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洪水為啥這麼猛?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很難遇嗎?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小菌 趣科普

6月11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已經發出了預警,自六月初,我國共有148條河流已經超過了警戒水位線,今年可能要做好抗擊特大洪水的準備。

實際上,原本每年的6~8月也是我國最關鍵的防汛期,只不過沒想到今年的洪水猛獸來得異常猛烈,截至7月10日,洪災已經波及到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個省(區、市),導致3385萬人受災。

這波洪水仿佛是被老婆趕出家的,悶了一肚子氣,結果不老老實實在河道呆著,硬是衝破河堤浪出了幾萬裡地,可苦了處於下遊的各省市人民,「人在家中坐,水從天上來」。

沒錯,今年這洪水主要怪「天公不作美」。眾所周知,我國地處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同時還擁有著相當漫長的海岸線,因此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非常大,也讓我國的季風氣候尤為顯著。

對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來說,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就是決定這裡夏季降雨量多少的幕後操縱者之一,如果放在古代,它可能就是老百姓苦苦祈求的「蕭敬騰」。

副高是一個穩定且不怎麼動的暖性天氣系統,在正常年份,從6月開始,副高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會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是我國南部海域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部,帶來充足的降水。

紅色部分為副高

隨後,這條鋒面雨帶會一直北上至長江流域,此時長江流域開始進入雨季,由於這時候恰好是江南楊梅的成熟期,因此又稱之為「梅雨季節」。

但是今年很「魔幻」,2020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梅雨季節」要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周。首先是我國南海地區的夏季風爆發得比較早,並且在六月上旬,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就已經開始向北移動了,結果楊梅熟了,降雨也提前來了。

同時,北方開啟了「空調模式」,持續不斷的冷空氣南下,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持續交匯的局面,致使強降雨頻繁且持續發生。

就拿小菌所處的湖南地區來說,這陣子經常沒有一點點防備,傾盆大雨就譁譁地落下來了。

但是呢,這雨也不會下很久,大概1~2小時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我鞋子裡咕咚咕咚響起的水聲證明之前發生了什麼。

圖源網絡

此外,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檢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已經連續維持了五個月的厄爾尼諾現象,這也意味著在今年上半年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當然,是弱的。

圖源:NASA

儘管如此,厄爾尼諾帶來的熱帶大氣環流還是給原本處於「暖寶寶」狀態的副高又加強了一波,更離譜的是,今年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在雙重「壓力」下,今年的副高就像吃了大補丸似的,效果顯著增強。

從降水量分布圖就可以看出來|圖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長江流域也因此承受了這個季節原本不該承受的降水量。

上圖為湘江上橘子洲

豐沛的降水使長江及其幹流的水量暴漲,同時導致流域內的各大支流、湖泊水量陡增,多地也相繼發生洪澇災害。而每次這種現象出現,網上都有不少媒體報導稱其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這讓不少同學很疑惑,怎麼感覺才活了十幾年,就碰上了好幾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這概率要是去買彩票豈不是十拿九穩?

確實仔細想想,自1912年民國政府設立首個氣象臺以來,累計記載的特大洪水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如1954年7月長江流域大洪澇、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洪澇、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澇等,都被冠以了「百年一遇」的名頭。

其實,對水文學而言,「百年一遇」並非指「一百年才遇到一次」或者是「如果已經發生了,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內不會再發生」,準確來說其含義為:「在任意一年內,都有百分之一的概率發生的事件」。

如果以一百年為例,這個「100年」通常是指統計上的回歸周期,水文的話,那就是說的重現期。每一個「N年一遇」的事件其實對應著另一個事件發生時的標準。

比如洪水的10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年一遇對應標準可能是50m,30m和10m河流水位峰值,當超過了標準之後就可以稱為「N年一遇」的事件。

以上為演示,並不代表實際情況

並且,「百年一遇」事件其實經常發生。

先來算算概率,根據它的定義,可以得知,在10年內,某地出現一次100年一遇洪水的概率是:

看起來不算很高,但要知道,我們在確定「N年一遇」標準時,往往需要用到以前的監測數據。而隨著現在全球氣候變化,連衛星也很難摸清天氣的脾性,要不怎麼說預報呢。

所以那些根據以前的數據制定出來的「N年一遇」的標準,可能就變得不準確了。

再有,地域差異也是個關鍵影響因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制定的「N年一遇」的標準肯定不一樣。以降水為例,50毫米每小時的降水量對東部沿海地區來說,可能就是個「5年一遇」事件,但這個數值如果放在西部乾旱地區,或許就是「千年一遇」的情況了。

不過對地球來說,其實沒有「N年一遇」這一說。

它可能「吃壞了肚子」,火山就噴發了;

「悲傷抑鬱了」,一尼羅河的水就這麼降下來了;

