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洪水到底有多猛?比看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數據

2020-12-05 騰訊網

今年入夏以來,網上輿論的熱點逐漸就從新冠疫情轉移到了洪水上。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個平臺上,關於洪水的小視頻今年顯得尤為多。

在我印象中,這可能是自 1998 年以來洪水話題熱度最高的一年。而對於很多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今年很可能是他們出生以來第一次意識到,在我國還有洪災這麼可怕的一種存在。

不光是中國人民自己關心今年的洪災,全世界華人也都很關心。有些節目看得我是驚心動魄、目瞪口呆,有人說三峽大壩危在旦夕,一旦潰堤或者大量洩洪,緊挨著三峽的宜昌將不復存在,整個長江中下遊都將受災,甚至洪水能衝到我所在的上海。

真的會有那麼誇張嗎?我經常引用卡爾·薩根的一句名言: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如此聳人聽聞的主張那更是需要邏輯加實證的雙重過硬證據。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地圖,這是長江和三峽大壩所在的位置,距離上海的直線距離大約 1000 公裡。

事實上,三峽大壩是絕不會輕易潰堤的。原因很簡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三峽就會開閘洩洪。我們現在就假設三峽大壩開始全面洩洪,來多少水洩多少。7 月 17 日形成的長江 2 號洪水的流量是 6.1 萬立方米/秒。

下面你可以跟著這個小視頻,跟我一起在腦中想像一下洪水會怎麼流。

洪水最先抵達的第一個地勢平坦的城市是宜昌市。我大致在百度地圖上框了一個宜昌的面積,大約 1 億平方米。假如所有的水都在宜昌堆積不流出去,那麼 1 小時後,整個宜昌市就會被淹在平均 2 米深的水中,也就是說,所有一層樓的住戶都會被淹了。當然水是流動的,它得繼續往下流,所以,宜昌市會被淹成怎樣,還得看這些水流不流得出去。但要說宜昌將不復存在,這實在就是過度誇張了。

目測下遊的地勢還比較平坦,而且越往下越平坦。洪水就會像攤煎餅一樣,被越攤越薄,到了湖北枝江市,地勢就非常平坦了,洪水到了這裡就會被攤成很大很大的一片,不可能再形成大洪峰了。再往後就是河道縱橫,湖泊密布。有兩個巨大的湖,一個是洞庭湖,一個是洪湖在等著裝這些洪水。所以,說三峽的洩洪的水影響到上海,這是講不通的。這是我們經過一番簡單的想像和推演得出的初步結論。

2020 年的洪災到底有多嚴重?我們不能只看小視頻,憑直覺去體會。房屋衝毀、大水漫灌的洪災景象,每年都會發生,要拍到並不難。但要弄清一件事情的客觀真相和全貌,就要學會用統計思維去考慮問題,比小視頻更能反映真相的是統計數據。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幾次大洪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次特大洪災發生在 1954 年,從 6 月中旬開始,長江中下遊流域就開始持續下暴雨,整個湖北省幾乎天天下雨。長江以及所有支流的水位都暴漲,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水位最高的一次洪峰。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 ,這次前所未見的大洪災,受災人口達到 1888 萬,3 萬多條鮮活的生命在洪災中逝去,京廣鐵路中斷將近 100 天。在洪水中倒塌的房屋超過了 220 萬間,牲畜死亡無數,糧食被衝走無數。這些數據如果放到今天,簡直難以想像。只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無法記錄下大洪災中那些恐怖的場景。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武漢的長江堤壩守住了。當時漢口關的水位遠遠超過警戒線,還在不斷上漲,長江成了空中懸河,一旦潰堤,後果不堪設想。幾十萬軍民日夜守在長江堤壩沿線,用沙袋裝滿沙石土方不斷與衝高的水位賽跑,水長一寸,我們就加高一寸堤壩。就這樣,漢口關的最高水位在達到了驚人的 29.73 米之後,慢慢開始下降。請大家記住這個數字,29.73 米。這是我給後面的講述立下的一個參考坐標。

