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生態功能提升 每年遷徙駐腳候鳥達25萬隻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東方白鸛在人工鳥巢中嬉戲。胡振輝 邵國良 攝

黑龍江日報4月26日訊 春歸候鳥回。近日,記者在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看到,歸來的東方白鸛又開始佔巢孵卵。通過給幼鳥安裝的GPS全球跟蹤儀觀測軌跡得知,去年在嘟嚕河溼地孵化的幼鳥,也陸續飛回出生地。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以來,候鳥在嘟嚕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駐腳的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蓑羽鶴、白頭鶴等珍稀鳥類逐漸增多,每年遷徙駐腳的候鳥達25萬隻。

近年來,嘟嚕河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大力度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溼地的生態功能。保護區為1200公頃無水區補充水源,水域面積增大,更多種類的候鳥選擇在這裡生活或中途駐腳。據介紹,2017年保護區觀測到世界瀕危物種東方白鸛200多隻。2018年,蘿北縣出資搭建20座東方白鸛人工鳥巢,當年繁育10隻幼鳥,並在中國科學院的幫助下,為7隻東方白鸛幼鳥戴上了GPS全球跟蹤儀。

目前,已有兩隻去年孵化幼鳥在嘟嚕河溼地駐腳,其餘幼鳥還在遷徙途中。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左玉濤介紹說,東方白鸛對生態環境要求非常苛刻,以前都是在這裡停留,再繼續向北遷徙,能夠在這裡繁衍把這裡作為遷徙目的地,讓我們看到了生態保護的實效。

目前,東方白鸛已佔人工鳥巢7巢,預計幼鳥繁育數量將超過去年。據專家介紹,東方白鸛一旦佔巢,明年還會來到同一個鳥巢,嘟嚕河溼地就成了它們的故鄉。保護區正在引進遠程監控系統,有效監控範圍達10公裡,可實現24小時在保護區和手機端監控候鳥的主要棲息地、遷飛通道、集群活動區,讓更多鳥類在保護區安全棲息。

來源:黑龍江日報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
    本報訊(記者 王睿)又到候鳥遷徙季,北大港溼地拉開候鳥遷徙序幕。目前,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預計本月中旬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期。最新觀測數據顯示,現有東方白鸛500多隻、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這些鳥類一部分會留在北大港溼地越冬,一部分將停歇1至2個月,待水面封凍後繼續南遷。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用腳「投票」,為靜海優良的生態環境「點讚」。每年,團泊湖湖區內前來栖息的鳥類約有50000隻,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海鸕鷀以及白鷺、蒼鷺、池鷺、黑翅長腳鷸、鳳頭??、鳳頭麥雞、銀鷗、紅嘴鷗、赤麻鴨、白骨頂雞、綠頭鴨、黑尾塍鷸等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隨著團泊湖水域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野生鳥類與落霞齊飛的情景也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靈動畫卷。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秋冬季數十萬候鳥過境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來津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本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天津作為遷徙的必經之地。今年10月以來,本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在遷徙高峰到來之前,工作人員還會給候鳥備好補給,今年11月以來就投放了萬餘斤鯽魚苗和千餘斤玉米粒,滿足不同鳥類需求。全方位的人防技防和細心的呵護,讓北大港溼地成為候鳥遷徙途中寧靜的港灣。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 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 世界稀有的10餘種
    科學家說,遷徙是動物的一種生存本能,而這種行為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而被選擇,最終固定下來。候鳥用它們的這種遷徙,詮釋出生命的延續是如此堅韌。人類以愛心向鳥兒們示好,鳥兒們自然會以自己的方式加倍回饋人類。每年冬天,穿越千山萬水,200餘萬隻候鳥「小憩」河南,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翩翩起舞,與河南人心靈互動。
  • 臨夏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越冬候鳥逐年增加
    保護修復、大規模國土綠化等多項措施,林草溼地面積保有率穩中有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現有溼地總面積達24163.24公頃,佔全省溼地總面積的1.43%;人工溼地面積11692.08公頃,佔全省同類型溼地總面積的22.69%。
  • 「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津雲新聞訊:11月18日,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本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東方白鸛)天津野生動物種類、數量逐年增加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作為一種大型涉禽,生性膽小,只在安靜和隱蔽的地方築巢和捕食。曾經的永定河因河泉湖沼眾多、植被豐富,成為黑鸛繁殖和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黑鸛的大批量回歸,是永定河流域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的一種證明。」李理介紹,黑鸛是一種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它們主要以泥鰍等小型魚類為食,通常覓食在幹擾較少的河渠、溪流等地,通過眼睛搜尋食物。只有水質清澈,才能滿足黑鸛的捕食需求。
  • 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原標題: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曾經的海岸線,現在的華僑城溼地公園被高樓大廈包圍著,這片城市中的溼地,顯得十分珍貴。  站在深圳灣一帶,這裡正處在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這條線路上的5000萬隻水鳥,包括28個全球瀕危物種,由於賴以生存的全球溼地生態環境面臨退化,已經岌岌可危,深圳也面臨同樣問題。  曾經的海岸線,現在的華僑城溼地公園被高樓大廈包圍著,這片城市中的溼地,顯得十分珍貴。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野保科的孫洪義說。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候鳥「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冬候鳥陸續抵達這些最常見
    近日,在七河八島,有鳥友拍攝到大群候鳥排成「人」字形長隊飛越而過。揚州綠楊野生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介紹,天氣越來越冷,近期會有很多鳥兒遷徙過境。同時,觀測發現,來揚越冬的鳥兒也越來越多。大群候鳥遷徙排「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揚州是東部候鳥遷徙區,包括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繁殖的候鳥,如鴛鴦、鴴鷸等,它們會遷飛到或過境揚州。而地處淮河入江水道的七河八島,又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通道。近期,鳥友在這裡觀測到大群候鳥遷徙過境,「排成『人』字形長隊,一批有130隻左右,只是飛得太高太快,沒來得及觀察它們究竟是什麼鳥兒,就已飛過去了。」
  • 大亞灣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大批候鳥遷徙過冬!
    大亞灣區擁有溼地、樹林、海岸線等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是許多鳥類生存的天堂。近幾年,隨著大亞灣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大亞灣過冬或是從大亞灣過境遷徙,在河岸或溼地棲息,成為大亞灣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吸引了眾多觀鳥大人前來觀鳥、拍鳥。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但鄭州黃河溼地內,被稱為「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經開始歇息,補充南遷的能量了。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
  • 安慶:保護溼地自然環境 讓河湖生態系統更健康
    2020年12月22日,得知寒潮及大雪將至,安慶菜子湖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外出巡護前特意帶上瞭望遠鏡,以及玉米、麥子等食物,時刻監測候鳥狀況,隨時準備投食。 2020年夏天,菜子湖水位大幅升高,且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湖泊草洲的淹沒造成來此越冬的候鳥覓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