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在洪澇災害的新聞中,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詞,比如洪峰,比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詞雖然常見,但是你真的清楚什麼是洪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又為何會時不時就出現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有時洪水的洪峰不只一個
為了形象地解釋什麼是洪峰,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昆畫了張圖。在方格紙上,以時間為橫坐標,以江河的流量或水位為縱坐標,可以繪出洪水從起漲至峰頂到落盡的整個過程曲線,這就是洪水過程線。由於洪水過程線兩頭低中間高,形似山峰,因此最高處被稱為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即一次洪水過程中的最大瞬時流量或水位。
一次洪水過程一般有起漲、洪峰出現和落平三個階段,山區性河流坡度陡、流速大、洪水漲落迅猛;平原河流坡度緩、流速小,漲落相對緩慢。大江大河由於流域面積大,接納支流眾多,洪水往往容易出現多個洪峰。1998年長江上遊就連續發生了8次超過5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是典型的多峰洪水,也是防禦難度很大的洪水。
「百年一遇」並不是每隔100年出現一次
現在人們經常會聽到「百年一遇洪水」「五十年一遇洪水」的說法,也會困惑「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洪水為何會不時出現。
「事實上,『百年一遇』,並不是說恰好每隔100年出現一次,而只是說這一量級的洪水在很長時期內平均每年出現的可能性為1%。而對於具體的100年來說,可能會不止一次出現,也可能一次都不會發生。」楊昆介紹道。
多少年一遇,在專業上被稱為重現期。根據過去實測或調查的數據資料,經過統計分析計算而得出的重現期,在表示洪水出現頻率的同時,還可以用來衡量一場洪水的大小。
目前一般以洪水的洪峰流量或洪水總量的重現期為標準,將洪水大小劃分為4個等級。重現期小於5年的洪水,為小洪水;重現期大於等於5年但小於20年的洪水,為中等洪水;重現期大於等於20年但小於50年的洪水,為大洪水;重現期大於50年的洪水,為特大洪水。
原標題:專家告訴你,「百年一遇」的洪水為啥老能遇到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