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怎麼成為「千湖之省」的?

2021-01-10 海潮地理時空

四周被陸地包圍的水域稱為湖泊,除了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提供水源,吞吐型湖泊(外流湖)還能調節江河徑流,減少甚至避免水患,還有發展種植、水產、旅遊,它們具有無法估算的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價值,所以坐擁江漢湖群的「千湖之省」——湖北成了魚米之鄉、富足之地。

湖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湖泊,它們從哪裡來?談湖北的湖泊,自然繞不開歷史上語焉不詳的「雲夢澤」或古雲夢,那就從它說起。

古書之「雲夢澤」

浩瀚若星海的古代文獻,沒有一本詳細描述「雲夢澤」具體範圍和形態,有認為大湖的、有指向湖群的,也有說湖泊、沼澤、漫灘綜合地貌的,它們讓許多後來人莫衷一是。

一般認為,古雲夢最早的文字記載源於《左傳》裡的「國之夢」,《尚書·禹貢》也記有「雲土夢作義」,作為楚國核心區域的一部分,口語上的古雲夢應該出現得更早,而後出現在更多文獻中,如《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淮南子·墜形訓》、《爾雅·釋地》、《戰國策·楚策》、《楚世家》、《史記·貨殖列傳》、《漢書·地理志》、《河渠書》等,它們都各有說辭。

豐水期的洞庭湖

從《子虛賦》的「雲夢者,方九百裡」開始,後來的古書把「雲夢澤」描繪得越來越大,甚至成為跨越長江的大湖,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要大得多,這或是古人寫作的需要,也可能是聽途道說,如範仲淹寫《嶽陽樓記》,不是他登上嶽陽樓觀洞庭湖,而是根據一幅畫作寫的。

古書讓人不明古雲夢所以,為了揭開古雲夢或「雲夢澤」的神秘面紗,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們在江漢平原上鑽了1000多個探孔,獲取了豐富的地下密碼。

史前江漢

在燕山運動中兩湖平原的地質下陷,形成江漢-洞庭拗陷,此時長江、漢水還未來到湖北大地,拗陷區出現了高礦質鹹水湖,在千萬年中沉積下來自四周山區的侵蝕物,長江突破巫山後,切開巨厚沉積層,雖在兩湖平原上擺動,但並未形成史前巨湖。

新構造運動後,南陽盆地東部地勢抬升,漢水因此順利南下,成為了長江的支流,兩湖平原中間出現華容隆起,把大平原一分為二,即後來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出現,使長江、漢水也交替發生溯源侵蝕與溯源堆積,溯源侵蝕時河流基面下降、河床下切,江漢平原上出現長江、漢水深切河谷,形成了深切的河網平原地貌,而非跨江的史前巨湖。

溯源堆積時,河流從上遊攜帶的侵蝕物淤高河床,河床進一步淤高,江水面會越接近陸地面,到了汛期江水會漫出河槽,低洼的地方就會發育湖泊、沼澤,河流的遊蕩、擺動會形成河曲和牛軛湖,故河道會瀦水成湖。

由於江漢平原的長江河床基面高於下遊,河流很難在這裡匯聚成史前巨湖,即使出現大湖也是季節性的汛期湖,因此江漢平原的第四紀地層是河流相沉積旋迴的多次重複。

地質鑽探告訴我們,第四紀後,今江漢平原上沒有出現過史前的跨江巨湖,這區域內的地貌形態是包含了湖群、沼澤、窪地、漫灘、階地、殘丘的綜合地貌,如此,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才會在這裡定居。

江漢湖群

水陸相間的綜合地貌,水陸形態有季節變化,先民可以在這裡小規模定居,柳關、烏林、沙湖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洪湖發現了西周墓葬,楚王把這裡作為狩獵場,可是江漢平原內部那時不適合大規模集聚,水患頻發,就像「地中海」,早期城市也呈「地中海式格局」分布,今天江漢平原中部還未出現大城市,武漢、荊州、荊門、孝感、鹹寧處於平原邊緣或外圍。

