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2020-12-06 津雲客戶端

津雲新聞訊:11月18日,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本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東方白鸛)

天津野生動物種類、數量逐年增加

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更是達到100餘萬隻。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

七裏海溼地也是我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鳥類品種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4000隻,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

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社會普遍關注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今年10月以來,我市共監測到超過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我市,這個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總數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

同時,近年來,哺乳類野生動物種群逐步恢復。天津哺乳類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森林生態系統中,以食肉目和齧齒目物種為主。在食肉目野生動物方面主要以中小型食肉目物種為主,例如豹貓、豬獾、亞洲狗獾等物種的數量近年來有所增加,活動區域範圍不斷增大。在齧齒目物種方面,數量最多的是松鼠、巖松鼠,近年來區域擴散速度較快,幾乎遍布天津各森林生態系統。在偶蹄目物種方面,經天津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在天津薊北山區長達近七年的紅外監測,成功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斑羚的成年和幼體個體,不僅科學證實了天津存在野生斑羚種群,並且有效說明該物種可以在自然環境下成功繁育,種群數量可以維持自然增長。

天津保護野生動物機制逐漸完善 市民愛鳥意識增強

「十三五」期間,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的增加,在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基礎上,主要得益於強有力的保護執法管理和社會公眾關愛自然、愛護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

據了解,2016年以來,成立了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臺了《天津市溼地保護條例》、天津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天津市關於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天津市加強野生動物管理若干規定》,為全市溼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為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陸生野生動物違法行為,今年印發實施了《天津市陸生野生動物禁獵期通告》,從2020年6月10日至2025年6月9日,全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禁獵,嚴格有效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資源。

天津加大巡查力度,實行網格化管理,切實加強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停歇地、繁殖地和候鳥遷徙通道,特別是自然保護區、重要溼地、森林、餐館、市場、廠房、養殖場的巡查巡護。天津成立3個督查組,對各區各類交易市場、花鳥魚蟲市場等重點區域和點位的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採取明察暗訪,強化督查檢查。同時,天津積極開展救護,今年截至10月底,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共接到機構或個人熱線電話1600餘個,救護各類野生動物2723頭(只),涉及50餘個品種,含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5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91隻,救護範圍覆蓋天津全域。針對通過收容救護後,身體機能恢復良好,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適時放歸自然,目前共集中放歸野生動物454隻,主要包括鷹隼類、雁鴨類等野生動物。

此外,天津重點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鄉鎮村莊,省際結合部、城鄉結合部,各類交易市場、餐館飯店、野生動物繁育場所、魚塘蝦池、進出境口岸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僅今年以來,各區採取進村入戶發放宣傳單、明白紙,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宣傳牌等方式,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74412份,懸掛張貼宣傳標語、海報、標牌4227個,宣傳候鳥保護和法律法規常識,保護資源、愛護環境已成為社會公眾普遍的認知。(津雲新聞記者董立景 攝影蒲永河)

相關焦點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資料圖作為候鳥遷徙本市的重要驛站之一,北大港溼地去年過境的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餘萬隻,較往年增長5萬隻左右,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在七裏海溼地,大量候鳥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不僅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以魚類為食的黑翅長腳鷸,也時隔多年後被再次觀測到。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幾年前每年20萬至30萬隻增加到去年的40萬至50萬隻。
  • 天津市野生鳥類種類達到452種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黃江林)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野生鳥類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2014年發布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本號訊(9月3日)近日小編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天津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天津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野保科的孫洪義說。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黑龍江流域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會議透露,黑龍江流域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的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徑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遷徙候鳥達350種,佔全國遷徙鳥類的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本報訊(記者 陳璠)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首先,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天津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已達到100餘萬隻。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天津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已達到100餘萬隻。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每年來此過冬的白骨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夏惠說。據介紹,本周又有多批次、多種類的鴨類遷徙到溱湖越冬。夏惠觀測到的鴨類就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羅紋鴨等數種。鴨類生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或湖心島上遊泳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分才飛到水邊淺水處覓食。
  • 揚州冬候鳥多達62種 首現針尾沙錐等保護動物
    揚州觀鳥達人蔣永慶昨告訴記者,今年秋冬,他已經用相機「寫」下了揚州冬候鳥的日記,鏡頭裡的鳥兒,或嬉戲,或捕食,蔣永慶用3千張照片生動描述了飛臨揚州冬候鳥的「生活百態」。那麼揚州到底有多少種冬候鳥,市民又該去哪邊觀鳥呢?
  • 「康康·小康」綠色津城:美麗的鳥兒,請查收這份來自津城的「五...
    「鳥類種類和數目的更新,真的是靠巡護人員每天肉眼數出來的,每天數數的工作都要在一早完成。不過觀測和拍照記錄溼地動植物和水位的情況,也需要掌握技巧,為了儘量不影響鳥兒們的生活、休息,每項工作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我們在每片區域停留的時間都不宜過長。」韓克武講解說,「今秋在七裏海,東方白鸛來的特別多,不常見的灰鶴也有不少。今天早上觀測的時候,在一片淺灘處放眼望去就有上百隻東方白鸛。」
  • 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生態功能提升 每年遷徙駐腳候鳥達25萬隻
    胡振輝 邵國良 攝黑龍江日報4月26日訊 春歸候鳥回。近日,記者在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看到,歸來的東方白鸛又開始佔巢孵卵。通過給幼鳥安裝的GPS全球跟蹤儀觀測軌跡得知,去年在嘟嚕河溼地孵化的幼鳥,也陸續飛回出生地。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以來,候鳥在嘟嚕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駐腳的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蓑羽鶴、白頭鶴等珍稀鳥類逐漸增多,每年遷徙駐腳的候鳥達25萬隻。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每年來此過冬的白骨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夏惠說。據介紹,本周又有多批次、多種類的鴨類遷徙到溱湖越冬。夏惠觀測到的鴨類就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羅紋鴨等數種。鴨類生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或湖心島上遊泳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分才飛到水邊淺水處覓食。它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