「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海嘯地震就發生了;

近百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更多地還是由於人類「折騰」地太厲害,以前古人最多挖個幾十米深的洞穴埋埋人,現在鑽山又打洞,割草還割樹,擱誰身上都不舒服啊。

因此隨著人類發展的進程,有效合理地保護環境才能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

原標題:《今年的洪水為啥這麼猛?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很難遇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在洪澇災害的新聞中,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詞,比如洪峰,比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詞雖然常見,但是你真的清楚什麼是洪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又為何會時不時就出現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為什麼年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百年一遇的洪水,其實並不是100年才會發生一次。洪水的發生並沒有周期性,而是憑藉概率來決定。連續兩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概率也有萬分之一,全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地方,可以說每年都會有百年一遇的洪水。連續三年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概率有百萬分之一,看上去很低,但是世界這麼大,一切皆有可能。
  • 長江洪水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是誰說的?有人見過千年洪水?
    美洲的洪水,颶風引起的第一:什麼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大禹畫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百年一遇的洪水」、「千年一遇的洪水」是有歷史依據的,並非臆想。百年一遇的洪水,並不是指一百年才出現的洪水,而是指洪水的頻率。一般而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平均每100年才出現1次的洪水就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即1年出現這種洪水的概率為1%。
  • 一個公式讓你理解為什麼百年一遇的洪水幾乎年年發生
    仔細想想,是不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二十年一遇的地震」等等類似的描述?為什麼我們不過活了幾十年,好像幾乎每年都能聽聞「百年一遇」的洪水呢?就像是如果統計了某地近百年,只有一年的降水量超過了500毫米,那麼我們就可以將超過500毫米的降水稱之為「百年一遇」。也就是說該地每兩次500毫米的平均間隔為100年,每年發生500毫米降水的概率都為1%。
  • 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趣味科普
    一旦遭遇歷史罕 見洪水發生,則必然釀成大水災。(5)大中城市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劇了城市洪澇險情。古人云:「暴雨連綿霧罩山,千溪急哮匯江間。」暴雨洪水一哄而來,洪水過後都是泥漿般的黃色,我們不禁對這「茫茫一派黃泥色」感到吃驚與擔心,我們的自來水供應還安全嗎?
  • 每隔22年必有大水,洪水周期論真的存在嗎?
    21日,武漢氣象愛好者王先生稱,據《中國水災年表》數據顯示,近100年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幾乎每隔22年總有一場大洪水。 他還致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也對此做過研究,並稱洪水或乾旱存在11年小周期,22年大周期。
  • 地球編年史8:全世界的大洪水,真的是「神」發動的嗎?
    不管是蘇美爾文明、瑪雅文明、古希臘、古埃及包括我們中國都有關於大洪水的故事。不過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感覺應該是不太大,因為我們中國古代關於大洪水的故事就是水神共工和顓頊兩個人打架,結果共工輸了。這個人脾氣不好,他輸了之後就一怒之下撞斷了支撐天地的不周山。當時天地崩塌,洪水滔天。不過幸虧我們有一個女媧娘娘用五彩石一下子給堵住了。
  • 人類意識被篡改過嗎?史前大洪水真相揭開,真的是巧合嗎?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數萬年間,留下了許多的神話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史前大洪水,雖然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這只不過是遠古人類想像出的傳說,但是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200個文明都記載了大洪水的故事,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真實發生過呢?
  • 洪水洪水怎麼辦
    救災資金撥付制度跟2002年一樣,今年中央財政撥付給各受災省份的資金仍以千萬計,民政部7月16日通報材料可以為證:截止7月15日,安徽省政府已緊急下撥5批救災款10220萬元到災區,其中中央應急救災資金7400萬元、省財政2820萬元,前3批救災款4670萬元,已全部下撥到縣。
  • 洪水「百年一遇」!四川史上首次啟動一級響應!
    青衣江已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四川防汛工作異常嚴峻,有記錄以來首次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是什麼「觸發」了這次Ⅰ級應急響應?1998年都沒啟動,今年為何啟動?下一步如何應對?↓↓↓什麼「觸發」了這次Ⅰ級應急響應?
  • 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毀於大洪水,這些洪水從哪來的?又去哪裡了?