江漢平原的前身是集湖群、沼澤、窪地、漫灘、階地、殘丘於一體的綜合地貌區,這也最契合古雲夢或「雲夢澤」的形態,古人曾經看到或聽到的「跨江」大湖,是汛期時洪水漫溢的短暫景象,這樣的景象在1931年出現過,其面積1.4萬平方千米,1954年、1998年出現的已進一步縮小了。

江漢平原及江漢湖群,是初始地形、長江、漢水及其他河流的相互作用帶來的,非「雲夢澤」演變而來,相反,「雲夢澤」是江漢平原上的湖群在汛期時連成一片的短暫「汛期湖」,古代的江漢平原缺少攔水大壩、防洪大堤,每當汛期到來,洪水泛濫,江水會溢出河槽,低洼地帶一片澤國,出現「雲夢大澤」景象,「雲夢澤」就是這樣的季節性短暫「大湖」,洪水退去後會化身為魚米之鄉。

春天的江漢平原

湖北之所以成為「千湖之省」,是因為早期的江漢平原地勢低洼,而且低洼程度不一,長江、漢水及其他支流在這裡遊蕩、擺動,先在最低洼的地帶形成一個個較大湖泊,河流改道後有些故道還會瀦水成湖,汛期時洪水會讓它們連成一片,汛期過後又回到相對獨立的狀態,只通過一些水道與外部的河流連通,無條件地吞吐著江水、接受江河帶來的泥沙與生物殘骸。

湖泊溼地

由於不同季節、不同年景,河流所帶來的泥沙和生物殘骸是不等量的,不同地帶的淤積也就不等量,有的湖泊會因為淤積變淺,有的湖泊會消退,有的較大湖泊則會被分割成較小的湖泊,較小的湖泊在下一個階段的淤積中又會變成更小的湖泊,江漢湖群就是這樣形成,新的湖泊會誕生、老的湖泊會消失,誕生、擴大、縮小、消亡是吞吐型湖泊註定的軌跡,無論人為幹預與否,它們的自然歸宿是消亡,這個過程比較漫長。

冰冷的數字

如果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湖泊,天然湖泊也會在百年內、十年內消失,如太白湖已不見蹤跡,可明末它還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在19世紀變沼澤,由沼澤成良田,取代太白湖成為江漢平原上最大湖泊的是洪湖,它誕生於19世紀中前期。

上世紀50年代,江漢湖群擁有1300多個100畝以上的湖泊,水域面積大於8500平方公裡,湖北的「千湖之省」稱號還名副其實;80年代,湖泊數量變為800多個,水域面積不足3000平方公裡,圍湖造田、築壩分湖、江湖阻隔、湖水汙染使湖泊的數量、面積、容積、水質等數據縮減。

湖北省湖泊保護名錄中,只有755個湖泊,這是很冰冷的數字,21世紀以來,湖北一直深入探索湖泊保護的方法,各地因地制宜地實驗湖泊保護措施,也在踐行踐行這些措施,還湖措施有退垸還湖、借汛還湖、退田還湖、退漁還湖,改善水網措施的有平垸行洪、水循舊路、水系連通、水回「娘家」,合理利用的措施有精細耕種、限量捕撈、人放天養,還有關鍵的汙染防治、建設性的移民建鎮。

洪湖風光

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生態觀念得到更新,會讓數字不冰冷,湖泊保護的「一湖一策」思路,也會讓江漢平原保留下一汪汪碧水佳湖、一陣陣魚米香氣,相信靈動機變的荊楚兒女,會譜寫一曲曲心懷「千湖之省」美譽、護住碧水青山的樂章。

參考資料:

《雲夢澤的演變與下荊江河曲的形成》,作者:張修桂《江漢平原古地理與「雲夢澤」的變遷史》,作者:鄭明佳《近百年湖北省湖泊演變特徵研究》,作者:張毅、孔祥德、鄧宏兵、孔春芳、李文杰《湖北省湖泊保護與管理白皮書(2017年度)》,湖北省人民政府

