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7月6日,武昌江灘涼亭被淹沒。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疫情甫定,洪水又來。

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日子並不好過。荊楚大地湖北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讓我們不禁將目光再次聚焦這裡。荊楚大地為什麼洪澇頻發?「江」「湖」關係有多複雜?思客為你解讀。

1

12個太湖,是什麼概念?

先來一張漢口江灘的雕像圖,直觀感受一下這次降雨。

▲7月7日9時,長江漢口站水位達到27.31米,今年首次超過警戒水位,位於武漢漢口江灘的雕像被上漲的江水淹沒大半。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六月,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五輪強降雨密集登場,這是湖北地區自1961年以來遭遇降水量最多的一個六月。

如果把湖北省六月的降雨換算成體積水,大約為530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太湖!

▲雷達衛星影像下的湖北隨縣,與2月份水位(下圖)對比,6月28日(上圖)受暴雨影響內澇嚴重。

持續強降雨下,江河湖庫水位不斷攀升,對湖北的考驗還在繼續。

2

「易災」的地理位置

大部分人提到湖北,首先想到的是寬闊的長江、星羅棋布的湖泊、江漢平原……很少有人會想到湖北周邊的大山。

其實對湖北地理環境的準確描述應該是——盆地。

▲湖北地形示意圖。製圖@趙榜&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湖北的特有地勢決定著兩湖平原歷來水患頻發。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三面環山,中間環抱著江漢平原,形成了向南部敞開的不完整盆地。

西部山地是全國地勢第二階梯東緣的一部分,山間溝谷深切,與江漢平原對照,地勢顯得相當高峻。

▲湖北、湖南地勢示意圖。底圖來源:天地圖

這樣的地勢,決定著湖北洪水剛好同湖南洪水相抗於長江與兩湖平原。湘鄂兩省合到一起, 其地形恰成一個碟形盆地,長江橫貫其中,洪水只能經城陵磯一口流出。

▲圖為位於湖北、湖南交界處的城陵磯。

3

複雜的江湖關係

獨特的流域形狀加上複雜的江湖關係,是「兩湖地區」洪澇災害發生的先天成因。

被譽為「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總面積2983.5平方千米,面積百畝以上的湖泊約800餘個。長江穿省而過,境內長江幹線佔長江總長度的三分之一以上。

▲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江在湖北交彙編織出一張巨大的河流水系網絡。

漢江平原沃野千裡、澤湖遍布,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反過來也造成了歷史上頻繁發生的洪水災害。

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11年的2117年間,長江共發生洪災214次,平均10年一次。

19世紀中葉,連續發生了1860和1870年兩次特大洪水。20世紀,長江又發生了1931、1935、1954和1998年等多次特大洪水。

滾滾長江從第二階梯東緣奔湧而下,流經地勢相對低洼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河道彎曲、排水不暢,加上支流眾多,進入汛期降雨量增多,洪澇災害在所難免。

▲荊江河道蜿蜒曲折,下荊江尤為典型。

尤其是在荊江段,自古就有「萬裡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陽縣城陵磯,長江荊江段河道彎曲,洪水宣洩不暢。而荊江的北岸就是地勢低平的江漢平原,極易潰堤成災。

1998年,一場特大洪水席捲長江全流域,荊江沙市水位漲至45.22米,超過荊江分洪上限水位0.22米。

荊江堤防一旦潰堤,對江漢平原就是滅頂之災,還會導致長江改道,洪水直衝漢江,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98抗洪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沉澱的記憶卻總是難以磨滅。

