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原因,導致長江近年來頻繁爆發特大洪水,每個你都很熟悉!

2021-01-08 侃歷史看今朝

歡迎大家,來到侃歷史看今朝!

今年南方地區的許多城市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洪水侵襲,其中長江流域一帶的城市仍舊沒有逃過這個劫難。

古時候長江被稱為沒有水患的流域,那時候長江出現水患的機率比黃河要少很多。可為何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的機率現在是越來越大了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了特大洪水頻發的原因吧!

第一,人水之爭使湖泊面積減少

古時候,長江流域有許多支流,所以即使從漢代起就有洪水記錄,但並沒有什麼破壞力。這主要是因為自然湖泊對水資源具有很好的自動調蓄作用,降雨量大,支流水量大,長江水位上升後,江水便流入湖泊,就會降低洪災發生的可能性。

而且由於當時長江流域人口比黃河流域要少一些,經濟發展也相對緩慢。所以,對長江流域的水源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後來,隨著北方戰亂頻繁,經濟重心南移,人口也開始聚集到南方,很多都在長江流域一帶。

我們都知道,我國歷來就有人多地少的問題。由於湧入長江流域的人口增多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們為了生存,就開始「圍湖造田」,用於開發耕地,發展農業,建造房屋。

自兩宋以來,圍湖造田到達了一個頂峰。尤其在南宋,東南部已開墾出數十個湖泊,其中像西湖這樣的有名湖泊已開墾過,鄱陽湖、洞庭湖成為重點開墾對象。明、清以後,圍墾更加猖獗,數十年間,湖面面積減少約1500平方公裡。

當時的統治者其實也知道圍湖造田的破壞性,因此兩宋時還頒布了禁止圍湖造田的命令。但是因為人口壓力確實很大,在生存和洪災面前,許多人還是堅定地選擇了生存。加上,當時的地主為了多賺些錢,時常圍湖造田,加劇了對湖泊的損害程度。

但朝廷也無計可施,畢竟那關乎百姓們的生存問題。但他們也不能放任不管,因此他們選擇將堤壩築得結實一一些。

此後,圍湖造田並沒有停止,情況愈演愈烈。最後湖水不斷減少,湖泊的調節作用不斷減弱。每年到了長江流域的汛期,大量的雨水降落後集中到一起就形成了洪災。

第二,水土流失嚴重

在經濟重心南移的同時,人與地的矛盾也在不斷加劇。人們除了圍湖造田外,還會燒山開荒,因此毀壞了大量森林。

此外,由於引進了耐寒、耐旱、適應性強的馬鈴薯、甘薯、玉米等農作物。加上大規模種植,原本貧瘠的西南部,多處森林遭到砍伐。

另外,國家的許多重大工程所用的木材,基本來自西南地區的四川等地。比如,萬曆皇帝重新修築三大殿,只一年就採伐樹木二萬多根。

清初,康熙為建太和殿,對木材的要求極高。最後樹木增長的數量趕不上伐木的數量,從而造成大量的森林被破壞。

由於森林缺乏植被的保護,一旦下雨,就會加劇水土流失。據統計,當時流入長江的泥沙一年約有16億噸,這樣就會抬高河床,一旦雨量劇增,江水就會向外溢出,增加洪水爆發的可能性。

第三,自然災害增多

事實上,自然災害也會影響洪水爆發的可能性。以1860年的洪水為例,這一年氣候異常,初春到夏末一直大雨連綿,而後江水上漲,最終引發洪水。

這些在各地的地方縣誌中都有比較詳實的記載,清代在這方面的記載也基本一致。連續的降雨,讓水流無處可去,只能變成肆虐莊稼和房屋的兇猛洪水。因此,近幾年長江流域頻繁發生水患,實為天災加人禍。

直到今天,長江的洪水仍然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解決長江的洪水問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課題。雖然在經歷了多次災難後,我們的應對措施有了很明顯的進步,但是要真正徹底地解決洪水威脅,仍然任重道遠。

總之,希望大家能從身邊做起,從保護環境保護森林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找出解決長江洪水的措施。

