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2015-11-07 16:34: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洪湖天然荷花面積已經恢復到6萬畝左右,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天然荷花分布區。 郭曉瑩 攝

  中新網武漢11月7日電 題: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記者?郭曉瑩

  11月的洪湖,在幽靜與閒適中休養生息。湖面上,碧波蕩漾,銀鷗紛飛。

  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中國七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積53萬餘畝,是江漢平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生態屏障,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繁殖和越冬之地,被譽為「中南之腎」。以洪湖為中心,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淡水漁業生產基地。

  然而,上世紀90年代,由於過度推廣圍網養殖技術,洪湖70%的水域被竹竿漁網所吞噬,生態嚴重惡化,水質急劇下降,水禽和天然魚類劇減,水生植物幾乎絕跡。

  2004年以來,w湖北省對洪湖採取生態環境搶救性保護措施,斥資7000萬元人民幣拆除圍網37.7萬畝,安置離湖漁民3000多戶,並大力恢復植被和實行流域管理。

  長達10年的生態修復工程,終於讓洪湖重現生機。如今的洪湖蓮甜菱香,生態旅遊業得到蓬勃發展,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

  「截至目前,洪湖水生植被面積恢復到85%,核心區水質由四類轉變為二類。」洪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吳陽言語中掩飾不住欣喜,他指著遠處的殘荷告訴記者,洪湖天然荷花面積已經恢復到6萬畝左右,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天然荷花分布區。

  「2004年,科研機構在洪湖核心區監測到冬候鳥4.5萬隻,而2004年不足2000隻。」洪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朱俊華補充道,洪湖的生態環境已經得到根本改善,曾經離開的候鳥也逐步回歸。

  依託生態旅遊的發展,「離湖上岸」的漁民,大部分實現了轉產轉業。他們有的成為保護區或旅遊區的工作人員,有的則依靠發展第三產業致富。

  今天的洪湖,已成為湖泊溼地環境恢復的典範。其溼地的保護和功能恢復受到國際國內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被世界生命湖泊大會授予「湖泊保護實踐獎」,並被國家林業局和世界基金會授予「長江流域優秀保護區」。

  「洪湖的生態修復工程還遠遠沒有結束。」朱俊華說,在2016年年底以前,洪湖將拆除全部圍網,從此告別圍網養殖,全面進入「人放天養、捕撈生產」的生態漁業時代。在下一個10年,洪湖將從恢復所有溼地,移出所有漁民、鼓勵生態產業等根本性目標入手,進行全面保護。

  「洪湖的修復治理過程,折射出中國生態文明的進步。」中國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武漢辦事處處長盧衛民說,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公眾對溼地生態環境的認識不斷提高,對溼地的利用也開始從大量開發、隨意侵佔轉為嚴格保護、合理利用,並向保護優先轉變。

  根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最新結果,中國的溼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佔世界溼地面積的4%,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10年來,受保護溼地面積增加了525.94萬公頃,溼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列為到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

  「中國溼地保護和生態修復仍然面臨嚴峻挑戰。」盧衛民說,溼地一旦破壞很難修復,時至今日,非法侵佔溼地,破壞溼地資源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守住8億畝溼地紅線任重道遠。(完)