相關焦點

  •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美稱,除了武漢東湖,還有哪些湖泊?
    千湖之省湖北,簡稱鄂,江水交錯,魚米之鄉,素有「千湖之省」美譽。這裡湖泊星羅棋布,錯落在富庶的江漢平原,大多是古代雲夢澤淤塞分割而成,於長江和江漢之間。上世紀50年代,湖北省的湖泊大大小小有1106個,故而有「千湖之省」美名,現如今,湖北的湖泊數量有所減少,大約還有900多個,豐富的江水湖泊資源,滋養了荊楚大地,孕育出燦爛的文明。
  • 千湖之省的省會城市武漢:除了東湖,這些名稱各異的湖泊都有特色
    作為中部地區水系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湖北省一直有千湖之省的美譽,而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武漢,同樣如此,長江和漢江穿城而過,城區內湖泊眾多,儼然成為城市一大特色。在小編看來,蓮花湖之美,美在遠景,尤其是以龜山長江大橋做背景取景,展現的是武漢大江大湖全景,很有氣勢。武漢城區內的這些湖泊,大都是共連一個水系,這也導致它們相互共生,並連接眾多小湖泊,形成大小湖泊。比如東湖周邊、湯遜湖周邊就有不止一個小湖,小湖泊裡可以養殖魚蝦,也可以種植水生植物。
  • 湖北人屬貓,就靠吃魚過日子?還真說對了!
    說起吃魚,千湖之省湖北絕對是排得上名,因為鄂菜最大的特點就是「水產為本,魚鮮為主」毛主席的一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更是讓湖北的武昌魚名聲大噪,但是在湖北,好吃的魚可不止武昌魚,會吃魚的湖北人被戲稱為魚貓子,什麼魚好吃,怎麼做才好吃,問湖北人就是問對了。
  • 湖北水利元素亮相2019北京「世園會」
    本站訊 近日,為期3天的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湖北日」活動落下帷幕,活動共吸引近20萬人次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大量湖北水利元素在「世園會」精彩亮相。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是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准、國際展覽局認可,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承辦的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主題為「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舉辦時間為4月29日至10月7日。
  • 千湖之國:風景優美的北歐五國之一,面積不大,湖泊數量多達18萬
    歐洲是國人出國旅遊經常去的地方,但是國人常去的還是西歐或者南歐這些地方,北歐卻很少有人去,不是那裡不美,而是那裡在國內的知名度不夠高,北歐五國的風景雖然沒有地中海的浪漫和陽光,但是那裡是歐洲最為純淨的地方,是大自然原來的色彩,今天我們依然來說一下北歐,走進北歐五國之一的千湖之國——
  • 「湖北在哪裡」的科學作答 「湖北怎麼幹」的行動方案——湖北省委...
    今年是湖北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的一年,湖北在哪裡、湖北怎麼幹,國際國內、社會各界都很關注。這次全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湖北實際,順應發展大勢,給出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湖北在哪裡」的科學作答和「湖北怎麼幹」的行動方案。二是會議精神鼓舞人心。
  • 湖北最窮的城市,不是黃岡或十堰,而是這個山區城市
    湖北位於我國中部地區,三面環山,南邊敞開形成了江漢平原,溼潤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宜農業生產,於是也有了「魚米之鄉」的美譽;長江自西向東穿過本省,使湖北湖泊眾多,又有了「千湖之省」和「江城」的美稱。湖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基礎設施良好,再加上農林漁業發達,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富庶之地;而進入21世紀以後,今天湖北的綜合經濟水平仍然位居中部六省第一(西部地區第一是內蒙古)。但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湖北發展的並不均衡,貧富差距非常大,那麼湖北最窮的地級市是哪個呢?
  • 打開湖北觀鳥圖
    湖北的鳥也如其地理位置一樣,南北不靠,東西不佔,沒有太多特殊可言。但如靜下心來細品,南來北往的鳥們還是很相中湖北這塊寶地的。  江漢平原為長江泛濫和漢水三角洲延伸、淤積而成的衝擊平原,區內水網密布,溼地眾多,獨特的江湖複合生態系統成就了湖北「千湖之省」的美譽,  對湖北的鳥的科學認識,也是從江漢平原的水鳥開始。1863年英國人斯文侯在他的《中國鳥類目錄》中,收錄了十餘種採自1861年開埠後的漢口的鳥種,其中多數是鷺、燕鷗、秧雞、鴴鷸等水鳥。
  • 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六月,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五輪強降雨密集登場,這是湖北地區自1961年以來遭遇降水量最多的一個六月。如果把湖北省六月的降雨換算成體積水,大約為530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太湖!▲雷達衛星影像下的湖北隨縣,與2月份水位(下圖)對比,6月28日(上圖)受暴雨影響內澇嚴重。持續強降雨下,江河湖庫水位不斷攀升,對湖北的考驗還在繼續。
  • 外交部明日向全球推介湖北 湖北已與五大洲40個國家94個城市「加...
