和處置。近期,交道口街道對轄區內的桶站進行提升改造,統一設置了遮雨棚,放置灰、綠、藍3種顏色垃圾桶,分別用來收集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截至目前,已經完成升級改造58處。桶站的宣傳欄張貼了投放指引,每個垃圾桶還配備了拉環,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東棉花胡同垃圾桶站
為促進居民養成源頭分類的習慣,負責福祥社區的環衛工人每天對胡同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收集。除福祥社區實行「垃圾不落地」外,其他6個社區全部實行垃圾桶站管理,每個桶站配備了一名盯桶志願者,共計374名,從早7點至9點,晚18點至20點,通過桶邊指導和上門收集的方式,手把手、面對面指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
此外,桌、椅、床、櫃等大件垃圾和建築垃圾嚴禁亂堆亂放,請及時清理。
第3步:分類運輸 專車專運確保不混裝混運
「轄區垃圾分類項目由平房區和樓房區兩部分組成,平房區45條胡同共計13850戶居民(萬佳淨清潔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樓房區包括:張自忠路3號、帽兒胡同45號、交東小區、東棉花胡同2號、菊兒胡同19號,共計4790戶(華夏董氏實業集團負責管理)。」網格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小南:「環衛工人將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其他垃圾運輸至張自忠路3號院後門、土兒胡同5號樓南側、地安門東大街與煥新胡同交界處、帽兒胡同甲43號對面等垃圾樓,交由東城區環衛中心處理;廚餘垃圾運輸至地安門東大街89號,交由北京市環衛集團處理;可回收垃圾運輸至地安門東大街89號,交由東城區環衛中心處理;有害垃圾運輸至張自忠路8號,交由東城區環衛中心處理。」
環衛鄧隊長:「環衛工人在運輸各類垃圾之前,要先檢查垃圾是否存在混裝情況,如發現不合格的情況,會將垃圾進行二次分揀,確保收運過程中不出現混裝混運現象。」
在平安大街密閉式清潔站內,小南注意到有三位環衛工人正在進行其他垃圾的堆放工作。據現場東城環衛中心四所的環衛工人介紹,在堆放車內其他垃圾之前,我們會對垃圾車進行檢查,如果有不符合分類要求的垃圾出現,將責令相應的環衛工人進行二次分揀工作,分類還是要從源頭分好,否則將會給下一步處理垃圾造成更大的困擾。
天氣越來越冷,據小南了解,轄區環衛工人平均年齡在56歲左右,早6點到晚18點在胡同內穿行,就算裹著厚厚的棉衣也不免被寒風「偷襲」。
倘若不存在垃圾混裝情況,能極大節省時間和人力,胡同也能變得更加整潔美觀。因此,垃圾分類還是要從源頭做起!
第4步:分類處置 不同垃圾分類處置(來源:北京東城)
東城區城管委:廚餘垃圾會運輸至市級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其他垃圾會運輸至市級其他垃圾處理設施;可回收物會運輸至依法合規的分揀中心;有害垃圾會運輸至相應的處理機構。
讓垃圾去它該去的地方 將變廢為寶進行到底 分類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守護健康,保衛家園 我們要積極地參與其中 從源頭分類 我們責無旁貸
【來源:北京東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