相關焦點

  • 這3大原因,導致長江頻繁爆發特大洪水,每一個你都很熟悉
    今年南方地區的許多城市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洪水侵襲,其中長江流域一帶的城市仍舊沒有逃過這個劫難。古時候長江被稱為沒有水患的流域,那時候長江出現水患的機率比黃河要少很多。可為何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的機率現在是越來越大了呢?
  • 國務院批轉水利電力部關於黃河、長江、淮河、永定河防禦特大洪水...
    一九三三年黃河下遊決口五十四處,冀、魯、豫等省六十七個縣受災,災民三百六十萬人。一九三八年國民黨在河南省鄭州花園口扒口,淹沒五萬四千平方公裡,受災一千二百五十萬人,死亡八十九萬人。一九五八年,黃河鄭州花園口站出現了二萬二千秒立米的特大洪水,有的堤段洪水與堤頂齊平,鄭州黃河鐵路大橋被衝毀。周恩來總理親赴黃河前線指揮,河南、山東兩省各動員一百萬人上堤防守搶險,確保了兩岸大堤的安全。
  • 長江洪水從何而來?長江本無大水患,為什麼現在洪水越來越頻繁?
    長江是自西向東流的河流,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同一緯度位置的地方,氣候、降水量都差不多,環境差異較小,而同一經度的地方,環境差異則比較大,長江的上遊、中遊和下遊,正好是在同一緯度位置上,因此,長江不同江段的洪水,幾乎都是同時的。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長江中下遊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可有效控制(圖)
    當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宣布「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時,現場的人群爆發出一片歡呼。2309米長的巨壩如銀龍臥波,截斷巫山雲雨,徹底束住桀驁的江水。最後一倉澆築量為1017立方米,建設者從5月19日凌晨4時開始施工,經過34個小時的高強度連續作業,最終把高壩完整地豎立在深山峽谷間。  三峽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重力壩,一共用了1600多萬立方米的水泥砂石料,若按1米見方的體積排列,可繞地球赤道三圈多。  三峽大壩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核心,最後海拔高程為185米,總澆築時間為3080天。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頻繁打嗝是什麼原因導致?3個原因你可能不曾留意,3招緩解
    生活中,每個人每一天都會有打嗝的經歷,偶爾打嗝是正常現象,因為這一般是發生在吃完飯後或者是喝完水之後出現的飽嗝和水嗝。打嗝是指胃氣往上逆行而導致的一種生理現象,在醫學上也稱呃逆。但如果日常發現自己頻繁打嗝,且持續較長的時間,那麼大家就要小心了,它可能是有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日常頻繁打嗝要警惕,它可能是由不好的原因導致的:腸胃疾病長期打嗝是由腸胃疾病導致的,一旦人體的腸胃出現問題
  • 今年的洪水為啥這麼猛?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很難遇嗎?
    實際上,原本每年的6~8月也是我國最關鍵的防汛期,只不過沒想到今年的洪水猛獸來得異常猛烈,截至7月10日,洪災已經波及到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個省(區、市),導致3385萬人受災。從降水量分布圖就可以看出來|圖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長江流域也因此承受了這個季節原本不該承受的降水量。上圖為湘江上橘子洲豐沛的降水使長江及其幹流的水量暴漲,同時導致流域內的各大支流、湖泊水量陡增,多地也相繼發生洪澇災害。
  • 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疫情甫定,洪水又來。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日子並不好過。荊楚大地湖北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讓我們不禁將目光再次聚焦這裡。荊楚大地為什麼洪澇頻發?「江」「湖」關係有多複雜?思客為你解讀。
  • 洪水,這個自然界的頭號殺手,在人類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1870年,宜昌洪水最大洪峰流量達到10.5萬立方米每秒。1931年,由於氣候異常,全國降雨時間增多,最後,造成了全國大水災。這也是20世紀以來我國發生的範圍最廣,最嚴重的一次洪災。1954年的洪水共造成1890萬人受災,3.4萬人淹死。當時引水決口量達到每小時1023億立方米。1998年,長江洪水波及四川,雲南,湖南,貴州,江西,江蘇等省市。
  • 暴雨、洪水「霸屏」東亞南亞多國!誰是幕後「黑手」?
    今年6月以來,副高較往年同期強度偏強,脊點位置偏西,儘管出現南北階段性擺動,但均有利於暖溼氣流輸送到長江中下遊地區。此外,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從而使今年的江南梅雨較常年早7天開始。今年梅雨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大是南方水情嚴重的主要原因。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今年,我國發布多條洪澇災害預警,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