今天,如果你去武漢,還能看見1954 年抗洪紀念碑。

44 年後的 1998 年,當年參加武漢抗洪的軍民大都已經成了耄耋老人。大洪水再次洶湧而至。這次洪災不僅僅是長江流域,幾乎是全國性的,從最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到最南的珠江流域,都發起了大洪水。但長江流域的洪災依然是最嚴重的。

「九八抗洪」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記憶,雖然那個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但留下來的影像資料非常多,所以我們今天仍可隔著屏幕感受當時抗洪救災的情景。

圖:98年抗洪救災場面

這次歷史上最大的洪災,官方統計的災情是: 全國受災人口 2.23 億人,4150 條生命被洪水奪走,倒塌房屋 685 萬間。我希望大家在聽我說到這些數字的時候,腦子中能還原這些數字代表的含義。

圖:98 年,在火車站送別抗洪大軍的災區民眾

這種級別的自然災害,規模之大,影響之廣,是難以形容的。這次大洪災還讓我們這一代人都記住了一個詞:厄爾尼諾現象。

九八年這次大洪水在漢口關的最高水位是 29.43 米,距離 1954 年的水位僅差 30 釐米。這一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已經開工建設三年多,這次洪水也讓一部分反對三峽工程的人轉變了想法。順便說一句,三峽工程在 1992 年全國人大投票的支持率是 67% ,是迄今為止支持率最低的一次人大表決。爭議一直持續到今天,但這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98 年之後的99 年也發生了大洪水,漢口關的最高水位達到了 28.89 米

回顧完了歷史,我們再來看看 2020 年這次大洪水的統計數據,因為本期節目的寫稿時間是 2020 年 7 月 20 日,因此,很多數據還在滾動更新中。不過,根據氣象預報,湖北省汛情最嚴重的那幾天已經過去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每次長江發生洪災時,全國矚目的武漢是什麼情況。2020 年 7 月 12 日,漢口關的水位達到了今年最高值:28.77 米,是歷史上第四高的水位,低於 1954、1998 和 1999 年。由於長江堤壩在這 20 年來的不斷加固,武漢人民現在看到這個水位已經很淡定了。我們看到的只有老百姓在江邊拍攝的小視頻,感嘆幾句「這水位已經比武漢市區的地勢更高了,長江又成了懸河」。我們也沒有在長江邊上看到熱火朝天、波瀾壯闊的堤壩加固大軍。所有進出武漢的飛機、火車都一如往昔。

圖:從容淡定的武漢市民

再來看一下全世界人民都關心的三峽水庫是什麼情況。

今天三峽水庫的水位是 164.48 米,歷史最高水位是 2010 年 10 月 16 日的172.85 米。三峽的正常蓄水位最高可以達到 175 米,也就是說,目前三峽水庫的水位離正常的最高點還有一個 10 米跳臺的高度。

看完了兩個局部重點數據,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年全國汛情的總體情況,為了讓大家對今年的汛情更有概念,我把 2019 年的數據放在左邊,今年的數據放在右邊,對照著來看一下,當然,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今年的汛情還沒有過,因此這裡不是最終的數據。

*水利部信息中心《2019 中國水情年報》

從上面這些數據來看,似乎今年全國的總體汛情並不比去年嚴重,但為什麼我們今年從各種渠道看到的洪水小視頻明顯要比去年多很多呢。原因在於,今年的汛情比較集中。去年全國從南到北的降水比較平均,發洪水的河流也是從南到北比較均勻。但是今年不一樣,據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從 6 月 1 日到 7 月 12 日這 42 天,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 403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 49%,成為 1961 年以來同期最多,僅次於 1954 年。換句話說,今年的極端天氣特別多,而且降水都集中在長江流域,所以長江流域的汛情明顯比其他地方嚴重。

接下去我們再來看最至關重要的數據,就是災情的統計。

今年因為還沒有結束,我們只能從新聞中查找數據。我總結了應急管理部在 7 月 16 日以及之前陸續發布的統計數據,我把與災情相關的幾個關鍵數據總結在下面的表格中。作為對比,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的官網上下載到了《中國水旱災害公報 2018 版》 ,2019 版尚未發布。