相關焦點

  • 生機溼地 「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我國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動員社會各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755個湖泊灑落其間,長江在此綿延1061公裡,是中下遊幹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豐沛的溼地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躍鳥翔的生機溼地,已經成為「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 生機溼地「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我國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動員社會各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755個湖泊灑落其間,長江在此綿延1061公裡,是中下遊幹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豐沛的溼地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躍鳥翔的生機溼地,已經成為「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 洪湖藍田生態園,以下3個人氣超高的景點,來到湖北可不要錯過
    洪湖藍田生態園位於湖北省洪湖西北部,是湖北省的第一大湖泊,總面積達到348平方公裡。洪湖是中國溼地生態系統中保存最完好,水質最優的大型淡水湖,是國家級的溼地自然保護區。洪湖藍田生態園,水域遼闊,水質清澈,水草豐茂,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 300多隻北遷小天鵝經停洪湖 鳥類「投票」成為生態「風向標」
    實拍: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北遷經停桐梓湖在桐梓湖嬉戲的小天鵝  荊楚網消息(記者甘勇、通訊員朱俊華)昨從荊州市洪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小天鵝如此大規模經停洪湖,是1996年保護區成立以來的首次,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罕見現象。 成群的小天鵝在湖面上捕食  春暖花開時節,越冬候鳥紛紛北遷。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重要結點,洪湖受到遷徙小天鵝的青睞。保護區專家分析,小天鵝在洪湖經停時間長、數量多,主要是因為保護區生態環境逐漸好轉。
  • 五大理由,讓中國龍舟公開賽花落洪湖!
    鼓聲陣陣,槳影翻飛浪花飛濺,人聲鼎沸……5月25日—26日,中國龍舟公開賽(湖北·洪湖站)將在洪湖市中心城區內荊河激情競渡。屆時,來自全國的20支龍舟隊560名運動員將在這裡同場競技,一決高下。中國龍舟公開賽作為中國龍舟協會的兩大品牌賽事之一為什麼選定洪湖?理由是啥?
  • 描繪長江岸線生態優美畫卷
    「湖北省氣象部門圍繞國家和省重大生態功能區保護與修復,大力提升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及服務能力,為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生態農業和康養產業等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服務。」省氣象局局長柯怡明說。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
  • 湖北存在感微弱湖泊,明明是我國的第七大淡水湖,卻鮮有人知
    中國是一個湖泊資源豐富的國家,如著名的青海湖、太湖、西湖、洞庭湖、大明湖等,這些湖泊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成為城市的象徵,給他們的城市帶來了巨大的遊客和經濟發展,但實際上,除了這些著名的湖泊,湖北還有一個特別「委屈」的湖,今天老陳帶大家看看湖北存在感微弱湖泊,明明是我國的第七大淡水湖
  • 滏陽溼地生態修復工程
    溼地生態洲島滏陽溼地生態修復工程位於峰峰礦區新市區東南方向,石橋村東側,北至滏陽河,南至南環路,東至石橋村東崗。11月初,街道辦啟動溼地生態修復沉陷區治理工程,如今正在有序施工,雛形已經顯現。該項目區的水資源較為豐富,為溼地生態修復奠定了基礎。
  • 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開工
    此次共開工7個重點項目,其中海口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作為江東新區生態系統的連接,正式開工建設。修復區域內退化的海防林,豐富現狀植物品種;退漁還溼,形成完整的溼地生態體系。最終將邁雅河流域打造成為: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 國際溼地城市建設展示區 江東新區都市生態服務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區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天貓豐收購物節洪湖蓮藕站熱鬧開賣,洪湖蓮藕收穫千萬轉粉
    從疫情至今,全國各地對湖北的動態密切關注,各大媒體和電商平臺發力「帶貨」湖北,「為湖北拼單」、「我為湖北胖三斤」、「小朱配琦」等活動,不僅讓湖北各縣市地標性的農產品迎來了銷量的大爆發,更讓這些產品為全國人民所熟知,洪湖蓮藕就是其中一員。
  • 海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
    這是12月23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拍攝的栽種好的紅樹林(無人機照片)。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12月23日,一隻翠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的紅樹林休息。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湖北新增8處國家重要溼地,這些珍稀動植物值得保護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湖北8處溼地入圍。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相關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2019年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每年發布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 圖文:野大豆和粗梗水蕨重現洪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訊圖為:洪湖溼地新發現的野大豆(左)和粗梗水蕨
  • 菱角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獲批 荊州將建多個溼地公園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彭軍)近日,荊州區菱角湖溼地公園和石首三菱湖溼地公園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為荊州市溼地公園建設中的國家級金字招牌。菱角湖為何能獲得國家級溼地公園獲批覆,荊州有哪些溼地公園?  菱角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長江中遊北岸荊州區西北部的馬山鎮,菱角湖管理區境內佔地面積1236.28公頃,現有各類溼地總面積1158.24公頃,溼地率高達93.69%。  除了宜人的生態景色,菱角湖國家溼地公園區域及其周邊文化資源種類多,主要包括民歌民謠、遺址文化、紅色文化等。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
    冬日清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或棲息於無邊的蘆葦叢中,或覓食嬉戲在色彩斑斕的溼地灘涂上。鳥兒不會說話,它們用翅羽投票,選擇將鹽城這片廣袤的溼地作為理想的家園。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 湖北是怎麼成為「千湖之省」的?
    四周被陸地包圍的水域稱為湖泊,除了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提供水源,吞吐型湖泊(外流湖)還能調節江河徑流,減少甚至避免水患,還有發展種植、水產、旅遊,它們具有無法估算的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價值,所以坐擁江漢湖群的「千湖之省」——湖北成了魚米之鄉、富足之地。湖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湖泊,它們從哪裡來?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未來的海口邁雅河:十裡畫廊一道風景
    邁雅河生態修復項目設計師王嫻說。海口市林業局新聞發言人錢軍認為,生態恢復是直接作用,更深層次的則是,未來這裡會成為江東新區CBD的戶外休閒、運動休憩場所,優良的環境將像著名的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一樣,引來人才、帶來商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真正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溼地城市河流溼地修復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