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2020-09-04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本號訊(9月3日)近日小編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天津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天津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的白鷺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天津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全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天津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的白鶺鴒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據天津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過境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餘萬隻,相較往年增長5萬隻左右,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並且在去年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

隱匿於七裏海溼地蘆葦蕩的震旦雅雀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七裏海溼地是天津市候鳥遷徙的另一處重要驛站。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加大保護管理力度,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此前每年20萬—30萬隻增加到2019年的40萬—50萬隻。

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溼地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團泊溼地和大黃堡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也呈現出較大幅度增加,團泊溼地鳥類種類由2015年的113種增加至2020年的200種,每年棲息在此的鳥類總數達到5萬餘只;大黃堡溼地目前共有鳥類219種,2019年以來,東方白鸛、白鶴、白枕鶴、大白鷺等珍稀鳥類數量明顯增多。此外,天津市沿海灘涂每年有上萬隻遺鷗棲息越冬,數量約佔全球總數的90%以上。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盤山風景名勝區近年還新記錄到鳳頭蜂鷹、丘鷸、白背鶇、畫眉等鳥類物種。

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

隨著天津市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和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野生鳥類與人們的距離日益拉近,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到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比如,2016年至2019年,東方白鸛在北大港溼地累計成功做巢22個,繁殖幼鳥50餘只。2019年,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多隻,雁類等更是高達3萬多隻。」該負責人表示,天津市每年迎來大量紅嘴鷗在海河城區段越冬,連續幾年在市區湖泊中觀察到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等,科研團隊還多次在城區池塘、郊野公園、田間溼地發現有著「鳥中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和有著生態環境重要指標物的極危物種低斑蜻,這些變化均展現出天津市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和人與鳥類的和諧共生。(作者 陳璠 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天津市野生鳥類種類達到452種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黃江林)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野生鳥類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2014年發布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去年本市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隨著遷徙季的日益臨近,北大港溼地工作人員加緊調試新增攝像頭,增加巡護力量,全天候流動值守,防範非法捕獵行為的同時,給候鳥準備了餌料。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通過專業機構對我們的修復保護進行監測跟蹤,以及修復效果評估,能指導我們今後更好完成鳥類和溼地保護。」管委會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在七裏海溼地,大量候鳥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不僅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以魚類為食的黑翅長腳鷸,也時隔多年後被再次觀測到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   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首先,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津雲新聞訊:11月18日,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本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七裏海溼地也是我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鳥類品種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
  • 截至2017年底北京野生動物種類增至600種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首都野生動物種類呈現增長態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野生動物種類已達600種。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房山區舉行「2018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工作人員現場放歸了經救護康復的1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北京大力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還累計恢復及建設溼地8000多公頃。
  • 青島已發現437種野生動物 野生鳥類達392種
    昨天上午,由國家瀕危動植物管理辦公室合肥辦事處、山東省林業廳、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公益宣傳活動,在青島濱海學院世界動物自然生態博物館舉行。據悉,目前青島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達到了437種,其中去年新發現了兩種鳥類,一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白頭鶴,全世界僅存九千多隻。另一種是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全世界僅存百隻左右。
  • 一年新增13種,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2020年泰山新增野生鳥類13種,其中2種為山東省新紀錄,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泰山新增13種鳥類分別是白喉斑秧雞、酒紅朱雀、小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鴴、小嘴烏鴉、灰卷尾、北短翅蝗鶯、斑背大尾鶯、蘆鵐、灰斑鴴、紅腹紅尾鴝、禿鷲。
  • 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社會普遍關注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
  • 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圖)
    圖:我市各溼地系統野生動植物種群與數量顯著增加,環境明顯好轉。今年10月以來,我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我市,這個數量超過全球總數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盤點滬上野生動植物現狀
    旨在激勵青年一代,致力於保護野生動植物這一偉大事業。  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由來:為保護大象和其它瀕危野生動植物,1973年3月3日,全球80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籤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簡稱CITES)(以下簡稱《公約》)。
  • 野生鳥類種類達214種
    野生鳥類種類達214種 2020-11-12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
    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普查報告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本報訊(記者吳昊 通訊員湯鵬)昨日,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根據報告,記者發現去年我市又增加了10種越冬候鳥。昨日,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負責人介紹,近些年,市林業局每年與武漢市觀鳥協會聯手,進行年度鳥類調查,了解我市野生鳥類的變化情況,並共同完成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種來漢越冬的候鳥,種類包括蓑羽鶴、淡眉柳鶯、橙胸姬翁、針尾沙稚、藍胸秧雞、白腰雨燕、藍喉蜂虎、煙腹毛腳燕、布來氏鷚等。
  • 中國加大力度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賈建生:蘇鐵的保護是我們野生動植物保護就是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我們確定的15大類物種中的一大類,是跟大熊貓、朱䴉等等一類物種,應該說是齊名的,意義是非常大,尤其是在科學研究方面,同時在一些經濟建設、一些觀賞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價值,所以我們總體的想法,是想通過蘇鐵的保護能帶動整個野生動物保護,也引起整個社會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關注,帶動整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的發展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過去這一年8000多隻野生動物被救下
    浙江在線3月3日訊 今天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那麼,金華的野生動植物情況,你了解多少?哪幾類野生動植物,是有「金華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