以上都是官方統計數據,或許和你的直覺有較大的差異,因為我們感覺好像 2018 年沒有像今年這樣洪水滔天啊,怎麼 2018 年的各項災情數據似乎會比今年還要高呢?從邏輯上來說,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個:官方統計數據不可信。第二個:媒體或者朋友圈什麼東西播得多,我們就會對什麼東西印象最深刻,但這不見得就是真相。

至於到底是哪個原因,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個原因。我始終覺得,要對一件事情做更全面客觀的了解,比看微信群中的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統計數據。

但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我還有一些更加重要的內容想跟你聊聊。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最大的體會是:其實,我國每年的水旱災都很嚴重,都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我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一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未來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我們能為減少災害做一些什麼呢?

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寫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簡稱為 IPCC)在 2018 年發布的一份迄今為止最為全面且重要的報告中,這份報告就是《IPCC 全球升溫1.5 C 特別報告》。

這篇報告 170 多頁,引用了超過 6000 篇科學文獻,由來自 40 個國家的 91 位科學家共同編寫。其中就包括了我國著名的氣象科學家,IPCC 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先生。

IPCC 向人類發出了非常嚴厲的警告: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C,帶來的後果是已經顯示出更多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明顯減少以及其他生態和環境變化。人類必須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內,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 2 攝氏度,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一系列氣候加速變化。假如這個目標能達成,那麼部分地區的洪水強度和發生頻率會變弱,人類遭遇大洪水的概率會顯著降低。

聯合國環境署在 2020 年 3 月的一篇新聞稿中也寫道:長期的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模式使洪水更有可能發生。而我在《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 2019 版》 中看到的數據剛好印證了這個觀點,從 1961 年到 2018 年,我國的年累計暴雨的日子平均每 10 年就增加 3.8%。

我覺得,這張過去 1500 年的全球氣溫變化趨勢圖是每一個地球人都該看一眼的。

圖:過去1500 年全球氣溫變化趨勢圖

最近這 100 年,全球氣溫的變化幅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 1400 年的總和,全球正在加速變暖,而原因已經越來越明確,證據也越來越充分——就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準確地說是人類燃燒化石能源造成的。

我也曾經看到過很多反對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關係的文章,我並不是一個輕易就會相信某個重大結論的人。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看的持正反面觀點的材料越多,我越加認可 IPCC 的觀點。因為比起故事、內幕、陰謀、爆料這些來,我更相信冷冰冰的且能互相印證的統計數據。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黃磊說: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

假如本期節目讓你開始思考並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或者讓你改變了想法,開始重視 IPCC 對人類的警告,就是我為減少未來的洪災所盡的綿薄之力。

參考信源

劉長生. 1954年江淮水災與社會救濟.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4期.

民政部公布去年災情和救災情況. 北京晨報. 1999-01-13 [2018-05-27].

https://history.china.com/r1/13002694/20190403/35578867.html

水利部信息中心《2019 中國水情年報》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7/16/c_1126248298.htm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0-07/06/content_8238532.htm

http://www.mwr.gov.cn/sj/tjgb/zgshzhgb/201912/P020191210638946000171.pdf

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how-climate-change-making-record-breaking-floods-new-normal

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905/P020190524559373710657.pdf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GlobalWarming/page3.php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7-14/9237404.shtml

