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2021-01-09 正北觀察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

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北起桃兒灣,南至包頭城區110國道,全長約11公裡,總面積714.93公頃,溼地面積佔總面積的54.91%。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

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曾經的昆都侖河

上世紀50年代,由於氣候環境、河床地質構造等原因,使得昆都侖河一度雜草叢生、河道淤塞,溼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受到明顯損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2014年開始啟動昆都侖河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如今的昆都侖河

百裡山原蒼翠相融,千頃水草碧藍相宜,盤旋在山巒間的猛禽巡曳著廣闊的領地,一群群石雞悠閒地享受著時光的靜謐,各種候鳥在草灘和水面忙著尋找嫩草和魚蝦,好趕快蓄積能量踏上南遷的旅途,各種開花植物給蒼莽的山原增加了格外的靈動生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獨特而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已成為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生態交錯帶,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一個典型示範。

昆都侖河棲息的各類候鳥

近年來,蒙草生態先後參與修復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烏蘭浩特洮兒河國家溼地公園等多個項目,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通過近自然的種植模式及種植總量考慮與場地用水的承載力的平衡,並選用最適宜在當地生長的鄉土植物,通過系統修復使項目區達到植被恢復、河流潺潺、草長鶯飛的良好生態效果,均獲評國家溼地公園。

來源:正北方網

相關焦點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蒙草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修復東寨港國家級保護區溼地生態
    近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完成退塘851.5畝並通過驗收,已累計完成退塘1160.5畝。項目地處海南省東北部,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域內紅樹林森林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涂森林,有鳥類204種,被稱為「鳥的天堂」。2018年3月,蒙草生態啟動保護區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 ...專訪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創業人才團隊
    針對這些難題,蒙草生態技術團隊本著「先數據、後科研、再修復」的方式,首先在項目區調研、選樣、分析研究,並將結果上傳到蒙草生態大數據平臺,制定方案開展植物適應性種植和治理實驗,再參照實驗結果生成修複方案落地實施,逐一破解礦山修復技術難題。團隊負責人黃楚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團隊採用階梯降坡,分層修復,利用原始地貌整理坡面進行露天煤礦土地修復。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頭條 | 凝聚共識 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將以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 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水環境綜合治理、湖泊生態保護、土地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等六類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構建生命共同體,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五大任務六項工程構建「生命共同體」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 【文萃】「生命共同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本體論奠基
    以交換價值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生產導致了生態危機,因此社會主義必須轉向使用價值。2.內在價值的系統思維要求。自然的內在價值是所有生態系統蘊含的價值。3.內在價值的社會主義前景。社會主義生產就是要通過整個生態系統的生產來置換商品生產的目標。
  • 溼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
    溼地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汙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寶庫」「儲碳庫」和氣候變化的「調節器」,是全球生命共同體溫暖的港灣,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復歸人與自然生命使命的本真位置,維繫主客體的和諧共生關係,進行全面溼地保護是新時代我們要肩負的生態使命。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試論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原則
    最近,「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於6月11日正式公布。我們中產聯生態保護修復分會的成立可謂適逢其時,大有可為了。我這裡不講規劃、不講工程,先講講最基本的生態修復的生態原則。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 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郭曉瑩 攝  中新網武漢11月7日電 題: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記者?郭曉瑩  11月的洪湖,在幽靜與閒適中休養生息。湖面上,碧波蕩漾,銀鷗紛飛。  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國七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積53萬餘畝,是江漢平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生態屏障,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繁殖和越冬之地,被譽為「中南之腎」。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恢復,針對各類生態退化和破壞問題,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
  • 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
    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資料圖    是否可以用生態修復來取代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筆者認為都不行,它只是生態保護和建設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生態修復的作用與地位是什麼?    地球上現存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溼地、河湖水域、海洋,大多處在不同的退化階段,因而,需要不同的對待和處置。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
    文件指出,中國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將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近年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  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  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要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努力向事前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方向轉變,改變從前的「以需定供、經濟最優、技術可行」的思路,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把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策略相互融合,以此才能建設友好生態水工程。(2)流域總體規劃和系統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