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2021-01-09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

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項目定位為溼地生態修復,主要通過治理外來紅樹植物,以降低其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內鄉土紅樹的影響,減緩外來紅樹在深圳灣擴散,限制其對深圳灣灘涂的持續侵佔,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針對該申請事項,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於10月13日召開專家諮詢會。專家組一致同意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複方案,在保證全市紅樹林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對項目一期深圳河口4.3公頃海桑屬紅樹林更新改造,提升溼地生態價值,並根據《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及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要求予以公示。

該項目所需費用擬由深圳市紅樹林保護基金會自籌經費,合計約460餘萬元。項目採用總體規劃,清理、修復和維護等分步實施的方法,儘可能降低實施對候鳥的幹擾。項目周期擬從2020起至2023年10月15日結束,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進行。本土紅樹的恢復,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選用白骨壤、木欖、秋茄和桐花樹。

【讀特新聞+】

海桑屬植物在深圳灣呈現入侵傾向

項目實施機構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MCF),自2012年成立以來深耕於濱海溼地,致力於以紅樹林為代表的濱海溼地的保護和教育。

據該基金會負責人介紹,此次擬開展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位於深圳灣深圳河入海口處,西接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南區,北接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南臨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項目地於2000年前為原生灘涂,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應紅樹林恢復和重建的需求,深圳灣從海南引種海桑屬植物海桑與無瓣海桑。

由於海桑屬植物本身具有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其在深圳灣呈現了一定的入侵傾向。自2001年起,開始有擴散記錄。香港從2006年開始,每年清理約一萬株海桑屬植物幼苗。2018年前,深圳河入海口處共有海桑屬植物約18.08公頃,其中分布於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5公頃分別於2018年、2019年全面更替,恢復本土紅樹5公頃。現深圳河入海口還有約13.08公頃,包括海桑10.78公頃和無瓣海桑2.3公頃。

為了深圳河、新洲河的河道防洪安全以及深圳灣(包括深圳和香港兩側)的生態安全,專家認為,需控制海桑屬植物的持續擴散,恢復本土紅樹,恢復冬季候鳥的休憩、覓食空間,故擬對項目所在地自由擴散的海桑屬植物進行全面治理,恢復裸灘3.08公頃,自然恢復紅樹林10公頃,異地恢復紅樹林3.08公頃。

為保證深圳市紅樹林總體面積不減少,項目實施機構擬與相關部門溝通,在深圳市其他區域紅樹宜林地異地恢復紅樹林3.08公頃;推動港深兩地聯合清理海桑屬植物;結合候鳥遷徙季的到來,開展紅樹林、候鳥科普知識展覽、展示,引導公眾對紅樹林溼地保護工作的高度認可和主動參與、主動傳播。

相關焦點

  • 海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
    這是12月23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拍攝的栽種好的紅樹林(無人機照片)。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3月18日開工建設,共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該項目將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保障海口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福田紅樹林。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此次入選的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溼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52.7公頃,與香港米埔紅樹林溼地一水相隔,共同組成了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舍河結緣紅樹林的故事
    關於這條河流曾經的生態本底,已經找不到史料,甚至沒有人能敘述當年的物種,只聽說下河可抓魚蝦,水清可濯衣裳。  生態治理美舍河,其目標包括恢復水清草茂的景象,因此設計方案、實施步驟均圍繞「修復」展開。一開始,紅樹林種植並不在美舍河生態修復植物的考慮範圍,直到論證了它存活的可能性,項目團隊才著手嘗試。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未來的海口邁雅河:十裡畫廊一道風景
    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設計師王嫻說。海口市林業局新聞發言人錢軍認為,生態恢復是直接作用,更深層次的則是,未來這裡會成為江東新區CBD的戶外休閒、運動休憩場所,優良的環境將像著名的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一樣,引來人才、帶來商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真正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溼地城市河流溼地修復典範。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天災+人禍,讓紅樹林在角落裡喘息。誰在修復紅樹林?圖:九龍江入海口這裡是九龍江入海口。海漂垃圾汙染和互花米草入侵進一步影響沿岸紅樹林的自然更新和生長,導致紅樹林溼地生態退化。紅樹林的喪失和退化,削弱了紅樹林保護海岸生態安全的功能。不僅是九龍江口,全國各地的紅樹林也面臨著相同的慘況。正如上文所介紹,沿海居民為紅樹林的喪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河口入海口處自然堤岸抗擊風浪的能力大大減弱,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失去了保障。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三、紅樹林生態修復—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紅樹林公園位於東河北部,月川片區與臨春嶺交匯處,在三亞海綿城市的「海綿系統」中處於末端,屬於末端分流型溼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際群落的不斷豐富和成熟,生物多樣性將不斷提高,生態、親人和美學效果將更加顯著。六、溼地生態修復—六盤水明湖溼地公園六盤水市位於貴州西部、雲貴高原腹地,是一個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工業城市,城區人口密集,在60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約60萬的人口。
  •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這裡既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更是展示深圳現代濱海生態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和濱海休閒帶已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而數年前,深圳灣曾經歷汙染之痛,水質超標、海水黑臭、生態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受到廣泛關注。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蒙草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修復東寨港國家級保護區溼地生態
    近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完成退塘851.5畝並通過驗收,已累計完成退塘1160.5畝。項目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域內紅樹林森林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涂森林,有鳥類204種,被稱為「鳥的天堂」。2018年3月,蒙草生態啟動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錄有23種鳥類為珍稀瀕危物種
    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  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  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
  • 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開工
    近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口江東新區12.18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臨空經濟區舉行。此次共開工7個重點項目,其中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作為江東新區生態系統的連接,正式開工建設。
  • 自貿港|打造生態新「名片」!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
    倚河望海,水脈濯然,椰風海韻,百花爭豔。行走在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兩岸,放眼望去,流域所及已然換了模樣:昔日星羅棋布的養殖水塘不見了蹤影,一座座清水環抱的樹島躍然眼前,清風送爽,草綠花紅,美麗畫卷令人駐足流連。隨著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收尾,2200多畝的濱海生態溼地休閒區露出「真容」。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昨日下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指導下,由保爾森基金會、老牛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MCF)主辦的「中國紅樹林保護及恢復戰略研究項目成果媒體發布會」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舉行,該活動也得到了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支持。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溼地公園規劃面積625.6公頃,長5.4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43.9公頃,溼地面積395.44公頃,溼地率達63.21%。公園為近海與海岸溼地、人工溼地兩大溼地類,包含河口水域、紅樹林、淤泥質海灘、潮間鹽水沼澤、水田五個溼地型,共分管理服務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恢復重建區、溼地保育區五大區域。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日前,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地方在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必須尊重紅樹林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推動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工作。根據2013年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由於沿海地區開發的強度加大,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2001-2012年期間,天然紅樹林被佔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強溼地保護、嚴格圍填海管控等政策措施,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劃等,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得到顯著加強,遏制了我國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溼地公園規劃面積625.6公頃,長5.4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43.9公頃,溼地面積395.44公頃,溼地率達63.21%。公園為近海與海岸溼地、人工溼地兩大溼地類,包含河口水域、紅樹林、淤泥質海灘、潮間鹽水沼澤、水田五個溼地型,共分管理服務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恢復重建區、溼地保育區五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