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背靠長江,周邊水域發達,且大都連通長江。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
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
——這種魚個頭不小,但卻沒幾個人敢帶回家中食用,紛紛將其丟回江中……
(南京周邊的長江支流、塘河裡都有這種尖頭魚出沒)
原來,這些頻繁出沒、尖頭有須的怪魚,其獨特的外形,非常像是傳說中的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網友:放心吃
食用、買賣保護動物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釣魚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但許多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沒必要放生,儘管放心吃!
什麼意思?
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
——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質疑,怎麼確定哪些是雜交鱘?會不會連中華鱘也「誤傷」了?如今長江在禁漁期,釣到了鱘魚能吃嗎?是不是放生更好?
長江君:千萬別放生
一般來說,在長江禁漁的今天,長江君並不提倡食用長江野生魚(即使是在合規的前提下垂釣起來的)。
不過,這回長江君堅定的站在「網友一邊」:關於長江流域的「雜交鱘魚」,長江君認為「千萬別放生」!
這些雜交鱘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危害巨大。
不要以為它們跟中華鱘長得像,就錯把它們當成無害的長江魚,其實恰恰相反,這些雜交鱘是對長江生態危害巨大的「入侵者」。
因為這些鱘魚(主要是西伯利亞鱘、俄羅斯鱘等,以及它們的雜交後代),是兇猛的雜食性魚種,會捕食長江裡的其他野生魚,造成生態破壞。
而更惡劣的是,它們有可能同我國珍稀的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雜交,造成基因汙染……
長江裡的雜交鱘魚已有不小的種群規模,且每年還有大量養殖鱘魚——比如今年,7-8月份的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有數以十萬計的養殖鱘魚,從上遊的四川,以及湖南、湖北、安徽地區逃逸,雖然其中的大部分已被沿途民眾捕撈,但仍有不小的數量,最後會進入長江水域……
今年洪水中養殖場被淹、逃逸的鱘魚
(這次下遊的南京長江段頻繁有人釣到鱘魚,也跟前不久的汛期逃逸有關)
因此,在長江流域垂釣,如果釣起雜交鱘魚,放生反而是有害長江生態——那怎麼確定區分釣起來的是中華鱘還是雜交鱘?
中華鱘和雜交鱘在生物學上有很多差異,不過普通人較難區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其頭部:細長而尖的就是雜交鱘(本文中的鱘魚都是如此),短而圓鈍的就是中華鱘。
注意其魚眼到嘴喙頂端的距離,再參照其與魚頭長度的比例,比較好辨認
當然,如果您還是不能確定,可以聯繫當地漁業部門進行判定,也可以拍下清晰照片,後臺私信我們諮詢,一起助力長江生態!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