- 轉發親友,共同關注氣候變化 -

相關焦點

  • 洪水災害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該如何治理?西瓜視頻給你答案
    就在近幾年的時候,我國的洪澇災害特別的嚴重,2020年七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又一次發生了洪水災害,導致周邊城市受災,那引發我國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小編最近看了西瓜視頻創作人鐵牛博士的講解之後,終於明白了導致這些洪澇災害的罪魁禍首,說到可能就有網友問了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鐵牛博士在西瓜視頻中到底是怎麼說的吧。
  • 今年的洪水為啥這麼猛?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很難遇嗎?
    原創 小菌 趣科普6月11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已經發出了預警,自六月初,我國共有148條河流已經超過了警戒水位線,今年可能要做好抗擊特大洪水的準備。從降水量分布圖就可以看出來|圖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長江流域也因此承受了這個季節原本不該承受的降水量。上圖為湘江上橘子洲豐沛的降水使長江及其幹流的水量暴漲,同時導致流域內的各大支流、湖泊水量陡增,多地也相繼發生洪澇災害。
  • 陽光:2020年會發生與1998年同等規模的洪水嗎?
    【文/ 陽光】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國華北地區二月份的三次降雪一次降雨,三月初的兩次降水,高於歷史同期水平,實屬罕見,並不僅僅是因為冬春季節交替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異常,「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所致。
  • 那些被洪水衝毀的小城之前到底有多美?看完爆哭
    2020年真的是要瘋了!從瘟疫到地震到洪水,各種災難突然就從大自然的「潘多拉魔盒」裡跑出來了,變著法的試探我們的心理承受力。最近熱搜上頻繁出現的洪水肆虐導致人被衝走,房子被衝塌,遺蹟被衝毀......每每看到,都令人心如針扎,難過不已。
  • 一氧化碳到底有多「猛」?一組實驗告訴你!
    一氧化碳到底有多「猛」?一組實驗告訴你!隨著氣溫斷崖式的下降市民們也在用各種方式來取暖燃氣熱水器、煤氣暖爐和農村燃煤取暖的使用率逐漸上升一氧化碳中毒也進入了易發高發季節一組實驗讓大家看看一氧化碳是如何致人中毒的先看視頻
  • 榨汁機到底有多猛,骨王是如何穿越的,這些謎團何時才能解開
    #百度APP遊戲年度票選活動#《Overlord》這部番劇中留下了很多的謎團,首先骨王穿越就是一個未知數,別的作品有的明確說主角你已經死了,然後神把主角拐到異世界,或者還活著,有人把主角召喚到異世界,非常清楚,有一是一,而骨王瞬間秒穿、很多問題根本沒說,結果會是個什麼情況呢?
  • 從抖音數據看2020:「太難了」背後有18億條加油
    1月5日,抖音發布《2020抖音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報告從用戶表達、內容價值等多個維度,展現了過去一年的變化。報告披露,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視頻搜索量突破4億。在這特殊的一年,用戶發布了上千萬條「太難了」視頻,但同時,也有18億條「加油」的評論。
  • NASA數據顯示了火星上古時代有「特大洪水」的證據
    2020-11-30 00:31:46 來源: 搞笑的小段 舉報
  • 為什麼說2020年汛期有些不一般?
    原標題:為什麼說2020年汛期有些不一般?新華社發(郎兵兵 攝)   連續29天發布暴雨預警,1940年來最大洪水襲擊綦江,四川冕寧特大暴雨災害已致多人遇難……提前4天而至的2020年汛期,果然與往年有些不一樣!   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今年的防汛形勢有多嚴峻?這次汛情破壞力有多嚴重?思客帶你看看這場「遍地開花」的持續暴雨。   多!
  • 98年洪水逼出辣條,大豆守護堤壩: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有多強?
    今天,說一說洪水、大豆、辣條三者之間的奇特關係。01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防汛,到底在防什麼?當然是防洪水漫過堤壩。不過,這是極端現象。更為普遍的,其實是防止管湧現象。正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透水層一空,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隨時有潰壩、決口的危險。管湧的危害有多大呢?1998年汛期,長江幹堤近2/3的重大險情是管湧險情。今年的巡視,發生管湧險情的新聞,也不少。7月11日晚,江西南昌,贛江大堤發生管湧!東部戰區空軍某部救援分隊15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連續奮戰8個多小時,才將險情控制。