    大洪水的傳聞,在全球各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都有傳說,無論是東方的中國和印度,還是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甚至南美的瑪雅文明,都有不同版本的大洪水滅世傳聞!相隔遙遠傳聞卻如出一轍,那麼只有一個理由,大洪水真的發生過!但問題是那麼多水都到哪裡去了呢?
  • 2020 年的洪水到底有多猛?比看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數據
    今年入夏以來,網上輿論的熱點逐漸就從新冠疫情轉移到了洪水上。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個平臺上,關於洪水的小視頻今年顯得尤為多。而對於很多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今年很可能是他們出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在我國還有洪災這麼可怕的一種存在。 不光是中國人民自己關心今年的洪災,全世界華人也都很關心。有些節目看得我是驚心動魄、目瞪口呆,有人說三峽大壩危在旦夕,一旦潰堤或者大量洩洪,緊挨著三峽的宜昌將不復存在,整個長江中下遊都將受災,甚至洪水能衝到我所在的上海。
  • 專家解讀:重慶本輪洪水 為啥漲得高退得慢?
    張娜告訴記者,8月14日長江4號洪水剛剛過境重慶主城,重慶市嘉陵江磁器口站、長江菜園壩站水位尚未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長江寸灘站回落至警戒水位僅10小時後,就再次迎來了長江5號洪水,水位再次回漲。「前水還沒有走完,後水又來了,這就意味著重慶市長江、嘉陵江河段一直保持著高水位運行,這也拉長了洪水過境後退水的過程。」
  • 大禹治理的洪水,和《聖經》中記錄的大洪水,是同一場洪水嗎?
    如果說大洪水只是發生在中華大地上遠古時期的孤立事件,那麼再加上《聖經.舊約》記載的諾亞建造大方舟的故事,足以讓大洪水事件成為信史。除此以外,世界其他的民族也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但是都沒有上述兩件來的著名。
  • 今年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聽起來像謠言,但這還真是官方消息:「國家防總: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爆發大洪水可能性很大,將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這裡藏著個幕後黑手,那就是厄爾尼諾。大洪水和厄爾尼諾有啥關係?要知道今年的洪水和厄爾尼諾的關係,咱們先得從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風說起。受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影響,赤道南北兩側常年刮的都是偏東風。
  • 歐洲巴爾幹半島爆發120年來最嚴重洪水 25人亡
    5月18日,塞爾維亞Obrenovac市,道路、房屋都沉浸在洪水中。中國天氣網訊 據美國天氣網消息 上周,歐洲巴爾幹半島連降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數萬人撤離家園。巴爾幹半島三天之內下了常年3個月的雨,引發120來最嚴重的洪水。美國天氣頻道的高級氣象專家喬恩·厄爾德曼(Jon Erdman)表示:「急流中的強繞動閉合形成漩渦,穿入高空中的低壓系統,引發持續性暴雨。」波赫是受洪水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18日,該國幾乎三分之一的面積、近100萬人的住所被洪水淹沒,18人死亡。預計,隨著洪水退去,更多遇難者的遺體將被發現。
  • 滅世大洪水真的存在嗎?在4000多年前,聖經和山海經都有相關記載
    在西方《聖經》中,洪水洗劫了整片大陸,鳥兒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諾亞方舟承載著眾多生物,在水上飄蕩了一年零七天,才得以停靠。而大禹治水中,雖然水澇成災,但是人民都有安家落腳之地,從故事描述上,雖然兩個神話傳說有著文化上的差異,但是也有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滔天洪水。在幾千年前的古書中,記載了同一個時間的事情,這場洪水是真的存在?還是一場虛假的巧合呢?
  • 史前真的發生過大洪水?山頂上的神秘結構,可能會是諾亞方舟嗎?
    那麼,大洪水真的存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下這個問題。近年來,有研究人員站出來說,地球曾經可能真的發生了一場大洪水。水下考古學家的發現表明,這場大洪水最終導致城市沉沒,無一人生還。在土耳其海岸附近,研究人員發現了從諾亞時代開始的古代文明的痕跡。有些科學家認同曾經確實發生過洪水,但是他們認為這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 2020年大火,高溫,洪水等都來了,科學家還能「科學解釋」嗎?
    這些事情都能夠解釋嗎?科學還很科學嗎?這裡可以明確地說,大多數都是很科學的事件,並且我們都可以解釋出來。如今的洪水又出現了,還能科學解釋嗎?上面的這些問題都可以解釋,那麼如今的洪水問題也同樣可以解釋,其實也是與氣候相關的情況,所以沒有什麼解釋不了,只是人類願不願意面對。那麼我們就說說如今的洪水問題。確實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極端性的降雨也是其中的一個,加上2020年以來本身也出現了很多異常的氣候現象,所以導致如今的洪水問題出現,專家也發出了最新的說明,那就是「強降水與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和西南季風強盛等有關」。
  • 2020年之夏,疫情洪水相伴之旅,在洪水圍困的歙縣
    2020年高考期間最大的新聞是因為大雨引發洪水,安徽歙縣高考推遲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偏偏這一天下了這麼大雨,原本並不出名的歙縣一下在全國人民面前刷了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偏偏這一天我們就在歙縣,你說這不是巧了,你說這不是巧了。這一路下來,我們都是追著洪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