▲目前荊江大堤堤身普遍加高1米到2米,堤面加寬3米到5米,所有的沙基堤段均築有防滲牆。

特殊的地理位置、密羅遍布的江河湖泊,再加上持續連綿的陰雨天,2020年的荊楚大地確實正經歷著一輪新的考驗。

願洪水早日褪去,荊楚大地再現安寧!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衛星地圖看洪災:「告急」的鄱陽湖發生了什麼?
    衛星遙感監測顯示,7月8日18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到4206平方公裡,創十年來歷史同期新高。▲圖為鄱陽湖6月26日與7月8日對比圖。衛星數據來源:SENTINEL-1持續暴雨,這個中國最大淡水湖發生了什麼?它為何容易「洪水一片,枯水一線」?
  • 2020 年的洪水到底有多猛?比看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數據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地圖,這是長江和三峽大壩所在的位置,距離上海的直線距離大約 1000 公裡。 洪水最先抵達的第一個地勢平坦的城市是宜昌市。我大致在百度地圖上框了一個宜昌的面積,大約 1 億平方米。假如所有的水都在宜昌堆積不流出去,那麼 1 小時後,整個宜昌市就會被淹在平均 2 米深的水中,也就是說,所有一層樓的住戶都會被淹了。當然水是流動的,它得繼續往下流,所以,宜昌市會被淹成怎樣,還得看這些水流不流得出去。但要說宜昌將不復存在,這實在就是過度誇張了。
  • 從近年四次大洪災看這次洪水對通脹的影響:最低點或提前至7月
    2)從歷史洪水時期的通脹數據來看,洪水確實會對CPI產生影響,主要是鮮菜價格,對鮮果的影響不大。洪水推動鮮菜價格上漲,會在通脹上行時期加劇通脹,會在下行時期減緩通脹回落的斜率,換言之,洪水並不改變通脹的趨勢。洪水對糧食的影響並不全是負面,糧食價格與通脹整體的波動更為接近。對農作物而言,農作物受旱災的影響大於澇災,澇災可以減輕旱災的傷害。
  • 中國氣象局:淮河洪災為何猛如虎?專家詳解「四問」
    高分衛星淮河濛窪蓄洪區周邊水體變化監測圖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安徽省氣象局截至7月21日18時,淮河流域中南部大部分地區累計雨量為400至800毫米,其中大別山區超過800毫米,最大累計雨量出現在金寨站,達1134.3毫米。與歷史同期相比,淮河上中遊以南、澮河中上遊、沂沭泗南部及裡下河大部,累計雨量較常年偏多1至3倍。
  • 洪水洪水怎麼辦
    從暴雨洪水的歷史資料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三天降雨量小於30毫米時不大可能引發洪水,而大於200毫米時基本上都會引發洪水。」政府的洪災處理模式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科學和國際事務副教授唐賢興認為:「對類似洪災這類緊急事件的處理,目前政府已經有一套比較固定的模式。
  • 從衛星地圖看三峽大壩35年的變化!三峽可不止防洪
    ▲長江衛星地圖,來源:BIGEMAP地圖下載器關於三峽工程最早的設想,來自孫中山在1919年的《實業計劃》。到1992年4月3日,三峽工程終於正式付諸實踐。三峽工程是目前全球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是中國人民利用自然環境、改造客觀世界的偉大創舉。二、三峽的利弊三峽工程的利弊從上個世紀就開始爭論不休,當然這並不是個例。
  • 長江流域發大水,為什麼不能及時地將洪水排入大海?專家給出答案
    長江最近的洪災一直影響著全國人民。由於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持續降雨,7月2日形成了2020年長江第一洪水,湖北,江西,江蘇和安徽的水位兩者都大大超過了警告級別。(洪水已湧入武漢市)(不僅在武漢,而且在鄱陽湖,長江水都被倒灌的情況。
  • 洪水真的是天災嗎?其實是我們「自找」的-虎嗅網
    今年夏天,最吸引大家眼球的,除了零星發生的聚集性傳播的新冠疫情之外,可能就是洪水了。洪水中的小鎮  圖/AFPBBB News從入梅以來,中國南方的雨水幾乎沒停過,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南方各省市幾乎都不得不面對洪災的威脅
  • 洪水真的是天災嗎?其實是我們「自找」的
    從入梅以來,中國南方的雨水幾乎沒停過,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南方各省市幾乎都不得不面對洪災的威脅。所以到了現在,我們去看,基本上所有的大城市都是沿河而建。而在非山地、非三角洲處的平原上,如果我們看衛星地圖,我們將會看到類似於下圖這種彎曲的湖泊。
  • 據說這一次比98年洪水災害還可怕!連總理都出動了!
    這是繼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之後,預計洪水規模最大的一年。八妹武漢的小夥伴們說「這次洪災比98年還嚴重,武漢光谷有人涉水走路直接觸電,大部分公司都放假了。」    閃電雷鳴,暴雨如注,5000多萬湖北人一夜未眠!
  • 秦暉:陽朔洪災反思
    關於此次陽朔洪水報導的「自然溢洪」和遇龍河洪水沒有工程調節手段之說,可以解決部分疑問。事實上,在《南方周末》這篇報導之前,我在拙文財新版也已指出:以這次洪災面積之大,總體上洩洪不會是主因。遇龍河口以上灕江河段的水患更不會與金寶河水庫洩洪有關。但是陽朔境內有水庫(如沙子溪水庫)垮壩也已經被證實。當時還紛傳青獅潭水庫也洩了洪。