    湖北是千湖之省,也是長江沿線11個省(市)中流經裡程最長的省份、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交會的重要節點,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湖北正搶抓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歷史性機遇,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活動於7月12日下午在外交部南樓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發表致辭,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分別講話和推介,駐華使節代表發言並與來賓互動交流。
  • 湖北近五年沒有新發血吸蟲病例
    昨天,記者從「劉建兵事跡報告會」上獲悉,湖北曾是全國血吸蟲疫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歷史累計釘螺面積43億平方米,居全國之首。但在劉建兵和全省2000多名專業血防人的奮戰下,近五年來,湖北沒有新發血吸蟲病例,截至2013年底,全省釘螺面積縮至7.65億平方米,人畜血吸蟲感染率低於1%,連續兩年沒有查到感染性釘螺,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
  • 2020湖北賞秋最佳觀賞地,這些地方你去過嗎
    有人說這是一個「超超超長待機的秋天」長到足以讓我們看盡秋日的萬千姿態當然湖北秋天的開場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一顆顆碩果祝福年年歲歲都能如此豐足走過爛漫的秋光後再看一眼沉靜的秋水吧千湖之省怎麼也看不夠只願時間如秋水般蜿蜒流轉才能不負2020這值得紀念的「超長版待機」的秋天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
  • 鑑定完畢,湖北人屬貓
    不過,要是論起哪個省最會吃魚,就不得不提以千湖之省著稱的湖北。畢竟魚多啊!長江、漢江支流眾多,湖泊也是星羅密布,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孕育了各種口感的魚類。 湖北淡水產品年產量常年傲居全國首位,種類應有盡有:武昌魚、鰱魚、黑魚、財魚、草魚、鯽魚、清江魚、翹嘴鮊、娃娃魚、鮰魚、黃鱔…… 當這些魚活蹦亂跳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一個標準的湖北人,心裡一定是這麼琢磨的:紅燒清蒸煎炸煮燜,今天該怎麼吃它們呢?
  • 生機溼地 「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755個湖泊灑落其間,長江在此綿延1061公裡,是中下遊幹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豐沛的溼地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躍鳥翔的生機溼地,已經成為「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 生機溼地「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755個湖泊灑落其間,長江在此綿延1061公裡,是中下遊幹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豐沛的溼地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躍鳥翔的生機溼地,已經成為「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 湖北一個省直管市,被稱作當代「狀元之鄉」,名字非常霸氣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布政使司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布政使司;北為湖北布政使司,定為湖北省。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裡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
  • 湖北鄉村振興21條舉措出爐,2050年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
    湖北鄉村振興怎麼幹?湖北農村公路《意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到2050年,全面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湖北是農業大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為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 湖北省委宣講團走進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通訊員謝毅)11月23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走進省農業發展中心,省委宣講團成員、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愷作專題報告。報告會後,省農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國雄表示,要以省委宣講團在中心宣講為契機,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向深入。
  • 魔道祖師:雲深不知處在蘇州,雲夢在湖北,這些地名都來歷不淺
    雲夢,在現在的湖北孝感市雲夢縣雲夢,古時候被叫做雲夢澤。雲夢澤,顧名思義,就是叫雲夢的大湖,也就是今天的江漢平原。早在先秦時,這裡還是一片汪洋的大湖,後來隨著泥沙淤積,大湖漸漸變成了小湖,小湖最終變成了今天的平原。好在江氏所在的那個雲夢,仍舊是個水鄉澤國,所以才有荷花塢這樣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