  • 從近年四次大洪災看這次洪水對通脹的影響:最低點或提前至7月
    3)從鮮菜價格的歷史月度數據來看,洪水爆發的初期蔬菜價格會持續下跌,爆發中期價格漲幅最大,末期漲幅收窄。今年大概率也是如此,6月26日的壽光蔬菜價格也跌至2010年末以來的最低值62.8,較5月末下降22%。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降雨初期有利於蔬菜的生長,農戶有可能會提前並加速收割以減輕洪災帶來的損失,鮮菜價格反而顯示下跌。
  • 長江洪水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是誰說的?有人見過千年洪水?
    第二:中國古代的水文測量1860年、1870年,長江流域相繼發生了兩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因此,我們在定「百年一遇」的標準時,1870年的洪水數據是主要的參考標準。雖然,中國古代很早就開始了水文測量,但是,明清以前的資料大都散佚了,且相關的記載,都是文學性的、感性的詞語,如:西漢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長江流域的漢中、南郡發生洪水,《漢書·五行志》的記載是:「夏,漢中、南郡大水,水出流四千餘家。」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主要體現在降雨集中、洪水集中等四方面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今年汛情特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降雨集中。6月份以來,強降雨都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尤其在江西婺源,降雨量達1966毫米。「北京年平均降雨量是630毫米,婺源這一個點6月以來已經下了北京三年的雨量。」洪水集中。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這種魚個頭不小,但卻沒幾個人敢帶回家中食用,紛紛將其丟回江中……(南京周邊的長江支流、塘河裡都有這種尖頭魚出沒)原來,這些頻繁出沒、尖頭有須的怪魚,其獨特的外形,非常像是傳說中的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焦點熱議】特大洪水來臨時,為什麼火車要開到橋上停著?
    根據四川省氣象臺的數據,10日11時~11日11時,全省11個氣象監測站降雨量累計超過250毫米。日降雨量超過250毫米即為特大暴雨,這樣看,全省已有11個站點出現了特大暴雨。 這11個出現特大暴雨的站點中,綿陽就佔了6個。全省最大的降雨量出現在綿陽江油武都東坪村,降雨量達到了343.8毫米。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非常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下遊多修建幾個?
    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每隔1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洪水,據統計,洪水對當地造成的經濟損失都能夠修建三峽大壩。比如: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導致長江和漢江下遊堤防潰口61處,扒口13處,一些小型民間堤防決口無數。造成農田被淹沒318萬平方米,受災人口達到了1888萬,導致京廣鐵路停運100天。
  • 98年九江抗洪紀實,將軍一聲令下,三個團長帶頭衝進洪水
    你看,22年前九江抗洪紀實,將軍一聲令下,三個團長帶頭衝進洪水。,可是在歷史上黃河決堤、長江發洪水都非罕見。  1998年,因為氣候反常,長江、松花江、珠江、閩江等首要江河發大洪水,洪災大約從6月中旬開始那一年的汛期,鄱陽湖、洞庭湖連降數日暴雨,雨水的猛增使得長江流量急速增加,長江上遊先後出現8次洪峰,並與中下遊的洪水交匯,由此導致長江發生了了本世紀以來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 陽光:2020年會發生與1998年同等規模的洪水嗎?
    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給大家帶來的影響,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吧。一般都是一下雨持續性的下,一天晴持續性的天晴,同時雨水也分布不均勻,這可能就是一個基本性的規律性。「厄爾尼諾現象」引發了我國西北內陸甘肅、東北東區三省及南方的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湖南、貴州、四川、安徽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 日本學者:《山海經》記載12000年前,大地震導致大洪水爆發
    日本著名學者加藤鷹一郎在對中國的《山海經》研究中繼續發表了其研究觀點,他認為能為中國《山海經》和《淮南子》記載的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歷史事件是記載的人類歷史上12000年前的大地震引發的大洪水的歷史事件,這場大地震和大洪水導致中國的山川形勢整體呈現西北——東南走向,並且引發了歷史上記憶最深的大洪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