  • 現在的視頻網站有多噁心?開了視頻會員到底還要看多少廣告,實測
    好久沒看劇了,今天刷豆瓣的時候發現一部新劇《沉默的真相》,位列第一,愛奇藝獨家播出,一下來了興趣,恰好上次買的喜馬拉雅聯名卡送了1年的會員,就打開了這部劇看看。劇不錯,就是滿屏的廣告把我看懵了,啥時候廣告這麼多了,廣告已經完全影響到了觀劇體驗,這次我就實測統計了下,一部40分鐘的劇到底有多少廣告。
  • 技巧到底有多重要?看完你就知道了!
    技巧到底有多重要?看完你就知道了!看完這個之後小編真的覺得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的嘴唇特別的薄,但是有的又特別的豐滿過了頭,最後小編總結一下,沒有完美的人!不管是嘴唇還是胸,大家都有意見,太薄不好,太豐滿不好!太高不好,太矮不好,真的是活著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有什麼辦法呢?我們還是要努力的或者!
  • 英語學習到底有多重要?紅杉樹智能英語讓英語學習更簡單
    本網1月4日訊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人們相互交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掌握英語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能力。紅杉樹智能英語讓英語學習更加簡單。那麼,英語學習到底有多重要?
  • 2020年洪水災害專題報告(上)
    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中國水災同期數據;2) 多條河流、水庫水位超警、超保:(圖為2020年7月27日,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開啟洩洪深孔洩洪)從水情看,截至
  • 2020年之夏,疫情洪水相伴之旅,在洪水圍困的歙縣
    2020年高考期間最大的新聞是因為大雨引發洪水,安徽歙縣高考推遲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偏偏這一天下了這麼大雨,原本並不出名的歙縣一下在全國人民面前刷了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偏偏這一天我們就在歙縣,你說這不是巧了,你說這不是巧了。這一路下來,我們都是追著洪峰跑。
  • 火花塞有多重要?看完這一篇全懂了!
    開車路上,發動機「哐哐哐」狂抖;油耗猛烈增高,燒油如水;油門到底感覺動力不足。是不是我的車要報廢了?確實,有很多嚴重的故障會引起上面的症狀,但也可能只是火花塞到期不換,過勞導致的「小」問題。作為汽車零部件,火花塞算是高頻耗材了,但和機油、空濾不一樣,雖然有固定壽命,可由於工作在發動機裡,看不見,火花塞老化也不一定會被發現。而且發動機技術越來越先進,小排量渦輪越來越多時,不少新車型的火花塞更換周期更短了,可能到壽命了,您都不知道要換。
  • 360噸大豆守護堤壩,98年洪水逼出辣條: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有多強?
    今天,說一說洪水、大豆、辣條三者之間的奇特關係。  一  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  防汛,到底在防什麼?  當然是防洪水漫過堤壩。  不過,這是極端現象。更為普遍的,其實是防止管湧現象。  正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 每隔22年必有大水,洪水周期論真的存在嗎?
    21日,武漢氣象愛好者王先生稱,據《中國水災年表》數據顯示,近100年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幾乎每隔22年總有一場大洪水。 他還致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中國近代氣象學家竺可楨也對此做過研究,並稱洪水或乾旱存在11年小周期,22年大周期。
  • 最強厄爾尼諾來了 83年陝南洪水就與厄爾尼諾有關
    洶湧的洪水追著人在跑,人爬一層樓,水淹一層樓,人爬二層樓,水淹二層樓……  洶湧的洪水追著車在跑,車跑多快,水跑多快……  洪水過後,樹上掛著柜子、衣服、屍體;路邊堆著家具、木材、屍體……  這些場景經常出現在60歲的馬國政腦海中。1983年,時年27歲的馬國政在安康某部服役,是司令部小車班的司機。這一年的建軍節(8月1日),他記憶猶新。
  • 魚價行情 | 草魚一周猛漲1元/斤!洪水過後,全國還有多少存塘魚?
    魚價行情 | 草魚一周猛漲1元/斤!洪水過後,全國還有多少存塘魚?小草魚:廣東中山草魚行情基本穩定,有小幅度上升趨勢。廣東珠海最近草魚價格呈上漲趨勢,主要是由於湖北水災導致大量草魚出逃所致,導致存塘量減少,從而影響到供需關係的平衡,導致的價格上漲,後續價格會持續上升,後市可期。湖北黃岡漲價速度快,一個星期漲價1元/斤,短期還有漲價趨勢,後面預計退水後魚價會下降。湖南安鄉受到水災影響,目前草魚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後期有望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