  • 洪水,這個自然界的頭號殺手,在人類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大禹也是中國人戰勝洪水精神的一個縮影。據史料記載,長江曾多次發生水災。從漢初到清末的兩千年間,發生了200多次大洪水。從1499年到1949年的400多年間,湖北江漢幹堤決口186次。1788年,全流域發生洪水,造成荊江大堤決口20多次。
  • 衛星揭示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濫前後震撼對比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政府為調查洪水對居民區的毀損程度,現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上遊的居民已經返回到居民區。而密西西比河下遊附近的維克斯堡和孟菲斯市居民區的居民,仍然處於被緊急疏散的狀態。
  • 98年特大洪水,那個抱樹9小時獲救的7歲女孩,如今過得怎樣?
    據統計,在1998年洪水爆發之後,我國共有約三十個省份受災,而洪澇受災面積達到了3.3億畝左右,據悉,受災人口約為1.86億人,而因洪災喪命的人數也達到了四千餘人。在此次洪災結束之後,我國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了兩千五百多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的損失也達到了二百八十多億元,從這樣的數據上就能夠感受到,1998年洪災的出現,對於新中國的發展事業而言也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 速看!唐河35年來城市發展怎麼樣?衛星地圖記錄下來啦!
    衛星影像幫我們記錄了唐河縣的「成長史」:唐河縣的城市版圖在過去的35年內擴大了數倍,而最近幾年的發展尤其迅速。35年唐河的變化有多大?讓你從太空俯瞰地球看唐河35年發展變化1984年的唐河城區地圖1988年的唐河城區地圖1990年的唐河城區地圖
  •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洪災已造成38人死亡
    7月17日,人們在印度尼西亞南蘇拉威西省北陸屋縣被洪水摧毀的房屋殘骸中搜尋可用的物品新華社發印尼南蘇拉威西省洪災已造成38人死亡新華社雅加達2020年7月19日電(記者餘謙梁 鄭世波)印度尼西亞南蘇拉威西省搜救辦公室發言人哈姆希達爾19日在該省遭受洪災的北陸屋縣說,這次洪災已造成38人死亡。
  • 重慶水利局推介洪水四維推演系統,水位計算誤差在10釐米內
    智博會現場,重慶市水利局工作人員為參觀者介紹嘉陵江洪水四維推演系統。 澎湃新聞記者 陳凱姿 實習生 黎靜 圖首屆智博會展會上,重慶市水利局展示了嘉陵江洪水四維推演系統。8月24日,該局工作人員餘陽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嘉陵江洪水四維推演系統,主要展示洪水演進過程,該系統已成功幫助重慶合川區在7月13日的洪水中提前轉移群眾2萬餘人,且水位計算誤差在10釐米之內。據重慶市水利局工作人員餘陽介紹,嘉陵江洪水四維推演系統於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
  • 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洪水可能使我們的星球損失14.2萬億美元
    地圖顯示了1974年至2014年之間建模的全球最高海平面,而2100年之前預測的全球最高海平面卻與之相比。他們說,他們之所以走這條路,是因為洪水或海灘侵蝕最有可能在暴風雨期間發生。他們將所有「一百年一遇」的洪水事件-尤其是強風暴和氣旋造成的破壞性風暴潮和洪水-繪製在世界海岸線上。將這些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海平面上升的預測相結合,作者對海平面的最大上升進行了建模。揚說:「我們正在尋找極端。」
  • 這3個原因,導致長江近年來頻繁爆發特大洪水,每個你都很熟悉!
    歡迎大家,來到侃歷史看今朝!今年南方地區的許多城市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洪水侵襲,其中長江流域一帶的城市仍舊沒有逃過這個劫難。古時候長江被稱為沒有水患的流域,那時候長江出現水患的機率比黃河要少很多。可為何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的機率現在是越來越大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了特大洪水頻發的原因吧!
  • 抗擊南方洪災,高科技裝備大顯身手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水等災害,已致數千萬群眾受災。水利部12日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據統計,7月4日以來,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超歷史紀錄,太湖持續15天超過警戒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